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腰胡芦诸寨地望考辨

上传人:208891****657173 文档编号:2072243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细腰胡芦诸寨地望考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细腰胡芦诸寨地望考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细腰胡芦诸寨地望考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细腰胡芦诸寨地望考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腰胡芦诸寨地望考辨(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二届国际西夏学论坛论文集2011. 8.1722细腰胡芦诸寨地望考辨* 本文系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批准号:11ZH001)之子课题西夏地理考微阶段性成果之一。Discussion on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Xiyao Hulu forts高仁内容摘要:细腰胡芦诸寨修筑于宋仁宋时期庆历四至五年,由范仲淹发起并主持修筑。细腰胡芦诸寨约位于环州定边寨与镇戎军乾兴寨之间,地当要冲,故它们成功修筑之后,环原一带明珠、灭藏、康奴等族得以安抚。诸寨中,细腰城最早修筑,筑成之后即赐名为绥宁寨

2、;靖安寨修筑于胡芦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们分别位于原州北偏西约一百四十里与一百六十里处。庆历四至五年环原州界的变动是宋代文献所载细腰城方位不同的原因。关键词:北宋 西夏 明珠族 细腰城 明珠、灭藏、康奴三族为仁宗时期活跃于宋夏沿边泾原、环庆一带蕃部,他们“居属羌之大,素号强梗。” 范能濬 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文集 卷第十五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凤凰出版社 2004年 第315页对北宋边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并且常常于宋夏交战之际助西夏以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兵力。不过,在庆历四年范仲淹主持修筑细腰胡芦诸寨之后,三族即得到安抚并归顺北宋政府。招抚如此成功是由于范仲淹合理的利用地形,抓住了细腰城、胡

3、芦泉这样一个战略冲要之地。关于细腰城、胡芦泉的具体方位,学术界目前的研究尚不充分。谭其骧所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辽、北宋时期地图永兴军路与秦凤路中对细腰胡芦诸寨有部分标注,但中国历史地图集整套图书编撰工作量巨大,细微之处难免有所疏漏,短距离的错误也是经常可以见到。因而,图中细腰胡芦诸寨标注不全,即使已标注的的位置也与实际位置偏差较大。本文将在此基础上,结合史料对三族活动范围及周边城寨方位进行详细考证并绘制出地图,并对由于细腰城先后改隶而引起环州与原州边界变化一问题进行讨论一范仲淹于庆历四至五年发起并主持修筑的“细腰胡芦诸寨”是一个成效显著的军事工程,随后的事实证明,它的确使得“明珠灭

4、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 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 第一册 全集卷二十一 居士集卷二十一 碑铭三首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至和元年) 中华书局 2001年 第334页,这一行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古细腰城的修筑。种世衡利用庆历和议后的宽松环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细腰城属羌地内建寨”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三十五 仁宗庆历二年 中华书局 1985年 第3228页,而“三族既出不意,又无敌援,因遂服从。”后来范仲淹又于庆历五年陆续补充修筑其它各寨以巩固胜利成果。细腰城何以地当要冲,以至于城成之后,三族就“援路已绝”呢?细腰城位于明珠族活动区域以北,范仲淹在为种世衡所做墓志铭中有

5、过记载:“环西南占原州之疆有明珠灭臧康奴三种居属羌之大,素号强梗,在原为孽寖,及于环,抚之狠不我信,伐之险不可入。北有二川,交通于夏戎,朝廷患焉。其二川之间有古细腰城。” 范能濬 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文集 卷第十五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凤凰出版社2004年 第315页,另有司马光涑水纪闻:“环原之间属羌敏珠、密臧、康诺三种最大,素号横猾,抚之骄不可制,攻之则险不可入,常为原州患,其北有二川,通于夏虏,二川之间有古细腰城。” 司马光 涑水记闻 卷第九 中华书局 1989年 第174页“二川”当为蒲川河及其支流。史料清楚的告诉我们,细腰城位于三族居处以北,正当三族与西夏交通必经之地。那么,于此地建

