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田径运动负重训练与运动负荷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0762193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生田径运动负重训练与运动负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生田径运动负重训练与运动负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生田径运动负重训练与运动负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田径运动负重训练与运动负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田径运动负重训练与运动负荷(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学生田径运动负重训练与运动负荷摘 要田径是比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及个人运动能力的运动,对力量 素质和速度素质要求甚高。对短跑、跳跃及投掷类项目而言,负重力 量练习在平时训练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构成力量 练习的两大主要因素。如何选择负荷重量,根据重量确定完成次数和 完成速度是负重力量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 体育锻炼,尤其是在运动训练领域,是关键问题,因此,吃透运动负 荷的基本原理,掌握安排、调节运动负荷的基本方法,是体育锻炼的 指导者和参加者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关键词负重训练运动负荷 生理机能反应生理负荷强度1问题的提出在中学的业余田径训练中,多数学校由于种

2、种原因,训练都不正 常,有课时较多而顾及不到的、有训练费用不能保证的、有不想多花 时间在下午两节课的业余训练中,认为训练付出的精力远比上课多 (主要为提高成绩)等等原因。所以一旦有比赛任务,大多都是临时组 队。学生运动基础差、成绩也较差。面对训练时间短,又要提高学生 成绩这一问题,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使其技术、技能、战术、心理 及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如何在训 练中合理安排好力量性负重训练和运动负荷的问题。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针对中学生在中学的业余田径训练中存在的力量性负重训练和运 动负荷的问题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2.2.2数据统计法2.2.

3、3观察法3研究结果与分析3.1田径运动的负重训练与运动负荷的实质3.1.1负重训练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的关系在负重力量练习过程中。动作速度和 负荷重量成负相关关系。换言之,就是当负荷重量增加时,练习的速 度必然会降低;反之,当练习的负荷重量减少时,练习的速度就会随 之提高。完成练习次数和负荷重量也称负相关关系。采用相同的动作 结构,负荷重量轻时一次性完成动作的次数会较多,而负荷重量增加 时完成次数就会减少。3.1.2运动负荷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 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 荷量两个方面。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

4、认识并 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在实际运用 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彼此互为存在的条件,即没有一定强度的量和 没有一定量的强度,都是没有意义的。同时,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反比关系,即提高 负荷的强度,则要相应减少负荷的量:增加负荷的量,则要相应降低 负荷的强度。大强度和大量的练习(如用很快的速度跑相当长的一段 距离)有机体承受不了,而小强度和小量的练习(如用慢速跑一段很短 的距离)又难以获得起码的练习效果。在运动实践中,安排和调节运 动负荷,一般是通过调节影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各个因素来实现 的。3.2力量性负重训练与运动负荷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3.2.1怎样

5、掌握力量练习中的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力量性负重训练原则认为:人们可以用克服相对较重阻力的练习 来发展绝对力量潜力;也可以用克服相对较轻重量的练习来发展速度 力量。阻力是发展力量的关键,不管你完成多少组和重复多少次,只 有在阻力足够大时,才可能有效地获得肌肉力量。想用较轻重量,靠 增加重复次数和组数来获得有效的力量增长,效果不是很好。在力量 训练的实践中,负荷重量的选择决定了完成动作的速度及次数。根据 力量训练原则和训练目的,人们通常用下面方法安排负重训练的内 容。第一,发展肌肉绝对力量潜力,即提高肌肉力量、改善肌肉间协 调性:采用较重的负荷重量,完成次数少的重复练习。一般用个人极 限负荷重量的

6、75%95%,重复68次,完成4-6组。如用95%以上 的重量,可能太大了,对于力量训练水平不是很高者来说,很难应付 下来。故较少采用。这种方法也有人称之为最大力量训练法。成年短跑、跳跃、投掷运动员较多采用。尤其是投掷运动员,把这种方法作 为有效提高绝对肌力的重要训练手段。对于高校业余田径运动员来 讲,要注重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不宜采用单一的手段来重点提高某 一项身体素质。在一些中学或业余体校,教练员为了让运动员早出成 绩,往往过早地发展力量素质。相对而言,采用负重大力量训练法获 得的力量增长效果而带来的运动成绩,较提高全面身体素质后取得的 成绩,来的更快更显著一些。但中学业余田径运动员不同于

