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研究述评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72043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直觉研究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直觉研究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直觉研究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直觉研究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觉研究述评(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直觉研究述评【摘要】 直觉是不通过逻辑的、故意识的推理而辨认或理解事物的能力。直觉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成分。对直觉常采用个案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和神经生理学措施进行研究。该文对直觉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觉得直觉思维与无意识认知加工有许多共同特性。最后,提出了三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核心词】 直觉发明 无意识 对于直觉的研究由来已久,Tas Rid(71796)是最早对直觉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她将直觉的理论建立在反射和心之官能基本之上。此后,某些哲学家如斯宾诺莎、康德对直觉均有所波及,但是对于直觉的研究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真正兴起。本文将环绕直觉的概念、直觉的研究措施和直觉的本质等问题展开

2、论述。 1 直觉的概念、成分和类型 1.1 直觉的概念 人们一般将直觉描述成为某种预感(hunch or ut fling),或者描述为懂得某事却不懂得自己是如何懂得的。荣格提出直觉是人的四个基本精神功能(内向外向,感觉-直觉,思维-情感,判断-观测)之一。她觉得直觉是指向于内的无意识知觉,与那些依赖于外部感官的、指向于外的故意识感知觉相对立。liastro觉得直觉是将发明工作引向有望成功的一种模糊的、预期知觉1。上述几种有关直觉的见解都是从现象学角度来界定直觉的,另某些研究者则从研究的操作技术角度来界定直觉这个概念。 Westt觉得直觉是一种推理式思维,可以作出判断或预测;它运用少量的信息却

3、能得出对的结论。她觉得直觉同归纳推理有类似之处。两者所不同的是,归纳推理需要足够的证据支持,而直觉凭借部分信息便可作出决策2。Bowers、Regehr和althr提出,直觉是指在尚未形成对象的故意识表征之前,对认知对象的模式、意义和构造等连贯性信息的一种预知(preimina pecetion)。这种预知可以引导思想对问题的连贯性本质形成假设或预感3。Roenblatt和Tikstn觉得,目前的知觉模式与先前存贮在记忆系统中的知觉模式得到无意识匹配时就产生直觉。尽管学者们对直觉的理解不尽相似,但是她们也有共识,即直觉是不通过逻辑的、故意识的推理而辨认或理解事物的能力,是与逻辑分析的、故意识的

4、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能力。 12直觉的成分 人们一般觉得直觉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几种成分。直觉的认知成分涉及直觉思维过程中人们所拥有的想法、事实、经验、信念和方略知识等,这些成分是内隐认知加工的基本。直觉的大多数认知成分具有无意识性质,研究者常采用问题解决和联想等任务来对其加以评估。直觉的情感成分涉及对自己感受、感想和基于当时印象的决策和行动的信心,是对自己直觉能力的一种信心或信念。对直觉情感成分的研究一般采用心理测量措施,例如,Epsein等人对直觉经验与分析推理思维方式的研究中,有12个项目调查直觉的情感成分。直觉的行为成分是指人们以直觉的方式去反映,或者倾向于凭直觉去行动。常用来

5、测量直觉行为的量表是y-riggs类型量表(Mer-rs Type Indicator ,MBTI)6。 Bylr则提出直觉涉及即时性(iei)、感觉关系(sening lionship)和推理(reasning)三种成分,并以此为基本建构了一种直觉的理论模型7。.3 直觉的类型直觉思维涉及三种不同类型,即社会情感直觉、应用性直觉和自由直觉。社会情感直觉关注人际关系,特别是在谋求理解人与人、人与情境之间关系时发挥作用;涉及对她人需要与情感的敏感性、当时的喜恶以及理解与解决那些涉及情绪因素的复杂情境的能力。应用性直觉直接指向解决问题和完毕任务,例如,发明性直觉,在不拟定条件下凭直觉作出决策。自由

6、直觉则是指向将来的预感性直觉。例如,人与动物对即将发生的危险、劫难的预知能力。本文重点探讨应用性直觉,特别是发明性直觉的本质和研究措施。 2 直觉的研究措施 目前,对发明性直觉常采用个案研究、心理测量和实验研究等措施。 . 个案研究 采用个案研究法一方面需要选择某些典型的发明个体,收集一切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而提示发明性直觉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个案研究中需要收集的资料涉及理论上的预感(theorica hue)、对问题的最初的比方性(root mtaphor)阐明、某些解决问题的混沌的草案(synctc sketces)等。这些直觉形成了对问题的初步表征,对其后发明性研

