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2072582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最新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及化学治疗是当今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放射治疗是当今治 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据WHO统计,大约40%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70%左右 的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居里夫人发现放射物质镭,为诊治肿瘤奠定了基础。1898年镭治疗第一例癌症病人1906年细胞放射敏感性与其分裂活动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反比1922年X线治疗第一例局部晚期喉癌1928年第二届国际放射学会,规定了放射剂量单位一一伦琴1930年曼切斯特系统建立,推动了后装治疗的发展1934年外照射剂量分割方式,沿用至今50年代钻60治疗机和直线加速器问世,“千伏时代结束”“兆伏时代开始”70年

2、代放射生物学“ 4R”70-80年代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出现精确放疗的新概念1900年简单的镭针-1950年钻60治疗机加速器-1970年左右CT、模拟定位机 TPS(2D) -1980左右立体定向放射治疗TPS(3D) -1990左右螺旋CT模拟技术、 适形放疗技术、调强放疗-2000后放射治疗中的辅助设备1、CT CT模拟机2、模拟定位机3、TPS4、体位定位装置:面膜、体模、真空定位袋、激光定位系统、体位固定器等医用加速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常用的放疗设备许多放疗形式都是基于他的基础上完成的优点:能量高、深度大、野内剂量分布均匀、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小电子束:根据临床需要,可调节能量大小,射线在

3、达到一定深度后迅速下降,能 保护瘤后正常组织,可以治疗表浅肿瘤和偏心肿瘤现在放疗的理念是:精确定位、精确计算、精确治疗放疗发展史: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 X射线,直到20世纪初期200千 伏深部X线机的问世才打开了用放疗治疗癌症的先河。1951年第一台远距离 60CO治疗机在加拿大问世。进入21世纪射线加速器的研发,以及影像学的发 展使放疗的定位更精确。但由于放疗巨大的副作用且大多数肿瘤的癌细胞成分散 状,不能用射线一一将其杀死,使放疗的发展研究进入死胡同。放射源的种类: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aBy线X线治疗机和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各种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n介子束以及

4、其他重离子束等。体外照射:X线治疗机、钻60近距离治疗机、医用直线加速器辅助设备及新技术:模拟定位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计划系统、剂量 测量系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它利用CT图像重建三维的肿瘤结 构,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不同的照射野,并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挡 铅,使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与靶区形 状一致,同时使得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降低。肿瘤放疗的理想境界是只照射肿瘤而不照射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随着计算 机技术和肿瘤影像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和结构上的虚拟三 维重建及显示技术。在传统的放射治

5、疗中,我们所做的放射治疗无法进行有效的 验证,我们不知道靶区的剂量分布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三维计划系统中,我 们可以在基于病人实体的虚拟图像上通过计算得出剂量分布的真实情况,对照射 效果进行适时的评价并进行优化。这样就改善了放疗计划个实施过程的精确性, 最大程度的照射肿瘤,最好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三维适形放疗是目前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肿瘤,特别是 在脑肿瘤、头颈部肿瘤(包括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等)、肺癌、纵隔肿瘤 肝肿瘤、前列腺癌等方面疗效显著。1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流程1. 体位的选择与固定2. 病人影像信息的采集(CT.MRI.PET): 1.获取病人信息2.确定

6、摆位标记3.确定 参考标记1)获取病人信息扫描范围:CT扫描的范围要足够大(2)扫描层厚:根据病变大小和部位一般头部3MM体部5MM(3)增强扫描:浓积在病灶及周围的造影剂会对剂量计算产生影响造成计算结果 和实际放疗时的剂量分布之间的误差。(4)方法:把平扫的CT和增强的CT融合到一起2)确定摆位标记找相对固定的骨性标志3)确定参考标记(1)固定参考系:固定头架 体架(2)相对参考系:最少三个以上的点,位置的选择遵从以下原则不因呼吸和器官及组织的运动而变化太大,在模拟机下及CT机下能显像 对皮下脂肪层较薄的部位,体位固定与身体形成较好的贴服。皮肤标记可设在摆 位面罩上对皮下脂肪层较厚的部位,设

