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719800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9.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一、填空题:1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支座附近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产生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开裂的。2、斜裂缝破坏的主要形态有:、,其中属于材料充分利用的是。3梁的斜截面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4、 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主要有三种,其中,以破坏的受力特征为依据建立斜截面承载力 的计算公式。5、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6、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7、 对于情况下作用的简支梁,可以不考虑剪跨比的影响。对于情况的简支梁,应考虑剪跨比的影响。8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当梁的配箍率过大

2、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9、对梁的斜截面承载力有有利影响,在斜截面承载力公式中没有考虑。10、设置弯起筋的目的是、。11为了防止发生斜压破坏,梁上作用的剪力应满足 ;为了防止发生斜拉破坏,梁内配置的箍筋应满足。12、梁内设置鸭筋的目的是,它不能承担弯矩。二判断题:1、某简支梁上作用集中荷载或作用均布荷载时,该梁的抗剪承载力数值是相同的。()2、剪压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的腹筋先屈服,随后剪压区的混凝土压碎,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属 于塑性破坏。( )3、梁内设置箍筋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形成良好的钢筋骨架,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4、当梁承受的剪力较大时,优先采用仅配置箍筋的方案,主要的原因是设

3、置弯起筋抗剪不经济。()M5、当梁上作用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时,应考虑剪跨比九的影响,取九二石一()Vh06、当剪跨比大于3时或箍筋间距过大时,会发生剪压破坏,其承载力明显大于斜裂缝出现时的承 载力。( )7、当梁支座处允许弯起的受力纵筋不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要求时,应加大纵筋配筋率。()8、当梁支座处设置弯起筋充当支座负筋时,当不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时,应加密箍筋。()9、梁内设置多排弯起筋抗剪时,应使前排弯起筋在受压区的弯起点距后排弯起筋受压区的弯起点之距满足:s s ()max10、由于梁上的最大剪力值发生在支座边缘处,则各排弯起筋的用量应按支座边缘处的剪力值计算。 ()11、箍筋

4、不仅可以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还可以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对 抗震设计尤其重要。( )12、影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大小,纵筋配筋率,冀缘尺 寸的大小。( )13、鸭筋与浮筋的区别在于其两端锚固部是否位于受压区,两锚固端都位于受压区者称为鸭筋。 ()14、材料图又称为抵抗弯矩图,只要是材料图全部外包住弯矩图,该梁就安全。( )15、为了节约钢筋,跨中和支座负纵筋均可在不需要位置处截断。( )16、设置弯起筋仅用于抗剪时,还需满足斜截面抗弯和正截面抗弯。( )17、不设弯起筋的梁,不会发生斜截面抗弯不足。( )18、斜拉、斜压、剪压破坏均属于服

5、性破坏,但剪压破坏时,材料能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斜截面承 载力计算公式是依据剪压破坏的受力特征建立起来的。( )19、设置弯起筋的排数越多,其抗剪承载力越高。( )20、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公式中没有考虑梁的受力纵筋用量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三、选择题:1、关于混凝土斜截面破坏形态的下列论述中,( )项是正确的。A 斜截面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时,钢筋应力可达到屈服 B 斜压破坏发生在剪跨比较小(一般九Y 1 )或腹筋配置过少的情况C剪压破坏发生在剪跨比适中(一般豪二13)或腹筋配置适当的 情况D斜拉破坏发生在剪跨比较大(一般九3 )或腹筋配置过多的情况2、下列影响混凝土梁斜面截面受剪承载

6、力的主要因素中,()项所列有错?A 剪跨比 B 混凝土强度 C 箍筋配筋率和箍筋抗拉强度 D 纵筋配筋率和纵筋抗拉强度3、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位置是()。A跨中正截面B支座中心截面C受拉区弯起筋弯起点处 D受压区弯起筋弯起点处4、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依据()。A 斜压破坏受力特征建立的 B 剪压破坏受力特征建立的 C 适筋破坏受力特征建立的 D 塑性破 坏受力特征建立的5、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中没有体现()影响因素。A 材料强度 B 纵筋配筋量 C 配箍率 D 截面尺寸6、受弯构件中配置一定量的箍筋,其箍筋的作用()是不正确的。A 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B 形

