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婚嫁丧葬民俗文化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075842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鲁南婚嫁丧葬民俗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南婚嫁丧葬民俗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南婚嫁丧葬民俗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鲁南婚嫁丧葬民俗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南婚嫁丧葬民俗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鲁南婚嫁丧葬民俗文化 婚嫁 结婚喜庆日,男方为迎娶,俗称“娶媳子(妇)”;女方为出嫁, 成为男方家庭成员。结婚日头天,男方多以琐呐吹奏、点放鞭炮,在 本族各坟上压一红纸,以告祖宗,俗称“烧喜纸”。下午,琐呐随花 轿到女方家迎娶,俗称“头天过轿”,亦有当天过轿者。晚上,同辈 中的族弟或表弟、好友等,宿于喜床上,俗称“滚喜床”。女方在婚 前几天内,主动节制饮食,以便控制便事。头天其姑嫂等女辈亲属, 将女嫁之物,整点清楚,装箱摆盒,并交待婚仪注意事项。 结婚当天,日近中午时,嫁女身着红棉衣,脚穿红鞋,梳装一新, 头盖蒙脸红巾,俗称“蒙脸红子”,呜咽哭泣上轿,尔后点放鞭炮, 琐呐吹奏,由亲族中兄

2、弟4人(亦有 8人者)护轿出门。陪嫁之物,用 人拾送随轿后送至男家,俗称“发嫁”。花轿路遇村庄,吸呐等乐器 吹打;遇桥或大石等物贴一红纸,俗称“青龙贴子”;路逢他家婚事人 众,须绕道而行,如无法躲避,两嫁女须互赠一物;同村两户以上结 婚者,以先到家为好;护轿人须轿到男方村前返回;抢送陪嫁物者,到 男家饭后领赏返回。 花轿至男方门前落轿,轿至天地桌前,地铺红席,天地桌上点燃 六香,放好装入高梁、大豆和杆秤的条斗。将轿门打开,在乐器的吹 打声中,由同辈未嫁姑娘4人或8 人,分别站在红席两边,依次缓步 于轿门前迎贺,俗称“迎轿”。尔后,由儿女双全、且无避讳之亲、 族中姐辈,将新人从轿内扶出,从红席

3、上走至天地桌前,女左男右, 在儿女双全和无避讳的同辈傧相带领下,立在红垫上。然后,司仪唱 贺。琐呐吹奏,举行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的跪拜礼仪和站立对行夫妻 互拜礼仪,俗称“拜天地”,即成为正式夫妻。新人在贺喜人争相向 新人身上撒麸子、大枣、花生等象征吉祥物的热闹声中,同入洞房。 新娘坐定喜床后,新郎将蒙脸红巾挑下,众人即开始闹喜。席间,新 婚夫妇须到桌前向宾客敬酒。新人在饭前仍在天地桌前向家中和亲朋 长辈举行跪拜礼仪,诸长辈须适当给赏钱,俗称“磕头礼”。晚上点 长明灯,闹新房,夫妻喝交心酒。夜深闹喜人潜伏窗下偷听新人窃窃 私语,俗称“听房”。翌日晨起,新人向家中长辈请安。早饭后,亲 族嫂辈用红线为

4、新娘绞脸,俗称“开脸”(亦有上轿前由其姐嫂开脸 者)。婚后4 天或 7天女方将新娘接回娘家,俗称“回门”,4天或 8 天被送回。传有“接四还四越过越恣,接七还八越过越发”的说法。 丧葬 建国前,区境人们受宗教神学、宗法制度和儒学伦理观念的影响, 对死者多采用“重殓厚葬”、“葬之以礼”、“祭之以丰”和“坟体 必择吉地”等葬俗。 坟地 人死后,多数埋入祖茔,如新建坟地,多在生前或临危时, 请风水先生看定。无土地之贫苦人家,死后埋人荒冢(俗称乱死冈) 或河旁路边。 寿衣 老人病重时,儿女即准备较讲究的寿衣,俗称“送老衣”。 颜色为蓝、青、紫等,女上衣多为红、绿色。新鞋袜、新帽,并配戴 不同质

