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穗竹编工艺的困境与机遇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2069645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贵州三穗竹编工艺的困境与机遇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资源描述:

《贵州三穗竹编工艺的困境与机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三穗竹编工艺的困境与机遇(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贵州三穗竹编工艺的困境与机遇作者:刘榜娇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 11期【摘要】贵州三穗竹编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是在农耕背景下被创造 出来随着历史的推进不断发展衍变并蕴含着深厚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古老工艺。科技的高速发展 和经济快速增长,致使贵州三穗竹编工艺日渐式微,它正面临着如何继承、如何发展、如何创 新等诸多问题,近年来,在国家鼓励、政策引导、广大市场需求和从业者地位提高等众多因素 影响下,贵州三穗竹编工艺有望与时俱进,获得新的发展。【关键词】贵州三穗;竹编工艺;困境;机遇贵州三穗竹编工艺是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直接为人类生活服务的工艺制品,既是群众集 体意识的

2、体现,又是集体审美观念的外化,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世代延续着。简约的竹编造 型表现出三穗人民平淡素净的生活追求,流露出一种简单、朴素的美,同时也蕴藏着天下至纯 至精、至简至美之道。这与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具有同样的境 界。庄子天道中的“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正是对这 种朴素之美的最大称赞。器具上富于变化的花纹和图案体现了以苗族、侗族为主的三穗人民朴 素但不呆板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审美品格。在工业化风暴席卷而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众多的传统工艺遭受着强烈的冲击,贵州三穗 竹编工艺也未能幸免。它正面临着如何继承、如何发展、如何创新等诸多问题。本文在简单

3、介 绍贵州三穗竹编工艺的发展历程、传承方式、工艺技法、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分析贵州三穗竹 编工艺的困境,并从社会发展背景、国家政策引导、从业者地位、广大市场需求等方面探讨贵 州三穗竹编工艺发展的机遇,试图为贵州三穗竹编工艺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一、贵州三穗竹编工艺的简介最早的贵州三穗竹编技艺是明末清初由外地移民王姓人士传入县境的,后得到较好的继承 和发展。其竹编实用器物涉及当地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用法看,有手上提的、 肩上挑的、合力抬的、背上背的等等;从功能上看,有装食物用的,有筛米晒粮用的,有捉鱼 关鸟的,有遮阳避雨的等等。贵州三穗竹编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村一特色”的独特现象,例如,瓦寨镇的斗笠,美 敏村的竹筛,青洞村的竹篮箩筐等等,其中,尤以瓦寨斗笠为著。清嘉庆年间,瓦寨晓隘黄姓 人从思南习艺传入编制斗笠的技法,其编制是以细篾、棕丝、桐油为原料,编成网格、园形、 尖顶的钭檐的斗笠。最初编制斗笠的模具是用泥巴做的,后来改进成用竹条做模型。其后,在 黄禹坤的努力下,原本兜风漏雨使用不便的尖顶平檐斗笠被改造成了实用美观的尖顶斜檐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