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总结报告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073530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总结报告(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 实意义。2009年一年来,XX县文化局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 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 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成 果喜人。一、所开展的工作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承活动的开展,我馆在人力、 物力、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整理民间壮剧田野调查资料和各乡 镇上报民间

2、故事,录入成电子文档。为使我县的非遗工作顺利申报成功。今年4月有幸 邀请到我省非遗专家组一行3人。到我县剥隘坡芽村、归朝后周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座 谈会上专家组的几位老专家,对我县即将申报的4个省级非遗项目及非遗工作提出宝贵意 见和建议。在非遗的申报工作中,我馆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乡走村串寨,收集资料, 认真反复修改“坡芽歌书”、“XX瑶族度戒” “XX彝族跳宫节” “XX壮族珑端节” 四个申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以及坡芽四位传承人的 (四)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继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 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保护人和观念,要比保护

3、简单的物质更伤脑筋。现在愿意去学 习非物质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不仅是因为很多人对这些没兴趣,更多的是因为它不会带来经 济上的利益.而当今流传下去的形式基本上也只有师傅传徒弟的形式,范围较窄。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大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失 传和消亡。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 等等,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他们生活在充斥着网络、选秀、圣 诞节的环境中,丧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使之逐渐失去

4、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四、下一步计划(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认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普 及保护知识,营造保护的社会氛围,丰富“文化遗产日”活动内容,提高干部群众对文化 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综合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多 种途径进行宣传报道,例如通过建立XX县非物质文化网站,来扩大对外宣传,与世界接 轨,从而提升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鼓励各种传承方式。一是鼓励个人、家庭、群体传承方式。对于一些被特定的个人、 家庭、群体所保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也是其他方式所无法代替 的。授予这些保有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5、有证书、称号,建立传承人保证制度,对他们进行 生活和其他补贴,并要求他们做好所保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鼓 励他们带徒学艺,举办相关传习活动。二是鼓励学校教育传承方式。这是最有影响力,最 有价值的传承方式。(三)大量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各种民族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民间艺术比赛、农民 文艺汇演、民间工艺品大赛等活动,为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搭建展示舞台,不仅提 高艺人的积极性,还使广大群众感受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和深厚内涵,进一步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达到全社会理解和支持的目的。(四)开发文化产业。加强对民间工艺品的搜集、挖掘和组织、辅导工作,在此

6、基础上组织 展览、展销活动,扩大民间工艺品的影响,开拓民间工艺品的国内外市场。开展具有XX 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自然村寨 (能集中反映原生态文化的 建筑风格有特点的、生产生活习俗有特色的,如坡芽、牙牌等),建立保护区加以保护和 利用开发,实施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将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成为 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整理建档,按照全国统一的编码进行登记并分级建档,形成资 料库。并采取数字化与网络化等保护方式,利用音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记录,利用光盘等 存储介质或建立数据库进行保存,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资源共享。(六

7、)、加强农村文艺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建立新的农村文艺队,恢复老文艺队,以奖励的 方式给予文艺队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帮助解决服装、道具、剧本和辅导等问题,大力扶持 优秀文艺队,让其起到带头作用,发挥文艺队的作用。(七)、争取让全社会参与。采取成立民间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保护方式,把一些有共同知 识、技能、爱好的群众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 我县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颇为明显的,国家级民间艺人黄正武、“XX县壮剧之乡”等一批重要项目的申报成功,有力地提升了我县文化品牌。尽管困难 还很多,而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工作,但决不能因困难而让我县珍贵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消失。广泛呼吁,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非遗工作,形 成合力,努力使我县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重闪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