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八次留学运动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072757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近代八次留学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近代八次留学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近代八次留学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近代八次留学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八次留学运动(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近代八次留学运动 第一代官派留学生是120名12至15岁的留美幼童,1872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后,分住新英格兰百姓家中, 拟先读中学,再进大学。这批归国少年有不少以后成为晚清民初的优秀人才,如民国初年第一任总理唐绍仪、 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等o詹天佑后考进耶鲁大学机械系,学成后回国,成为中国自己铺建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第二代是光绪初年(1877年)派出的海军留学生近百人,分赴欧洲各国学习。回国后担任各级海军将领。严复 1879年在格林威治海军大学毕业后,对西方科学发生了浓厚兴趣,遂后从事著述、翻译,成为中国“精通西学 第一人”,1912年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他首次把亚

2、当斯密的原富和赫胥黎的天演论等八种科学名著 译成中文(古文体)出版,为在中国传播现代科学做出过重大贡献。 第三代是20世纪初的留日潮。1903年清廷采纳张之洞奉诏拟定的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并公布实施。官 费、公费、自费留日运动形成高潮,每年赴日青年多达万人。20世纪初10年中留日学生总数至少有5万人。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孙中山、胡汉民、黄兴、邓家彦、汪精卫、宋教仁、秋瑾、蔡元培、廖仲 恺、吴玉章等都是留日学者。 第四代是庚款留美生。1907年被传教士明恩溥说服了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将美国分到的庚子赔款2444万 美元中的超过实际消耗部分减退1078万美元,用于中国办高等教育和

3、招寻中国学生留美。次年参众两院批准 总统提议,规定此款应由美国人掌握。此后,英、日、法等国都效法美国,退回部分庚款,用于兴办中国高等 教育。1911年中国为选拔和预培留美学生,建立清华学校。总计由清华选派庚款留美学生1971人,按规定应 有80%学理工科,文科占20%o与此同时,有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求学,故从1909至1945年留美学生总数远大 于庚款学生数,达到三四千人。竺可桢、侯德榜、张铿哲、杨石先、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张光斗等等都 是各届庚款留美学生。这是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一代,很多人成了学科奠基人和学术栋梁,为中国基础科 学和技术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人才。 留法勤工俭学是

4、第五代。从1915年开始,中国知识界的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 在里昂、北京等地设立分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到1916年已接待100多人,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 已达1600人,逐步形成全国性潮流,延续了 20多年。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蔡和森、蔡 畅、李富春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严济慈、童第周、徐悲鸿、钱三强、肖三、冼星海等著名科 学家、艺术家、音乐家都随此潮在法国学习和工作过。 第六代是20年代留苏学生。1920年5月莫斯科东方大学建立,招生对象是苏联远东各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 的革命青年。瞿秋白、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王一

5、飞、柯庆施、彭述之等首批去东方大学学习。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东方大学中国部改名为孙逸仙大学,又叫中山大学。张闻天、叶剑英、王稼祥、秦邦宪、 罗亦农、许光达、杨尚昆、伍修权、乌兰夫、廖承志、刘伯坚、谭平山、蒋经国、屈武、谷正纲等都在东方大 学或中山大学学习过。1923年以后,朱德、邓小平、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聂荣臻、李富春等从西欧转到 莫斯科东方大学。 从1927年到1937年期间的留学生为第七代。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中央和地方政府仍然继续向美、 英和西欧各国派遣官费留学生,每年有100人左右,最多时每年达千人。自费留学的人数也日益增长。 第八代是指1938至1948年期间

6、赴欧、美的留学生。抗战期间,留学人数锐减,从1938-1941年仅有300人 左右出国留学。抗战胜利后,为大批学生和学者到西方学习和工作创造了较有利的条件,当时有李政道、朱光 亚、唐傲庆、孙本旺等。寄语: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将时间留下来,为什么一起学习,到最后成绩还是要分开有多少高考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能懂得珍惜以后会来,就要珍惜现在;有多 少高考可以重来,有多少人都去等待,当磨炼历经桑田沧海,是否鼓足勇气去对待music!改编于迪克牛仔的歌曲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高三历史组全体教师祝愿同学们每天进步多一点!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

7、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 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 “也不算时髦”,英才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 衣“务趋时髦”。材料二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 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 着陈旧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 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

