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0691589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1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资源描述: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基坑支护技术》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JGJ120-2012) 我国法律规范体系 我国规范体系 ,规范持续不断修订完善 汇报本人参编规范的情况: 参编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金属屋面与采光顶技术规程 参编的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高层建筑钢 -混混合结构技术规程 主编的广东省标准:钢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 基坑支护:岩土和结构两个专业的结合 介绍 1.修订内容 2.从结构专业看基坑规程 两版规程依据背景 : 工程数量 基坑深度 设计主体 的演变、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注册师 制度的施行 从业人员 地下 空间 的开发 大量地方规程的颁布 主编风格 数易其稿:从内容增加较多、

2、有争议 精 简、统一 形式改变较大:表达更直接、对初学者更 易理解 内容改变不太多:吸收成熟的成果 ,增加双 排桩 , 1.0.2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地质条件下 临时性 建筑 基坑 支 护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基坑开挖与监测。 对 湿陷性土、多年冻土、膨胀土、盐渍土等特殊土或岩石 基坑 ,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本规程。 关键词: 临时性 建筑 基坑 二、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JGJ120-2012)增加及调 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一、 基本规定 3.1.1基坑支护设计应规定其设计使用期限。基坑支护的设 计使用期限不应小于一年。 关键词: 设计使用期限 使用年限 :对设计、施工、建

3、设各方的影响 基坑支护是临时措施 荷载一般不需考虑长期作用 、材料耐久性 。 避免超越设计状况, 支护结构的支护期限规定不小于一年,一年中的 不同季节,地下水位、气候、温度等外界环境的 变化会使土的性状及支护结构的性能随之改变, 3.1.2基坑支护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 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 新增 强条) 本条规定了基坑支护应具有的两种功能。 A:应具有防止基坑的开挖危害周边环境的功能, 这是支护结构的首要的功能。 B:应具有保证工程自身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功能 . 应为主体地下结构施工提供正常施工的作业空间及环境,提

4、 供施工材料、设备堆放和运输的场地、道路条件,隔断基坑 内外地下水、地表水以保证地下结构和防水工程的正常施工。 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应把保护基坑周边 环境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该条规定的目的,是明确基坑支护工程不 能为了考虑本工程项目的要求和利益,而 损害环境和相邻建(构)筑物所有权人的 利益。 3、支护结构设计时应采用 :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 (细化了 8点)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细化了 4点),结构重要性系数未变。 协调结构规范与岩土规范表达方式 1.明确了:结构按分项系数表达岩土按按安全系数表达 2.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由材料强度控制的结构构件的破坏类型采用 极限状态设计法,荷载效应采用荷载

5、基本组合的设计值,抗力采用结 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并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 3.涉及岩土稳定性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单一安全系数法,本规 程的修订,对岩土稳定性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问题恢复了传统的单一 安全系数法,一是由于新制定的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 标准 GB50153 2008中明确提出了可以采用单一安全系数法,不 会造成与基本规范不协调统一的问题;二是由于国内岩土工程界目前 仍普遍认可单一安全系数法,单一安全系数法也适于岩土工程问题。 4.以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限值等为控制指标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 表达式也与有关结构设计规范保持一致。 协调结构规范与岩土规范表达方式 3.1

6、.5 支护结构、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面沉降、地下水控 制的计算和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支护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或过度变形的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 3.1.5-1) 对临时性支护结构,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 确定: ( 3.1.5-2)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由支护结构的位移、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面的沉降等控制 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 3.1.5-4) 结构荷载组合简介 (效应 )(非本规范内容) 结构荷载(作用) :自重、使用活荷载、风、地震、温度 、水土压力(地下工程)、水浮力(地下工程) 、施工 荷载

7、 基坑作用:水土压力、施工荷载、自重、温度 基坑支护与永久结构: 1 1 1 12 j j i i i i mn d G G k Q L Q k Q L c Q k ji S S S S 1 12 j k k i i k mn d G Q c Q ji S S S S 11 j k i i k mn d G q Q ji S S S 3.4 设计 指标 (抗力 ) 钢材 强度设计值为 fy/R。 R为抗力分项系数 , 对 Q235钢 , R =1.087;对 Q345、 Q390和 Q420钢 , R 1.111。 这样对 Q345钢来说 , 比 原规范 的 16Mn( R 1.087) 强度