7、成稳定的钢筋骨架 C 固定纵筋的位置 D 防止发生斜截面抗弯不 足。7、受弯构件产生斜裂缝的原因是()。A 支座附近的剪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B 支座附近的正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C 支 座附近的剪应力和拉应力产生的复合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D 支座附近的剪应力产生的复合应 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8、斜截面破坏有三种形态,其中属于脆性破坏形态的有()。A 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 B 斜压、剪压和斜拉破坏 C 剪压破坏 D 斜拉破坏9、下列简支梁的剪跨比九的取值范围中,()属于剪压破坏。A 九 Y 1 b 九 A 3 c 1 W 九 W 3 d 1.410、钢筋混凝土板不需要进行抗剪计算

8、的原因是()。A 板上仅作用弯矩不作用剪力 B 板的截面高度太小无法配置箍筋 C 板内的受弯纵筋足以抗剪D板的计算截面剪力值较小,满足V Vc11、受弯构件中配箍率过大时,会发生( )。A 剪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斜压破坏 D 受弯破坏12、选择抗剪箍筋时,若箍筋间距过大,会发生( )。A 剪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斜压破坏 D 受弯破坏13、设置弯起筋抗剪时,弯起筋抗剪公式中V二8A f sin中的系数0.8指()sb sb yA斜截面破坏时弯起筋没有屈服B与斜裂缝相交的弯起筋没有屈服C斜裂缝处的弯起筋在剪压 区不能达到受拉屈服 D 与弯起筋的弯起角有关的系数14、计算第二排弯起筋用量

9、时,取用的剪力的设计值为()。A 前排弯起筋受压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 B 支座边缘处对应的剪力值 C 前排弯起筋受拉区弯 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 D 该排弯起筋受拉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15、材料图也叫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其形状()。A 与梁上的弯矩包络图相同 B 与梁内的纵筋布置情况有关 C 与梁内的箍筋和弯起筋用量有关 D 与梁上的剪力值大小有关16、受弯构件的剪跨比过大会发生()。A 斜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剪压破坏 D 受扭破坏17、受弯构件箍筋间距过小会()。A 斜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剪压破坏 D 受扭破坏18、受弯构件箍筋直径过小会()。A 斜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剪压

10、破坏 D 影响施工质量19、梁支座处设置多排弯起筋抗剪时,若满足了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弯,却不满足斜截面抗剪,此时应在该支座处设置如下钢筋()。A 浮筋 B 鸭筋 C 吊筋 D 支座负弯矩筋20、设置抗剪腹筋时,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仅配箍筋的方案,其原因是()。A 经济 B 便于施工和设计 C 防止脆性破坏 D 保证抗剪箍筋能够屈服21、抗剪设计时,规定:V 0.25 0 f bh是为了防止()c c 0A 斜拉破坏 B 斜压破坏 C 受拉纵筋屈服 D 脆性破坏22、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时,其计算位置()是不正确的。A 支座边缘处 B 受拉区弯起筋的弯起点处 C 箍筋直径或箍筋间距变化处 D

11、 受压区弯起筋的弯 起点处23、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若采用即配箍筋又设弯起筋共同抗剪的方案,则应先选定箍筋用量,再计算弯起筋的用量,选定箍筋的用量时,应满足()。A P. B s d D 同时满足 P. ,s dsv sv minmaxminsvsv minmaxmin24、矩形截面梁上同时作用有均布荷载 q 和集中荷载 p 时,当属于以集中荷载为主的情况时,其 剪跨比的计算公式为()。MVh0aBh)。25、确定支座处纵筋的截断位置时,应从理论断点处向处伸长一段距离,其原因是(A 防止支座负纵筋在理论断点处被拉拔出来 B 防止发生斜截面受弯破坏 C 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D 防止脆性破坏26

12、 设计受弯构件时,在( )情况下不必绘制弯矩包络图布置受力纵筋。A 仅配箍筋的简支梁 B 有支座负筋的伸臂梁 C 不设置弯起筋的伸臂梁 D 设置弯起筋的伸臂梁27、绘制材料图时,每根钢筋承担的抵抗弯矩应按与( )。A 受力纵筋直径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 B 受力纵筋截面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 C 受力纵筋 根数的多少成正比分配弯矩 D 弯起筋截面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28、设置弯起筋的目的,( )的说法不确切。A 满足斜截面抗剪 B 满足斜截面抗弯 C 充当支座负纵筋承担支座负弯矩 D 为了节约钢筋充分 利用跨中纵筋29、关于材料图的作用,( )的说法不确切。A 反映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 B

