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文学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0749719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先秦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先秦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先秦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一先秦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先秦文学(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1 上古歌谣的一般 状貌。在文字产生之前的漫长 时期,原始歌舞的数量必 然是巨大的。只是这大量 的原始歌谣在当时只是口 头流传,无法用文字记录 下来。今天所看到的原始 歌谣,都是后人辑录的。 不过,这些辑佚所得的原 始歌谣,真伪很难论定。 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依 靠切实的考古资料(主要 是甲骨卜辞)和信实可据 的典籍比较考核,清理出 一些歌咏初民特有生活情 状、风调简朴的古歌。它 们即使不是原本的面貌, 大约也应相去不远。1.12 什么是神话?我 国神话主要有哪些?其 基本特征如何?(1)一般地说,神话就 是关于神的故事。神话具 有下述几个基本特征: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神话是远古人

2、类对所观 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 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 他经过了“幻想”的加工, 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 了的现实生活;神话反 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 (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 社会)的愿望;神话只 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 代, 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做出符 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 物。(2)我国神话主要根据 存留的具体情形,从主题 的角度,主要可以分为创 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和 战争神话三类。创世神话 主要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 和人类诞生的解释。自然 灾害神话表现了原始人类 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 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 望和伟力。远古战争神话 中,最精彩的就是有关黄 帝的故事

3、。其中保留较为 完好的,是黄帝战蚩尤的 故事。(3)中国神话的特征 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 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 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 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 个主题; 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 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 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熔铸着浓烈的情感, 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 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是一 种集 体创 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 富、不断变化和成型。1.13 如何理解神话对 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 世文学的 发展提示了方 向。一方面,神话所开创 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 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 流。另一方面,神话富于 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 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 文学

4、的发展。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 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 源泉。一、二 诗经1.21 了解有关诗经 及其来源、分类和流传的 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 春秋中叶五个多世纪的诗 歌共 305 篇。包括国风 160 篇、小雅74 篇、大 雅31 篇、颂40 篇。 小雅中另有 6 篇“笙 诗”,有目无辞,不在305 之数。关于诗经的收集, 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 法;诗经的收集还有“献 诗”的渠道,“献诗”的说 法比较早,产生于先秦时 期。所献之诗,或有公卿 列士所自作,这在诗经 中可以找到内证。看来, 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 经作品的重要渠道。关 于诗经的编订,

5、汉代 有“孔子删诗”的说法, 今人一般认为,诗经的 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 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 逐步编定的。经手者非一 人,完成也非一时。今传诗经分为风、 雅、颂三类编辑,这大概 是久已有之的分类法。其 分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 义,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 的不同。“风”,是各地不 同的音乐;“雅”是正声, 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 曲。先秦时,诗经本称 诗或诗三百、三 百篇,到汉代被尊为经典 始称诗经。汉代首先传 授诗经的,有鲁人申 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赵人毛苌四家,分别称为 鲁诗、齐诗、韩诗、毛诗。 齐、鲁、韩三家诗于 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 佚,只有毛诗流传到

6、今天。1.22诗经主要的社 会人生内涵。(一)婚恋诗: 诗经里有不少作品, 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抒 发恋爱、婚姻生活的甜蜜 和苦恼,有的作品还折射 出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 诗经有一部分作品, 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周南关雎,邶风静 女,召南的摽有梅 和野有死麕,郑风 的狡童和褰裳等, 都是这一类诗。诗经 也表现了恋爱的曲折和苦 恼。女如郑风将仲子。 诗经也有写夫妇间 深挚情爱的作品。例如齐 风鸡鸣,郑风女曰 鸡鸣,郑风风雨,唐 风葛生。诗经还 有几篇“弃妇诗”,如邶 风的日月、终风、谷风,卫风氓王 风中古有蓷等。这类 诗歌,写妻子被丈夫无情 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 社会问题。以其中最知名 的谷