7、立皮肤标记要使它的位移最小 标记点离靶区中心越近越好,内标记点比外标记点好。4)注意的问题(1)校准激光灯的准确性(2)皮肤贴的标记物与所画的标线物要吻合(3)在加速器治疗摆位时,两侧参考标记要核对3. 射野等中心的确定与靶区及危机器官的勾画(1)射野等中心:自动设置和手动设置(2)根据肿瘤的对少及相互关系可确定一个等中心或多个等中心靶区及危险器官的勾画: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一起在TPS上完成1)GTV 的确定:CT MRI PET2)CTV-PTV:GTV+Margin(治疗过程中靶区的移动和摆位误差的综合误差)3)注意的问题:当PTV和危及器官相乎重叠的时候,可以适当缩小PTV或危机 器官的

8、体积4)危机器官的确定:为了保护危及器官实际受照剂量不超过剂量计算结果,危 机器官要考虑器官的移动和摆位误差,需要加一定的Margin。4. 照射野的设计1)首先,医生提出对靶区的剂量和危机器官的剂量限值2)其次,物理计划室根据要求合理选择射线性质、能量、射野多少、射野入射 方向、组织补偿等。3)一般头颈部选择6Mv X线,体部选择15Mv X线。布野原则:对单一肿瘤46野,过多正常组织受量过高,过少适行度不好。适形射野的边缘界定:在BEV的窗口,射野边界与PTV边缘之间的宽度(block aperpture margin)适当调整。射线能量越大所需要aperpture margin越小,头颈

9、部肿瘤采用的 MLC所需 aperpture margin取 3-5mm,体部所需 aperpture margin 取 5-10mm。5. 三维剂量计算-数学模型的选择三维计划常常提供了多种计算模型,计算模型所考虑的修正因素越多,计算速度 越慢,其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剂量的分布越符合。剂量分布的显示常用剂量分布显示和观察方法:横断面、失状面和冠状面的二维剂量分布,三维 等剂量分布显示;DVH图;剂量统计表等。射野权重的调整:剂量计算完成后通过调整射野权重已改善剂量分布。剂量归一:1.处方归一:等中心肿瘤中心;2.剂量显示归一点6. 计划的评价与优化评价三维计划的方式:(1)二维横断面、失状面、冠

10、状面的二维剂量分布(2)三维剂量分布图(3)DVH 图(4)剂量统计表优化方式包括(1)修改射束方向(2)修改射野形状(3)修改射野权重(4)修改射野性质和能量(5)修改射野的(wedgws、compensators)7. 治疗计划文件的输出计划文件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住院号、定位号等相关信息治疗体位的说明:治疗体位、体位的固定方式、摆位说明等。射野参数:射野等中心的参数、射野权重、机架角度、床的角度、治疗头的角度、 射野X、Y的多少、射线的性质、能量等。射野修饰物:block、MLC、楔形板的方向角度等。组织不均匀性的校正一一CT值表。射野BEV数字重建X光片。剂量分布图、剂量

11、体积直方图、剂量统计表。 计划完成的时间计划设计者。验证模体计算深度(depth of calculatibniE :计算深度即射野中心轴在体表 的入射点到射野中心的距离,等于(SAD -SSD )在体表可见投影的 射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即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要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按一定要求进行调节,简称调强 放疗。它是在各处辐射野与靶区外形一致的条件下,针对靶区三维形状和要害器 官与靶区的具体解剖关系对束强度进行调节,单个辐射野内剂量分布是不均匀的 但是整个靶区体积内剂量分布比三维适形治疗更均匀

