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2072048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2.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内容第单元走遍千山万水单元解析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 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 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 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 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 思考。如桂林山水这是 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 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 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

2、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 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 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3、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过程与方法:能够朗读和背诵课文,且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 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 然的感情。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了解景物

3、,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 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优美词句。学习方式比较法,研讨法、质疑探究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景色有关资料课时安排课 题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过程与方法: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 说诗词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 .

4、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综合探究,学习方式朗读法,质疑探究法,图文结合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作者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亭”字,了解读坐敬亭山的诗意。教学重点结合诗文和插图理解诗意。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语言。教学方法图文导引法学习方式比较探究法教学准备古诗和插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整体诵 读,初步感 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 正确,读通顺。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 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 顺。3、借助诗文注释,说 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说古诗的题目是 什么

5、意思?(板书:晓诗题。)(板书:知诗人)设疑:写景只为写景 吗?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 造了耐人“触摸”的精 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 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 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 用心灵去解读。(板书: 明诗意)生自由读。敬亭山:又叫昭(zhGo)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生说。作者是唐代的李白。试背李白的诗。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 读,感悟诗1、学习“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生画理解“众鸟”理解“孤去云”(1)你能用画笔画出这 两句诗中的画面吗?(2 )为什么画好多只 鸟?(3)为什么只画一片 云?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 白的画面)。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 而

6、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 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 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 见作者用字的精妙。过渡:众鸟飞走了,孤 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 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 说边板书:简笔画李白 人像),难怪题目里是一 一“独”坐敬亭山。2、品读“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感悟:原本陪伴在 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 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 非常?(板书:独) 3、学习“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李白眼里“只有敬亭 山”,可见这里的“相看 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 看不满足呢?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 满足?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 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就像一对好朋友,你看 她,看不厌,很喜欢; 她看你,看不厌,很喜 欢。她把她当成是自己

7、 的朋友。而李白之 所以看敬亭山看不满 足,也把敬亭山当成了 朋友。这山还是死 气沉沉的山吗?简直就 是有灵气的神山啊!理解“尽”和“去”孤独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景美独”是表面的独,而作者的内心并不孤 独。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 匠心之处。4、品读“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感悟:既然找到了自 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 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 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 又是怎样的呢?(板书: 不独)品析:那独坐敬 亭山中的“独”是不 是作者用词不当啊?引 导学生理解(板书:表 面、内心)三、表情朗读,升华诗意独坐敬亭山看似写 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 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 上作者的感情来

8、读一读 这首诗吧。(板书:悟诗 情)四、回顾总结,受之以 渔以前,我们通过老 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 论,或者是画诗、表演 来学习古诗,今天,我 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激情读诗背诵全诗。默写全诗。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 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板书设计众鸟高飞尽, 知诗人 孤云独去闲。 解诗题 相看两不厌, 明诗意 只有敬亭山。 悟诗情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望洞庭忆江南课时目标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教学方法图文导引法学习方式朗读、探究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

9、生活动二次备课.课导入新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 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 亭山,感受颇深。今天, 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 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 P 七月洞注、单人读古诗,后全班齐答:晓诗题一一知诗人一一明诗意 悟诗情,也可以画一画。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 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 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 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汇报二、诗学习古景望洞庭二、学习古诗:1 .指名读古诗2 .复习学习古诗方法:3 .晓诗题,知诗人4 .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

10、习 古诗(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湖面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 有磨过的镜子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 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 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 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 法?强调“潭”字笔画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两句诗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 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同桌试说。三、比较探 究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整 首

11、古诗的意思吗?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 象,准确的比喻,生动 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 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 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 么样的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 笔把它画出来吗?5.悟诗情三、比较探究填表比较忆江南与 望洞庭的异同之处指导朗读(轻松、自然)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生假设自己是诗人,深情吟诵这首诗。学生完成表格形 式时 间地占八、景物特 占 八、心情忆 江 南词春 天江 南江花 江水明 朗欣喜望 洞 庭诗秋 天洞 庭 湖湖 君山朦 胧喜 爱望洞庭 唐刘禹锡月下无风湖面一一未磨铜镜比喻贴切优美、色彩明丽洞庭湖中君山一一白银盘里一青螺板书设计忆江南 唐 白居易教学反思好课 题2、

12、桂林山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 话。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教学难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方法导引法学习方式朗读法,图文结合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桂林山和水的特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生字和新词。教学难点了解桂林山和水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式朗读法教学准备生字

13、卡片课文插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新课引 入二、初读感 知课文一、新课引入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 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 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 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的桂林。二、初读感知课文1听老师范读。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1、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2、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 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 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 静、清、绿的?3、指导朗读。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三、精读课 文,学习水 美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

14、江水 特点的词。找出有关句子。排比。校园的花;校园的花;校园的花法?。这使得文章结构非常严谨。5、练习: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 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四、迁移运 用,自学新 知五、整合山 水7、小结学法:找出表示桂林水的特点的词。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 水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 有感情朗读。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 法?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 有什么作用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检查学习成果。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 林的山美来说有什么用?根据以上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 习桂林的山一部分。生汇报。2、齐读最后一段话。说说自己 对这段话的理解。3、试背诵课

15、文板书设计1、桂林山水 漓江的水 桂林的山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赏析文章结构,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感悟桂林的山水之美。教学难点了解作者不同的表达手法,领悟语言美。教学方法导引法学习方式朗读法、交流法教学准备桂林山水有关图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总结扩一、总结扩展1 .根据板书,简要概括文章的二、学会表 达方法总结全文。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 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了桂林山 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 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 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 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 感。二、围绕重点学会表达。(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 作者怎样