8、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均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要指出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6分)(3)上述材料中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心态在当时是否属于普遍现象?为什么?(5分)追逐考察近代中国人留学外国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它是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的。 这些在百年中国出现的逾10万的留学生群体,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 的近代化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把曾雄跨世界东方近二百年的大清帝国急速地推到了灭亡的境地。同时

9、, 也惊醒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素以“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自诩的国人,不得不正视向来 被视为“蛮夷之邦”的西方世界,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思维方式探讨强国御辱、救亡图存之道, 于是,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乘船离上海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 生,成为当时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锋。其实,早在与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有的官员就认识到列强船坚炮利,技 术精良,主张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达“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 治之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置未办。直到1868年,经曾出任中国使臣率团出访欧美 的美国人蒲安臣(Anson Burlingam

10、e)之手,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提供了条约依据。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容阂,报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向时任江苏巡抚的 丁日昌提出选派计划,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制订了挑选 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最终,才于1872、1873、1874、1875年分四批各30名幼童 赴美留学。1873年,总理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也正式向清廷奏请派遣船政学堂优秀学生出洋留学。他建议 一部分赴法国留学,“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一部分赴英国深造,“深究其 驶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1877年3月,第一批有组织派遣的包括刘步蟾、林泰曾、方 伯谦、林永生

11、、严复等在内的留英、留法学生顺利成行。几年后,大多留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 如严复成为著名的近代启蒙思想家,刘步蟾、方伯谦、林永生、刘冠雄等则成为海军的指挥骨 干。中国的“西学”向西方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中国近代留学的第一次热潮出现在甲午战争之后。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有些官员认 识到,日本的崛起,得利于当年被派往欧美留学的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战后又发出了派 遣有志青年留学日本的呼吁。清政府也想企图通过向日本派遣学生,造就通才,富民强国以挽 回颓势。“以强敌为师”、以“求学如求医”的精神,试图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寻求救国救民 的良方,成为一批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再加上到日本路近

12、、省钱、文字相近、交流方 便。在这种背景下,在1896年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学生后,赴日留学日渐成风。据统计,1901 年为280人,1902年9月为614人,1903年增至1300人,到1906年11月猛增至8000多人。 数万留学生中,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之外,也不乏老翁、幼童和女子。因为是在救亡图 存的背景下出现的这股热潮,所以大多学的是军事、政治等课程。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 许多留学生如秋瑾、章太炎等,在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熏陶下,逐渐走到了推翻清朝腐朽统治的旗帜下,“导致一种民族精神的出现,以后又转变为自觉的民主主义运动”,成为反清爱国 运动的主体,“为中国重新开启出一条光明

13、之路”,涌现了一批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和 立宪运动的骨干分子。1909年,清政府正式决定接受美国所退部分“庚子赔款”作为派遣学生赴美的经费后,出现了 留学美国的热潮。1910年留美学生已有500多人,到辛亥革命前,增至650人。庚子赔款是英 美等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勒索所得的赔款。美国用所退部分资助留学生的目的,是 想“影响、控制中国的下一代,从精神和商业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同时,辛亥革命之后, 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成为潮流。这样,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第二次留学热潮。这 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涌现了一大批中国近现代驰名中外的学者和 科学家,如侯德榜、竺

14、可桢、茅以升、马寅初、周培源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作出了巨 大贡献。“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代史上又兴起了第三次留学热潮。当时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 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 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形成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留法学生不足00人, 19191920年间,增至近1600人。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把“俭学”和“勤工”、 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践对传统的留学教育进行了观念、内容和形式等 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的新纪元”,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 识分子,

15、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骨干,也造就了 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综观三次留学热潮,虽然由于国内外政局不断变化,导致决策者的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变 化,留学热潮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则是不变的共同的主题。 在近代百年留学史上,尽管也有消极方面,但涌现的无数爱国志士豪杰,无可辩驳地成为一支 “新兴而特殊的先导力量”,在近代社会各个领域,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提出了 “三民主义”(1分)(2)欧美启蒙思想: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孟得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卢梭的 “人民主权说”(任答两点即给2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1分)(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 国。(2分)(4)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分)召开国 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的到来。(2分)(5)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思想体系;超越阶级的界限,把国家和民族利益置于 个人利益之上;不屈不挠、屡败屡战的精神;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前两点必答,3分,其它 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