7、究工作的方向、范畴和研究筹划都会产生影响。 例如,ruber具体的分析了达尔文的笔记本,发现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在其初期的著作已经隐约可见。虽然达尔文称自己发现进化论的灵感来自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但Grber觉得,其进化论想法在阅读人口论之前就曾以不同形式出目前她的笔记里。尽管达尔文在阅读马尔萨斯的著作之前,也许没故意识到她的那些基于直觉的想法,也没有将这些想法以连贯的方式体现出来,但那些想法的确已经在她的头脑中萌发了9。 许多发明者在开始着手其创作时,对其最后的成果有一种直觉,Pocar和爱因斯坦都以其发明性直觉而著称10。这些杰出发明者都经历了极其复杂的认知过程,她们初期的直觉常

8、常需要通过逻辑思维的分析、补充和完善后,才干成为有价值的创作成果。 个案研究法可以提供有关个别发明者直觉发展的具体材料,以丰富人们对发明性直觉的结识。通过许多发明性直觉案例的研究,不仅能为解释发明直觉过程提供一定根据,并且可以形成某些假设,以便采用其她措施作进一步研究。但是,个案研究措施存在诸如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对象数量较少、代表性差、难以得出普遍规律和结论等局限性。 2. 心理测量研究心理测量措施是目前直觉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措施,其基本假设是将直觉当作是个人的一种心理特质,并可以通过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定量测定。有关直觉的测量工具有多种,其中,最为出名的是Myes-Brggs类型量表

9、BTI。该量表以荣格的四种心理类型理论为基本编制而成(有中译本11),感觉直觉是BT量表的一种维度。感觉占优势者注重现实,倾向接受和运用目前刺激,善于把握大量事实及精确的数据;直觉占优势者常超越事实和证据,善于把握事物的意义、联系和发展的也许性,通过洞察和联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这种人注重想像和灵感。Bigs和Mclley对直觉与发明力之间的关系作过综述研究12,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有关。她们也曾报告四类高发明者(建筑设计师、数学家、科学家和作家)中约98%的人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即她们的直觉占优势。但是一般人群中直觉占优势者只有大概2 5%。 Raidl和Luar也探讨过直觉与发明力之间关系

10、8。她们采用理性-经验量表(RatolExperientl Iveo,RI)、直觉行为问卷(ItuitivBeavior esonare,IB)、想像分类任务和比方倾向测验等四种措施测量直觉。成果表白,被试在四种直觉测验上的得分与发明力得分之间有明显正有关,但是四种直觉测验中只有Q与EI之间存在明显有关关系。 Laan-fox和Shiley采用BT,NEO大五人格量表,直觉爱好问卷(e- ercived Intre nvntory)和直觉经验问卷(Intiiv ExpencesSvey)对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同步规定被试完毕线索积累任务(acumlted u tak,AT)。成果表白,被试在人

11、格问卷、直觉爱好和直觉经验问卷上的得分与MBTI上的得分有明显有关,但被试在BI之感觉直觉维度上的得分与A任务分数无明显有关13。 上述几项的研究成果提示,不同直觉测验也许测量的是直觉的不同成分,或者测量的是不同的直觉;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对直觉与发明力之间的内在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2.实验研究实验法对于揭示发明性直觉的过程和规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受到措施上的限制,有关直觉的实验研究还很少。下面简要简介几种实验研究。 Wectt假设,个体倾向于运用少量信息进行推理却很有也许得到对的结论。基于这一种假设,她发展了一种直觉能力测验。这个测验由20个问题构成,每个问题都涉及某些

12、有关联的片断信息,规定被试将这些信息构成系列。测验的问题有系列(sere)和类比(analogy)两类,每类问题均有文字和数字两种形式。被试可以选择线索的数量,并规定对答案进行信心评估(点量表),其研究发现被试的直觉思维倾向在三年里稳定在同一水平14。 ednik设计了一种叫远距离联想测验(remot associaestet,R)研究被试的发明力。测验涉及30组材料,每组涉及三个看起来互无关联的词语,规定被试找到一种词(答案),规定这个词与先前的三个词有某种关联15。Menick觉得几种词之间彼此的语义距离越远,那么被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思维过程就越具有发明性。尽管ednck的远距离联想测验