6、寨,就切断了三族与西夏的联系。与细腰城相邻,尚有胡芦泉一地,也即是后人叙及庆历四年范仲淹安抚三族之事时,常与细腰城并列提及的地方:“细腰胡芦诸砦” 范能濬 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集补编 卷二 传.宋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文正公传 凤凰出版社 2004年 第1085页、“北取细腰胡芦众泉” 范能濬 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集补编 卷二 传.宋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文正公传 凤凰出版社 2004年 第1085页、“又城细腰胡芦” 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 第一册 全集卷二十一 居士集卷二十一 碑铭三首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至和元年) 中华书局 2001年 第334页。葫芦泉,在史书中也常作

7、“胡芦泉”、“胡卢泉”等。据范仲淹庆历元年上书:“其环州之西镇戎之东复有胡芦泉一带蕃部,与明珠灭蔵相接,阻环州镇戎经过道路,明珠灭蔵之居北接贼疆,多怀观望。”, 范能濬 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文集 卷第七 议.上攻守二策状 凤凰出版社 2004年 第138页还有庆历二年上书:“环州定边寨、镇戎军乾兴寨相望八十余里,二寨之间有胡芦泉,今属贼泉,为义渠、朝那二郡之交,其南有明珠灭蔵之族。”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三十五 仁宗庆历二年 中华书局 1985年 第3217页范仲淹的上书使我们知道当时胡芦泉为西夏所占据,并且胡芦泉周围还有其它蕃部生活,而明珠族就在胡芦泉以南。细腰城与胡芦泉究竟位于何处

8、呢?在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细腰城虽无标,但胡芦泉则标注于环州城以西约五六十宋里处,这与史料中的记载是非常矛盾的。据前引范仲淹庆历二年上书:“环州定边寨、镇戎军乾兴寨相望八十余里,二寨之间有胡芦泉”。这条史料给我们对胡芦泉的方位定了一个范围:其中定边寨位于环州城以西九十里处:“(平远寨)东至(环)州七十里,西至定边砦二十里。” 曾公亮 武经总要 前集卷十八上 解放军出版社 1993年 第898页;乾兴寨位于镇戎军东北临近原州界:“(镇戎)军东北九十里” 王存等 元丰九域志 卷三 秦凤路 中华书局 1984年 第136页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并未标注定边寨,但胡芦泉至环州的距离尚不足七十里,而仅仅乾

9、兴寨至胡芦泉的距离就早已超过八十里。依据史料,笔者以为,图中所标胡芦泉地甚至再至西为环州定边寨,这样与距环州九十里,距镇戎军八十里才大致匹配。那么,胡芦泉即位于定边寨与乾兴寨之间,也即原州北偏西约一百六十里处。细腰城的方位范仲淹曾做过“勘会”工作,“本城至环州定边砦三十七里,西至镇戎军乾兴寨六十里,南至原州柳原镇七十里。” 范能濬 范仲淹全集 范文正公遗迹 西夏堡寨 细腰城 凤凰出版社 2004年 第909页原州并无柳原镇,此处柳原镇似为柳泉镇之误。柳泉镇当位于原州北偏西七十里,据武经总要:“南至(原)州四十里” 曾公亮 武经总要 前集卷十八上 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第907页,但同书却在另一

10、处有:“西壕砦,南至州四十里,北至柳泉镇三十里。”这里的记载明显有矛盾,另参元丰九域志:“柳泉,州西北七十里。” 王存等 元丰九域志 卷三 秦凤路 中华书局 1984年 第132页,因而柳泉镇当位于原州北偏西七十里左右无误。这样看的话,细腰城则应当在原州北偏西略少于一百四十里。不过武经总要又给我们透露出了其它重要信息即:“靖安砦,地名胡卢泉” 曾公亮 武经总要 前集卷十八上 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第909页而绥宁寨则:“按地图细腰古城。” 曾公亮 武经总要 前集卷十八上 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第909页,也就是说靖安砦修筑于胡芦泉,而绥宁寨则位于细腰古城。类似信息在其它史料中并无记载,那么武经