12、。而在降低调强放疗的副作 用方面1、正向计划设计调强放疗在CT影像上勾画好解剖轮廓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由计划者根据靶区部 位和大小在计划系统上安排照射野的入射方向、大小、形数目并对各个辐射野分 配权重然后由计算机系统进行剂量计算,算完后显示射野分布,计划者依据靶区 及正常组织所受剂量来评估计划的好坏。如果剂量分布不符合治疗要求,再由计 划者改变射野的入射方向和权重,重新计算,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满意为止。这 种制定计划的方式叫做正向计划设计。2、调强放疗多采用逆向计划设计方案调强概念是受了 CT成像的逆原理启发:当CT的X射线管发出强度均匀的 X射线穿过人体后,其强度分布与组织厚度和组织密度的

13、乘积成反比;那么我们 不是可以先确定射线照到靶区及正常组织上产生的剂量分布,然后再由此推算出 各个射野应该贡献的束流强度吗?根据调强的概念,首先要依据病变(靶区)与 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的三维解剖特点,以及期望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 (OAR )的剂量耐受极限,由计划者输入优化参数,通过计划系统计算出各个 射野方向上需要的强度分布。即在完成勾画轮廓和确定辐射野数目及入射方向后, 先确定对CT影像中各个兴趣区的剂量要求。由计划者以数学形式输入这些临床 参数(即目标函数),如对靶区剂量范围的要求,对相关危及器官剂量的限制等, 然后由计算机通过数学的方法(如迭代法、模拟f ont color=#

14、000000退火/font 法、蒙特卡洛法等)自动进行优化,在经过几百乃至上千次计算与比较后得出最 接近目标函数并能够实现的计划方案。它是常规治疗计划设计的逆过程,所以叫 做逆向计划设计。在患者影像获取、勾画轮廓和确定辐射野数目及方向这些步骤上两者相同, 但它们的优化过程是不同的。前者是先计算剂量,看结果如何,不行就人为地改 动计划再试,如此反复,直到可以接受为止。后者是先由计划者通过输入目标函 数来限定靶区和危及器官主剂量分布,再由计划系统自动反复进行优化计算,反 复的次数由病例的复杂程度决定,至少需要一二百次。调强放射治疗中,把每一个辐射野分割成多个细小的野(也叫做线束)。在 制定计划时,

15、按照靶区的三维形状和与相关危及器官之间的解剖关系,对这些线 束分配以不同的权重,使同一个射野内产生优化的、不均匀的强度分布,以便使 通过危及器官的束流通量减少,而靶区其他部分的束流通量增大。调强放射治疗也不是万能的,在制定调强计划时几乎总是有一些限度,有些 度剂量分布(或剂量一体积组合)无法真正实现。例如,一个脑干旁的肿瘤,假 如要求给予肿瘤致死剂量而不许照射脑干,即使用调强技术也是无法实现的。而 且目前我们关于什么是临床最佳要求以及如何确定调强剂量目标的知识也有限。 此外,由于数学公式的限制,或由于计算机速度及时时间的限制,我们往往找不 到最好的结果。还有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例如,患者每天相

16、关的治疗位置、内 解剖位置的变化、在治疗期间器官的变形及各个分次之间的位移限制了调强的适 用范围和功效。传输装置的剂量特性,如通过多叶光栅(MLC)叶片的散射和 透射,也对调强放疗的精度及可传输性产生某些限制。另外当前所用的剂量计算 模式在精度上都有局限性,有可能在剂量计算上出现误差。对某些部位,例如肝、 肺部的肿瘤,因为他们受呼吸影响较大,位置移动较多,在实施调强时要格外小 心。在组织补量的调强放射治疗中使用大分次剂量的结果可能会增大嵌在靶区 内或紧邻靶区的正常组织的损伤机会。调强放射治疗的高度适形可能导致病变的 地理遗漏(如摆位不准确)和复发,尤其对位置与运动不确定的病变影响更大。这些局限