7、风、氓二首为 例,它们都描述了女子对 丈夫忠贞不二、辛勤持家、 任劳任怨,却终遭无情遗 弃的悲凄境遇,反映了当 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 附庸的情状。(二)抒发多种人生感 慨的诗:人生不易,会遭遇许多 无奈和困境。诗经的一 些作品,展示了多种人生 的困窘,抒发了深沉的感 慨。小雅巷伯描 述的是无端遭人谗言的人 生境界,具有一定的普遍 意义。小雅的巧言、 何人斯也是这类作品。 魏风园有桃表达 了“士”的人生悲哀。 王风黍离,前人或以 为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 之作,或以为是“感伤时 事”、“忧周室之将陨”,总 之是解释为悲叹家国沦亡 的作品。桧风隰有 苌楚从另一个侧面抒发 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三)政

8、治讽喻诗:诗经有许多作品写 到人们对政治人物或政治 现象的感受,其情感倾向 大抵有讥刺和赞美二端。 邶风新台是一首 揭露宫廷丑行的诗,讽刺 卫宣公霸占儿子的新娘。鄘风君子偕老,齐 风的南山、敝笱 和陈风株林等,都 是揭露宫廷丑闻的诗作。 诗经有不少诗篇描 写当时繁重的劳役给人民 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 绪。如邶风击鼓、王 风君子于役,揭露繁重 的徭役使百姓骨肉生离, 不得安定和生息,让人们 看到繁重徭役所造成的种 种不人道的人生悲剧。大雅瞻卬是周大夫凡 伯刺周幽王的诗,写幽王 宠幸褒姒,黜退贤良,导 致邦乱民困,直刺最高统 治者,揭露了最高政权集 团的腐败黑暗,表达了深 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小

9、雅的十月之交、雨 无正、小旻,大雅 的民劳、板、荡、 抑等,都是这类作品。诗经还有不少颂美 统治者的作品。如召南 甘棠、鄘风定之方中 卫风淇奥都是这类诗 歌。而大雅和颂 之中,颂美的诗篇就更多 了。(四)史诗及其他: 诗经有一些诗篇, 记载了民族的历史,歌颂 祖先的功勋。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 皇矣、大明 ,是周 人的五篇著名史诗,他们 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 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 传说。生民主要描述了 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 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 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历 史。公刘叙述周人远祖 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 豳地,开荒辟地、造屋定 居的历史。绵主要叙述 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

10、民由豳迁岐,开地建房, 创业兴国的事迹。末二章 写到周文王能够继承祖 业,平定夷狄,使周邦日 益强盛。皇矣先是叙述 太王(古公亶父)开辟岐 山周原,击退异族昆夷; 再说王季(文王父)继祖 德业并传位给文王;然后 着重记述了文王伐密、伐 崇的胜利。大明先是叙 述王季与太任结婚生文 王、文王与太姒结婚生武 王,之后叙述武王伐纣灭 商的事迹。五篇史诗蝉联 而下,大致可以看出周人 发展、兴旺的史迹。 诗经还有农事活 动的歌咏,从不同角度表 现了周人农业生产活动的 情状。以七月最为著 名。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 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 作。全诗八章,大体依照 春耕、蚕桑、收割、打猎、 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

11、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 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侯的 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 在衣、食、住、等方面的 情况,有较大史料价值。 农事诗中艺术水平较高的 当属芣苢和十亩之 间,两首诗都是劳动者唱 和的歌谣。 农事诗而外,诗经 还有一些反应周人礼俗、 观念的诗。如齐风南山 叙说婚姻礼俗;周南螽 斯祝福他人多子多孙, 反映了周人希望繁衍、多 子多福的观念;小雅斯 干反映出周人重男轻女 的思想观念,等等。 诗经还有不少诗 叙写贵族的生活,或描写 其聚会宴饮,歌送祝福; 或歌咏兄弟朋友的情谊; 也有的是表现父子、夫妻 矛盾。内容比较丰富,风 疙瘩都典正华贵而缺乏艺 术感染力。1.23诗经的主要文 学成就。(一)