11、总要中的记载是否可靠呢?笔者以为武经总要中的记载是可靠的,元丰九域志中对靖安寨方位的描述为:“靖安(原)州西北一百六十里。” 王存等 元丰九域志 卷三 秦凤路 中华书局 1984年 第133页、绥宁寨则是:“(原)州西北一百三十里” 王存等 元丰九域志 卷三 秦凤路 中华书局 1984年 第133页,与前文所考细腰城与胡芦泉的位置也基本可以吻合。另外,参考尹洙的上书:臣复见泾原路原州有明朱、灭藏、唐奴三族,广有人力,心居处恃险,从来点集不起。屡杀官军,出入本界买卖,都无忌疑。庆历中,每西人入寇,则前为向导,同为抄劫。后来,范仲淹遂于三族之北与西界相接处修置靖安绥宁二寨、佛空平耳朵城二堡,其明朱

12、等三族于是不敢作过,听从点集,始为篱落之用。 韩琦 安阳集.家传 卷七 转引自 韩阴晟 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 中卷 第三册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3487页文集中类似的追述庆历四、五年范仲淹筑城之事的材料很多,而这条史料与其它记载不同,它不再用其它材料中多用的“细腰胡芦诸寨”,而是用“靖安绥宁二寨,佛空平耳朵城二堡”来描述,其它如方位、时间、与政治环境的描述则十分一至,这样与足可以证明武经总要中所记载靖安寨位于胡芦泉,绥宁寨位于细腰城是正确的。不仅如此,笔者还认为,史料中的细腰城与绥宁寨完全指的是同一个城寨。除了上文所述地理方位上的吻合可以作为重要证据外,尚有其它许多史料与之相应证。据史料

13、记载,细腰城修筑于庆历四年十二月,而绥宁寨也同样修筑于庆历四年:“庆历四年置绥宁” 王存等 元丰九域志 卷三 秦凤路 中华书局 1984年 第132页。细腰城完工时,种世衡去世:“城成而世衡卒”,种世衡的去世已经到了庆历五年的正月“世衡以明年正月七日卒”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五十三 仁宗庆历四年 中华书局 1985年 第3728页。那么也就是说,同样修筑于庆历四年的绥宁寨,若不是与细腰城同一座城寨,它是不可能修筑于细腰城之后的。而事实上,在细腰城修筑之前或期间,是不可能有其它堡寨修筑的。我们来看这样一条材料:“范仲淹复檄蒋偕筑堡大虫巉,堡未完而为明珠、灭藏伺间邀击,偕辄从间道遁归,伏经

14、略使庭下请死。”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五十三 仁宗庆历四年 中华书局 1985年 第3728页这次失败的行动发动于细腰城修筑之后不久,约在庆历四年至五年之交,原因就是细腰胡芦一带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边缘地带,庆历年间胡芦泉“今属贼界”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三十五 仁宗庆历二年 中华书局 1985年 第3217页,而细腰城则是在“属羌地内”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三十五 仁宗庆历二年 中华书局 1985年 第3217页,在这里修筑堡寨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细腰城的修筑过程之所以在长编、宋史、涑水纪闻、范文正公集等多本史书及文集中记载并大书特书的原因就是,种世衡以其过人的谋略,

15、利用庆历和议后的相对宽松的宋夏关系,并出属羌之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昼夜筑城而完工,得以在细腰胡芦一带首立城寨。细腰城修筑之后,宋方完全取得了战略的主动,才得以进一步修筑靖安寨、佛空平堡、耳朵城堡等。不过,在细腰城刚刚修筑成功之后,宋朝虽然取得了主动,但三族并不诚心贴服,因而在三族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修筑大虫巉堡失败。细腰城修筑之后继续补修堡寨都要面临这么大的压力,那么细腰城修筑之前,细腰胡芦一带是根本不可能立寨的。如果说绥宁寨修筑于庆历四年,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庆历四年细腰城筑成,又“赐名” 曾公亮 武经总要 前集卷十八上 解放军出版社 1993年 第909页为绥宁寨。另外,在武经总要、元丰九

