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北大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2070659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评北大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评北大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评北大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评北大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北大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评北大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友人传来尚小明教授的大作:国民党与袁世凯的较量可以如此曲解吗?袁伟时 迟到的文明阅后小记(团结网。以下引用此文,不再注明)我不认识尚教授,也未 阅读过他的其他文章。仅从他的这篇大作看,立论的轻率和用词的轻佻在学者中非常罕见; 深感必须回答,也许有助于年纪尚轻的尚教授警醒。(一)立论轻率,令人尚教授的对在下的主要指责是:“袁先生认为,国民党的思想高度不理解政治就是妥 协,不理解政治上有些东西要尊重现实,做出很多错误的举动,使稳定的局面一再被破坏。(第167页)甚矣,如此荒诞不经之言,袁先生竟也敢讲!”尚教授摘引的那段话来自2011年4月14日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给同

2、学所作报 告国学热中的几个争议问题的现场答问的记录。当时同学问:“我们国家要真正成为一 个民主自由的社会还要走多远”?我在回答中谈到:“从1912年至1926年间,北洋 政府时期是20世纪中国最自由的时期、民间社会最强大的时期,但没有解决国家安定问题。 任何国家要发展,就要稳定、自由,要有民间社会的力量和稳定的制度,几方面联合起来才 有办法实现现代化。但当时两股力量摧毁了稳定的可能性,一个是北洋集团内部争权夺 利;另一个是以国民党孙中山为代表的极端势力。我不想说国民党的岀发点不好,但他们的 思想高度不理解政治就是妥协,不理解政治上有些东西要尊重现实,做出很多错误的举动, 使稳定的局面一再被破坏

3、。”孙文是政治家,不是街头小霸王,不可能天天闹事,有些地方讲点妥协,毫不奇怪。革 命派,立宪派,北洋集团对缔造民国各有贡献;孙文也功不可没。但是,孙文和革命派(同 盟会、国民党及其追随者)在关键时刻,“做出很多错误的举动,使稳定的局面一再被破坏” 却是铁的事实。既然尚教授为国民党辩护,就让我们看看孙文和国民党民初所干的五件大事 吧。第一,不惜牺牲主权和最大的商办企业向日本乞讨,破坏南北议和。清政府颁发退位诏之前没有几天,立宪派和北洋派正全力促和,逼迫清帝退位;孙 文却以“拟将满洲委之于日本”以及中国两个最大的商办企业一一招商局、汉冶萍公司为筹 码,乞求日本施恩,贷款给他。他对日本有关方面的代表

4、说:“倘近数日内,无足够之资金 以解燃眉之急,则军队恐将解散,而革命政府亦将面临瓦解之命运之所以断然实行汉冶 萍日中合办,以取得五百万元资金者为此;此次又苦心焦虑,欲以招商局为担保,筹措一千 万元借款者,亦为此。然而,虽经种种筹划,而时光荏苒,交涉迄无结果于军队解散、 革命政府崩溃之前,作为最后之手段,唯有与袁世凯缔结和议,以防天下大乱。” ] 12;日方对他的信用等级评价不高,这宗交易没有做成。当部分内幕曝光后,立即遭到当时 的舆论猛烈抨击。后来即使苦心为其辩护的史学家亦不能不认为这是孙文的失着。孙文为了一党一派的私利,干出这样的勾当,对日本岂止妥协,简直是跪拜了!目的却是破坏国内各

5、派正常的妥协!第二,炮制有重大错误的临时约法,企图剥夺袁世凯的行政权力,制造了民初政治乱 象迭起的制度根源。一个浅显的道理:要巩固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果,革命派、立宪派和北洋派一定要合 作。制定临时约法这样的大事,三方应该好好商量;最低限度要好好听听他方的意见吧? 可是,这个宪法文件制定过程北洋派完全被排除在外。这是从现实出发的妥协吗?此外,制定如此重要的文件,制宪机构本身应该有足够的公信力。临时参议院是革命 派单方支配的机构。当时已决定要改进参议员选派的办法,为什么不等待新的临时参议院组 成后,甚至国会选出后再来办这件大事呢?有这样玩政治的吗?至于这个文件的内容更是漏洞百出。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