13、与直觉研究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Boers等人将远距离联想测验发展为一种对直觉进行研究的实验程序。她们测验直觉的三个程序是三词一组测验任务(dyasof trid,DOT),wteroo完形闭合任务和线索积累任务(accumulatecues tsk,ACT)。在第一种实验中她们向被试呈现两集由三个词构成的一组刺激(OT),其中只有一集DOT具有内在的语义连贯性,另一集D在语义上不具有连贯性。这种语义的连贯性既可以体现为语义上的收敛性(antically onvegent),也可以体现为语义上的发散性(eatcaly divegnt)。实验规定被试一方面给出DOT的答案,如果被试答不出来,然后规

14、定被试判断哪一种DOT具有连贯性,并进行信心评估。实验成果发现,虽然被试不能给出某些的答案,但是她们仍然可以辨别哪一种DO具有连贯性;回答的精确率与信心评估的级别高下一致。waeroo完形闭合任务的材料是两幅图形片断,实验规定被试判断哪幅图形片断看起来像一种客体,并给出客体的名称;或者规定被试选择哪幅图形片断看起来像一种客体,并进行信心评估。实验成果与采用DOT任务的成果类似。她们觉得,被试的选择是一种基于一定信息的猜想(imed ues),即运用了直觉。在线索积累任务中,1个词作为线索,逐词呈现给被试,规定被试根据这些线索说出一种与上述呈现的词均有关联的答案(词)。实验成果表白,被试逐渐从这

15、些积累的线索中获得信息,从而获得答案。高直觉者与低直觉之间在完毕任务的方式上并没有性质不同,只但是低直觉被试需要更多的线索协助来获得答案。尚有某些研究将心理测量法与实验法结合在一起,探讨直觉思维方式对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影响。例如,Wolhouse和Bayne发现16,直觉占优势者倾向于运用直觉方略解决内隐学习问题,而感觉占优势者倾向于运用外显规则。Sim的研究发现1,高发明力者运用直觉思维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效率高,而低发明者运用分析思维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效率高。 实验法的长处是可以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有助于对直觉思维过程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但是,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一般先对直觉进行操作定义,然后探

16、讨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直觉;其研究成果与心理测量研究的成果难以直接比较。此外,内隐知觉与内隐学习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2.4 直觉的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有关直觉的神经生理学研究,一般是让被试完毕某种认知任务,例如在博弈活动中,被试对即将浮现的刺激的性质或类别作出判断,同步记录被试在完毕认知任务过程中的一系列神经生理指标。 Gretche曾报告了Beha、Damao等人的研究工作1,这些科学家以腹侧前额叶损伤患者和正常人为被试,用四副纸牌模拟博弈情景,其中两副为好牌,另两副为坏牌。让被试从四副纸牌中做出选择。成果表白,虽然正常被试不能明确报告她们使用了什么规则,但是她们可以内隐地学会如何更多地选

17、择两副好牌,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被试在选择坏牌前有明显的皮肤导电性变化(sin cuctanerepone,SCR),即应激情绪反映;而脑损伤患者则没有SR变化。这一研究提示,正常人在乎识决策前,无意识情绪信号就对决策有所反映,这事实上是直觉的情绪成分在起作用。她们还提出,腹侧前额叶也许贮存着长时记忆中受罚时的直觉情绪信息。 Don等人记录了多种赌博成瘾者在四择一的博弈活动中的事件有关电位9,她们发现,被试的选择处在机率水平,但是,在左半球个记录点上(F3,T3,3,T5,O1),初期负慢波(-NS,50ms)成分在靶子浮现与不浮现时,其振幅有明显差别。这一成果提示,初期负慢波成分

18、也许与直觉加工有关。 MCrty等人以30张一般图片和15张情绪刺激图片(如色情、暴力等)作为刺激材料,以随机顺序呈现这些图片,记录呈现刺激材料前后的一系列生理指标,涉及皮电、大脑自发电位(EG),事件有关电位(ERPs)、心率、心电图(E)等。成果表白:(1)情绪性刺激图片呈现之前,心率明显减缓。()大脑的前额叶皮质、颞叶、枕叶、顶叶都于参与直觉对有关的刺激的加工20,1。 Lieberma在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的基本上,提出了社会直觉的认知神经科学观,觉得社会直觉的神经机制可追溯为基底神经节的调控作用。目前,有关直觉的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还很少。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很大限度上有赖于