12、抒情与写实的统 一:诗经的作品基本是 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 情诗占多数。质实率真的 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 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 一。首先,抒情诗所抒发 的情感是真实的。诗经 中那些人生感慨的作品, 是作者最深刻的人生感受 的真切表达。其次, 抒发 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 的。例如,表达相思,就 直说 “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再次,叙事性 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 真挚感情。如七月,按 照月令顺序,叙述农夫一 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 但是其中不时穿插哀叹农 夫穷困微贱的生存状况的 诗句,虽是平实的叙事, 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 不平之气。(二)赋、比、兴的表 现手

13、法:朱熹解释赋、比、 兴的含义说:“赋者,敷陈 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赋是诗经中运 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 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 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 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直接叙事的诗如:七月; 直接刻画描写的是如:芣 苢;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 的诗就更多了,如:人生 感慨的诗、政治讽喻诗、 婚恋诗中的大多数都是例 证。比,一般说就是比 喻。基本是修辞意义上的 手法,是诗经中用“比” 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另一 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 魏风硕鼠借用大老鼠 比喻不劳而获、脑满肥肠 的贵族。“兴”比较复 杂,历来众说纷纭。大体 说来,兴,就是

14、起兴或发 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 章诗的开头位置。就其与 诗歌情形的关系来看,基 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 形。它与诗歌情思相关时, 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 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 作用;与诗歌情思没有意 义相关时,其作用则往往 是起韵。(三)四言诗的典范: 诗经是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又参差变化, 比较灵活,间杂二言句到 八言句。诗经的四言诗 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 天然的音乐美感。(四)章法结构和语言的 特点:重章复沓,是诗 经的基本章法结构。所 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 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 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 的复唱。产生两种情况, 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 同。第二种情况是改变字 词后

15、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 的层递关系。诗经的语 言表现很有特色。一是质 朴畅达。二是词汇丰富。 三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 叠字的大量运用。如:“窈 窕”、“参差”、“关关”等。 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 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 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 活泼情状。1.24 详确理解赋、比、 兴的含义及其文学表现 意义。赋、比、兴是诗经 的艺术表现方式。赋、比、 兴含义,历来解释不一, 其中南宋人的两种说法值 得注意。一个是朱熹的解 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 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 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另一 个是李仲蒙的解释:“叙物 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 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 情附物

16、者也;触物以起情 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 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 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 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 其志或直抒胸臆。直接叙 事的诗如:七月;直接 刻画描写的是如:芣苢; 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的诗 就更多了,如:人生感慨 的诗、政治讽喻诗、婚恋 诗中的大多数都是例证。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基本是修辞意义 上的手 法,是诗经中用“比” 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另一 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 魏风硕鼠借用大老鼠 比喻不劳而获、脑满肥肠 的贵族。“兴”比较复 杂,历来众说纷纭。大体 说来,兴,就是起兴或发 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 章诗的开头位置。就其与 诗歌情形的关系来看,基 本

17、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 形。它与诗歌情思相关时, 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 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 作用;与诗歌情思没有意 义相关时,其作用则往往 是起韵。第三章: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 集是尚书,它以记言为 主。今文尚书29 篇, 是经师伏生所传。古文尚 书58 篇,其中的 33 篇 与汉代传本文字大抵相 同,另外 25 篇是东晋人的 伪作。尚书所记基本是 誓、命、训、诰一类的言 辞。文字古奥迂涩,只有 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春秋是鲁国的编年 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它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 形式,非常简括的记录了 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 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 公元年(前 722),终

18、于鲁 哀公十四年(前 481)。1.31 了解先秦散文发 展的基本面貌和主要作 家作品情况。先秦散文繁盛的原因, 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 发展的多方面因素。从经 济方面说,春秋尤其是春 秋末年以后,农业经济快 速发展,同时带动了手工 业、商业的发达,各诸侯 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从政治方面说,春秋以后, 王朝日益衰微,周天子实 际上已逐渐失去了对诸侯 的控制力。一些实力强大 的诸侯,纷纷兴兵争霸, 蚕食兼并,先后出现了“春 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从文化方面说,王官贵族 垄断文化的权利丧失,“私 学”纷纷兴起因而诞生了 平民士人群体。经济发展, 灵贪婪与物欲横流;国富 兵强,使掠夺和征战不