7、专业运动 员,靠提高绝对力量素质来出成绩,是急功近利的作法,会限制和影 响高校业余运动员以后向更高方向发展。所以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 练中,不提倡,也不宜采用这种大负重力量训练法。第二,发展速度力量,提高肌肉内协调性:采用较轻重量,增加 次数提高速度。一般认为用个人极限重量的75%以下,重复12次左右, 快速完成68组。它是为有效改善肌肉间协调用力效果和提高动作速 度常采用的训练方法,人们也称之为快速力量训练法。由于这种练习 对肌肉的刺激强度不够大,更多地增加协作肌的疲劳程度,所以想用 这种方法长期广泛地获得肌肉力量是不太可能的。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对运动员极限负荷重量增长情况,不能建立起客观真

8、实的档案资料, 对具体训练中负荷重量的选择提供不了可靠的数字依据,所以,它只 有和大负荷重量训练法结合起来,在发展绝对力量和提高动作速度的 训练中,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发展肌肉绝对力量潜力基础上发展速度力量是一种行之有效 的手段。大负荷重量的大强度力量训练+较小重量的快速力量训练+一般的专门性练习。这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 不太适应,对于较高层次的运动员来说,是经常采用的手段。例如, 投掷运动员,在获得力量练习的综合效益后,为了将一般力量及时地 转化到投掷技术动作中去,还采用力量练习与技术练习相结合的手 段。3.2.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依据3.2.2. 1超量恢复的原

9、理:学生的有机体在承担一定的负荷后产生疲 劳 恢复 超量恢复的过程,要使机体所产生的疲劳症状得到恢 复甚至超量恢复,就得让有机体在承受一定的负荷后得以休息,使负 荷与休息交替进行。在保证机体充分恢复的前提下,负荷越大,机体刺 激越深刻,产生的超量恢复水平也越高。生理机能反应阶段是评价运 动员的心肺机能状况和体能素质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一个完整的单项训练过程中,人体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动员阶段、稳定阶段、疲劳阶段、恢复阶段。(1) 动员阶段:动员阶段的时程越短,生理反应越小,说明运动员的 内脏机能动员快,灵活性高。(2) 稳定阶段:稳定阶段的时程长短和负荷积分值,是评价耐力性项

10、目运动员体能素质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3) 疲劳阶段:疲劳阶段的时程和积分指标数据,在运动医学领域中 是用以评价运动员耐疲劳能力的敏感指标,同时在运动心理学上也是 评价运动员毅力品质的新指标。(4) 恢复阶段:又称恢复期,从本次单项练习的运动终点到下一个单项练习的始点(转折点),指运动停止后,人体处于相对休息状态下 的恢复。恢复期由半恢复期和续恢复期组成。(4.1) 半恢复期:指在运动停止时刻的生理负荷反应强度完全恢复到 安静状态水平的过程中,当其恢复了全程的二分之一时所用的时间, 该段生理机能的恢复速度很快,斜率值较大,所用时间占整个恢复期 的比例较小。(4.2) 续恢复期:生理负荷反应强度

11、从半恢复期完全恢复到安静状态 水平,该段生理机能的恢复速度较慢,斜率值较小,所用时间占整个 恢复期的比例较大。一般中学田径在组队后短期训练,时间都安排在每天下午第六节 课后进行,这意味着机体所要恢复的时间基本确定,这就必须对每天 训练中的负荷做一个科学合理安排。训练的适应过程:学生的有机体在训练中承受运动负荷后会产生 适应过程,在机体对负荷适应后,会出现“节省化”现象。若每天的训 练负荷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不变,学生机体适应后,则机体的机能就不 能进一步提高,只有有节奏地安排运动负荷,逐步提高刺激强度,使机 体产生新的适应,才能提高机能水平,获得良好的训练效应。但要注意, 若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增加掌

12、握不好,提得过快、过猛而使学生在下一 次的训练中还处于疲劳的状态,很容易造成疲劳积累,不但不能产生 新的适应,成绩不能提高,反而对学生和训练带来不利的影响。 3.2.2.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提出来的。“生理负荷强度是训练中(外部)运动强度作用于人体而引起机 体的(内部)反映。(1) 生理负荷反应强度:简称负荷强度。一般指负荷强度点的数值大 小。(2) 强度变化幅度:指在各阶段的持续运动时间内,最高值与最低值 之差。该指标为分析各阶段的反应平稳程度及体能训练强度的选择等 提供参考数据。(3) 强度水平:根据与运动员