19、对直觉行为水平上的研究获得新的进展。 3 直觉本质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直觉是一种与逻辑分析的、故意识的认知加工相对的认知加工活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脑中并存着两种不同的信息加工系统,即意识加工与无意识加工。其中,无意识加工是一种基于技能与经验的自动化的、无需意志努力的加工。这些特性与直觉的特性非常相似,或者是一致的,由于直觉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加工。认知心理学有关无意识认知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直觉的本质。如下我们简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有关直觉性质的观点。 3. mon的观点 Sion觉得23,直觉是不经意识推理而理解事物的能力。她确立了直觉浮现的两个标志:(1)问题呈现后不久

20、获得解答方案,(2)问题解决者不能为自己的解题环节提供明确解释,即问题解决者常常表达自己是忽然地获得理解答方案。运用这两个直觉思维的标志,她们编制了一种叫EPAM的直觉计算机程序,其核心是一树形辨别网。EPAM对刺激的反映是从学习中获得的。当向EPA呈现某些习得的模式时,EPAM能通过辨别网对她们进行归类并辨认刺激。例如,EPA在不到秒钟的时间内便可获得有关某种疾病的信息,报告出该疾病的名称;但是,由于它不能报告是如何沿着某一途径对症状进行检查的,因此它不能描述结论是如何得到的,也不能对如何辨认症状,以及如何考虑多种症状之间的权重等过程作出明确解释。显然,人类直觉行为与这种辨认模式具有相似的体

21、现,因此,她们觉得直觉是运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目前刺激模式的无意识再认。 3.2 直觉是对问题连贯性的内隐知觉 Bower等人觉得,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对发明性问题解决起着重要的作用,某些特定的线索可以激活语义记忆中有关信息,并引导思维指向某种假设,或者获得有关问题连贯性的直觉或灵感。固然,解决问题的直觉是指在尚未形成问题的意识表征之前浮现的。由于人们在长时记忆中已存储的有关信息的性质、数量、复杂性以及信息之间联接的强度等方面的差别,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激活有关信息的难易限度与速度也不同,这就是个体间直觉差别的基本。 她们进一步把直觉划分为引导阶段(gudingstage)和整合阶段(negratv

22、e ag)。引导阶段形成对问题连贯性的一种内隐知觉。这种内隐知觉的形成运用理解决问题的线索,并通过激活扩散机制自动激活长时记忆中有关信息。整合阶段就是整合有关问题的信息,形成有关问题连贯性的故意识表征。这一加工过程常常在多种线索激活水平合计超过意识阈限时发生。从引导阶段到整合阶段常常体验到一种忽然、顿悟式过程。 综观直觉的许多实验研究与神经生理学研究,再结合上述两种有关直觉本质的见解,不难发现,直觉与内隐认知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都是无意识地获得对刺激的辨认或理解。Dfan则进一步提出了内隐思维的概念,并将直觉、灵感和酝酿效应等都归入其中24。yers则干脆在其论述直觉的专著中,将直觉与内隐知觉

23、、内隐学习当作是一回事2。固然,这些观点需要进一步探讨。 4 总结与展望 迄今为止,对直觉的研究已获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正在通过多种研究措施对其进行进一步地研究,虽然每种措施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结合多种措施和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有望理解直觉的本质及其规律。同步,目前的研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一方面,直觉与发明力的关系。虽然有许多研究表白,直觉与发明力呈正有关;但是,其内在关系还需研究。此外,Tvrsy和Khnan的研究表白,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面临不拟定状况下,凭直觉判断往往产生偏差2,27。那么,在科技发明活动中,直觉与否也会有偏差?如果会,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偏差,

24、我们又如何去克服偏差?这些问题都需要人们去研究。另一方面,直觉与内隐知觉、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联系和区别。如果将直觉当作是一种内隐思维,那么直觉思维的特点、其加工的过程和规律,直觉与内隐知觉、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区别与联系都需要进一步探讨。此外,如果说直觉的认知成分重要是内隐性质的,即直觉思维所运用的重要是内隐知识、技能,直觉思维对信息的加工重要以无意识、自动方式进行;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觉得直觉思维不波及意识成分。从目前有关内隐学习的成果来看,内隐学习中也故意识的作用28,2。考虑到科学或艺术发明经历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发明者对问题情境进行过反复的思考;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真实的发明情境中,