8、设计值 有所降低 。 原因为: Q345钢包括旧标准的 5种钢材 , 统计资料不足; 近年来发现 16Mn钢质量不理想 , 稍厚 ( 当 t20 mm) 就容易分层 。 指标对应 计算点的钢材厚度 材料强度设计值 =材料强度标准值 /材料分项系数 (非本规范内容 ) dR 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应按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钢材牌号 钢材厚度 ( mm) 强度设计值 强度标准值 强度极限值 抗拉、抗压、 抗弯 fa、 f a 抗剪 fav 端面承压 (刨平顶紧) fce 抗拉、抗压、 抗弯 fak、 f ak fau Q235 16 215 125 325 235 375 16 40

9、205 120 225 375 40 60 200 115 215 375 60 100 190 110 205 375 Q345 16 315 185 400 345 470 16 35 300 175 325 470 35 50 270 155 295 470 50 100 250 145 275 470 2 )坑体滑动、坑底隆起、挡土构件嵌固段推移、锚杆与土钉拔动、支护结构倾覆与滑 移 、土的渗透变形 等稳定性计算和验算,均应符合下式要求: K S R k k ( 3.1.5 - 3 ) 式中: R k 抗滑力、抗滑力矩、抗倾覆力矩、锚杆和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等 土的抗 力 标准值; S

10、 k 滑动力、滑动力矩、倾覆力矩、锚杆和土钉的拉力等 作用 标准值的效应; K 稳定性安全系数。 3.1.6 支护结构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 计时, 1.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不应小于 1.25。 2.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 构,其结构重要性系数分别不应小于 1.1、 1.0、 0.9。 3.各类稳定性安全系数应按本规程各章的规 定取值。 3.1. 7 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与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的乘积 ( 0 S d ) 可采用下列内力设 计值表示: 弯矩设计值 kF MM 0 ( 3.1.7 - 1 ) 剪力设计值 kF VV 0 ( 3. 1.7 - 2 ) 轴向力设

11、计值 kF NN 0 ( 3.1. 7 - 3 ) 按结构规范: 抗拔力 标准值 3 00k N 需要的钢筋面积 = 荷载效应 x 荷载分项系数 x 重要性系数 / 材料强度设计值 = 3 00 x1 000 x1.25x 1/ 3 15 = 1 1 90 mm 2 按岩土类规范: 抗拔试验要求 极限承载力 = 2x 抗拔力 标准值 算一下需要的材料强度: 300 x10 00 x2/ 1 190 = 5 04 3.1.8 基坑支护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设定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控 制值和基坑周边环境的沉降控制值: 1 当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 值、建筑物的沉降控制值应按不影

12、响其正常使用的要求确定,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中 对地基变形允许值的规定 ;当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地下管线 、地下构筑物、道路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值、地面沉降 控制值应按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现行相关 标准对其允许变形的规定; 2 当支护结构构件同时用作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支护结构水 平位移控制值不应大于主体结构设计对其变形的限值; 关键词: 地基变形允许值 1.常规设计: 上部结构独立设计 基础设计:承载力计算、沉降验 算 2.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 范一套系列规范又相互独立 3.房屋鉴定 一直到送审稿还有具体规定,最后定稿取消 北

13、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11/489-2007中规定,“当无明确要求时,最大水平变形限值:一级基坑为 0.002h,二级基坑为 0.004h, 三级基坑为 0.006h。” 新修订的深圳市标准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表 2 支护结构顶部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 mm ) 安全等级 排桩、地下连续墙 加内支撑支护 排桩、地下连续墙加锚杆支 护,双排桩,复合土钉墙 坡率法,土钉墙或复合 土钉墙,水泥土挡墙, 悬臂式排桩,钢板桩等 一级 0 . 0 0 2 h 与 3 0 m m 的较小值 0 . 0 0 3 h 与 4 0 m m 的较小值 二级 0 . 0 0 4 h 与 5

14、0 m m 的较小值 0 . 0 0 6 h 与 6 0 m m 的较小值 0 . 0 1 h 与 8 0 m m 的较小值 三级 0 . 0 1 h 与 8 0 m m 的较小 值 0 . 0 2 h 与 1 0 0 m m 的较小值 注:表中 h 为基坑深度( mm ) 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DB42/159-2004中规定,“基坑监测 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如设计有要求时,以设计要 求为依据,如设计无具体要 求时,可按如下变形量控制: 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的基坑,边坡土体、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监控报 警值为 30mm;重要性等级为二级的基坑,边坡土体、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最大值)