13、自身能达到的最大生理负荷反应强度的 百分比,强度水平的划分主要协助教练员制定和分析训练中各强度的 匹配、分布,为合理安排运动量,达到预期训练目的提供帮助。(4) 平均反应强度:指训练中所有心率样本的平均值。教练员有时用 该指标反映整个训练中的负荷强度。”(引自参考文献4)所以要认识到训练中加大运动负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提高运动 训练水平的一个手段,不能为大而大,越大越好。况且,运动负荷的大 小都不是绝对的。“最大限度”、“极限负荷”没有一个是固定的、 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而是根据不同训练水平的人采取不同的负荷。 只有准确掌握好自己每个训练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实施最合理的运 动负荷,逐步提高运动成

14、绩。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学生在训练中承受一定负荷后,机体 会产生疲劳,因此要使学生有相应的休息时间,其机能水平才能逐步 得到提高。一般中学田径队集训短、时间紧,学生训练时间仅在每天下午两节课后进行,所以下午的训练课的运动负荷最好安排在学生机 体的机能能力第二天下午得到恢复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要求每天训练 课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若运动负荷安排过小,后一次训 练课是在学生机体产生“超量恢复”之后进行,那么机能能力仍只保 持在原有水平上;若运动负荷安排过大,后一次训练课是在学生机体 尚未恢复时进行的,其机能能力就会下降;若运动负荷合适,后一次训 练正好在学生机体产生“超量恢复”时进行,

15、其机能能力将逐步提 高。处理好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在整个训练中,量和强度都是 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两者有机搭配才能保证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成 绩。强度虽然比量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更大,但它必须在量积累的基础 上才能加大。强度加大了,量就要有所控制,若量和强度一直持续增加, 不但整个运动负荷加不上去,还易产生训练过度。所以训练中,量和强 度的安排应波浪形安排。二者要有机配合,使学生机体适应不断增加 的运动负荷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3.2.2.3合理运动负荷监督训练中安排适宜运动负荷是为了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运动负荷的大 小直接关系到机能水平和运动成绩的能否提高。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 对运动负荷承受能

16、力有所不同,所以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还得通过多 途径、多指标进行监督,通过分析,找出符合学生个体的运动负荷。这 里可用两种常用的简易方法了解学生的运动负荷。生理指标评定法。运动负荷后晨脉不超出平时晨脉3-4次/分,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米水银柱以内,体重不少于0.5公斤。机体承受 负荷后,休息10分钟即恢复到运动前安静脉博为小负荷;比运动前安 静脉博快12-30次/分为中等负荷;比运动前安静脉博快36-54次/分为 大负荷。主观感觉及教师观察。运动负荷不大,学生主观感觉食欲、睡眠 都会正常;当出现困倦思睡时若再加大运动负荷就会造成疲劳积累导 致食欲不振、乏力、对运动场地、器材、练习等产生厌倦感

17、等,这就 是不合理的运动负荷而引起的过度疲劳症状。在训练中教师应时刻观 察学生的训练行为,若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协调性差、注意力 不集中、技术变形、成绩下降,说明运动负荷过大,要恰到好处地及时 调整。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运动员在力量性负重练习中必须根据运动本身的规律进行训 练。一味的盲目苦练只会使运动员自身受创,而运动成绩不会有实质 性的提高。4.1.2运动负荷伴随运动训练中,对运动训练的效果起关键作用。科 学的运动负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2建议4.2.1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要充分掌握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体 育基础、运动成绩、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等,采用科学严谨的负重

18、力 量练习方法,使运动员快速有效的提高机体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4.2.2教练员应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训练方法和手 段,运动员本身也要及时发觉自身的机体反应,并主动寻求与教练员 或指导教师汇报沟通,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使教练员根据不同的训练 项目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实做到在训练中合理地安排好运动负 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参考资料1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青少年田径训练.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4邓伟明.孙学川.范晓燕.简坤林.基于Polar表数据的体能训练生理负荷强度 分析系统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广州.19975.汪英付国安.试论短跑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湖北体育科技,199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