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教育精品)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729836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教育精品)(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 长度单位二、单元知识结构: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四、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2、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长度(限整厘米)。五、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4、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六、单元教学难点:1、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七、单元教法设

3、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八、教具学具准备:直尺,米尺,三角板九、单元课时安排: 约6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第二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合作精神。第三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四课时: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五、六课时:单元测评注意的问题1、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 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3、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

5、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二、单元知识结构: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5加减法估算三、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册学生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学生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进位、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二年级下册还将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本单元在整个学段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更新的综合运用,除计算顺序外没有多少新知识。本单元教材突出了单元知识的整理,在全面整理所学知识

6、的基础上安排了练习七,以全面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四、单元教学目标:1、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五、单元教学重点:1、掌握并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六、单元教学难点:1、掌握并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七、单元教法设计1、提供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加减法计算。2、充分利用所学旧知识,从口算过渡到笔算,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

7、多样性。3、利用小棒、学具等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八、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课件等九、单元课时安排: 约16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第二课时:1、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第三课时: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

8、,提高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课时: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3、结合情境,培养爱国情感。第五课时: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2、创设情境,激发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第六课时: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七课时:1、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

9、多少”的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八课时:1、通过练习,加深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九课时: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3、培养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第十课时: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2、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十一课时:1、通过创设具体

10、的情境,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2、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第十二课时:1、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那些知识,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3、通过练习,培养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十三课时:1、通过练习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2、通过练习,培养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能正确的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十四课时: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

11、米的认识,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第十五、十六课时:单元测评十一、注意的问题1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体验提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尤其是进位和退位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捆小棒和拆小棒来帮助理解。3要让学生灵活采取计算策略,对口算、笔算和估算的选择要根据计算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而定。在每一种计算里面(如估算),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计算策略。4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

12、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去归纳、总结。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单元知识结构:1角的认识、画角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三、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四、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五、单元教学重点: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六、单元教学难点:

13、从抽象中去理解平面图形中的角,并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七、单元教法设计:讲授法 练习法 阅读 合作学习折纸,做活动角,用三角板比,画角八、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三角板等九、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学会用直尺画角,直观体验角是有大小的,并且知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时: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2、通过探索,掌握直角的画法。3、培养动手实践

14、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第三、四课时:单元测评十一、注意的问题1、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2、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3、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

15、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表内乘法二、单元知识结构: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用乘法解决问题;6的乘法口诀。三、学情分析: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绝大多数人并能熟练计算,这对学生学习、体会及熟记16的乘法口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乘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进学习的。乘法口诀的句数会逐渐增多、数字会变大、容易混淆,由于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时

16、,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既要让进度快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领会口诀的意义,又要让进度慢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共同进步。四、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五、单元教学重点:1、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用

17、乘法口诀正确的、比较迅速的进行计算。 3、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六、单元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用乘法口诀正确的、比较迅速的进行计算。七、单元教法设计教法以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迁移类推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学法以小组合作法、动手操作法和迁移法为主。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尝试学到的知识比只听老师讲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口诀。3保证一定的训练量,完成熟记26乘

18、法口诀的教学目标。 4、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寓教于乐。八、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小棒九、单元课时安排: 约12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知道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3、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摆学具,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5、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第二课时:1、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加法与乘法关系的转化,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和转化。第三课时:1、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

19、诀的过程,体验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熟记5的乘法口诀。3、应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第四课时:1、进一步熟记5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且会用一句5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3、通过训练培养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第五课时:1、经历编制2、3、4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2、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3、初步学会计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4、通过训练培养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第六课时:1、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2、通过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能推导出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联系。4、培养学生

20、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第七课时:1、理解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3、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第八课时:1、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培养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第九课时:1、熟记6的乘法口诀。2、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西题和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3、通过训练培养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第十课时:1、复习乘法的含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2、进一步巩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熟记16的乘法口诀。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乘法