6、笔者的私见,主要有以下几 条:1改孙文当政时的总统制为内阁制,企图架空袁世凯,剥夺他的行政权力,否定了武昌 起义后革命派一再对袁世凯作出的承诺。如此践踏妥协成果,令人吃惊!2没有规定公民自由的制度保障。3国会与总统、总理没有互相制衡的制度,是一个残缺的内阁制。总统无权解散议会, 无法把国事的最后决定权还给选民,成为后来的“万年国会”和猪仔议员的温床;把民初 政坛搅成一锅浆糊,国无宁日。4总统与总理各自的职权和相互关系不明确。府院之争肇始于此。5.没有建立违宪审査制度。如此奇葩的宪法文件,各取所需,成为民初政治乱象的制度根源!当时国民党的指导思 想,核心是不择手段,为一党一派私利夺权。哪里有从现

7、实出发寻求妥协的气味?第三,轻率发动二次革命”,开启了用武力解决政治分歧的恶劣先例。1913年的“二次革命”,孙文不顾党内外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强令动武,由于不得 人心和力量对比太悬殊,不到两个月,全军覆没!后果是制造了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剥夺国 民党议员当选资格的藉口,国会因而被迫停开;孙文和许多国民党领导人被迫流亡国外;国 民党因此四分五裂!从后果看,此次行动是鲁莽灭裂、无视现实、不愿妥协的典型。不管动机如何高尚,政治家水平高低和是否成熟的标志,在于作出重大决策能否瞻前顾 后,有利全局。所谓“二次革命”,国民党可说是陷入灭顶之灾。研究历史,指出孙文措施 失当,有何不可?梁漱溟是老同盟会员;辛

8、亥革命后当记者,曾认真观察过民初政治生态的变化。1922 年1月,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现在很清楚摆在外面的,就是武人势力的局面至 于说到助长这种武人势力的原因,却不能不责备革命先辈,他们无论如何,不应用二次革命 那种手段。二次革命实在是以武力为政争的开端。从此以后,凡是要为政治活动的,总要去 奔走武人的门下武人的威权从此一步一步的增长,到现在而达极点。”②将近 百年过去了,号称研究民初政治,总该认真思考这一沉痛的反思吧?第四,发动违法的“护法战争”。袁世凯逝世,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机会再现。孙文如何操弄政治?他发动所谓护法战争。从法治角度看,有合法的中央政府在;支持这一行动的国会议

9、员不 足四分之一,根本达不到法定开会人数;是违法的举措。从闹革命的角度看,孙文提出一个 根据:寻求真共和。他说:“如何分出真假?要从人物上看去,从前反对共和之人,便是以 后反对共和之人,我们万不能相信的要除尽假共和,才有真共和出现,才有幸福可享, 国家才得永远太平。” ③一个政治家作出这样的论断是十分危险的。从政治上说,这等于向曾在前清做过文官武 将的以及立宪派、保皇党人等等宣战,因为他们都是“从前反对共和之人”。从逻辑上说, 这是荒唐的,因为过去不等于现在。而从语义上去考量,“真共和”、“假共和”的界定亦 是一个难题。按严格的已经成为学者共识的现代民主、共和概念,孙文本人的言行就

10、有不少 与之背道而驰,其他军阀、政客更不用说了。可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没有像孙文断言那 样“势力在手,又主张帝制,主张复辟的。”更重要的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任何机构和个人 无权审判公民的思想,据以定罪施刑;更不要说动用武力讨伐了。在这个“战争”过程中,更干了不少违法勾当,包括收了德国政府的黑钱,蒋介石日 记和德国外交部档案都有明确记载。妥协云乎哉!第五,南北和议的破坏者。1917年开始折腾多年的所谓护法战争,实在混不下去了。迫于内外压力,南北开始议 和,但总是无法达成协议。原因何在?参与谈判的胡汉民留下这样的记录:“初那南北议 和汉民与焉,欲辞不就。先生(孙文)谓,宜于其间为严重之监视者,不应

11、放弃。姑于 会期中南方代表将软化者,屡次以汉民意不可夺,事辄不偕。予固盛气凌人,且背后有先生 与国民党,为渠辈所忌惮。” ④原来不愿妥协者就是孙文。综上所述,孙文在关键时刻,哪里有什么从现实出发寻求妥协?当时国内外的观察家, 都把孙文看作不切实际的人物;广东人称之为“孙大炮”;要否定这些口碑,颇为困难。(二)学风粗疏说话不靠谱再看看尚教授的另一大段指摘吧。为了方便阅读,让我们拆成四个小段,分别回答:1“袁、赵是否为刺宋主谋迄今并无定论(此处暂且不论),不知袁先生何以认定赵秉 钧就是杀人罪犯?”请问尚教授,笔者在哪里说过赵秉钧是“杀人罪犯”?阁下在同一篇文章中引用笔者的 原文是:“江