19、止; 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读书 人,纷纷出谋划策,贡献 思想,游说著述,聚徒讲 学,希望解决种种不良的 社会问题。而那些野心勃 勃的诸侯,也愿意听取士 人的说辞,以借鉴或采用。“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 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另有一些士人,或撰作史 著,或编纂历史文献,为 当权者提供政治借鉴,从 而也形成了历史散文的繁 荣局面。1.32 结合具体作品,理 解并说明左传的文学 特征。(一)左传的叙事艺 术:左传叙事的文学色 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 裁功夫,二是采用全知叙 事视角。文学性的剪裁, 是指在保证真实叙述历史 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 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 历史事件

20、故事化、情节化。 采用全知叙事视角,既保 证了历史事件叙述的真实 和亲切,也便于引入一些 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 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 趣,避免缺乏情趣与形象 的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式的 史事记述。左传以擅长 叙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 春秋时期千余场大大小小 的战役,千姿百态,几乎 每战不同。它往往注重对 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左 传叙事,运用了许多细 节描写和人物言语,同样 是以全知视角观照的结 果。(二)左传的写人艺 术:左传在叙写历史事 件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 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左 传在体例上虽不是以人 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 但由于它人物描写十分成 功,奠定了史传文学写人 的基本艺术规则,

21、并对后 世史传文学、叙事文学产 生了深广影响。这规则的 主要方面,一是以言语、 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 征,二是把人物置入矛盾 冲突的环境中塑造。左 传运用上述写人手法, 不仅能够写出人物某一方 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 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 侧面;有的甚至能够写出 性格的发展。总的来看,左传虽然奠定了史传 文学(乃至叙事文学)塑造 人物的基本艺术规则,但 是它的写人还不十分成 熟,类型化人物明显多于 性格化人物,这与它产生 的时代的文学表现水平以 及它的体例等等都有关 系。史传文学中人物塑造 得比较成熟,还要等到史 记。(三)左传的辞令艺 术:春秋时期战乱频仍, 诸侯国之间纵横捭阖的外 交活动

22、也十分频繁,理富 文美的外交辞令就成为 左传最耀眼的部分之 一。国语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国别史。全书 21 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 鲁、齐、晋、郑、楚、吴 越各国的史实。起于周穆 王,止于鲁悼公。以记言 为主,故称国语。它不 是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 而是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事 件。它的作者相传为左丘 明。1.33 结合具体作品,理 解并说明战国策的文 学特色。(一)铺张辩丽,夸饰 恣肆的风格。战国策多 记述纵横家的游说说辞, 其主要目的是要听者信服 自己的说法,所以往往大 肆敷张道理,营造气氛, 因此造就了铺张辩丽,夸 饰恣肆的风格。(二)把握对方心理, 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以关于自身的日常生

23、活事 件入手劝谏,自然导入, 既不会是对方产生反感, 又能明白达意,婉转生动, 具有说服力。(三)引譬设喻,善用 寓言。战国之时,策士游 说必须浅显易懂,明白晓 畅。于是,说辞中经常运 用比喻和寓言,就成为战 国策的一个重要特点。 使用寓言说事,也是战 国策常用的手法。比喻 和寓言的使用,不仅令事 理明白如画,也使文章形 象生动,饶有趣味而富于 文采。1.34孟子文章的主 要特点。孟子文章给人最 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它的 雄辩色彩。孟子的雄辩, 并非简单地义正言辞,理 直气壮,而是有其独到特 点。这特点,一是把握对 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 对方不知不觉投入到自己 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 心悦诚服

