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专业资格(正高副86)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0768827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1.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专业资格(正高副86)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专业资格(正高副86)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专业资格(正高副86)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专业资格(正高副8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专业资格(正高副86)(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86)(总分98.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不属于干扰素生物活性的是A. 抗病毒B. 抗肿瘤C. 免疫调节D. 移植排斥E. 以上都对2. 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中不能用于A. 特定疾病的辅助指标B. 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C. 临床疾病的治疗D. 临床疾病的预防E. 特定疾病的确诊3. 不是细胞黏附分子的家族是A. 钙离子依赖性家族B. 整合素家族C.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D. 肿瘤坏死因子超受体家族E. 选择素家族4. 下列不是测定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方法中细胞增殖的方法的是A. 3HTdR掺

2、入法B. MTT比色法C. 抗病毒活性法D. APT 法E. cAMP 法5. 刺激多种造血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是A. TNFB. SCFC. IL2D. TGFE. IFN6. 促进红系前体细胞向红细胞分化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 IL3B. GMCSFC. IL7D. GCSFE. EPO7增强杀伤细胞内寄生病原体,采取的免疫调节策略是A. 使用 IL10B. 使用IL4C. 使用 IFN YD. 使用IL2E. 使用IL18. 关于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NBT试剂实际是一种丝裂原B. 细胞在吞噬杀菌过程中耗能剧增,其耗氧量亦随之增加C. 细胞内磷酸己糖旁路

3、代谢活性增强,葡萄糖一6磷酸酶氧化脱氢D. 加入NBT可接受所脱的氢,使原呈淡黄色的NBT还原成点状或块状颗粒,沉积于胞质 内E. 硝基四氮唑蓝是受氢体9. MTT比色法检测IL2的活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需要IL2依赖细胞株B. 活的增殖细胞具有吸收MTT的能力C. 颜色的深浅表示细胞代谢性的强弱D. 可反映B淋巴细胞的功能E. 反映T淋巴细胞的功能10. 不属于人B淋巴细胞膜上的表面标志有A.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分子(smIg)B. Fc受体C. 补体受体D. 丝裂受体E. SRBC受体11. T细胞阳性选择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择出对自身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的细胞克隆B. 选择掉对自身抗原

4、发生免疫应答的细胞克隆C. 实现自身免疫耐受D. 实现对自身MHC分子的限制性E. 实现TCR功能性成熟12. 炭粒廓清试验常用来检测A. 中性粒细胞功能B. 巨噬细胞功能C. NK细胞功能D. B细胞功能E. T细胞功能13. 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是在下列哪类物质作用下作定向运动A. PHAB. 细菌毒素C. 硝基四氮唑蓝D. 美洲商陆E. ConA14. 染色体检查时常用的有丝分裂原是A. ConAB. PHAC. 美洲商陆D. 秋水仙素E. 秋水仙胺15. 下列有关IL-2生物活性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刺激T细胞的生长B. 诱导T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C. 促进T细胞和NK细胞产生细胞

5、因子D. 抑制B细胞的生长及分化E. 促进NK细胞的非特异性细胞杀伤作用16. 可判断出淋巴细胞对有关刺激的反应性与功能状态的试验是A. 噬菌体裂解实验B. 溶血试验C. 空斑形成试验D.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E. T细胞表面标志检测17. B细胞的阴性选择发生于A. 早期祖B细胞B. 晚期祖B细胞C. 不成熟B细胞D. 成熟B细胞E. 浆细胞18. 与HIV受体有关的抗原是A. CD3B. CD19C. CD8D. CD4E. CD2019. 炭粒廓清试验中,能吞噬清除小鼠体内90%炭粒的细胞是A. 小鼠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B. 脾巨噬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尘细胞E. 淋巴细胞20. 关于巨

6、噬细胞吞噬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吞噬率()=吞噬CRBC的巨噬细胞数/ 200x100%B. 吞噬率()=吞噬SRBC的巨噬细胞数/ 200x100%C. 吞噬率()=吞噬CRBC巨噬细胞数/ 200D. 吞噬率()=吞噬SRBC巨噬细胞数/ 200E. 以上均不对21. 下述哪种不属于粘附分子A. 整合素家族B. 选择素家族C. 粘蛋白样家族D. ILE. CD4422. 巨噬细胞溶菌酶(LSZ)的测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LSZ是一种PI为11的碱性蛋白B. LSZ能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牢固结合C. LSZ通过水解细菌的细胞壁中的粘多肽而导致细菌裂解D. 体液或分泌液中的LSZ活性可以通

