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

上传人:hh****2 文档编号:2071233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细心整理领悟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从小就对唐诗宋词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素,刚学会认字父亲便教我念诗。虽然来了科大,读了理科,却仍爱静默地玩味着这千年余韵,体会着作者心中那种欲说还休的感情,感受着这千年文化之美。 在中国,但凡稍通文墨的人,没有不宠爱唐诗宋词的。唐诗宋词的魅力在哪儿?我觉得艺术之美是诗词最吸引人的地方。以最切近而又最奇异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以最明显的表象和最莫测的本质挑战着人的才智,以最崇高的承诺和最艰辛的承受塑造着人的心灵,因一个字麾集多数天才的激情:美。唐诗宋词便是这历史长河沉淀出来最美的结晶,是美的化身。 诗歌中的色调之美极大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激发起我们的联想,带给我们

2、一个色调显明的的美丽世界。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调,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心情体验。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斩醅酒,红泥小人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相饮的小诗,其迷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调的和谐协作,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煦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构成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色调的组合给唐宋诗词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显明的节奏。“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长,画面静中有动,富有显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调组合,正绘出了诗人伸绽开

3、阔的心境。“烟中列岫青多数,雁背夕阳江欲暮。”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青多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远眺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照却不过一缕而已。青、红二色的比照,一个无限在,一个特殊小;然而正是在无边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地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诗人爱用显明的比照色,来增加感情色调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蒋捷感慨时序匆忙,春光易过,说:“流光简洁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在另一首词中写秋天早晨篱落间的风光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禽无影,挂念牛数朵青花小。

4、秋太淡,添红枣。”这些佳句都是用显明的比照色,使画面显得特殊绚丽,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忱。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显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加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也给我们一幅显明美丽的图画。还有一种色调的暗地比照,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上句明言“黑”,下句暗点“红”;四野黑云中闪烁着一星渔火,以黑衬红,所以感到特殊光明。钱起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两句都未明写色调,而雨后之竹含“翠”, 夕阳在山见“红”,仍暗寓显明的色调比照。 陶岘的“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那么写出了光与色的变更和比照。乌鸦翻动

5、枫叶,使得叶上的夕阳之光不停晃动;白鹭站在芦花滩上,映得秋水特殊澄明。上句是红与黑的比照,下句是青与白的映照。色调在诗人笔下产生了奇异的美感。 这些色调组合给我们带来了可以想象的美感,也是诗人词者才智的表达。诗词的艺术美还不仅停留在色调的描绘上,还在时空关系上表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在诗词中让我们通过空间去感受时间,通过知觉去感受思想,进而领悟作者在诗中寄予的历史哲理。这一方面我觉得刘禹锡应当是极其突出的一例。如其金陵五题中的名篇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面对金陵城的朱雀门,跨秦淮河上,是当年极其繁华的交通要道;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从东晋

6、以来王、谢两大家族都居住在这里。此诗就是通过写金陵这些当年最繁华处所的衰败,来寄予历史兴亡的感慨。归根结底是写历史的变迁。这个变迁既大又快:当年王、谢豪族的聚居之地,可以想象是何等繁华,如今却衰破残败得不成样子。正是:“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当年豪门氏族煊赫一时的荣华富贵,竟如过眼云烟,而且消逝得竟是那样快,以至从前飞去的燕子重新飞来时已人世全非,燕子以为重上王、谢之堂,其实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这样更有力地突出了人世的变迁和历史的无情,表达的历史咏叹也更深厚、更悲凉。 诗人笔下所表现的时间是诗化的、艺术的、想象的时间,非现实的时间。从美学心理学的角度看是所谓的“心

7、理时间”。现代心理美学指出:审美思维中的心理时空,“是不同与一般认知心理时空的特殊时空表象,是美感活动的感性直观形式,是审美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所内化而成的审美心理构造,它在审美活动中具有主动整合对象的感性材料与主体的心理内容的作用。离开了审美心理时空这个中介,许多审美现象将是难以理解的。”在艺术创作中,这种审美心理时空由于浸透了作者的审美感情,时时表现为一种“审美错觉”:它外表上不符合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时空真实,但却可以缔造出一个又一个忠于审美感情的时空情境,因而比生活真实的时空更富于美的色调。在刘禹锡诗中历史变迁之大,是通过历史变迁之速表现出来的。五百年的沧桑巨变,竟如同燕子飞来飞去的转瞬