24、;二是气势充沛, 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 入自己设置的机彀,便铺 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 紧逼,不给对方辩驳机会。 这两个特点在文中相互配 合,便构成了孟子的雄辩。孟子文章的第二 个特点,是善于以典型事 例、比喻和寓言说理。1.35 唯一多为什么说 庄子是“文章家的极 致”? 庄子的文学 特色体现在那几个方 面?(一)庄子语言自 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 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 倪。”重言是“借重之言”, 及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 意,但庄子引用的名 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 卮言指心想笔随、变幻写 意的语言,就是表情达意 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因 此,庄子所谓重言、卮 言,实质上也都是寓言。庄子是

25、道家思想的代 表作,全书又是由一个接 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 成了它鲜明的基本特征: 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 现的融合。唯一多曾云: “读庄子,本分不出哪 是思想的美,哪是文字的 美。那思想与文字、外型 与本质的极端的调和 ,那 种不可捉摸的浑圆的机体, 便是文章家的极致;只那 一点,便足注定庄子在文 学中的地位。”(二)庄子的寓言, 描述了众多形色奇谲、异 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 了惊世发聩的深刻思想和 沉重情感。以下几点最具 文学色彩:异彩纷呈的故事。庄 子以寓言说理,自然就 讲述了众多的精彩故事。 奇幻谲诡的想象。庄 子异彩纷呈的故事,是 建立在奇幻谲诡的想象之 上的。庄子的想象,奇 幻

26、,夸张,出人意表,变 化莫测。 空灵飘忽的文风。庄 子的每一个故事本身都 形象生动,想象奇幻飘逸, 不受常情常理的拘限;而 全篇又是由一个个这样的 寓言故事连缀而成,故事 之间往往是跳跃式的承 接,这就造成它结构、行 文的空灵飘逸。 谐趣和讥刺横生。读 庄子,常有会心契意之感。这往往是由于庄子 文章谐趣和讥刺摇曳横 生。 精湛传神的文笔。庄 子不以写人物为务,但 凡涉及人物描写,往往用 很少笔墨,就写出了人物 鲜明地形神特征。庄子 中光怪陆离的艺术形象, 一般都是以“写意”笔法 出之。不过,庄子也很 擅长细腻逼真的“工笔”。1.36韩非子寓言的 特点。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 的是它的寓言。韩非子

27、 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 言最多的,共有 300 多则, 韩非寓言的一贯特征是, 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 阐明思想。这些寓言,都 通俗浅白,形象可感。先 讲一个 (或不止一个 )故 事,之后摆出寓意,比较 明切。但是由于韩非寓言 大多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 (尽管有的也是虚构),表 现手法又比较单调,较之庄子寓言的想象富奇、 飞动飘逸,显得沉闷而缺 少姿彩。1.41 与楚辞起源密切 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哪 些?楚辞文体有哪些鲜 明特点?(一)楚辞与楚文化关 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 来看: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 声、楚歌有直接联系。其 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 间“巫歌”关系紧密。再 次,楚辞充满着楚地风物

28、 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 地方言自不待言。以上种 种,说明楚辞确乎与楚文 化关系密切,带有浓厚的 地域色彩。(二)楚辞的文体,有 自己鲜明独特的特点。就 体式而言,楚辞有两种: 一种是类于诗经而有 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 橘颂,这种样式受诗 经影响很大,其内容和 行文虽有楚风楚韵,但不 是典型的楚辞体。另一种 就是以离骚、九歌 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一 般说楚辞或“骚体”,都是 指后一种样式。典型的楚 辞体,从诗风、体式、语 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 点:从诗风言,想象丰富, 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 特征。从体式言,楚辞较 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 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 短不拘,参差错落。这就 使抒

29、情达意更为透辟淋 漓,扩展了表现的能量。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 楚声,多写楚地风物。另 外,“兮”字、“些”字作 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 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 个鲜明标志。1.42离骚的精神内 涵。离骚是屈原自叙生 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 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因此,评价离骚与评 价屈原是不能分开的。离 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 与他的“美政”理想、爱 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 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 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 水乳交融。“美政”理想和深沉 的爱国情感。屈原洞察诸 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 的“美政”理想,衷心希 望祖国独立强盛、兴旺发 达。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 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