21、计算的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第十一、十二课时:单元测评十一、注意的问题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单元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必须切实教好学好。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首先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 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

22、记26的乘法口诀。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借助直观手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外,还必须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要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在教学中,要积极设计运用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26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3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乘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动脑探索。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3、的全过程,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逐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内驱力。同时,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观察物体二、单元知识结构: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

24、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四、单元教学目标: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像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五、单元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六、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七、单元教法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

25、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八、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镜子、生活中的实物九、单元课时安排: 约6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尽力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3、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课时: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

26、图形的美。 4、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第三课时:1、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3、激发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4、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第四课时:1、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3、培养观察、动手操作能力。4、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第五、六课时:单元测评十一、注意的问题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这是空间和图形的内容所决定的,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高,必须借助于直观的活动,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2把握好教学要求

27、。在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对于“轴对称”、“镜像对称”以及对称的性质,都没有明确提到,不要拔高要求。学生在表述时使用的语言可能不规范,不科学,只要大致表示出意思就可以了。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表内乘法(二)二、单元知识结构: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四、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7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3会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五、单元教学

28、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六、单元教学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七、单元教法设计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书中的线段图是为学生思考问题做帮手的,不宜要求太高。八、教具学具准备:卡片、乘法口诀表九、单元课时安排: 约15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

29、的意义,并初步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3、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第二课时:1、牢记7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计算。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课时:1、进一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并能应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第四课时: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只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五课时:1、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

30、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情景图 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六课时: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七课时: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八课时:1、用不同方式巩固8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第九课时: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

31、,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第十课时: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2、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一课时:1、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2、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3、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第十二课时: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

32、道乘法式题。 3、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第十三课时:1、通过复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以及 倍数关系的有关问题,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2、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系统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培养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3、激发学习兴趣,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第十四、十五课时:单元测评十一、注意的问题1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应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

33、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3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统计二、单元知识结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三、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册

34、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2、5、10或更

35、多的单位。本单元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统计学生喜欢看什么体育比赛、喜欢什么玩具、天气情况,调查同学们的家庭人口数、早餐吃什么主食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动物卡片、什么玩具、喜欢吃什么主食、喜欢什么体育比赛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特长是什么,知道一些生活常识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四、单元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

36、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五、单元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对身边有趣事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六、单元教学难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对身边有趣事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七、单元教法设计这部分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八、教具学

37、具准备:统计图,小黑板等九、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第二课时: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38、趣,培养实践能力。第三、四课时:单元测评十一、注意的问题1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2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数学广角二、单元知识结构:简单的排列组合和逻辑推理。三、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到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衣服的搭配,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彩票的中奖号码,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39、,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四、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五、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六、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七、单元教法设计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等八、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九、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第二课时:1、通过活动感受简单推理

40、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推理能力。3、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第三、四课时:单元讲评十一、注意的问题1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抽象性比较强,要通过操作活动,深入浅出,化难为易。2注意把握教学要求,不要拨高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要人为拨高要求,不要向学生讲大前题、小前题等概念,就像解决问题一样,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就可以了,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 总复习二、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

41、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三、学情分析: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四、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五、单元教学重点

42、:1、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2、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3、会量、会画线段。4、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观念。5、理解用一格表示两个物体的方法,并能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加以应用。六、单元教法设计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43、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七、单元课时安排: 约6课时八、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能够运用所学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第二课时: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第三课时: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

44、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3、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4、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第四课时: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培养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第五课时:1、通过复习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2、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 二、单元知识结构:三、学情分析:四、单元教学目标:五、单元教学重点:六、单元教学难点:七、单元教法设计八、教具学具准备:九、单元课时安排: 约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十一、注意的问题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 二、单元知识结构:三、学情分析:四、单元教学目标:五、单元教学重点:六、单元教学难点:七、单元教法设计八、教具学具准备:九、单元课时安排: 约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十一、注意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