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安全生产环境控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74750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9.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食品原料安全生产环境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食品原料安全生产环境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食品原料安全生产环境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食品原料安全生产环境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原料安全生产环境控制(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食品原料安全生产环境控制产地环境的重要性 良好的产地环境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产地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食品的安全水平。环境污 染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可直接进入农产品,给人体带来急性中毒或者慢性危害。 第一节 产地环境与食品原料安全一.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1.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的污染物:S02、氮氧化物、氟化物及总悬浮物(TSP)等。大气污染主要以气体溶胶状态通过植物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气孔进入植物体 内。SO2 :对农作物危害严重,常作为大气污染的指标。【高浓度的的二氧化硫会使植物叶 片产生坏死斑,或者直接使叶片枯萎脱落,低浓度的二氧化硫会影响植

2、物的生长机制, 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氟化物:对植物毒性最强的大气污染物,以氟化氢为代表,危害植物的幼芽及嫩叶,可 在植物中富集。【氟化物对植物的伤害主要是抑制叶绿素、植物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并加速其分解,影响酶的活性、碳和氮的代谢,破坏叶片表皮的微结构,改变植物体内 水分平衡,影响植物开花、结果,减弱光合作用。】总悬浮物(TSP):大气中的沉降物沉降于土壤、植物体上。SO2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 氮氧化物:人活动产生的。一是含氮有机化合物燃烧生成, 二是燃料燃烧是,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氮被氧化所致; 三是硝酸和大量使用硝酸的生产过程; 四是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进入大气平流层

3、与臭氧作用。2. 水体污染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体,造成水体污染。(2)城市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农业环境造成水体污染:石油、酚、氰化物、重金属。(3)污染水通过灌溉、饮用水等途径进入农业生产活动,可造成农产品的污染。(4)水生生物对水中污染物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且污染物浓度可沿食物链逐级递增,而对 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3. 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壤污染物种类:(1)重金属:汞、铬、镉、铅、砷、铜等。(2)化肥 5984 万吨折(折纯)2016 年(3)农药 我国年使用量原药30 万吨,制剂92.64万吨(2015 年)。(4

4、)畜禽粪肥:重金属(如猪粪中锌、铜超标率62.5%和 70%)(5)塑料薄膜(6)农业废弃物等二、安全食品对环境的要求食品原料的生产必须在一定地理环境中,原料生产所使用的耕地、牧场、水域以及畜禽 农舍环境的质量与食品原料的质量安全密切相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对于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 三种安全产品对产地环境的要求不同标准生产右式产地环境有机負品根据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 产加工由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 需要转换,提供匾近3年 生产土地使用状况绿色食品AA级按有机主产方式生产按MY/T392394产操柞 规稈进行环境质量符合HY/T391-2013坏境质呈符合MY/T391-2013要求符

5、NY/T5Q10-2016 等的规定耳八生否口有毒有害物质控制衽标淮尢厶吉侥口口规定限量范围之內 第二节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 选择环境质量符合标准的生产基地1.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生态环境 应选择在牛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具有可持续牛产能力的农业牛产区域。无公害产地认定规范:种植业产地周围5km以内应没有对产地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污 染源,蔬菜、茶叶、果品等园艺产品产地应距离父通主干道100m以上。种植规模:区域范围明确、相对集中,生产规模宜为:粮油作物66.7hm2以上,露地 蔬菜10hm2以上,设施蔬菜5hm2以上,茶、果10hm2以上,食用菌10000m2以上。2. 无公害农作

6、物牛产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必须具备良好的气【1、空气流动性大;2、指标的监测受天 气影响大。】、水、土条件,纯净的灌溉水和无污染的土壤的进行无公害农产品栽培的基础。 产地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一)选址与设施 畜禽养殖地、屠宰和畜禽类产品加工厂必须选择在牛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牛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牛产区域。1. 养殖区周围500 m范围内、水源上游没有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 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牛活污水等污物。2. 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选择。3. 养殖地应设置防止渗漏、径流、飞扬且具一定容量的专用储存设施和场所,设有粪尿污

7、 水处理设施,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应无害化处理,废水达标排放。4. 饲养和加工场地应设有与牛产相适应的消毒设施、更衣室、兽医室等,并配备所需仪器 设备,肉类加工厂卫生应一GB 12694-2016(三)防疫要求 采用“全进全出”养殖管理模式,牛产地应建有隔离区。 实施灭鼠、灭蚊、灭蝇,禁止其它家畜禽进人养殖场内。 发现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接受防疫机构的指导,尽快控制、扑灭 疫情,病死畜禽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消毒要求1. 养殖场应建立消毒制度,定期开展场内外环境消毒、畜禽体表消毒、饮用水消毒等不同2. 使用的消毒药应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3. 进出车辆和人员应严格消