30、,祖 国的独立和强盛,始终是 屈原最为关心的事。以死 殉国,集中、鲜明地体现 着屈原深厚真挚的爱国情 感。这是离骚最令人 感佩的主题之一。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 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 判精神。对于“美政”理 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 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 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 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 视,是离骚的一个主 要内容。1.43离骚的艺术表 现成就。(一)浓烈的激情和奇 幻的想象。离骚所表现 的社会内容,所抒发的思 想情感,直接根源于屈原 的现实人生,而它的艺术 表现则是想象自由驰骋, 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 有逻辑,而进入奇幻神异 的想象境界。离骚前半 回顾往事

31、,追忆身世、理 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 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 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 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 色。后半部分写对未来道 路的探索,则更是把火一 样浓烈的激情、忠贞深沉 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 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 漓尽致地喷发出来。(二)峻洁纯美、独立 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 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 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 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 常浓烈的真挚情感,构成 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 完美形象。离骚塑造这 样一个峻洁纯美、独立不 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具 有象征的意味,表现了这 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三)比兴手法的拓展。 诗经所开创的比、兴 手法,为

32、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离骚对 比兴的开拓,这不仅仅是 它运用了较诗经 更 其丰富的喻象,也不仅因 为它把诗经片段的比 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 兴的连续使用,更在于它 把诗经那种喻象、喻 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 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 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 的意义。离骚在诗经 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 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 成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 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 统,影响极为深远。(四)结构和语言方面 的特点。 离骚是我国古代 篇幅最长的抒情诗,乍看 上去,显得端绪纷繁。离 骚全诗围绕诗人忠贞不 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 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谋篇 布局,诗作前半部分回顾 历史,后半部

33、分是对理想 之实现的追索。前半主要 是实写,后半大体是虚写。 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 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 淋漓。后半部分多重奇幻 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 宕起伏,艺术境界层进层 新,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 情挥洒。 在形式和语言方面, 屈原既采用了民歌形式, 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 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 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 现形式。同时,他开始构 创了长篇巨制。这样的表 现形式,有利于容纳更为 丰富的内容,也便于奔腾 澎湃之激情的尽情抒发。离骚的语言丰富多姿, 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 叠韵比比皆是,他们既丰 富了诗歌的境界,也增强 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 人还吸收方言入诗,这类 用语,

34、增强了楚辞的地域 特色。1.44九歌的艺术表 现特色。九歌包括东皇太 一、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 司命、东君、河伯、 山鬼、国殇、礼魂, 共 11 篇作品,这是一组祭 神的歌曲,祭神的同时, 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 和规讽之意。九歌所祭之神包括 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 灵。屈原在这些作品中既 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 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 性统一在一起。描写神的 灵光四射,飘渺高远,法 力超凡。同时,屈原把神 灵人格化了。他笔下的神 灵,感情与凡人完全相同。九歌独特的题材, 造成了它与屈原其他作品 不同的风格。叙写神灵的 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 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 是一种清新

35、幽渺的境界。 再加上作品侧重描摹神灵 之相思、人鬼之空恋,这 就使奇异深浓的情感,凄 清幽渺的境界,以及曼妙 清新的描写结合在一起, 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 斓的艺术境界。例如山 鬼,整个诗篇清新凄艳, 深情幽眇,体现着九歌 的基本风格。1.45九辩的艺术表 现特色。九辩是宋玉的代表 作之一,是由多个乐章组 成的乐曲。从艺术表现看, 九辩不失为楚辞中的 精品。首先,它长于铺 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 较为圆融的意境。其次, 是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 再次,九辩的造语用 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 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 扬变化。这样的句法固然 是对屈原的继承,但运用 似较屈原更为圆熟。而双 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 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 字美和韵律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