7、过其对敏感菌株的裂解作用进行E. LSZ能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牢固结合23. 抗体致敏细胞花环试验中,花环形成细胞是指A. 受检细胞周围粘附3个或3个以上红细胞者B. 受检细胞周围粘附1个或1个以上红细胞者C. 受检细胞周围粘附2个或2个以上红细胞者D. 受检细胞周围粘附4个或4个以上红细胞者E. 受检细胞周围粘附5个或5个以上红细胞者24. CD4分子主要表达在哪一种细胞上A. NK细胞B. 细胞毒T细胞(CTL或Tc)C. 中性粒细胞D. B细胞E. 辅助性T细胞(Th)25. 下述哪种方法可用于细胞内细胞因子基因的定位A. PCRB. RT-PCRC. SouthernblotD. 原位PC

8、RE. ELISA26. 下列关于IL-2的生物学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 抑制Th1细胞的分化B. 能增强NK细胞活性C. 能被活化的B淋巴细胞膜上的IL-2受体识别D.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E. 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27. 下列不属于NK细胞检测方法是A. 酶释法和荧光分析法B. 放射性核素法和荧光分析法C. 放射性核素法和荧光分析法和酶释法D. 反向溶血空斑试验和酶释法E. 酶释法和放射性核素法28. 用小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检测T淋巴细胞,其结果代表A. T淋巴细胞总数B. Th细胞数C. Ts细胞数D. CD4+T细胞数E. CD8+T细胞数29. 免疫活性细胞所产生的抑制病

9、毒的细胞因子是A. IL 1 11B. 干扰素C. 肿瘤坏死因子D.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E. 细胞因子受体30. 测定下列哪种物质可预测评估患者体内肿瘤细胞转移危险性A.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B. E钙粘素C. E选择素D. CD44变异体分子的RNAE. 整合素31. 下列哪项是T细胞亚群分离时常用的方法A. 尼龙毛柱分离法B. E花环分离法C. 亲合板结合分离法D. Percoll分层液法E. Ficoll分层液法32.11型干扰素是抗原作用于免疫细胞产生的,该细胞为A. 粒细胞B. 成纤维细胞C. T细胞D. B细胞E. 白细胞33. 下列哪一类膜分子还有CD分子命名A. TCRB. BCRC

10、. mIgD. MHC分子E. FcyR34. 将PBMC悬液加入尼龙毛柱内,充分反应后进行灌洗,粘附于聚酰胺纤维表面的细胞是A. B细胞B. T细胞C. 单核细胞D. T细胞+单核细胞E. T细胞+B细胞35. 细胞介导免疫的效应细胞是A. Tc细胞B. Ts细胞C. Th细胞D. NK细胞E. TD细胞36. 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因子不包括A. TNF BB. IL-2C. IL4D. IL5E. IL637. 胸腺细胞发生阴性选择时发生在A. 双阳性期B. 双阴性期C. 单阳性期D. 前T细胞期E. 祖T细胞期38. 具有内热原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 淋巴毒素B. 趋化因子C. I

11、L3D. IL2E. IL139. 下述有关淋巴细胞冷冻保存的叙述中,哪条是错误的A. 液氮内可长期保存B. 深低温环境可中断细胞的代谢C. 应迅速解冻D. 可采用两步降温法E. 不需加冷冻保护剂40. 正常人体内数量最多的炎症细胞是A. 巨噬细胞B. 肥大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淋巴细胞E. 单核细胞41. 细胞毒试验可用于A. 检测Tc细胞的效应功能B. SmIg测定C. IgG测定D. T细胞亚群测定E.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42. 淋巴细胞能形成E花环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A. CD2B. CD3C. CD4D. CD8E. CD2843. 用琼脂糖凝胶平板法检测吞噬细胞功能时中间孔放入A

12、. 中性粒细胞B. 巨噬细胞C. 趋化因子D. 对照培养液E. 生理盐水44. 人T细胞可根据下列哪个特征区别于B细胞及其他细胞A. 形态B. Fc受体的存在C. 胞浆颗粒是否存在D. CD2E. Ig表面标志45. 用Ficoll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时离心后,细胞分布情况正确的是A. 单个核细胞沉于管底,红细胞悬浮于血浆层中,血小板分布于界面B. 血小板沉于管底,红细胞悬浮于血浆层中,单个核细胞分布于界面C. 单个核细胞沉于管底,血小板悬浮于血浆层中,红细胞分布于界面D. 红细胞沉于管底,血小板悬浮于血浆层中,单个核细胞分布于界面E. 血小板沉于管底,单个核细胞悬浮于血浆层中,红细胞分布于界