16、的思想感情?(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 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 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 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 其境的感觉?主要内容。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 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 思想感情。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 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 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 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 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 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 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 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 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 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17、”这 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 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 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 紧凑完整。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 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 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 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 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 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综合训 练、发展技 能(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 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 有什么感想?(3)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 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 的山水。作业:背诵全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

18、的段落。能德里达“双龙洞”的 景象。3领悟按浏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在读能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能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 者浏览的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教学重点感受溶洞奇迹教学难点学习按浏览顺序记叙的方法。教学方法读议法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感知、了解作者游览的全过程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内容,了解溶洞之奇教学难点挖掘文章线索教学方法导学法学习方式朗读欣赏教学准备资料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二、自读课 文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 那里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 一下?

19、在我们生少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 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 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 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 中的迷宫,二、自学课文,理解生字词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1 .小组学习生字表中的13个 生字2 .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 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三、初读课 文四、交流三、初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四、交流游览顺序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 段落再 次朗读。的大概意思。3.质疑问难。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 句子多读几遍。3.默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作者 浏览路线示意图。(可小组完 成)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 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可纠正 不当之处。板书设计3、

20、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见闻一游外洞一一孔隙一一游内洞一一出洞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用词的准备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学方法导读法学习方式品味、感受法教学准备资料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研读途 中所见的 景物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 洞的途中所见的景 物作者见到了些什么?1 .粉红色的山,稳中有 降色的映山红,再加 上眼前一片明艳。2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 词。写出了途中明亮艳丽的春 色。两对反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宽,时而窄时时变 换调子。这句话有哪些特点?你 体会到什么?溪水的声音。作者的心情十分

21、愉 快。3带着愉快的心情来读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这段话。外洞:宽敞二、研读洞二、研读洞口,外洞,孔隙:窄小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 具体的。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石钟乳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感觉。(说感受)“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 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 来(比如从哪些句子中 感受到的)(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 稍微抬起一点儿擦 伤鼻子。(2)这些石钟乳和石 笋,形状变化多端 也很值得观赏。采用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三、复述四、总结全文五、指导造三、复述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 点进行

22、复述。四、总结全文学了本文后有哪些收 获?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五、指导造句,写段训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句,写段训练分别写具体练用“时而时而”写(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句子(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 了。六、课外延伸六、课外延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和伸文字资料。3、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设计路上见闻一一游外洞一一孔隙一一游内洞一一出洞泉流路线教学反思课 题4-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 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山的美丽景色情感态度与价

23、值观: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 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学习运用贴切、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教学方法导引法学习方式自读自悟法教学准备课文插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引入 新课(二)明确 学习任务(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 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 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 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 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1)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 山川景物为主要

24、内容的游记散文, 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2)“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 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 优美语句摘抄下来。”一(学习要 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1、齐读课题,简介天山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 里。“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 进天山深处”三、研读课 文四、课堂小结五、指导朗 读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 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 么方法写的?(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课文

25、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三)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四 自然段四、小结学习内容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2、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 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 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 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 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 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 “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 的“白莲”。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 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 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卜 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 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

26、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 幽深。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 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 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 描其色;像织锦、彩霞、长虹一一 绘其艳;“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 大;“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 海上”一一显其多;“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 可以“捧到”一一夸其高;生读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知识: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能力: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情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教学重点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教学方法导引法学习方式练习法实

27、践法教学准备组织参观校园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课时目标在讨论制定春游方案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 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 息?春天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 人工工U 公3曲 MX 目 MX 日 后锂 4么匕1-h1、学生自由畅谈2、读课题二、明确要 求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 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二、读课题,明确要求。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 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 哪几个要点呢?(1)时间、地点(2)准备工作(3)开展的活动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

28、方 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 由补充)1、自由读题目,明确要求2、讨论要求2、补充要求三、讨论三、分小组讨论1、提出要求(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3)学会倾听(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 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时间地点 活动内容准备工作分工其它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3、进行讨论。4、各小组进行汇报。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 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小组内讨论,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板书设计春游活动计划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准备工作分工其它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习作课时目标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一、导入新课课谈话引入

29、: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学生自由畅谈前仔细面容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二、读题:二、读题:明要求。明要求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容和要求。和要求。2、梳理:内容:(1)校园的2、梳理:内容:一处景物(2)别处的景物(1)校园的一处景物(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2)别处的景物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体,语句通顺。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三、指导选三、指导选材:语句通顺。材1、典型性: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30、四、指导写四、指导写法:法1、要有一定的顺序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交流写法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五、相互交五、相互交流:流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拟定草稿六、拟定草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稿发现优点和问题。七、部分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修改习作七、指导修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板书设计习 作(1)校园的一处景物(2)别处的景物(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课时目标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 入二、我的发 现三、日积月 累

31、四、宽带网一、复习导入。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 有选择地听写。二、我的发现。1 分角色读对话。2 .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 么?3 .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 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 式有什么好处?4 .全班交流。5 .摘抄。6 .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 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三、日积月累。1 .自由朗读诗句。2 .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 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3 .教师点评释译。4 .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 谁背得快。四、宽带网。复习词语盘点1 分角色读对话。2 .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 么?3 .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 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 的句式有什么好处?4、交流、汇报1.自由朗读诗句。2 .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 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3 .教师点评释译。4 .比一比,看谁背得多, 看谁背得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