25、直觉思维不应完全将意识排斥在外。果真如此,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在直觉思维活动中又是如何互相作用的呢? 最后,多种研究措施的综合运用。在目前对直觉进行研究中,采用心理测量措施、实验法、神经生理学等措施时,研究者一般根据自己对直觉的理解,探讨直觉的不同成分、维度或类型,这些研究的成果难以互相比较和互相沟通;因此如何将多种研究措施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这也是研究者需要认真看待的一种问题。【参照文献】 1 Policso. Creive itition: Aintegatie revew Creativty Rerc oa,195, :913 2 escott R.O te meureentof in

26、tuite leas. Pscholoicleports, 161,9:267274 3 Bers , Rer , BthaadC. Intuiti in context of isover. Cogiie schog, 1990,2: 210 4 Rsenlat A , iktun T. Ittio a Consiousnes.Psychaytc Quarerly, 194, 6:66714 5 peinS, acii ,eneRa , Hier . Inidal diffeenc n intitive-epeiental and aalyicatioal hinkng stles. our

27、al of peonlit and sci psychoogy,1996,7(2): 394056 Myer B, McCale M . Mual: A uie oheDveloment n Use o he MTI Cultng Pshologiss ress, 1986 7aylorM L. A Treecoponents concpto ontution:mmediy, sesng rlatinp, nd reasog Nw ea in psycholgy, 197, 15(2):185194 8 RidlH,at T I .An mpiicaltudy fituition ncreai

28、vit. mgiatn,Cgntive d Personaliy, /, 20():217230 9 Grube H. Dr on an. Chicago:Chiao iersiyress,1981.120 0Mier A ICuturesand Creatiity Mateatis andPhyss.Dioenes, 997, 45():542 1 苗丹民,皇甫恩.MBT人格类型量表的效度分析. 心理学报,32(3):343 12 Bgg, MCaulley M H.Mnl: uidet heDeeloment an Ue f th MBTI. Plolt,A:nling Psycholog

29、st Pss,198 13 Lnn-F J L, rly A.nature and msurment f ituition: cnive an beavioral nerests, pesonlty, an exeiences. rity eearch ourl. , 15: 0722214Westctt M . A noteon th stiliy f intuitivethinking. Pscholical Repots, 196, 19: 1 Mednick S ATheasocitve basis of the eative procss. Psychlgical Revew, 19

30、62, 69: 2023 16 Woolouse L S,Byn R. Personalty an h us intuition:individual diernc n strtey nd pefomace nan mpliit arning tsEropanJurl f Personlity. , 14:57169 17 Simoton D . retiity, taskmpleiyn intuiive vesuanalt problemsolving. syhologica reots, 975,7: 3554 8 Getch V. Scins prob feelinsehind deci

31、ion- mking Scece, 199,275(5304):1269 Don N S, McDong,B, Waren CA. Ent-relate ran potetial icaor f unscious PS:A replictio usig bjects nsleted for PS T Journal f arapsycholog, 9,62: 127145 0 McCraty ,Atknon M,rdyR T. Eleropyiloica evne of ntuin: part 1. T surpriin role of t heahe Jnalf lterntve and C

32、ompemtaedicin., 1(1): 13321 MCratyR, Akinso M, rade RT Electohysiloical evidenc f ituition:par. A sstem-wide prcs?eJournalo Alernativ and opletary Medicine. , 10(2): 333622 Liebrmn Dhe inuitio: a ocialognitie neurosienc poseiPsyclogical Blltn, , 2: 013 23SimoH Explaiing te effble:AIon the opcs f ntu

33、ition, isitand insiation. Prcedingsof t Itraonal A Cnrenc in anada, 19954 Drfman J toiton and incubaion fectin insighpbem sovng. alifornia Uveitpres, San Deg,90 25 yersD . Inuiion: I ower and perilsYae Univesity Prss.w Hv, London, 26 versky ,Kahma Dudgmtnerucraint:Hristics abses.cienc, 1974,85: 1124

34、1131 27 Tvrsky , Khneman D. xtnsional ersus tuitiv rasoning:he conjuntofallcyi prbability judgmn. PschlogicalReviw, 1983, 90: 29335 28 Dlny E, Crlson, R, Deey I. On consiuesin synacticleringan judget: rpy to Rber,Aln, and Regan. ornal of Expermealsychlog: nera, 185, 14:2539 endricxH, e Houwe ,Byen F,Eeln , vn Avrmaet E.Hidencoiatiodetectio miht be verhidn indeedJnl f ExprimetalPyhogy: Leaing, meoy nd ogtion, 197,23: 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