5、量的附饰。老人弥留之际,安放在堂屋明间,穿好寿衣。 棺材 棺材以柏木为贵,多为富家丧用。次为松木,一般多为柳 木。差的为杂木扣成,俗称“木头匣子”。贫穷之家多用苇席卷埋。 棺材多在老人病危时备好,条件好的家庭,生前早做准备,停放在屋 内或院棚内,妥善保护,俗称“寿木”。 丧帖 老人谢世后,其亲属商定停放和殡葬日期,即请人写好丧 帖,派人迅速报知其亲朋好友,俗称“报丧”,接帖人按照与死者的 亲疏关系,分别按时前去吊唁或送葬。 孝服 全为白色,但穿着须视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而定。孝子戴苘 绕大顶孝帽,两耳处各系—棉球。孝女头着太长孝巾,孝绳扎腿。侄 头戴孝帽,白布蒙鞋;侄媳、侄女、孙媳、孙女头带

6、孝巾,白布蒙鞋; 女婿头戴孝帽,孝勒扎腰,余则孝服各有区别。 扎纸 纸扎祭品有纸幡,视其死者生前家人辈数,分为7 层、9 层等。纸牛为女性死者用,纸马、纸驴为男性死者用,另有纸扎童男 童女和轿、塔等。 墓穴 死者入葬前,请风水先生看定墓穴位置、方向,多在入葬 的头一天挖好。一般穴深约1 米,长约2 米,宽约1.2米,棺顶多与 地面平。 泼汤 死者入葬前,每日早、午、晚3 次于村外土地庙或西南方 向之叉路口处,烧纸、泼米汤、绕行3 圈,俗称“泼汤”。 入殓 老人死后,白纸封门,继由长子到村头向西南或西北喊 3 声“明光大道西南行”,俗称喊路。回家后,全家举哀。死者头南脚 北停放在堂屋灵床

7、上,白纸蒙面,扎两脚、手腕系其生年数目的面饼, 俗称打狗饼子。视其棺材准备情况,多于当日或次日,亲属即将死者 放入棺内,俗称成殓(如系女性,其娘家之主要亲属多在场)。棺材前 点放倒命灯,放牢盆和倒头饭。屋门前设灵棚、摆供品,供其亲朋好 友吊唁。 吊唁 死者入殓停灵期间,亲朋手拿火纸、礼、幛等物前去吊唁。 守灵孝子、子媳、侄和侄媳分别向吊唁人磕头答谢,俗称“谢纸”。 送盘缠 死者入葬的头天晚上,其亲族拾着金架子、钱褡和纸扎 祭品,到坟穴方向大路中心处,举哀为死者烧祭,俗称“送盘缠”。 辞灵 送盘缠后,死者亲属在哀乐伴奏下举行隆重辞灵仪式,按 亲疏关系,先孝子辈,后侄、孙辈,再女婿、侄婿、孙

8、婿辈,依次在 供桌前向死者奠祭。 出殡 入葬日,将棺木和供桌抬放到门前路中心,由其亲属、亲 戚和生前好友等人,按照亲疏关系,依次祭奠,俗称“路祭”。其莫 仪尤以孝子及婿、外甥为重,分“三跪九叩”、“二十四拜”等烦琐 奠仪。之后,亲属举哀,抬棺,摔牢盆,长孙举哀旗,孝子一步一跪 领送入葬。孝女送棺至村头,孝男送棺至墓穴。棺木入穴掩埋时,第 一锨土长子喊“避土”,前去送葬的人再次举哀,然后用土埋成简单 的坟头。 守孝 死者入葬3 日,亲属前去烧祭圆坟,聚坟体大而圆。尔后 有五七、百日、周年纸祭等。老人死后一月内,孝子须住宿老人屋内, 百日内不脱孝帽、不剃头刮须;青壮年女性亲属,不着鲜艳服饰。当 年春节不贴对联,第二年春节贴蓝对联,第三年方可贴红对联。建国 初期,仍沿旧俗。60 年代中期平坟头,逐步革除旧丧葬仪式。70 年 代中期全区由土葬改火葬,但乡民仍把死者的骨灰盒深埋在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