15、监控报警值为 60mm。 结构类型 适用条件 安全 等级 基坑深度、环境条 件、土类和地下水条件 支 挡 式 结 构 锚拉式结构 一 级 二 级 三级 适用于较深的基坑 1 排桩适用于可采用降水或截水帷幕 的基坑 2 地下连续墙宜同时用作主体地下结 构外墙,可同时用于截水 3 锚杆不宜用在软土层和高水位的碎 石土、砂土层中 4 当邻近基坑有建筑物地下室、地下 构筑物等,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不 足时,不应采用锚杆 5 当锚杆施工会造成基坑周边建(构) 筑物的损害或违反城市地下空间规 划等规定时,不应采用锚杆 支撑式结构 适用于较深的基坑 悬臂式结构 适用于较浅的基坑 双排桩 当 锚拉式、支撑式和悬

16、臂式结 构不适用时,可考虑采用双排 桩 支护结构与主 体结构结合的 逆作法 适用于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很 复杂的深基坑 土 钉 墙 单一土钉墙 二 级 三级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的非软土基坑,且基 坑深度不宜大于 12m 当基坑潜在滑动 面内有建筑物、重 要地下管线时,不 宜采用土钉墙 预应力锚杆复 合土钉墙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的非软土基坑,且基 坑深度不宜大于 15m ; 水泥土桩垂直 复合土钉墙 用于非软土基坑时,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12m ;用于 淤泥质土基坑时,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6m ;不宜用 在高水位的碎石土、砂土、粉土层中 微型桩垂直复 合土钉墙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

17、的基坑,用于非软土 基坑时,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1 2 m ;用于淤泥质土基 坑时,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6m 重力式水泥土墙 二 级 三级 适用于淤泥质土、淤泥基坑,且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7m 放坡 三级 1 施工场地应满足放坡条件 2 可与上述支护结构形式结合 引入一个新名词 2.1.6 支挡式结构 retaining structure 以挡土构件和锚杆或支撑为主的,或仅 以挡土构件为主的支护结构。 锚拉式结构 支撑式结构 悬臂式结构 双排桩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结合的逆作法 取消逆作拱墙一章 新增双排桩一节 土压力 1 ) 对于地下水位以上或水土合算的土层 ia,ia,ak 2 KcKp iak

18、 ( 3. 4.2 - 1 ) ) 2 45(t a n 2, iiaK ( 3.4.2 - 2 ) ipippkpk KcKp ,i, 2 ( 3.4 .2 - 3 ) ) 2 45(t a n 2, iipK ( 3.4.2 - 4 ) 2 ) 对于水土分算的土层 aaak uKcKup ia,iia,ak 2 ( 3.4 .2 - 5 ) pipipppk uKcKup ,i,pk 2 ( 3.4. 2 - 6 ) 土压力计算新旧规范差异 图 3.4.2 土压力计算 1.基坑底以下主动 土压力 原规范 原规范 新规范 3.1.14 土压力及水压力计算、土的各类稳定性验算时,土、 水压力的

19、分、合算方法及相应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类别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对地下水位以上的各类土,土压力计算、土的滑动稳定性 验算时,对粘性土、粘质粉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 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ccu、 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 标 ccq、 cq,对砂质粉土、砂土、碎石土,土的抗剪强度指 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c、 ; 2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 粘质粉土 ,可采用土压力、水 压力合算方法,土压力计算、土的滑动稳定性验算可采用总 应力法;此时,对正常固结和超固结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应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ccu、 cu或直剪固结快 剪强度指标 ccq、 cq,对欠固结土,

20、宜采用有效自重压力下 预固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cuu、 uu; 3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 砂质粉土 、砂土和碎石土,应采用土 压力、水压力分算方法,土压力计算、土的滑动稳定性验 算应采用有效应力法;此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 效应力强度指标 c、 ,对砂质粉土,缺少有效应力强度 指标时,也可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ccu、 cu 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 ccq、 cq代替,对砂土和碎石土 ,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和水 下休止角等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土压力、水压力采用分算 方法时,水压力可按静水压力计算;当地下水渗流时,宜 按渗流理论计算水压力和土的竖向