13、面46. 能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A. CSFB. ILC. TNFD. 单核因子E. IFN47.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可分为A. 空斑形成试验B. 血液检测C. 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D. 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E. 增殖反应和细胞毒试验48. 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物质不包括A. PHAB. ConAC. 肿瘤抗原D. 噬菌体E. PPD49. B细胞不表达以下哪一种CD分子A. CD19B. CD40C. CD79a / CD79bD. CD80 / CD86E. CD154 (CD40L)50.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A. 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B. 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

14、分化C. 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D. 促进和抑制其他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E. 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51. 正常人外周血经PHA刺激后,其T细胞转化率是A. 50% 70%B. 60% 80%C. 30% 50%D. 70% 90%E. 10% 30%52. 增强对细胞内寄生病原体的杀伤作用,其免疫调节策略是A. 使用IL-1B. 使用IL-2C. 使用IL-4D. 使用 IL-10E. 使用 IFNy53. 激活NK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包括A. IL12、IFNyB. IL5、IL-7C. IL8、IL-GM-CSFD. IL2、IL-4E. IL1、IL-354. 具有增

15、强MHC I类分子表达的细胞因子是A. IL-1B. TNFC. CSFD. IFNE. IL-255.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下述说法错误的 是A. 无放射性污物的处理问题B. 可同时用于多种粘附因子的测定C. 有放射性污物的处理问题D. 有较好的测定灵敏度E. 不受非特异荧光的干扰56. DTH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物质有关A. 抗体、补体和CKB. 抗原、抗原致敏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C. 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和中性粒细胞D. IgG抗体、抗原和肥大细胞E. 抗原、巨噬细胞和补体57. 选择素分子与配体结合的部位是A. 胞浆区B. 跨膜区C. 补体调控

16、蛋白(CCP)结构域D. C型凝集素(CL)结构域E. 表皮生长因子(ECG)样结构域58. 以下有关细胞因子效应作用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 生物学效应极强B. 以非特异方式发挥作用C. 无MHC限制性D. 在体内持续时间很长E. 作用具有多向性59. DTH反应A. 去除补体可以增强B. 可经血清被动转移C. 依赖于T细胞D. 抗体可以增强其反应E. 去除巨噬细胞可以增强60. 巨噬细胞产生的内热原是A. TNF BB. IL-1C. 补体D. IL12E. FcR61. E选择素增多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 溶血性尿毒症B. 血小板减少性紫瘢C. 败血症D. 血友病E. 艾滋病62. 硝基

17、四氮唑蓝还原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 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B. 中性粒细胞胞内杀菌能力C. 中性粒细胞产生胞外酶的能力D. 巨噬细胞吞噬能力E. 巨噬细胞趋化能力63. 检测T细胞免疫功能的经典试验是A. 噬菌体裂解试验B. 细胞毒试验C. 空斑形成试验D.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E. 溶血试验64. 活化的单个核吞噬细胞A. 杀伤黑色素瘤细胞比杀伤大肠癌细胞更有效B. 表达抗原特异性受体C. 不能用于过继免疫治疗D. 是非特异细胞免疫的一部分E. 破坏正常组织65. 下列关于T细胞亚群的分离,说法错误的是A. 凡根据细胞的表面标志进行纯化得到所需要的细胞群是阳性选择法B. 原理是根据相应细胞的不同标志

18、和功能加以选择性纯化C. 尼龙毛柱分离法是常用的分离方法D. 选择去除不需要的细胞群,仅留下所需要的细胞为阴性选择法E. 亲和板结合分离法一般适合进行阴性分选66.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从PBMC悬液中分离出单核细胞的方法A. E花环沉降法B. 贴壁粘附法C. 吸附柱过滤法D. 磁铁吸引法E. 苯丙氨酸甲酯去除法67. IL-2主要产生于A. B细胞B. 巨噬细胞C. CD4+T 细胞D. 血管内皮细胞E. 肾小管内皮细胞68. MTT比色法用于判断淋巴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是A. 着色细胞数B. 每分钟脉冲数C. 刺激指数(SI)D. 试验孔OD值E. 着色细胞数与所计数的总细胞数之比69. 关于微