8、毒。第三节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统一依据农业行业标准的规定: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 量该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要求、空气质量要求、水质要求和土壤质量要求。适用于绿色食品(AA级和A级)生产(农田、蔬菜地、果园、茶园、饲养场、放牧场和水产养殖场)。绿色倉品生绿色住品产地 环盜庾灵标准农药枉用准则肥料At用運则芭药使用准则饲倒诵加剂連用准刃合品濡加剂便用准刖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准则绿鱼也品环漬 质呈评忻纲要绿色食品 产品标准第三节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 一.生态环境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

9、开污染源。应在绿色食品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和物理屏障,以防止绿色食品生产 基地受到污染。建立生物栖息地,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以维持生态平衡。 应保证基地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不对环境或周边其他生物产生污染。(一)土壤肥力要求为了促进生产者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生产AA级绿色食品时,转化后的耕地土 壤肥力要达到土壤肥力分级1、11级指标。生产A级绿色食品时,土壤肥力作为参考 指标。土壤肥力的各个指标,I级为优良,11级为尚可,111级为较差。供评价者和生产者在 评价和生产时参考。生产者应增施有机肥,使土壤肥力逐年提高。第四节有机食品产地环境要求 一、有机食

10、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有机标准的构成GB/T 19630.1201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GB/T 19630.22011 有机产品 第2部分:加工GB/T 19630.32011 有机产品 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GB/T 19630.42011 有机产品 第4部分:管理体系 一、有机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 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三、有机植物生产的特殊要求(一)相关概念转换期:conversion period从按照有机生产标准开始管理至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平行生产 parallel production

11、 在同一生产单元(包括地块、生产设施和工具)中,同时生产相同或难以区分的有机 有机转换或常规产品的情况。缓冲带 buffer zone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 质漂移的过渡区域。(二)植物生产要求1、农场应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也可以是多个农户在同一地区从事农业生产, 这些农户都愿意根据本标准开展生产,并且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2、缓冲带和栖息地如果农场的有机生产区域有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 生产区域之间应当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以防止临近 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在有机

12、生产区域周边设置天敌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 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3、转换期一年生植物和饲料作物的转换期至少为24个月,多年生植物的转换期至少为36个月。 转换期内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进行管理。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 物质的农田,也应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对于已经经过转换或正处于转换期的地块,如果使用了有机生产中禁止使用的物质,应 重新开始转换。野生采集、食用菌栽培(土培和覆土栽培除外)、芽苗菜生产可以免除转换期。【凡是利用作物种子或其他营养贮存器官(如根茎、枝条等),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生长出 可供食用的芽苗、

13、芽球、嫩芽、幼茎或幼稍,均可称为芽苗菜或芽菜。如豆苗】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之日起计算,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有机生 产要求操作。经1年有机转换后的田块中生长的蔬菜,可以作为有机转换作物销售。转换原则:关键是要遵守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有机农业的转换不仅仅是放弃使用化肥、 合成农药和停止从外界购买饲料,重要的是要把整个生态系统调理成一个尽可能封闭的、系 统内各个部分平衡发展的、稳定的循环运动系统。转换内容:1)制订增加土壤肥力的轮作制度;2)制定持续供应系统的肥料计划;3)制订合理的肥料管理办法和有机食品生产配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4)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4、并制订开展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的计划 和措施。4、平行生产在同一个生产单元中可同时生产易于区分的有机和非有机植物,但该单元的有机和非有 机生产部分(包括地块、生产设施和工具)应能够完全分开,并能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 与非有机产品混杂和被禁用物质污染 在同一生产单元内,一年生植物不应存在平行生产。在同一生产单元内,多年生植物不应存在平行生产,除非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 生产者应制定有机转换计划,计划中应承诺在可能的最短时间内开始对同一单元中 相关非有机生产区域实施转换,该时间最多不能超过5 年;B) 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从有机和非有机生产区域收获的产品能够得到严格分离。5 污染控制应采取措施防止常

15、规农田的水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应避免因施用外部来源的肥料造成禁用物质对有机生产的污染。常规农业系统中的设备在用于有机生产前,应采取清洁措施,避免常规产品混杂和禁用 物质污染。在使用保护性的建筑覆盖物、塑料薄膜、防虫网时,不应使用聚氯类产品,宜选择聚乙 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类产品,并且使用后应从土壤中清除,不应焚烧。6 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应充分考虑土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应采取措施,保护天敌及其栖息地。 应充分利用作物秸秆,不应焚烧处理,除非因控制病虫害的需要。7 野生植物采集 野生植物采集区域应边界清晰,并处于稳定和可持续的生产状态。 野生植物采集区应是在采集之前的36 个月内没有受到任何禁用物质污染的地区。 野生植物采集区应保持有效的缓冲带。采集活动不应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或对动植物物种造成威胁 采集量不应超过生态系统 可持续生产的产量。应制订和提交有机野生植物采集区可持续生产的管理方案。 野生植物采集后的处理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