21、有效应力;当存在多个 含水层时,应分别计算各含水层的水压力; 4 有可靠的地方经验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尚可根据室内 、原位试验得到的其他物理力学指标,按经验方法确定。 粘质粉土可采用总应力法 砂质粉土应采用土压力、水压力分算方法 新规范增补与细化 2 在支护结构土压力的影响范围内,存在 相邻建筑物地下墙体等稳定界面时,可采 用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界面内有限滑动楔 体产生的主动土压力,此时,同一土层的 土压力可采用沿深度线性分布形式; 3 需要严格限制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时, 支护结构外侧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 4 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支护结构与土相 互作用的方法计算土压力。 3.4.8 当挡土构

22、件顶部低于地面,其上方采用放坡 或土钉墙 时,挡土构件顶面以上土层对挡 土构件的作用宜按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也可将其视作附加荷载并按下列公式计算土中附加 竖向应力标准值(图 3.4. 8 ): 1 当 a / t an z a ( a b 1 ) / t an 时 2 1 11 1 1 , )( )( bK zbaE az b h a aak ajk ( 3.4.8 - 1 ) 2 1 2 11 2 2 2 1 c KchKhE aaak ( 3.4. 8 - 2 ) 2 当 z a ( a b 1 ) / t an 时 1, hjk ( 3. 4.8 - 3 ) 3 当 z a a 时 0,

23、 jk ( 3 .4.8 - 4 ) 稳定性验算 1.悬臂式支挡结构 1.抗倾覆计算嵌固深度 原规范 1.悬臂式支挡结构 Kem嵌固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 级、二级、三级的悬臂式支挡结构, Kem分 别不应小于 1.25、 1.2、 1.15; 悬臂式支挡结构可不进行 抗滑移 、 抗整体 稳定性 、 抗隆起 稳定性验算 按抗倾覆计算的嵌固深度大于 抗滑移 、 抗 整体稳定性 、 抗隆起 计算的嵌固深度 悬臂式支挡结构与原规范相同 2.单层锚杆和单层支撑支挡结构 d p2 a2 ak 0 ak pk pk Kem嵌固稳定安全系数;安全 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锚拉 式支挡结构和支撑式支挡结构

24、, Kem分别不应小于 1.25、 1.2、 1.15; 原规程 原规程 原规程 原规程对支挡式结构弹性支点法的计算过程的规定是:先 计算挡土构件的嵌固深度,按原规程规定的确定挡土构件 嵌固深度后,一些原本需要验算的稳定性问题自然满足要 求了。 但这样带来了一个问题,嵌固深度必须按原规程的计算方 法确定,假如设计需要嵌固深度短一些,可能按此设计的 支护结构会不能满足原规程未作规定的某种稳定性要求。 另外对有些缺少经验的设计者,可能会误以为不需考虑这 些稳定性问题,而忽视必要的土力学概念。 新旧规范表达与计算方法有较大改变 2.单多层锚杆支挡结构 整体稳定性验 算 单多层锚杆支挡结构 增加了锚杆

25、拉力对圆弧滑动体圆心的抗滑力矩项 为了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圆弧滑动体,并考虑 到滑弧同时穿过砂土、粘性土的计算问题,对原 规程整体滑动稳定性验算公式作了修改。 sisss KKKK ,min ,2,1, ( 4 .2.3 - 1 ) jjjj kxvkjkkjjjjjjjjj is Gbq sRluGlqlcK s i n /c o st a nc o s , , ( 4. 2.3 - 2 ) 原规程 单多层锚杆支挡结构 Ks圆弧滑动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等 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锚拉式支挡结构 , Ks分别不应小于 1.35、 1.3、 1.25; 单层 、多层内撑 支挡结构 1、 采用圆弧

26、滑动条分法 验算整体稳定 (以内 撑点为圆心 2、理论上内撑刚度足够,不需要验算倾覆 、滑移、整体稳定 锚杆和支撑支挡结构 挡土构件底 抗 隆 起稳定性 锚杆和支撑支挡结构 锚杆和支撑支挡结构 本规程验算公式取转动点在最下道支撑或锚拉点处。 在平衡力系中,桩、墙在转动点截面处的抗弯力矩被忽略不计 。 双排桩结构的嵌固稳定性 4.12.5 双排桩结构的嵌固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规定(图 4.12.5): ( 4.12.5) 式中: Kem嵌固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挡式结构, Kem分别不应小于 1.25、 1.2、 1.15; 土钉墙 5.1.2 微型桩、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滑弧