17、性和风险表明,在现阶段使用调强技术要格外小心,还要继续研究 改进技术并减少误差,这样的研究是调强技术全部潜力的根本。方法1、物理补偿法1用于调强的补偿器可以作为射野挡块的一部分放在治疗机挡块托盘架上。由 逆向计划系统根据目标函数的要求计算出每个射野的强度分布形状或被补偿的 组织厚度分布,并将数据输出到PC机控制的补偿器生成器,就可以制作补偿器 了。制作出来的补偿器就可以进行调强补偿用了。这种方法出现在用MLC进行 调强以前,缺点是因为这种技术需要对每个射野都来制作补偿器,费时费力效率 低;治疗时每个照射野都需要工作人员进治疗室工作,摆位也不方便;补偿器作 为一种滤过器,也会影响原射线的能谱分布

18、。2)、用常规MLC进行多个固定野调强治疗加速器中的MLC最初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代替射野挡块,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MLC不仅能在旋转治疗中调节射野形状跟随靶区,而且还可以在计算 机控制下实现静态调强和动态调强。静态和动态调强都是由逆向计划系统先按照目标函数的要求通过优化计算 得出射野的强度分布。目标函数参数是由计划者根据具体病例的临床要求输入到 计划系统中的,在治疗计划被认可后,这些强度分布就被转换为叶片位置序列文 件,然后传送到加速器的MLC控制系统中,在治疗时由调强控制系统控制叶片 运动,实现这些调强分布。虽然对三维适形而言,MLC的叶片宽度只影响了射野的形状,但对调强而 言,叶片宽度

19、却影响到整个层面上的剂量,所以MLC叶片宽度越小越好,但是 叶片越薄,制作越困难,成本也就越高。目前国内的MLC 一般只有30多对叶 片,但国外,已经出现了 100对叶片以上的MLC系统。类型编辑静态调强静态调强是由逆向调强计划系统根据临床数据将各个射野要求的强度分布 进行分级,利用MLC将每个照射野分成若干个子野,每个子野内的强度是均 匀的。优化计算赋予每个子野不同的权重,所有射野的子野都被优化,由此产生期 望的治疗计划。治疗时各个子野分步按顺序进行,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叶片运动到第一个子 野规定的位置停下,加速器出束,达到规定mu停下,然后叶片运动到下一个子 野的规定位置停下后加速器再出束;

20、如此进行下去,使得每个子野的强度累加, 直到完成整个射野,所有子野的束流强度相加形成要求的强度分布。一般来说,希望尽量减少子野数目、叶片运动次数和MU数以便保证剂量传 送的精度,但是子野太少剂量分布就达不到调强的要求。MLC静态调强在每个 子野照射结束后必须关断射线才能转到下一个子野,由于加速器射线的开关动作, 带来剂量率的稳定问题,从而对AFC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或者说只有栅控 电子枪才能完全实现这种要求!静态调强剂量验证比较容易,但是需要的治疗时间比较长。动态调强这种调强是利用MLG相对应的一对叶片的相对运动来实现对射野内强度的 调节的。在每个射野的照射过程中,由计算机系统按照调强计划给

21、出的数据进行控制, 在各对叶片作变速运动时,加速器不停地以变化的剂量率出束,由此得到所要求 的强度分布。治疗时每对叶片构成一个窗,它们在计算机控制下横扫过靶区。窗 的开口和叶片运动速度都按照预定的方案不断调节,以便产生需要的强度分布。 这也同样决定于滑窗轨迹之下的治疗区内各点的吸收剂量。在计划过程中计算机 用一种算法将叶片位置作为每个射野出束时间的函数,将需要的强度分布转换为 叶片位置。动态调强的技术特点是:一对相对的叶片总是向一个方向运动,并在运动过 程中不断形成各种形状的窗口(即子野)扫过靶区。一般动态调强的每个射野都由上百个子野组成,滑窗开口的设置及每对叶片 任何时刻都由一个程序控制。在