16、域志、宋史*地理志中,均只记载绥宁寨而不见细腰城,并且其它史料中也从未有靖安寨与细腰城同时出现的。细腰城战略位置如此重要,而史料中在庆历五年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而绥宁寨则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出现过多次。原因就是,人们已经淡忘了细腰城这一旧名而多习惯于绥宁寨这一新名称。既然可以确定靖安砦位于胡芦泉,绥宁即为细腰城,且二寨地望分别为原州北偏西一百六十里与一百三十里。那么,直观上看,靖安绥宁二寨之间的基本方位关系应当南北排列,靖安在北,绥宁在南。中国历史地图集就是采用了靖安、绥宁南北排布来对两个堡寨进行标注的。但武经总要中的记载却与之完全不同:绥宁砦,在州西北,按地图细腰古城,北有一路入蕃界故威州。庆历

17、中修筑,赐今名。与靖安砦相应援,得守御之要。与柳泉等八砦为次边。东南至州百一十里,东柳泉镇,西北戎马来路,南至环州定边砦,西至胡卢泉三十里。 曾公亮 武经总要 前集卷十八上 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第909页这段记载在四库本中错误很多,并且韩阴晟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中用了四库本的武经总要,使得错误延续,给人造成了很大的误导,而解放军出版社武经总要则是以辽宁省图书馆藏明万历金陵书林唐富春刻本为底本,其中的记载基本完整无误。前文已考,靖安寨位于胡芦泉,而绥宁寨“南至环州边定砦,西至胡卢泉三十里”,参考同书靖安砦条下还有“东北至绥宁寨三十里” 曾公亮 武经总要 前集卷十八上 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第90

18、9页,可以看出,靖安位于西南而绥宁位于东北。两者相距三十里。另外,我们还可以参考其它城寨的方位,前文已述,柳泉镇位于原州北偏西约七十里处,绥宁寨即细腰城又位于柳泉镇北七十里处,而柳泉镇与绥宁寨之间需通过佛空平一地,“(原州)其西有柳泉镇,路通佛空平、细腰城至环州定边寨。”佛空平即是柳泉镇与细腰城的交通要路,也是明珠、灭藏、康奴三族居地“佛空平,明珠等族所居,公尝令蒋偕烧荡其族帐。” 范能濬 范仲淹全集 范文正公遗迹 西夏堡寨 佛空平 凤凰出版社 2004年 第906页并且,细腰城修筑之后,庆历五年,范仲淹又于佛空平一地修佛空平堡,也即大清一统志、甘肃新通志中的“佛空坪堡”。佛空平堡:“东环州定

19、边寨,西耳朵城” 曾公亮 武经总要 前集卷十八上 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 第910页耳朵城同样也属于“细腰胡芦诸寨中的一个:“靖安绥宁二寨、佛空平耳朵城二堡”,并且“与绥宁、靖安二寨相应援,它的方位是:“东佛空平川,西绥宁寨” 曾公亮 武经总要 前集卷十八上 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 第910页。我们可以看出来,靖安寨、耳朵城、佛空平堡与环州定边寨可以确定它们基本近似的在一个纬度上,而唯有细腰城,即绥宁寨要经过佛空平北上才可以到达,因而武经总要中绥宁寨位于靖安寨东北、定边寨西北是正确的。只是、靖安、绥宁二寨都在原州北偏西,而靖安更偏西一些,因而在武经总要和元丰九域志中记载靖安寨距原州要比绥宁寨距