19、量细胞毒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试验依赖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B. 试验无需补体的参与C. 目的细胞伊红染色,着染红色D. 非目的细胞伊红染色,不着色E.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70. 关于生物学检测法哪项不正确A. 刺激细胞增殖B. 维持细胞生长C. 保持细胞活性D. 抑制细胞生长E. 以上均不对71. 既作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又与肿瘤转移有关的是A. CD2B. CD3C. CD16D. CD32E. CD4472. 既能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又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 IL-2B. IL-4C. IL-8D. IFNE. CSF73. 测定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指数,常采用的方法是A. N

20、BT还原试验B. 杀菌试验C. 斑螯发泡法D. 白色念珠菌吞噬试验E. 中性粒细胞计数7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EPO促进血小板生成B. IL-3多系集落刺激因子C. IL-6能促进多向祖细胞集落形成,使外周血细胞数目增加D. Meg-CSF促进巨核细胞集落形成E. 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75. 检测淋巴因子对下列哪项变态反应最有意义A. I型变态反应B. II型变态反应C. III型变态反应D. W型变态反应E. III型和W型变态反应76. 关于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是最常用的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测定方法B. 主要用于细胞内细胞因子的免疫测定C. 缺点是不能

21、测定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D. 有特异、简便并可同时测定大量标本的优点E. 通常采用双抗体夹心模式77. 下列哪种白细胞介素可刺激T细胞生长,被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A. IL-1B. IL-2C. IL-3D. IL-4E. IL-578. 介导NK细胞发挥ADCC的分子是A. CD16B. CD23C. CD32D. CD64E. CD8979. 根据干扰素的性质,可将干扰素分成两种类型:I型和II型。II型干扰素的主要作用是A. 抗病毒B. 免疫调节C. 抗肿瘤D. 免疫排斥E. 促进细胞分裂80. 儿童慢性肉芽肿病人NBT试验阳性百分率表现为A. 8%B. 显著降低C. 明显升高D. 10%

22、E. 9%81. 以下受体中,哪一项是B细胞所特有的A. Fc受体B. 补体受体C. SmIgD. EB病毒受体E. 小鼠红细胞受体82. 关于记忆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已接受抗原刺激B. 仅限于B细胞C. 可自下而上数月至数年D. 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E. 再次遇到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83. 以Boyden小室法能检测A. 小吞噬细胞的随机运动能力B. 受检的细胞吞噬能力C. 反映细胞杀菌的情况D.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调理能力E. 中性粒细胞的定向运动能力84. 可用于检测外周T细胞总数的CD分子是A. CD8B. CD4C. CD3D. CD2E. CD185. E花环分离法分离淋巴细胞时

23、,能形成E花环的细胞是A.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 T细胞C. 单个核细胞D. B细胞E. 白细胞86.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可用于A. 体外评价B淋巴细胞的功能B. 体外评价T淋巴细胞的功能C. 体内评价T淋巴细胞的功能D. 体内评价B淋巴细胞的功能E. 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数目87. 细胞因子分子生物学检测所测定的目标是A. 可溶性细胞因子B. 细胞因子的mRNAC. 细胞内细胞因子D. 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E. 细胞因子聚合物88. 下列哪一组细胞表达CD64分子A.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 粒细胞、B细胞、血小板C. T细胞、B细胞D. NK细胞、肥大细胞E. 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

24、(DC)89. 已知有关细胞的粘附能力中,最大的是A. 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B. 树突细胞C. B细胞D. T细胞E. 红细胞90. 大吞噬细胞的功能是A. 参与细胞I型变态反应B. 参与抗原识别和递呈C. 参与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D. 参与速发变态反应E. 参与补体活化91. 下列炎症因子中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是A. 前列腺素类B. 血小板激活因子C. 白三烯类D. 组胺E. 造血生长因子92. 可形成不完全吞噬的吞噬细胞是A. 树突状细胞B. 中性粒细胞C. 单核巨噬细胞D. YT细胞E. NK细胞93. 分离纯化淋巴细胞亚群的基本原理是A. 相应细胞体积不同特点B. 相应细胞具有不同的表面

25、标志C. 形态不同特点D. 相应细胞贴壁生长特点E. 相应细胞具有吞噬性的特点94. 可评价T细胞功能的试验是A. 溶血空斑试验B.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C.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D. 膜表面Ig测定E. EA花环试验95. 巨噬细胞功能检测临床意义A. NBT试验对发热病因作过筛性鉴别B. 补体抗体缺陷症的重要指标C. 鉴别自身免疫性疾病D.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E. 与过敏症有关96. 下列关于放射免疫测定法,正确的是A. 在FACS仪上可同时检测有两种不同的细胞黏附分子B. 用不同激发波长的荧光素着染色受检细胞C. 仅能检出一群细胞的表面黏附分子数量D. 用抗细胞黏附分子抗体包被载体E