22、相对的叶片之间的窗口开到最大时,使用最大的 叶片速度,这样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需要参与射束传输的叶片数目取决于靶区的 长度,靶区越长涉及的叶片就越多。这种调强方法治疗需要的时间比较短,然而剂量验证工作比静态调强困难得 多。容积调强容积调强治疗是用加速器内置的标准MLC完成的,是将动态MLC与弧形 治疗相结合,用旋转射束来实现优化的剂量分布。用这种技术同样要先制定调强 治疗计划,人为地选择弧形射野数目及入射角度,再由计划系统对射束的权重进 行优化,优化计算出临床要求的强度分布,再转换为MLC的驱动文件。在治疗过程中,机架围绕患者旋转,MLC叶片位置每隔10变化一次以便 跟随靶区形状,并与楔形板结合

23、使用多共面或非共面弧形照射野。最终的计划结 果被输入到叶片序列发生器,这个发生器直接复制每个射束的MU数并通过MLC 形成射束。这样的MLC处方被传送到MLC控制器用于驱动叶片。在出束期间 有程序控制加速器实施弧形治疗,同时控制MLG动态地逐步完成一系列射野形 状。所有弧形射野的累计剂量分布与计划期望的分布一致从而达到调强的目的。当机架围绕患者旋转时加速器是出束的,因此射束角相邻的照射野不应该要 求MLC的叶片运动很长距离。在多数临床病例中,各个角度之间的射野形状变 化也是缓慢的。为了缩短出束时间,可以用治疗机最高的剂量率配以最大的机架 放置速度;偶尔由于MLC叶片速度的限制也会要求降低机器剂

24、量率以避免治疗 时出束暂停。断层调强步进式断层调强是利用NOMOS公司的孔雀系统(peacock)来进行的。孔雀 系统包括一台专门设计的调强准直器,叫做MIMiC。它是一台电动气动式装置, 可以通过附件插槽安装到加速器机头形成细长的矩形射野,叫做扇形束。在机架 放置时,利用MIMiC的开关(ON ,OFF)运动,实现调强治疗。MIMiC由两组 40个叶片组成,每组20片,相对排列。叶片是由钨制作成的,每个叶片高8cm, 近源端宽5cm,接近患者一端6 cm宽,叶片在加速器等中心处投影约为10mm。 相邻叶片间有凹凸槽,以减少漏射线。每组叶片形成的细长条矩形野在等中心处 的长度的两挡,分别为10

25、mm和20mm。每个叶片由一个微型气动活塞独立控 制,两组叶片同时独立运动,形成两个细长条矩形野。也就是说,机架绕患者旋 转一次,只能治疗两层切片(即2cm),一般来说靶区长度都不只2cm,所以要 想治疗整个靶区就要多次旋转机架,与此同时治疗床必须连续向前步进,这种步 进/旋转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治疗完整个靶区。在这个过程中MIMiC受气阀操纵运动,当气阀打开后,高压气体推动活塞 使叶片进入射野,当气阀关闭时,活塞内的低压气体反向拉回活塞使叶片推出射 野。活塞双向运动时间约为40-60ms。按照治疗计划给出的强度分布要求,通 过计算机控制活塞停留在射野内的时间,就能达到调强需要的强度分布。MIM

26、iC 本身有传感器和显示屏,可以监测叶片运动速度和位置。这种治疗方式,床步进的控制精度对相邻野剂量分布影响很大。为了减少由 于相邻野不重合产生的不均匀性,治疗床步进的精度和可确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需专门涉及一个控制床步进的配合装置,以提供0.5mm以内的可选步进。辐射束调制所需要的控制参数也是从治疗计划得出,由计划系统写在软盘上, 用作MIMiC的数据文件。MIMiC中的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机架角度传感器 和叶片运动传感器。步进式断层调强方式治疗时间需要很长,而且由于使用气动阀门,治疗时发 出很大噪声可能使得患者会感到不舒服。适应症编辑(1) 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脑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脑