13、确定纵向钢筋的弯起位置和数量 C 确定支座负纵向钢筋的截断位 置 D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30、梁内设置鸭筋的目的是( )。A 满足斜截面抗弯 B 满足正截面抗弯 C 满足斜截面抗剪 D 使跨中受力纵筋充分利用31、材料图越贴近该梁的弯矩包络图,则说明( )。A 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越高 B 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越低 C 梁的安全储备越大 D 越可能发生斜 截面抗弯不足32、 设计受弯构件时,如果出现V0.25 0 Jbh0的情况,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A 加大截面尺寸 B 增加受力纵筋 C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 增设弯起筋33、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仅配置箍筋,当V 0, O7

14、./c6ftn雜筋宜隹a150i3003QQ800L50vo. 0梁离 fi/ijjrn去鲨!100500Aaoo4-2某矩形截面简支梁承受荷载设计值如图4-2所示。采用C25混凝土,配有纵筋425,箍筋为HPB235级钢筋,梁的截面尺寸b x h = 250 x 600mm,环境类别为一类,取a二40mm,s试计算箍筋数量。图4-2 题4-2附图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复合主拉应力2、斜拉破坏 斜压破坏 剪压破坏 剪压破坏3、降低4、剪压破坏5、提高6、提高7、以均布荷载为主的简支梁,以集中荷载为主8、斜拉破坏 斜压破坏9、纵向受力筋的配筋率10、承担剪力 承担支座负弯矩11V 0.25 0

15、 fbhPnp .,sns , d ndc c 0minmaxmin12抗剪二、判断题:1、X 2、X3、x4、x5、X 6、X7、X 8、X 9、X 10、X 11、V 12、X 13V 14、V 15、x16、x17、V18、V19、X 20、V三、选择题:1、C2、D3、C4、B5、B6、D7、C8、B9、C10、D11、C12、B 13、C 14、A 15、A 16、B 17、A 18、B 19、B 20、B 21、B 22、D 23D 24、B 25、A 26A 27、B 28、B 29、D 30、C 31、A 32、A 33、C四、简答题:1受弯构件受到弯矩和剪力的作用。在弯矩和剪

16、力为主的区段内,在它们产生的正应力b和剪应 力T共同作用下,在受拉区产生复合主拉应力b ,当b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将会产生 ptpt斜裂缝,会发生斜截面破坏。2、(1)斜压破坏:当梁的箍筋配置过多或过密或梁的剪跨比较小时(九Y 1),随着荷载的增加, 在剪弯段出现一些斜裂缝,这些斜裂缝将梁的腹部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最后因混凝土短柱被压碎而 导致破坏。(2)剪压破坏:当梁内箍筋的数量配置适当时(11 J3 ),随着荷载的增加,首先在剪弯段受 拉区出现垂直裂缝,随后斜向延伸,形成斜裂缝。当荷载增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出现一条主要斜裂缝即 临界斜裂缝。此后,荷载继续增加,与临界斜裂缝相交的箍筋

17、达到屈服强度,同时剪压区的混凝土在剪 应力共同作用下,达到极限状态而破坏。(3)斜拉破坏:当箍筋配置得过少且剪跨比较大时(九3 ),斜裂缝一旦出现,箍筋立即达到 屈服强度,这条斜裂缝将迅速伸展到梁的受压边缘,构件很快裂为两部分而破坏。以上三种剪切破坏的形式态,就其承载力而言,对同样的构件,斜拉破坏最低,剪压破坏较高,斜 压破坏最高。但就破坏性质而言,均属脆性破坏。其中,斜拉破坏脆性最突出,斜压破坏次之,剪压破 坏稍好。3、(1)剪跨比:是一个无量纲的计算参数,反映了截面承受弯矩和剪力的相对大小。M广义的剪跨比:九二-Vh0a以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截面的剪跨比为:九二厂 h0均布荷载作用