20、原州远。现在,各个城寨的方位已基本清晰,原州北偏西七十里为柳泉镇,即今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附近,靖安寨、耳朵城、佛空平堡、定边寨则大致位于今环县迷崾岘至李掌梁一线附近,细腰城、即绥宁寨当位于今环县拐掌梁以东。二关于明珠、灭藏、康奴三族的地理方位,史料大多这样记载“环原之间属羌敏珠、密臧、康诺三种” 司马光 涑水记闻 卷第九 中华书局 1989年 第174页 ;“环西南占原州之疆有明珠、灭臧、康奴三种” 范能濬 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文集 卷第十五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凤凰出版社 2004年 第315页;“环原之间属羌敏珠、密臧、康诺三种最大素号横猾” 司马光 涑水记闻 卷第九 中华书局 1989年

21、 第174页。也就是说,这三族活动于环州与原州的边界,且主体部分是在环州,但根据前文所考及中国历史地图集描绘,我们发现,这三族活动范围完全与环州占不到一点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国历史地图集以政和元年(1111年)为标准,而庆历年间的环原之界与之完全不同,并且庆历四、五年,环原之界还多次变动。前文对明珠、灭藏康奴三族的居地定位已经很明确了,原州柳泉镇以北;胡芦泉、细腰城以南;佛空平其地。那么结合宋人描述的“环西南占原州之疆有明珠、灭臧、康奴三种”来看,庆历二年环原之界当位于原州柳泉镇以北,也即原州城以北九十里左右。事实上,可以找到的证据也很多,如武经总要中柳泉镇:“南至(原)州四十里,北至环

22、州界十里。” 曾公亮 武经总要 前集卷十八上 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 第907页佛空平保:“南至州地边界”、耳朵城:“南至州北边界” 曾公亮 武经总要 前集卷十八上 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 第910页,因此基本可以可以肯定庆历年间的环原之界就位于此处。但武经总要的记载却颇多让人费解之处,如果环原之界位于柳泉镇北,佛空平、耳朵城南,那么,靖安寨、绥宁寨、耳朵城、佛空平堡,无论如何不应该在划入原州的范围,而武经总要中却恰恰将它们统统划入原州,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固然,这是由于武经总要编写时的疏漏,但就这个问题上,武经总要的疏漏是有其原因的。据毛元佑作者署名及成书时间考辨 毛元佑 作者署名及成书时间考

23、辨军事历史 1988年 第三期 第45页一文中所释,武经总要成书时间不应该是晃公武所言康定元年始修,而应当是长编与宋史中所记载庆历三年始修。那么武经总要编修中至少经历了庆历四年、五年,而这两年则又是环原之界变化最为频繁的二年。在细腰胡芦诸寨修筑以前,胡芦泉“今属贼界”;而细腰城则为“属羌地内”,史料中也并没有记载其所隶州县,应当也不属于宋朝区划以内。而在细腰城的修筑与其它保寨的陆续补修,宋政府也取得了这片区域的实际控制权。那么在这里建构行政区划也便提上了日程。因此,庆历五年,正月“丙寅,以细腰城隶环州”,又于闰五月“甲辰,以细腰城隶原州,从四路安抚使范仲淹之请也。”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

24、百五十六 仁宗庆历五年 中华书局 1985年 第3778页也就是说,在这两年中,细腰胡芦一地,先由“化外之地”成为宋政府的辖区,之后先入环州,后入原州。同时,环原之界也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使得环原之界延长了数十里;而第二次,也即细腰城入原州后,从前的边界已经完全到了原州境内。武经总要中的记载的环原之界为庆历五年五月之前的边界,而将靖安、绥宁、佛空平、耳朵城四寨划归原州是由于庆历五年五月以后,四寨就入了原州。武经总要对于此处的粗疏之处在于它记载的环原之界为庆历五年五月以前的边界,而又以之后的区划来分类,将靖安寨与绥宁寨归入了原州辖区。附:细腰胡芦诸寨方位图。图注:一、 庆历五年元月之前,细腰胡芦一地未入宋行政区划,边界1为环原之界,边界2、边界3为环原各自边界。二、 庆历五年元月后,细腰城隶环州,则边界1与边界2为环原之界。三、 庆历五年五月后,细腰城隶原州,则边界1与边界3为环原之界。(作者通信地址: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银川 750021)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