27、转移瘤、生殖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松果体、脊索瘤、颅内淋巴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等。(2) 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及中耳癌等。(3) 胸部肿瘤 包括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乳腺癌等。(4) 腹部肿瘤包括胰腺癌、肝癌、胆管癌、肠癌等(5) 泌尿及生殖系统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肾癌及盆腔肿瘤等(6) 骨肿瘤 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等(7) 其它血管瘤、恶性肉芽肿等。三维适形放疗的实施主要靠如下4个方面的技术支持:1多叶光栅系统MLC,它的种类有多种,有手动、半自功和全自动。它的 叶片大小和数目也不尽相同。MLC条统的用途是:代替铅挡块;简化不规则照 射野的塑形过

28、程,从而可以增加照射野的数目以改善对正常器官结构的屏蔽;应 用多叶光栅的静止照射野和单一机架角度可用于调整线束平整度;叶片可在机架 旋转时移动以适应对不规肿瘤形状的动态调整。2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在CT影像三维重建基础上的治疗显 示。如线束视角显示Beameye view,BEV功能可以显示在任意射线入射角 度时,照射野形状和肿瘤形状的符合程度以及对邻近关键结构的屏蔽情况,是实 现“适形照射”的关键功能。治疗方位的显示Room-view,RV功能,可以显示 在治疗室内任何方位所见的治疗情况,这一功能补偿了线束视角显示BEV的不 足,尤其是设定射线等中心深度时能同时显示多个线束,可以

29、对治疗技术作适当 的几何调整。剂量-体积直方图显示Dose-volume histogram,DVH功能,可 以显示治疗计划的合理性,等剂量曲线包括治疗体积状态以及对整个方案作出评 价等。3计算机控制的放射治疗机,新一代的直线加速器、部分高挡的钻60治疗 机和后装治疗机是由计算机控制的。4定位固定和验证系统,主要有用于增加重复摆位准确性的体部固定框架、 头颈固定架、热可朔面膜、真空垫和限制内脏活动的装置;照射野的证实影像和 一些验证设备。尽管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获得了高剂量射线在靶区内均 匀分布,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正常组织的照射;从理论上讲可以大大改善肿瘤 的局控率,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遇

30、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治疗体积的范围? 对治疗体积边缘的认识和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学技术和操作者对影像 读片水平,因此在三维适形放疗中,对治疗体积确定的准确程度与对肿瘤范围的 认识密切相关。显然,现代的影像诊断技术对三维适形放疗的实施有着致关重要 的作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T,IMRT调强放疗IMRT是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简称,它与常规放疗相比其优势在 于:1采用了精确的体位固定和立体定位技术;提高了放疗的定位精度、摆位 精度和照射精度。即医生首先确2采用了精确的治疗计划:逆向计算Inverse Planning,定最大优化的计划结果,包括靶区的照射剂

31、量和靶区周围敏感组织的耐受剂量, 然后由计算机给出实现该结果的方法和参数,从而实现了治疗计划的自动最佳优 化。3采用了精确照射:能够优化配置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使高剂量区的分 布在三维方向上可在一个计划时实现大野照射及小野的追加剂量照射(Simultaneously Integrated Boosted,SIB。IMRT 可以满足放疗科医生的四 个最”的愿望:即靶区的照射剂量最大、靶区外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最小、 靶区的定位和照射最准、靶区的剂量分布最均匀。其临床结果是:明显提高肿瘤 的局控率,并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IMRT的主要实现方式包括:(1二维物理补偿器调强、2多叶准直器静态调强