12、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在收到租界会审公堂移交的证据后,把罪犯应桂 馨和国务总理赵秉钧、内务部秘书洪述祖之间往来的秘密电报和函件的要点以通电的形 式向海内外公布,把罪犯与袁世凯及其追随者的密切关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迫使赵秉钧 不得不发出公开电报为自己辩解。”说的是:“罪犯应桂馨和国务总理赵秉钧”。尚教授的学风粗疏,说话不靠谱,令人吃惊!2“袁先生将民初视为20世纪中国罕见的政务比较公开的年代,也不过是他的错 觉而已,有似痴人说梦。”政务公开的制度基础是权力互相制约和言论自由。请问尚教授,跟国民党的党国体制相 比,三权分立、有较大新闻自由的民初是不是政务更公开?3他将上海地方检察厅传讯赵秉钧

13、说成20 世纪中国司法史上空前绝后的大事, 则适见其出言不谨,所知有限。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戴修瓒 就曾公开传讯执政段祺瑞,袁先生怎敢说绝后?”谢谢指教!戴修瓒传讯段祺瑞的故事,如果是真的,从逻辑上说,正好证明北洋时期司 法比较健全,孙文发动二次革命”是错的。此说如此重要,尚教授没有注明来源,无疑不够严谨。估计抄自梁颂成教授的论善德 文化背景下的法治文化传统(武陵学刊,2010第5期),尚教授没有说明,不合学术规 范。梁教授此文没有注明史料来源,尚教授认可沿用,理应查找、补注史料出处,鉴别真伪, 守住历史文章的底线。尚教授违反治学常规,令人惋惜。根据著名的东方杂志当时逐

14、日记载,1926年三一八事件后至4月20日段祺瑞宣 布决定引退、逃往天津的一个月零两天中,只有4月2日京师地方检察厅侦查三月十八 日国务院前惨杀案之结果,认执政府卫队为故意杀人,函请陆军部,交付军法审判。”,根 本没有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戴修瓒就曾公开传讯执政段祺瑞”之事。中央研究院院士、 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郭廷以教授及其助手遍查史料,编成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与之相 同,可以确认东方杂志的记录可靠,传讯段祺瑞的故事是虚构的。把子虚乌有的东西拿出来指斥别人,尚教授学风粗疏,说话不靠谱,再添一证。4袁先生强调宋案应依法解决在他看来,遵循依法追究的原则,案件 本身固然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袁世凯在

15、强大社会舆论压力下被迫批准赵秉钧辞职, 不就是证明么?可要命的是,袁先生的这个有力证据”,不过是他虚构出来的。赵秉 钧于宋案” 发生后,为自证清白,曾屡屡提出辞职,可袁世凯的态度很明确:请病假可以, 辞职不准!于是,我们便看到赵秉钧遵从袁世凯的意思,一次次续请病假,并以病体未复为 由抗不到案,最终拖到二次革命爆发,宋案不了了之,袁世凯这才允许失去挡箭 牌作用的赵秉钧解职。”笔者不得不第三次提醒尚教授,您又为自己说话不靠谱提供新证据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4月25日,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通电公布了宋案证据,包括 赵秉钧与应桂馨的大量来往电信,舆论哗然;逼于压力,5月1日,赵

16、秉钧辞职,袁世凯挽 留给假,命段祺瑞代理总理,赵秉钧实际已解职,再也没有回到国务总理任上了。5月8 日上海检察机关票传赵秉钧。这不是强大社会舆论的作用吗?二次革命” 不得人心,舆论 逆转,国民党被视为暴民党”,从而帮了袁世凯的大忙。7月12、15日李烈钧、黄兴点 燃战火;16日袁世凯马上重新起用赵秉钧,任命他为步兵统领,兼管京师巡警事务。这时 正式解除他的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的名义,不过是例行手续而已。还要补充一句,宋案也不能简单地说不了了之”。除了武士英在关押中被毒死;应夔 臣越狱后1914年在京津火车上被砍死;赵秉钧死在1914年在直隶都督任上;袁世凯则因 众叛亲离于1916年6月6日抑郁而

