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20752961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一)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有其固有的结构和内容。文章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从五 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即以物质文化为栽体体现高校特色、以制度文化为规范确定主导性原则、 以行为文化为标志外化精神内核、以精神文化为灵魂凸显时代特征、以大学理念为支撑突出 育人中心。关键词网络环境;校园文化;内容;高校文化世界以无限丰富的多样性呈现,但是由不同特质负载的意义单元,并不是无规则的离散 分布,而是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文化意义单元之间按照一定的本质性联系构成整体的文化世 界,称为“文化结构”。高校校园文化分为四种形式或四个子系统,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2、这四个层次形成一个不可分割而又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并呈现出了 层层递进的关系。因为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与基础,任何一种精神文化总是存在 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之中,体现在校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上,反映的则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行动 规则与行为规范的普遍要求,并在整个校园文化环境中产生出一定的影响力、迁移力和感召 力。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 与信念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体现高校特色校园器物文化(或称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应体 现校园的精神文化风貌。校园器物文化建设的目

3、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 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某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却背离了这一宗旨,把校园 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环境建设,一味追求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 就时单纯对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核,单纯的校园环境建设 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形象地比喻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 都会说话”。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营建,校园景观建筑、文化设施、 休闲娱乐场所等要蕴含丰富的人文气息。高品位的校园环境可以起到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 生心灵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

4、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营建校园物 质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发挥校报、新闻网、广播台、 宣传橱窗等校内各种新闻媒介的传播作用,当前尤其需要认真抓好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互联网一进入校园,就以其传播快速、信息量大等优势迅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思 想政治工作、学术交流、社团活动、文艺体育和管理制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 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校园网。在这个学校师生的网络家园,校园网为师生提供了交流、 学习、参与学校管理、政务公开、展示才干甚至是解决生活琐事的平台,也同样为全社会提 供了展示学校精神风貌、了解学校发展现状的窗口。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

5、校园网已不仅 仅是大众传媒,它已成为浓缩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二、以制度文化为规范确定主导原则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的规范化。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教育的 要求就会空泛无力。实践证明。严格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但是,制度 文化的目标内隐在精神文化的内涵之中,在发挥其强制性、诱导性保障作用的同时,不能偏 离精神指向。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强调控制功能、 约束功能、鞭策功能,而忽视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 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校则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 想政治教育或者等

6、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制度出台了不少,活动开展了不少,表面上看 既井然有序又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主体价值没有得到提升,引导、教育效果也没有真正实现。 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9%的被调查高校制 订了针对教师开发的电子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只有8.6%的高校设置了专人或部 门来负责解决师生在使用电子资源时所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另外,对大学生调查的结 果显示,只有30.1%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关校园网内禁止商业音像资源的下载及传播的规定, 52.1%的大学生了解校内各种版权资料的合理使用规定。另有24.0%的学生则根本不知道学 校在上述方面是否有明确

7、规定。此外就是学生上网时间过长问题,调查显示,66.3%的学生 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34小时;学生们上网时做得较多的事情分别是上BBS”(80.5%), “检索各种学习资料”(49.0%),“收发电子邮件”(48.7%),“看新闻”(46.5%),“社会交际活 动”(36.4%)和娱乐活动”(33.1%)。网上不良行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2000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 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根据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情况,充分运 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用正确

8、、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近 年来,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或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网络安全和网络伦理 道德教育,力求引导大学生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随着这些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上网 开始从单纯的个体行为转向有目的、有组织地参与活动,由被网络控制转向科学合理地利用 网络。网络传播从无序走向有序,网上行为应从被网络控制转向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化校园 时代,由于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没有限制,网络传播处于无序状态。学生从网络中获得的对其 思想观念有影响的信息内容,远远超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

9、内容。为了有效避免不 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三道防线:一是技术防线;二是法律、法规防线; 三是思想和心理防线。这些举措的落实。使网络传播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为学生的健康成 长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信息管理制度创新是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品位 和层次的重要保障。必须在管理理念上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从静态走向动态, 从直线性走向立体性,从孤立走向协调;在管理方式上要充分运用、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 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文化上要重视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而既作为管 理的主体也是客体的师生,是整个信息管理制度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

10、一环,也是最具有主动 性的一环,要通过加强师生的网络素质教育,引导师生理性地使用、利用和创造网络资源, 增强师生抵御网络文化中不良因素影响的抗体”,掌握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三、以行为文化为标志外化精神内核在校园文化的诸多层面中,校园文化活动属于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行为文化,是 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包括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乃至后勤服务 等,体现着校园文化的独特风貌”。校园文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思想性、群 众性、哲理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点,易为学生接受,不仅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 对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陶冶高尚情操、开发智力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11、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网上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 方面:一是存在于网络这一虚拟的特殊空间,是现实空间的无限扩大和延伸。网络能为大学 生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拓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增强其时效性,消除盲区和空白。二是必须依托于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网络设备是开 展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网络信息技术使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极高的科技含 量,并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穿上了现代化的外衣。三是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到组织形式、 参与方式上与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看,传统校园 文化活动有的可以直接搬到网络上,如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访谈、座谈等。而有的运用于 网络之上后,却只能是有其形”而无其实”,如各种竞技性体育比赛。从组织形式、参与方 式上来看,网络的时效性、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征可以使活动的组织更为便捷、参 与层面更广,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因其隐匿性、随意性和不可控性而造成诸如公平性缺失、对 抗性减弱等一些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