26、. 以上说法都正确97. 下列哪种是NK细胞特有的表面抗原A. CD2B. CD16C. CD56D. CD69E. 以上均不是其特有的表面抗原98. 细胞因子是由某些基质细胞和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的A. 小分子补体类成分B. 特殊的免疫球蛋白C. 低分子量的糖蛋白D. 大分子蛋白质E. 大分子量多肽99. 通常免疫学实验最常用的细胞群是A. 单核细胞B. 淋巴细胞C.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D. 中性粒细胞以外的细胞E. 吞噬细胞100. 以下哪项不是细胞因子生物学检测法A. 细胞增殖法B. 靶细胞杀伤法C. 重组细胞因子法D. 细胞因子诱导的产物分析法E. 细胞病变抑制法101. 具有粘附玻璃、

27、塑料和葡聚糖凝胶的特性细胞是A. 单核细胞和粒细胞B. T细胞和粒细胞C. 淋巴细胞D. T细胞E. T细胞和粒细胞102. 抗病毒活性测定法可用于检测下列哪项细胞因子A. ILB. IFNC. TNFD. CSFE. TGF103. T、B细胞表面共有的标志是A. CD3B. PWMRC. 绵羊红细胞受体D. 补体受体E. CD80分子104. 在PBMC悬液中加入直径为3“m的羟基铁粉颗粒,置37C中充分反应后,上层液中 的主要细胞是A. B细胞B. T细胞C. 单核细胞D. 淋巴细胞E. PBMC中混入的杂质细胞105. 酶免疫方法测定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缺点是A. 由于内源性酶的干扰和固

28、定剂的使用所致的非特异性显色的增加B. 特异性差C. 测定灵敏度差D. 测定不够简单方便E. 以上均是106. IL1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产生A. 巨噬细胞B. B细胞C. CD4+T 细胞D. 血管内皮细胞E. 肾小管内皮细胞107. 下述各种组合哪项是错误的A. 大吞噬细胞一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B. 小吞噬细胞一淋巴细胞C. 巨噬细胞一抗原信息传递D. 中性粒细胞一吞噬病原体E. 小吞噬细胞一中性粒细胞108. 下列哪项不是粘附分子结构A.活化区B. 疏水区C. 胞浆区D. 胞内区E. 胞外区109. 细胞毒活性测定A. IFNaB. IFN卩C. TNFD. MTTE. 3HTdR110.

29、能促进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与增殖的IL是A. IL1B. IL2C. IL3D. IL4E. IL12111. 主要产生TNF卩的细胞是A. 活化的B淋巴细胞B. 活化的T淋巴细胞C. 活化的单核细胞D. 活化的粒细胞E. 活化的血小板112. 淋巴细胞功能体内试验的方法主要是A.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B. 淋巴细胞计数C. 对异物排斥反应的能力D. 迟发型超敏反应E. 血清中Ig浓度的检测113. 对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描述错误的是A. 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B. 探讨免疫调节功能的状况C. 是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发生发展的监控指标D. 了解体液免疫情况E. 诊断免疫缺陷或免疫增生病11

30、4. 细胞活力测定常用的简便方法是A. 抗酸染色B. 美蓝染色C. 台盼蓝染色D. 伊红染色E. 革兰氏染色115. 检测NK细胞不能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 酶联免疫斑点实验B. 酶释法C. 放射性核素法D. 荧光分析法E. 电泳分析116. 细胞粘附因子mRNA测定的最关键点是A. 应戴手套B. 扩增检测方法C. 加样器要专用D. 在标本的收集、处理和核酸提取纯化时,要注意防止RNA降解E. 测定标本的选择117. 介导血流中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初始粘附的是A.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B. 钙粘蛋白(Cadherin)家族C. 选择素家族D. IgSFE. 整合素家族118. 下列产生TN