17、终。重要当事人洪述祖1919年3月由大理院刑事第 一庭判处死刑。4月初被绞毙。尚教授认为当时“司法机关软弱无力、不能真正独立”也不准确。新生的司法系统健全 不可能一蹴而就。当时确实有权力干预司法的恶劣案例。但总的说来,无论从体制和司法人 员的品格看,都与国民党党国体制下的司法不可同日而语。总的说来,司法比较独立,司法 人员相对地说尚能洁身自好。不然的话,就不会有传讯当朝国务总理赵秉钧之事了。民国元 年任执业律师的曹汝霖晚年回忆:“当时法官真是廉洁自好,对于讼案,慎重审理,散值后 犹携案卷回家工作。可当得清慎勤三字。” ⑤可供参考。(三)在轻浮言辞后面不同观点的交锋是学术领域的常态。

18、尊重对方的人格,平等、自由地讨论,是学术争论 的常规。持势打人的棍子党徒,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泡沫和污垢。不幸,文革过去多年,尚小明教授的评论用词十分轻浮,有如文革大字报,距离正常的 学术评论颇为遥远。他说袁伟时“大发其谬论”,“荒诞不经”。如此用词,除文革期间外,十分罕见。他拿拙著迟到的文明开刀,但又特别申明:“这里仅论与此主题相关内容,并非评 价全书,读者务请注意。”可是,笔锋一转,他评论的不但不限于他申明的一个主题,而且直接否定袁伟时的全部 学术成果。他说:他(指袁某)的一些认识实在肤浅、迂腐,乃至荒谬。若不信,请看他 对民初国民党与袁世凯的较量是如何发表高论的。”某个主题仅是他全盘否定袁

19、伟时的 突破口。逻辑跳跃,十分惊人!再看看此文的其他文字,其用心就昭然若揭了。“袁先生本人对历史的解释却常常背离基本事实,甚至可以说糟蹋历史”,袁先生治学的特点其实就是两个字:敢说。有一分材料敢说三分话,有三分材料 敢说五分话,有五分材料敢说十分话,至于所说是否与史实相符,是否会误导读者,袁先生 毫不在意。”以事实为根据的敢说”没有什么错;这是拒绝犬儒的正气,是学术的尊严和自信。我 已一再说明自己的信念是说真话,说自己的话”。打算全盘否定某个学者的学术当然可以,但要拿出充分的证据来。迄今没有看见尚教授 如何证明袁某有一分材料说三分话”!拿争论直接有关的拙作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 力摧毁了民初宪

20、政来说,笔者引用了 82条史料;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的迷误 引用更高达182条。尚教授应该证明,袁某如何有一分材料说三分话”。笔者拭目以待。尚教授也许觉得这样骂袁伟时很爽。我却为一位年轻教授如此不自重感到可惜!须知文 字体现一个人的学养和教养,千万马虎不得!几十年来,笔者在中国近代史确实建构了一套自己的解释系统,因而满肚子不合时宜, 被某些人视为离经叛道。因此,打压,批判,禁止发声,禁止出书,被告密,屡见不鲜!不 过,那些马前卒公信力不够,没有多少人相信他们的话。现在挂着北大历史系教授徽章的人 出来吆喝,是不是可以增加一点市场份额呢?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人越来越见多识广,如意 算盘未必能打

21、得响。说到以迟到的文明一些文字为突破口,笔者要透露一个不是国家机密的秘密:201 4年夏天笔者新出的两部书迟到的文明和晚清大变局(增订第四版),上架不久就 被迫下架。不说任何理由。尊重出版者的意愿,我一直忍气吞声,没有公开证实这一件事。 一年过去了,没有必要再为倒行逆施保密。命令下达前有个重要情节:送北大历史系审查!当时我还心存徼幸地认为,尽管茅海建、 杨奎松等顶尖教授已离开北大,名校做历史研究的总不会太离谱吧。我不知道哪两位教授承 接了这件活儿,也不知他们的审查意见写了什么。不过,接踵而至的是强制下架。不知道这活儿与尚教授有无关系。但尚教授的这篇评论,的确使我明白,原来北大历史 系有人是这样写书评的。12年前晚清大变局增订第二版(书名是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面世,也有 过离奇遭遇。有人向教育部和中宣部打小报告,说此书颠覆了圣人和经典的论断,应该禁止! 中宣部下令追查。这一版的出版者一一江西人民出版社社长闭门两天,通读全书后认为这是 一部好书,便如实向江西省委宣传部报告。省宣要求他们组织专家审查。参审的专家阅读后 也认为此书挺好,个别观点偏颇,亦是学术范围的事。审查报告上达中宣部后,主管副部长 收回成命,使此书逃过一劫。笑看尘嚣,任何社会现象都不过是可以分析的材料。北大和江西的专家前后对比如此强烈,真不知今夕何夕,知识人是不是堕落了!2015年5月1日写完于广州中山大学笑笑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