27、穿过其嵌固段的土条可适 当考虑桩的抗滑作用。 5.1.1 土钉墙应按下列规定 对基坑开挖的各工况 进行整体滑动稳定性验算: 1 整体滑动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进行验算; 2 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时,其整体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 图 5. 1.1) : sisss KKKK ,m i n ,2,1, ( 5.1. 1 - 1 ) jjjj kxvkkkkjjjjjjj is Glq sRGbqlcK s i n /c o st a nc o s , , ( 5. 1.1 - 2 ) 5.1.3 基坑底面下有软土层的土钉墙结构应 进行坑底隆起稳定性验算,验算可采用下 列公式(图 5.1.3)。

28、 5.2.1 单根 土钉的抗拔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t jk jk K N R , , ( 5. 2.1 ) 式中: K t 土钉抗拔安全系数; 安 全等级为 二级、三级的土钉墙, K t 分别不应小于 1.6 、 1.4 ; N k , j 第 j 层土钉的轴向拉力标准值 ( kN ) ,应按本规程第 5.2. 2 条的规定确定; R k , j 第 j 层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 ( k N ) ,应按本规程第 5. 2.5 条的规定确定。 5.2 .2 单根土钉的轴向拉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zjxjjakj j jk sspN , c o s 1 5.2.4 土钉轴向拉力调整系数可

29、按下列公式计算: h z j baaj )( ( 5.2.4 - 1 ) n i ajj n i ajjb a Ezh Ezh 1 1 )( )( ( 5 .2.4 - 2 ) 式中: j 土钉轴向拉力调整系数; z j 第 j 层土钉至基坑顶面的垂直距离 ( m ) ; h 基坑深度 ( m ) ; E a j 作用在以 s xj 、 s zj 为边长的面积内的 主动土压力标准值 ( kN ) ; a 计算系数; b 经验系数,可取 0. 6 1 .0 ; n 土钉层数。 结构分析 4.1.1 支挡式结构应根据结构的具体形式与受力、变形特性等采用下列分析 方法: 1 锚拉式支挡结构,可将整个

30、结构分解为挡土结构、锚拉结构(锚杆及腰梁 、冠梁)分别进行分析;挡土结构宜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分析 ;作用在锚拉结构上的荷载应取挡土结构分析时得出的支点力; 2 支撑式支挡结构,可将整个结构分解为挡土结构、内支撑结构分别进行分 析;挡土结构宜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分析;内支撑结构可按平 面结构进行分析,挡土结构传至内支撑的荷载应取挡土结构分析时得出的支 点力;对挡土结构和内支撑结构分别进行分析时,应考虑其相互之间的变形 协调; 3 悬臂式支挡结构、双排桩支挡结构,宜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 结构分析; 4 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支挡式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或

31、 采用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对支挡式结构与基坑土体进行整体分析。 4.1.2 支挡式结构应对下列设计工况进行结构分析,并应 按其中最不利作用效应进行支护结构设计: 1 基坑开挖至坑底时的受力状况; 2 对锚拉式和支撑式支挡结构,基坑开挖至各层锚杆或支 撑施工面时的受力状况; 3 在主体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以主体结构构件替换支 撑或锚杆的受力状况;此时,主体结构构件应满足替换后 各设计工况下的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要求; 4 对水平内支撑式支挡结构,基坑各边水平荷载不对等的 各种受力状况。 结构分析 4.1.4 作用在挡土构件上的分布土反力 应符合 下列 规定 : 1 分布土反力可按下式计算

32、: 0sss pvkp ( 4. 1.4 - 1 ) 2 挡土构件嵌固段上的基坑内侧土反力应符合下列条件,当不符合时,应增加挡土构 件的嵌固长度或取 P s E p 时的分布土反力 。 ps EP ( 4 .1.4 - 2 ) 4.1.7 排桩的土反力计算宽度应按下列 公式 计算: 对于圆形桩 5.05.19.00 db md 1 ( 4.1.7 - 1) 19.00 db md 1 ( 4.1.7 - 2) 对于矩形桩或工字形桩 5.05.10 bb mb 1 ( 4.1.7 - 3) 10 bb mb 1 ( 4.1. 7 - 4) 式中: b 0 作用在 单 根支护 桩 上的 土反力计算