18、下:(2)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对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很大,梁的抗剪承载力随混凝土抗拉强度 f t 的提高而提高(3 )配箍率和箍筋强度:箍筋的配箍率:P = 旷= 曲,最小配箍率P= 0.24 -sv bs bssv,minfyv有腹筋梁出现斜裂缝以后,箍筋不仅可以直接承受部分剪力,也能抑制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 剪压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和纵筋的销栓作用,间接地提高梁的受剪承载能力。试验研究表明,当配箍量 适当时,梁的受剪承载力随配箍率的增大和箍筋强度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提高。(4)纵向钢筋的配筋率:纵向受力筋能抑制裂缝的扩展,使斜裂缝上端剪压区的面积较大,从而 能承受较大的剪力,同时纵筋

19、本身也能通过销栓的作用承受一定的剪力。因而纵向钢筋的配筋量增大时, 梁的受剪承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但目前我国规范中的抗剪计算公式并未考虑这一影响。4、(1)由于斜拉破坏时,斜裂缝一旦出现抗剪腹筋马上屈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接近于无腹筋梁 斜裂缝产生时的抗剪力,配置的抗剪筋未发挥作用,不经济。(2)斜压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的抗剪腹筋未屈服,剪压区混凝土先压碎,虽然斜截面抗剪承载 力较高,但抗剪筋未得到充分利用,也不经济。(3)剪压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抗剪腹筋先屈服,随后剪压区混凝土压碎,钢筋和混凝土都得到 充分利用,所以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依据剪压破坏时的受力特征建立更为合理。5、当梁承受集中荷

20、载或虽然承受多种荷载的作用,但集中荷载对支座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 占总剪力值 75%以上的情况时采用,如下式所示。1.75 AV V = fbh + f svh + 0.8 A f sin a u 九 + 1 t 0 yv s 0Sb y九一为剪跨比,1.5 九 3 (九较小时,大多发生斜压破坏);九A 3时,对抗剪强度无明显 影响)。6、(1)公式上限值最小截面尺寸:防止发生斜压破坏h 当 _w 4 时,V 6 时,V 0.2 0 fbhb c c 0hh 当 Y 4十 Y 6,V (0.35 - 0.025十)0 fbhbb c c 00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 C50时,取0 =1;

21、当虫80时,取0 = 8CC其间按内插法求得。(2)公式下限值最小配箍率和箍筋最大间距:防止斜拉破坏A nAf 箍筋的配箍率:P = sv = 曲,最小配箍率P= 0.24)sv bs bssv ,minfyv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 s dmin7、对于以承受均布荷作用为主的矩形截面梁、承受任意荷载的 T 形和工字形截面梁,都可不考虑 剪跨比的影响,按一般情况的抗剪公式进行计算。AV V = 0.7 fbh +1.25 f屮 h + 0.8 A f sin aut 0yv s 0sb y&考虑到靠近剪压区的弯起钢筋在斜截面破坏时,其应力达不到f的不均匀系数。d9、如表4-1、4-2所示,且不小于

22、受力钢筋直径的丁。410、(当满足p n p . , s d i时可防止斜拉破坏;minmaxminhh(2 )当满足-w 4 时,V 6 时,V 0.20 f bh ,.bc c 0bc c 0Y 4 J Y 6 , V 0.7iA1 - 2+ *白却d且A,k 0且訴点仍在加弯矩曼拉区内L2I.+ 1.720d且3/亦18、支座附近的剪力较大,在出现斜裂缝后,由于与斜裂缝相交的纵筋应力会突然增大,若纵筋伸 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够,将使纵筋滑移,甚至被从混凝土中拔出引起锚固破坏。为了防止这种破坏,要 对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和数量有所要求。19、当梁宽b 150mm时,不应少于2根;当梁宽b

23、150mm,可为1根。梁纵20、简支梁下部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仃(如图4-7)应满足表4-4的规定。V0. 7fMn带肋钢筋不小丁讪乩光面训筋不小于15J表 4-4 简支筋锚固长度las当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符合表 4-4 的规定时,应采取下述专门锚固措施,伸入支座的水平 长度不应小于5d。(1)在梁端将纵向受力筋上弯,并将弯折后长度计入l内,如图4-8所示。asas图 4-8 纵筋向上弯折图 4-7 纵筋锚固长度 l(2)在纵筋端部加焊横向锚固钢筋或锚固钢板,如图4-9 所示,此时可将正常锚固长度减少 5d图 4-9 端部加焊钢筋或钢板图 4-10 纵筋与预埋件焊接图 4-11 梁纵筋

