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二模命题说明及后阶段复习建议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752908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深二模命题说明及后阶段复习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深二模命题说明及后阶段复习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深二模命题说明及后阶段复习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深二模命题说明及后阶段复习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二模命题说明及后阶段复习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深二模历史命题说明及复习建议一、命题说明第二次调研模拟考试已经结束,作为命题组成员,总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结果,等待着评判。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建议以后把命题评价工作交给非命题成员,这样更有利于命题质量的提高。在此,我代表命题组对本次命题作简单说明,而非评价。考纲的四大考核目标永远是命题的主要依据,在此不再多作分析。在命题过程中,命题组主要在四个环节上狠下了功夫,即:布考点、选材料、定主题、设题型,由此也就形成了二模试题的如下特点:第一,考点分布合理,突出主干核心知识。兼顾两个版本教材,融合必修与选修内容。(这是命题的基础性工作)第二,选材博观约取,科学严谨,可读有效。既要依所学知识选材

2、,又要选鲜活之材,不付出时间与辛劳,难以得到好材料。(这是命题最艰难的工作)第三,主题立意深远,紧扣时代脉搏,重视考查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智慧、历史视野。两道主观题是整套试卷的核心,既要考虑综合性,又要考虑时代性,选择怎样的角度切入,对命题者是严峻考验。(这是命题的高智力工作)38题:“臣民”到“公民”的演变中古、中近、中现公民意识培养39题:国际秩序的演变及其应对世近、世现世界意识培养第四,形式新颖灵活,注重新情景创设,紧跟高考新变化。(这是命题的装饰工作)二、试题检测反映的问题由于考试相关数据未出,对检测结果不作全面分析。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有些问题我们还得要强调。失分较多的选择题:14题

3、(造纸业)、16题(突破张之洞主张)、18题(民国万岁)、20题(拿破仑演说)、21题(电影海报)、23题(应对滞涨措施)。反映问题:解读题干材料不仔细:14题没仔细观察四张图片的联系;16题没读完题干(突破了),思维定势掉入陷阱;基础知识还存在漏洞,如电影产生的具体时间不清楚,应对经济滞胀的措施不清楚等。知识迁移能力不强,20题(拿破仑演说)很多学生不理解“在法国的土地上放下花岗石”的含义。非选择题的问题:学生感觉非选择题比较难,从阅卷反馈信息看,学生得分率确实较低。(估计26分,难度0.5)失分原因在于:由于学生感觉试题主题和材料比较陌生,首先从心理上就感觉较难,所以把历史放在最后,因时间

4、紧张而放弃答题。 艺术考生较多,零分卷、白卷较多。 试题设问灵活,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导致中下水平学生得分较低。 得分率较低的问题:38.(2)研究小组想利用丁聪的漫画作品,探究那个时代的人权状况。请你为小组写一篇简短的发言稿。(3.67/9)(3)在中国由“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转变过程中,19451954年是一个重要时期,如果要补充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演变情况,你将选择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理由。(2.4/6)39(1)试以英法战争(17561763年)和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为例,说明战争对交战双方的历史影响。(3.4/8)(3)结合作者的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影响国际

5、秩序新变化的?面对国际秩序的新变化,各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5.4/10) 非选择题反映出学生能力差异较大,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成绩差异必然很大。客观地说,试题本身不存在偏、难、怪题,命题完全符合考纲要求。这次调研反映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教学是否也有待改进呢?三、后阶段还应做些什么?1最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应考答题信心,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2查漏补缺,有的放矢,梳理重要考点,减轻学生包袱。3精选各地模拟试题,注意各地非选择题的命题角度,进行有针对性地的训练,切勿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附:后阶段重点复习考点古代史: 明废中书省、权分六部、内阁制、商鞅变法(废世卿世禄制)、宋代地方控制、选官制度

6、。 均田制的表述、私营手工业发展、古代城市的发展 四大发明、天文(星经、授时历)、书画、元杂剧、京剧 古希腊人文精神起源(苏格拉底)近代史: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中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与制度创新) 法国政体变迁(过程与背景) 德国君主立宪制 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重三民主义、同盟会、社会生活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近现代上海、广州城市化进程现代史: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两极、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文革”教训与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三大改造(资

7、本主义工商业)及其评价 南巡讲话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亚非会议与不结盟运动会议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重交通、通讯、传媒的发展)“双百方针“(背景、成果、曲折)主观题角度:(一)横切型命题:从关键时期切入,中外联系,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结合,分析社会转型与生活变迁,如:18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关系、中国的社会状况)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中国社会状况)20世纪中后期西方、苏联、中国历史发展状况比较(模式与改革)(二)纵贯型命题:以某一主题切入,贯穿古代、近代、现代,如:关于中西方思想解放问题: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明清思想批判与

8、西方启蒙运动、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潮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关于社会财富分配问题:商鞅变法、孙中山民生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城市化问题与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三次工业革命、中古城市生活变迁、中近城市生活变迁、新中国初期城市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生活。民主政治与体制创新: 英、法、美对人类政治文明所作的贡献。国际关系与世界意识:西欧与美国关系的演变(18世纪中后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贸易关系的演变(早期殖民时期、工业革命后、大危机后、二战后)等附:近三年非选择题重点题例:中国近代史试题:1阅读材料(2007年广东)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

9、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2(2009年全国)阅读材料并

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

11、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1) 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2) 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2分)(3) 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2分)3阅读材料(2007年广东历史)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式,不表敬仰赞赏。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的话是夸张的。晨邮报1789年7

12、月21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7891815年的相关史实是否说明法国革命是一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为什么?(6分)(2)晨邮报的这则评论认为,英国对法国正在进行的事件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你的判断。(4分)4(2008年广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材料二 到1870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

13、%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问题:(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4分)(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4分)5(2009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问题:(1)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人不享有民主权利?(2分)(2) 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10分)(3) 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