8、之间,这才更有力的表现了人世的变易和历史的无情。这个变更的速度,就成为诗人构思这首诗的启程点。“飞回的燕子是五百年前的燕子”这当然是一个错觉,但却是一个艺术的错觉、审美的错觉。它虽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却比生活的真实更美,包含着更丰富的审美内涵。 唐诗宋词还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渴望,是人们厌倦了俗世的勾心斗角,对回来自然的期望。所以诗词中包含了自然之美。 宋朝郭熙在他的画论林泉高致中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李白也极其追求自然与自由之美。他的诗歌也是自然之美的表达者。李白的美学思想

9、与庄子美学有着显明的渊源关系,又受到南朝诗歌理论的深刻影响和时代美学思想的感染,所以他对自然之美极其推崇。他酷爱自然提倡“天真”,追求真美。在他的诗中就反复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自从建安来,绮丽缺乏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古风第一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古风第三十五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张颠老死缺乏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草书歌行朴散不尚古,时讹皆失真。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泌赠别李白诗中提到的“清真”、“天真”、“自然”、“天生”,都是“自然”的意思,都是强调和推崇诗歌创作中的自然之美。他所说的

10、“朴”即是“真”,也就是自然;“朴散”即是失真,也就是丢失了自然之美,所以是应当反对的。他的诗歌显明的表达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从而表现了自然美是诗词的一大特点。这些追求自然美的诗词不是刻意地去找寻什么、追求什么,不是强求地去说明什么、表现什么,而只是在客观景物的触发之下,把心中蕴蓄的情感自然而然宣泄出来。这种自由驰骋、为所欲为,不得而思、不假人力的情感抒发,造成了一种真率、朴实、明快、流畅的风格,这就是诗歌中自然美的缘由。当然,这种创作中的“无意识”、“非自觉”,并不等于没有思想寄予、没有道德和审美观念,只不过诗人的思想已在艺术创作的炉冶中,锤炼、转化成一种审美情感。 然而诗词最大的魅力便是意

11、象之美,意象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核心。欣赏着诗词,我们的意识便只被一个完整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便是大千,我们遗忘时间的奔驰,刹那便是终古。 陶潜在“悠然见南山”时,杜甫在见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李白在觉得“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时,辛弃疾在想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姜夔在见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时,都见到山的美,但他们却缔造出了各自不同的意象,表达了山不同的美。袁行霏先生指出:“诗的意象带有猛烈的特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一个意象成功的缔造出来以后,虽然可以被别的诗人沿用,但往往只有一个

12、或几个诗人笔下才最有生命力。以至这个意象便和这一个或几个诗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了诗人的化身。”我觉得李白便极其成功的把所缔造出的意象与个人性格完备的结合起来,使其到达了极致。 李白一生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却恰恰没有到过剑阁蜀道,但却写出了千百年来举世公认的绝唱蜀道难,这不是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而是诗人心灵的缔造,是凭借想象虚构的产物!诗中古老的传闻、渺茫的历史,与六龙回日的山峰、冲波逆折的江水,与黄鹤猿猱的衬托、豺狼虎蛇的渲染穿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其秀丽奇异的图画。这幅图画是以李白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的生活积累,以他对崇山峻岭的深切感受为根底的。但同时可以看出,当他的生活积累经过大胆想象的加

13、工而重新表现出来时,竟变得如此充溢生命力!通过这些奇异莫测的想象,看到了诗人宏大的艺术缔造力和无比卓越的才华,同时也看到了他无限丰富的心灵世界。在诗中,李白竭力描绘渲染蜀山的高峻、蜀道的困难,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厓转石万壑雷”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心情消沉,反而为诗中夸大的描写、雄健的气场所激烈,感受到一种雄浑的美,一种折服者的喜悦。这是因为李白所缔造的意象极显明的表现了他的特性特征,事实上是他人格的化身。诗人“纵其心思之氤氲磅礴,上下纵横,凡六合以内

14、外皆不得而囿之”叶燮原诗,借助对蜀道山川的描绘,寄予了他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表现了对宏大和不平凡事物的追求,显示了一种宏大的内在力气。诗中那突兀峥嵘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山川事物,就成为作者心灵的艺术展示。李白用他热忱奔放的感情为我们缔造出了这么一种独一无二的意象美。诗人的审美感情和某种物象结合,缔造出了一种意象美,也就缔造出了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唐诗宋词完备地把诗词创作与艺术美学结合了起来,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洗涤着我们的性灵,我们将把这些流传千古的绝唱保存、传承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感谢诗词。感谢她们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源远流长。感谢她们把我们带进的美学世界。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奇异迷人的美丽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绚烂的李贺,精致明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诗词与美,让我们用眼睛去看,用头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用人生去体验这恒久绚丽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