24、在中间支座的锚固(3)将钢筋端部焊接在梁端的预埋件上,如图 4-10 所示。21、(1)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支座或中间节点范围;(2)下部纵向钢筋根据其受力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锚固长度: 当计算中不利用其强度时,对光面钢筋1 15d,对月牙纹钢筋取1 、12d,并在满足上as as述条件的前提下,一般均伸至支座中心线;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支座受正弯矩作用)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 ;a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支座受负弯矩按双筋截面梁计算配筋时),其伸入支座的 锚固长度不就小于0.71 。a22、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其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

25、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 ;对光面钢筋在末端尚应设置弯钩,如图4-12所示,位于梁底层两侧的钢筋不应弯起。图 4-12 弯起钢筋端部构造(a )受拉区;(b)受压区23、(1)封闭式箍筋:采用135 度弯钩;(2)当T形截面梁翼缘顶面另有横向受拉钢筋时,也可采用开口式箍筋。如图4-13所示。24、梁内箍筋的肢数如何确定?梁内一般采用双肢箍筋。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得 合箍筋(四肢箍);当梁的宽度很小时,也可采用单肢箍。如图 4-14图 4-13 箍筋形式图 4-14 箍筋肢数五、计算题:4-1 解题思路: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题,承受均布荷载,采

26、用抗剪承载力的一般公式 计算,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即仅配箍筋的方案和即配箍筋又配弯起筋的方案。从设计和施工方便角度 考虑,采用前者,从经济角度考虑,则采用后者。【解】 f - 11.9N / mm2,f - 1.27N / mm2,f = 360N / mm2,c t yf - 300N / mm2h - 500 一 35 - 465mmyv , 01、内力计算支座边缘处截面的剪力设计值为:V - 1 ql - 1 x 90(4.2 - 0.24) -178.2KN2 n 22、验算截面尺寸是否满足要求465250-1.86 40.250 fbh - 0.25 x 1.0 x 11.9 x 2

27、50 x 465 - 345.84KNV - 178.2KNc c 0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3、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0.7f bh - 0.7 x 1.27 x 250 x 465 - 103.35KN Y V - 178.2KNt0所以应按计算配置箍筋4、箍筋计算:(1)按仅配置箍筋方案 计算单位长度上的箍筋面积A由 V V = 0.7fbh +1.25f svh 得ut 0yv s 0A V - 0.7 fbh178200 -10335sv 二一 二二 0.429s 1.25f h 1.25 x 300 x 465yv 0 箍筋直径及间距的确定选用6箍筋(A二28.3mm2),双肢箍,n

28、二2 sv1Asv0.4292 x 28.30.426=132mm取S = 130mm s二200mm (满足构造要求)max即所配箍筋为6130 验算配箍率AnA2 x 28.3017%p = sv =svi = 0.17% Asv bs bs 250 x 130f1.27P .二 .24 牛二 0.24 話二 0.10% (满足要求) sv,minf300yv(2)按即配置箍筋又配弯起筋的方案(有两种计算方法,工程实践中多采用方法二,更具有实用性。)方法一先按构造要求选定6 200的双肢箍验算配箍率A nApsvbsbs2 x 28.3250 x 200=0.11% Af1.27psv,m

29、in(满足要求)二 0.24 厶二 0.24 二 0.10% f300yv计算弯起筋的面积AsbA由 V V = 0.7 fbh +1.25 f+ 0.8A f sin a 得ut 0yv s 0sb yAV-0.7fbh -1.25f svhA =t 0刃 s 0=sb0.8 f sin ay178200 -103350 -1.25 x 300 x 上_x 465200= 126mm 20.8 x 360 x sin 45。根据已有的正截面配筋,可将中间1 18弯起45角,则A 二254.5mm2,弯起位置如图4-4sb所示。 验算是否需弯起第二排钢筋按构造要求,设第一排弯起筋的弯起点距支座

30、边缘为50mm( s Y s 二200mm),则弯起点maxD (受拉区弯起点)支座边缘的水平距离为:50 + 500 25 25 = 500mm1980 -500该处(D点)的剪力设计值为:V =x 178.20 = 133.20KND 1980A该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为:由V二0.7 fbh +1.25/ 屮hcst 0yv s 0=103346 +1.25 x 300 x 上_x 465 = 152.69KNV = 133.20KN200d由以上验算,说明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起点D已完全进步由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V内,不cs需要弯起第二排钢筋。(5)配筋比较: 经过上述两个方案的计算可见,配