32、Step & Shoot、3多叶准直器动态调强Sliding Window、4断层调强放疗、5电磁扫描调强放疗等。当前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是电动多叶光栅调强技术。应用IMRT技术治疗头颈、 颅脑、胸、腹、盆腔和乳腺等部位的肿瘤的研究均已得出肯定性结论。Zelefsky 等采用IMRT和3D-CRT分别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在处方剂量相同81Gy的 情况下靶区剂量分布IMRT明显优于3D-CRT;对直肠癌一早期和晚期放射性损 伤发生率IMRT组也明显低于3D-CRT组。利用IMRT治疗头颈部肿瘤,不但可 更好地保护腮腺、脑干等量要器官,而且若采用小野追加剂量SIB技术,可 进一步提高疗效。利用IMRT

33、技术进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可改善靶区剂量分 布,对肺和心脏的保护更好。国内有多家单位采用IMRT技术放疗鼻咽癌、乳腺 癌、食道癌和肺癌等,都有肯定的初步结论。无容置疑,IMRT必将成为今后放 射治疗的主流方式。质子治疗质子治疗是目前放射治疗领域效果非常好的治疗方式质子作为带正电荷的粒子,以极高的速度进入人体,由于其速度快,在体内与正 常组织或细胞发生作用的机会极低,当到达癌细胞的特定部位时,速度突然降低 并停止,释放最大能量,产生Bragg峰(博拉格峰),将癌细胞杀死,同时有效地 保护正常组织。由于质子治疗具有穿透性能强、剂量分布好、局部剂量高、旁散 射少、半影小等特征,尤其对于治疗有重要组

34、织器官包绕的肿瘤,显示出较大的 优越性。由于质子剂量分布特点,利用质子射线特有的“博拉格峰”,可提高肿瘤放射剂 量的肿瘤,同时降低剂量周围正常组织。这使得剂量增加超出较少,使潜在的 有害副作用更少,能有效的提高肿瘤控制率。质子束治疗的优越性一、治愈率极高传统放射治疗中的射线随机体组织的深入,能量逐渐衰减,而质子作为带正 电荷的离子,以极高的速度进入人体,在体内与正常组织或细胞发生作用的机会 极低,当到达癌细胞的特定部位时,速度突然降低并停止,释放最大能量,产生 Bragg峰,将癌细胞杀死。二、副作用极小目前放射治疗技术虽在肿瘤治疗中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由于X射线或Y 射线是以指数形式衰减,其

35、射程无法控制,所以对浅层组织和肿瘤后的正常组织 损伤较大;而质子治疗时肿瘤前端的组织仅受到极小量的照射,对肿瘤后面和侧 面的正常组织照射为零,几乎不会损伤正常组织。三、精确度极高由于质子的质量大,在物质内散射少,在照射区周围只有很小的半影,减少 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从而提供了肿瘤治疗的精确度。传统放疗射线无法控制射程,而质子射线可运用自动化技术人为控制其能量 释放的方向、部位和射程,可将Bragg峰控制在肿瘤靶区的边界,实现“定向爆 破”。四、弥补其它治疗方法的不足对于有重要组织器官包绕的肿瘤,其它治疗方法束手无策,用质子治疗则显 示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如脊索瘤、软骨肉瘤等。质子治疗适应症:1、头颈部肿瘤 脑膜瘤、脑胶质瘤、颅咽管瘤、垂体肿瘤、颅底脊索瘤、颅 底软骨肉瘤、前庭神经鞘膜瘤、鼻咽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腮腺恶性肿瘤、口 咽癌、口腔恶性肿瘤、腺样囊性癌、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血管外皮瘤、 复发性头颈部恶性肿瘤2、胸部肿瘤肺癌、恶性纵膈肿瘤、恶性胸壁肿瘤。3、腹盆腔及其他部位肿瘤肝癌、胆囊癌、肝外胆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子 宫内膜癌、子宫颈癌、脊髓肿瘤、骶尾部脊索瘤/软骨肉瘤、骨肿瘤、软组织肿 瘤、复发性腹盆腔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