33、宽度( m );当按式 ( 4.1. 7 - 1) 式 ( 4.1 .7 - 4) 计 算的 b 0 大于排桩间距时,取 b 0 等于排桩间距; d 桩的直径( m ); b 矩形桩或工字形桩的宽度( m )。 双排桩结构 前、后排桩的桩间土体对桩侧的压力可按 下式计算: 0ccc pvkp 4.12.3 桩间土的水平刚度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ds Ek y s c ( 4 .12.3 ) E s 计算深度处,前、后排桩间土体的压缩模量 ( k P a) ;当为成层土时,应按计算 点的深度分别取相应土层的压缩模量; s y 双排桩的排距 ( m ) ; d 桩的直径 ( m ) 。 4.12.4

34、 前、后排桩间土体对桩侧的初始压力可按 下列公式 计算: akc pp 20 2 ( 4.12. 4 - 1 ) 2/45t a n m y h ds ( 4.12.4 - 2 ) 式中: p ak 支护结构外侧,第 i 层土中计算点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 ( k Pa) ,按本规程 第 3.4. 2 条的规定计算; h 基坑深度 ( m ) ; m 基坑底面以上各土层按土层厚度加权的 等效 内摩擦角平均值 ( ) ; 计算系数,当计算的 大于 1 时,取 1 。 锚杆设计 (使用最广泛,调整较大) 4.7.2 锚杆 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应符合 下式要求 : t k k K N R ( 4.7.

35、2 ) 式中: K t 锚 杆抗拔安全系数; 安全等级为 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 K t 分别不 应小于 1.8 、 1.6 、 1.4 ; N k 锚 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 kN ) ,按本规程第 4.7 .3 条的规定计算; R k 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 (k N) ,按本规程第 4.7. 4 条的规定确定。 4.7.3 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c osa h k b sF N ( 4. 7.3 ) 式中: N k 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 ( k N ) ; F h 挡土构件计算宽度内的弹性支点水平反力 ( k N ) ,按本规程第 4. 1 节的规定确 定; s 锚杆

36、水平间距 ( m ) ; b a 结构计算宽度 ( m ) ; 锚杆倾角 ( ) 。 4.7.4 锚杆 极限抗拔承载力的 确定应 符合 下列规定: 1 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应通过抗拔 试验确定,其试验方法应符合 本规程附录 A 的规定。 2 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也 可按 下式估算 , 但 应 按 本规程附录 A 规定的抗拔试验 进行 验证 : is i kk lqdR ( 4.7. 4 ) 式中: d 锚杆的锚固体直径 ( m ) ; l i 锚杆的 锚固段在第 i 土层中的长度 ( m ) ;锚固段长度为锚杆在理论直线滑动面以 外的长度,理论直线滑动面按本规程第 4. 7.5 条的规定确定

37、; q s ik 锚固体与第 i 土层之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 ( k P a) ,应 根据工程经验并结合表 4.7.4 取值。 表 4 . 7 . 4 锚杆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 土的名称 土的状态或密实度 q s i k (k P a ) 一次常压注浆 二次压力注浆 填土 16 30 30 45 淤泥质土 16 20 20 30 粘性土 I L 1 18 30 25 45 0 . 7 5 I L 1 30 40 45 60 0 . 5 0 I L 0 . 7 5 40 53 60 70 0 . 2 5 I L 0 . 5 0 53 65 70 85 0 I L 0 . 2 5 65 73 8

38、5 1 0 0 I L 0 73 90 100 1 3 0 粉土 e 0 . 9 0 22 44 40 60 0 . 7 5 e 0 . 9 0 44 64 60 90 e 0 . 7 5 64 1 0 0 80 1 3 0 粉细砂 稍密 22 42 40 70 中密 42 63 75 1 1 0 密实 63 85 90 1 3 0 中砂 稍密 54 74 70 1 0 0 中密 74 90 100 1 3 0 密实 90 1 2 0 130 1 7 0 粗砂 稍密 80 1 3 0 100 1 4 0 中密 130 1 7 0 170 2 2 0 密实 170 2 2 0 220 2 5 0