31、置弯起钢筋后,箍筋的用量减少了,而纵向受拉钢筋并未增加, 而是得到充分的利用,故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经济。方法二根据已有的正截面配筋,可将中间118弯起,则A = 254.5mm2,弯起45。角,弯起位置sb如图 4-4 所示。 计算单位长度上箍筋的面积A由 V V = 0.7 fbh +1.25 f时 h + 0.8 A f sin a 得ut 0yv s 0sb yA V - 0.7 fbh - 0.8f A sin aSv t 0y sbs1.25 f hyv 0178200 -10335 - 0.8 x 360 x 254.5 x sin 45。0.1321.25 x 300 x 4

32、65 箍筋直径及间距确定选用6箍筋(A 28.3mm2),双肢箍,n 2sv1取 s s 200mmmaxA 2 x 28.3则 S 诙 429mm Smax 200mm即所配箍筋为6 200 验算配箍率A nAP 吐sv bs bs2 x 28.3250 x 2000.11%f1.27Psv,min(满足要求)0.24 厶0.24 0.10%f300yv 验算是否需弯起第二排钢筋按构造要求,设第一排弯起筋的弯起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 s Y s 200mm),则弯起点maxD (受拉区弯起点)支座边缘的水平距离为:50 + 500 25 25 500mm1980 -500该处(D点)的剪

33、力设计值为:V x 178.20 133.20KND 1980该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为:由VcsA0.7 fbh +1.25 f t 0yv s 0C C Q Q103346 +1.25 x 300 x 上x 465 152.69KNV 133.20KN200d由以上验算,说明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起点D已完全进步由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V内,不 cs需要弯起第二排钢筋。(5)配筋比较:经过上述两个方案的计算可见,配置弯起钢筋后,箍筋的用量减少了,而纵向受拉钢筋并未增加, 而是得到充分的利用,故采用即配箍筋又配弯起筋的方案经济,但设计和施工麻烦。配筋图(略)4-2 解题思路: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

34、计题,承受即有均布荷载,又有集中荷载,要确定 集中荷载产生的剪力在计算截面上与该截面总剪力的比值的大小,看是否需要考虑剪跨比九的影响,以 便确定采用哪一个抗剪承载公式进行计算,同时设计中尚应注意九的取值范围。【解】 f = 11.9 N / mm 2 , f = 1.27 N / mm 2 , f = 210N / mm2c t yvh = 600 一 40 = 560mm01、内力计算:由均布荷载在支座边缘处产生的剪力设计值为:V= ql = x 7.5 x 5.75 = 21.56KNg+q2 n 2集中荷载在支座边缘处产生的剪力设计值为:= 92 KNF支座边缘处截面的总剪力设计值为:V

35、 = 21-56 + 92 =113-56KN由于.=92= 81%75%V 113.56故对该矩形截面简支梁应考虑剪跨比九的影响,a 1.875 + 0.12=3.563h 0.5602、验算截面尺寸是否满足要求h = 560b = 250=2.24 40.250 fbh = 0.25 x 1.0x 11.9x 250x 560 = 416.5KNV = 113.56KN c c 0截面尺寸满足要求3、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1.75九 +1.0ftbh0吋 x 1-27 x 250 x 560 = 7779KN Y V = 11356KN所以,应按计算配置箍筋4、箍筋计算: 按仅配置箍筋

36、方案计算单位长度上的箍筋面积1.75 fbhAsv-s=V 1 + 九 ftbh0 = 113560 一 77790 = 0 303 f h210 x 560yv 0由 V V =175 fbh + fu 1 + 九 t 0 yvAsvsh0得箍筋直径及间距的确定:选用 8箍筋(A = 503mm2),双肢箍,n = 2sv10.3032 x 50.3 = 333mm0.303取s = 250mm s广250mm (满足构造要求)lilaX即所配箍筋为8250A nAp -” 一sv1.27-二 0.24 二 0.145%2105、验算配箍率=2 X 50.3 = 0.268% p 二 0.24 bs bs 250 x 250sv ,minyv满足要求。 箍筋沿梁全长均匀配置,梁配筋图如图 4-15 所示图 4-15 题 4-2 配筋图*825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