31、Fa的细胞是A. NK细胞B. 单核一巨噬细胞C. B细胞D. T细胞E. 血管内皮细胞119. IgSF成员的共同特点是A. 由同一染色体编码产生B. 分布范围相似C. 具有与Ig相似的结构特征,即具有一个或多个V样或C样结构域D. 具有相似的功能E. 识别的配体相同120. 下列哪种细胞因子不是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产生的A. TNF卩细胞B. IL6C. IL2D. IL4E. IL5121. 临床上应用红细胞生成素(EPO )的首选适应证是A. 再生障碍性贫血B. 肾性疾病引起的贫血C. 多发性骨髓瘤D. 阵发性夜间血尿症E. 缺铁性贫血122. 经台盼蓝染色后,活细胞呈A. 红色B. 不着

32、色C. 天青色D. 蓝色E. 紫色123. 下述哪种细胞不属于吞噬细胞A. T细胞B. 库普弗细胞C. 尘细胞D. 单核细胞E. 中性粒细胞124. 既作用于T细胞又作用于B细胞的非特异性刺激物是A. PHAB. PWMC. LPSD. ConAE. EBV125. 大吞噬细胞是指A. 中性粒细胞B. T淋巴细胞C. B淋巴细胞D. 单核一巨噬细胞E. 淋巴细胞126. Ts细胞的特性不包括A.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B. 作用方式为非特异性C. 受MHC分子的限制D. 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E. 抑制机体对非己抗原的免疫应答127. B细胞表面可能有的标志性抗原不包括下列哪项A. CD20

33、B. CD2C. CD22D. CD21E. CD19128. 抵御对化脓性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是A. 单核细胞B. 巨噬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TCRy铠田胞E. 肥大细胞129. Cadherin家族的主要作用是A. 介导细胞与ECM的粘附B. 介导炎症细胞渗出过程C. 介导免疫细胞的相互识别D. 介导同型细胞间的粘附E. 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130. 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方法不包括A.放射免疫测定法B. 荧光免疫测定法C. ELISAD. 免疫电泳技术E. 流式细胞仪分析131. CLA主要表达于A. B细胞B. 记忆T细胞C. 巨噬细胞D. 树突状细胞E. 单核细胞132.

34、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是A. 吞噬细胞B. 淋巴细胞C. 单核细胞D. NK细胞E. T细胞、B细胞和APC133. 目前最为常用的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是A. PCRSSCPB. PCR测序C. PCRRFLPD. 荧光PCRE. 原位PCR134. II型干扰素的主要活性是A. 抗病毒B. 免疫调节C. 抗肿瘤D. 免疫排斥E. 促进细胞分裂135. 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时,一般吞噬率的正常范围为A. 20%B. 5%10%C. 41% 44%D. 61% 64%E. 51% 54%136. 通过测定促凝血活性来了解吞噬细胞生理功能,是因为A. 反应吞噬功能B. 吞噬细胞分泌的凝血活性成

35、分可使正常血浆凝固加速C. 反映杀菌功能D. 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E. 反映趋化功能137. 主要介导血小板粘附的整合素分子是A. GPII b / IllaB. VLA1C. VLA3D. Mac 1E. LFA1138. 体液中的溶菌酶的主要分泌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 巨噬细胞C. B细胞D. T细胞E. NK细胞139. Percoll分层液法常用来分离A.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 白细胞C. T细胞和B细胞D. 红细胞E. 单个核细胞140. ELISA检测法适用于下列哪类细胞因子的检测A. 促进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B. TNFC. IFND. 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E. 各种细胞因子

36、141. 在诱发抗体合成过程中,显示免疫记忆的细胞是A. T细胞B. B细胞C. NK细胞D. 多形核中性白细胞E. 巨噬细胞142. MCP1可趋化哪类细胞A. 活化T细胞B. B细胞C. 单核巨噬细胞D. 纤维母细胞E. 树状突细胞14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是指A.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C. 单核细胞D. NK细胞E. 中性粒细胞以外的细胞144. 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中,每一个空斑表示A. 一种抗体B. 一种抗体形成细胞C. 一种细胞D. 一个细胞E. 一个抗体形成细胞145. NBT还原试验常用来检测A. 吞噬细胞吞噬能力B. 吞噬细胞细胞内杀伤能力C. 嗜酸性粒细胞活力D. 嗜中性粒细胞活力E. NK细胞活力146. 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采用的方法不包括A. 硝酸铅法B. 偶氮法C. 溶菌酶测定D. NBT还原法E. 0T萘醋酸法147. 对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检测,可考虑使用的方法为A. 反向间接血凝法B. 对流免疫电泳C. 放射免疫测定D. 双向琼脂扩散法E. 单向琼脂扩散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