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0749744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 立的史实。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 响。、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 背景(1) 春秋时期 一些贵族擅自分封,小宗不断取代 周王室逐渐失去 的地位。(2 )战国时期 战国中期以后,国君先后改称“”。 为增强国力、称霸天下,各国纷纷变革,逐步废 除I日制度。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2. 过程:秦国先后消灭韩、魏、 齐等国,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的大帝国。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 特点:权力的高度集中。2 .内容(1) 皇帝制度开端:秦王 改称皇帝,自称

2、“始皇帝”。特点: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2) 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辅佐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 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 九卿分管国家和 的各种事务。 作用:中央官员相互配合牵制,军国大权由皇帝 最终操纵。(3) 郡县制度:地方分、两级,郡设郡 守、郡丞、郡尉,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 _、_等基层机构。(4) 选官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 )法律:秦法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的工具。3 .影响(1)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2) 奠定了 中国古代大一统 的基础。(3) 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后世继承,提高

3、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 的控制。(4) 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 影响深远。知识点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 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 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这 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入.春秋争霸战争B.宗法分封制被破坏C.郑国变法效果显著D.统一条件已成熟2. 秦国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 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B. 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 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D. 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知识点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 2009年11月5日,乾隆玉玺“八徵耄念

4、之宝”(下图)被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 左右的价格拍出。皇帝的印章称为“玺”始于()A. 夏王启B.商王汤C.商王纣D.秦始皇嬴政4.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 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 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 丞相B.御史大夫C. 太尉D.郡守5.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 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 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 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 张()人.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6

5、. 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上,某同学发表了题 为“秦朝一一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的 报告。这篇报告的主题可能是()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内外服制代替封国制D. 地方分权制代替中央集权制7.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 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陛下”为维护天下一统的局面,采取的根本性 保障措施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监察制度8. 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实现国家统一 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确立封建土 地制度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B.C.D.9. 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

6、世禄制度的是()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皇位继承制选拔 和考察官吏的制度A. B.C. D.10. 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 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与 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 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人.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题号120答案11.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 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一一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

7、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 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 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请回答:(1) 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2) 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 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1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建立后)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 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 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 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 怨,非郡邑之制失也。一一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知封

8、建(指分封制)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 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请完成:(1)柳宗元认为秦朝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 观点是什么?(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答案解析】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清单一、1.(1)大宗 天下共主(2)王2. 赵楚燕二、2.(1)嬴政 皇权 皇位继承制(2)皇 帝监察军务皇家郡县乡里3. (1)贵族分封制(2 )王朝制度(3)地方(4)社 会对点训练1. B 由材料表述可判断,此时有些诸侯国力量强 大,原周王垄断的分封

9、权力受到削弱,周王失去了天下 共主的地位。2. B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最主要原因”,四个选 项均是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 原因应是综合实力的强大。3. D4. B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5. A 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 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 言: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6. B 本题可用排除法。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在夏朝,排除A项;“内外服制代替封国制”“地方分 权制代替中央集权制”表述本身有误,排除C、D两项。7. C 根据“维护天下一统”这一条件,可知这一

10、 制度主要是针对加强地方的控制而言的,故选C。8. D 本题中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确定 正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及皇帝的装束、动作, 可确定正确,与本题无关,应排除。9. A 秦朝建立后,依“贤”和“能”在全国选拔 中央和地方官吏,各级官吏都由皇帝任命,彻底否定了 商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10. A 运用文明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是近几年高考 考查的主要方向之一,故平常训练时应有所涉及。本题 弓文材料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更符合题意要求。综合运用11. (1)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战争。(2)特点:一切军政大权由皇帝独揽;皇位世袭,权 力不可转移

11、;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基本结构是:三公九卿制。组织特点:中央主要官制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大权集中在皇帝之手。三公九卿 实行朝议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12. (1)过失:滥用民力,严刑酷法。观点:实行郡 县制是正确的,秦朝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2)相同点: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不同 点: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的 原因在于皇权专制;顾炎武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 于专制。教材问题解答解析与探究1. 主张实行分封制的王绾的主要理由是:在距关中 遥远的燕、齐、楚等地实行分封制,有利于拱卫王室; 治理国家如不遵循古代的传统,就不能成功。主张

12、实行 郡县制的李斯认为:周朝实行分封制,造成诸侯割据混 战的局面,连周天子也无法控制;秦朝统一全国,推行 郡县制,便于统治;治国之道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不能因循守旧;分封制是天下大乱的祸根。2. 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实行郡县制,适应了秦始皇 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3.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扩大了统治区域。但是,在分封制下,诸侯掌握了封疆 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 益壮大,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郡县制的推行起到了加 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历史作用。郡、县属于由皇帝 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听命 于中央,地方上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防止了地方割 据。其弊端在于便利了最高统治者的专权暴政,压抑了 地方的自主性,难免人浮于事。自我测评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主 要包括皇帝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 制,还制定了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并制定了严苛、 细密的法律制度。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 制,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中国大一统王 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 了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