39、 砾砂 中密、密实 190 2 6 0 240 2 9 0 风化岩 全风化 80 1 0 0 120 1 5 0 强风化 150 2 0 0 200 2 6 0 原规范 表 5 . 2 . 5 土钉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 土的名称 土的状态 q s ik (k P a ) 成孔注浆土钉 打入钢管土钉 素填土 15 30 20 35 淤泥质土 10 20 15 25 粘性土 0 . 7 5 I L 1 0 . 2 5 I L 0 . 7 5 0 I L 0 . 2 5 I L 0 20 30 30 45 45 60 60 70 20 40 40 55 55 70 70 80 粉土 40 80 50

40、 90 砂土 松散 稍密 中密 密实 35 50 50 65 65 80 80 1 0 0 50 65 65 80 80 1 0 0 100 1 2 0 4. 7.6 锚杆 杆体 的 受拉承载力 应 符合 下 式规定 : ppy AfN ( 4. 7.6 ) 式中: N 锚 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 k N ) ,按本规程第 3.1. 7 的规定计算; f py 预应力钢筋 抗拉强度设计值 ( k Pa) ;当锚杆杆体采用普通钢筋时,取普通钢筋 强度设计值; A p 预应力钢筋的 截面面积 (m 2 ) 。 原规范 11、内支撑结构设计 结构选型原则 5条。 内支撑结构宜采用超静定结构;在复杂环

41、境或软弱土质中,应选用平面或空间的超 静定结构。内支撑结构,应考虑支护结构 个别构件的提前失效而导致土压力作用位 置的转移,并宜设置必要的赘余支撑。 施工与检测 12、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的结合及逆作法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工程类型可 采用以下几类: 1)周边地下连续墙“两墙合 一”结合坑内临时支撑系统; 2)周边临时围 护墙结合坑内水平梁板体系替代支撑; 3)支 护结构与主体结构全面相结合。 4.9.6 内支撑结构分析时,应同时考虑下列作用: 1 由挡土构件传至内支撑结构的水平荷载; 2 支撑结构自重;当支撑作为施工平台时,尚应考虑 施工荷载; 3 当温度改变引起的支撑结构内力不可忽略不

42、计时, 应考虑温度应力; 4 当支撑立柱下沉或隆起量较大时,应考虑支撑立柱 与挡土构件之间差异沉降产生的作用。 4.9.8 支撑构件的受压计算长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水平支撑在竖向平面内的受压计算长度 , 不设置立柱时 , 应取支撑的实际长度;设置立柱时 , 应取相邻立柱的中心 间距; 2 水平支撑在水平平面内的受压计算长度 , 对无水平支撑 杆件交汇的支撑 , 应取支撑的实际长度;对有水平支撑杆件 交汇的支撑 , 应取与支撑相交的相邻水平支撑杆件的中心间 距;当水平支撑杆件的交汇点不在同一水平面内时 , 其水平 平面内的受压计算长度宜取与支撑相交的相邻水平支撑杆件 中心间距的 1.5倍;

43、 3 对竖向斜撑 , 应按本条第 1 2款的规定确定受压计算 长度 。 4.9.10 立柱的受压承载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内支撑结构按框架计算时,立柱应 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内支撑结构的水平构件按连续梁计 算时,立柱可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 2 立柱的受压计算长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单层支撑的立柱、多层支撑底层立柱的受压计算长度 应取底层支撑至基坑底面的净高度与立柱直径或边长的 5 倍之和; 2)相邻两层水平支撑间的立柱受压计算长度应取水平支 撑的中心间距; 3 立柱的基础应满足抗压和抗拔的要求。 4.11.2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时,应 分别按基坑支护各设计状况与

44、主体结构各 设计状况进行设计。与主体结构相关的构 件之间的结点连接、变形协调与防水构造 应满足主体结构的设计要求。按支护结构 设计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除应符 合本规程第 3.4节、第 4.9节的规定外,尚应 同时考虑施工时的主体结构自重及施工荷 载;按主体结构设计时,作用在主体地下 结构外墙上的土压力应采用静止土压力。 8、地下连续墙设计 目前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工程中已有广泛的 应用,尤其在深大基坑和环境条件要求严 格的基坑工程,以及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 相结合的工程。 其他内容(施工与检测)与排桩类似 13、双排桩设计 (新增加) 双排桩结构是本规程的新增内容。实际的基坑工 程中,在某些特

45、殊条件下,锚杆、土钉、支撑受 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施,而采用单排悬臂 桩又难以满足承载力、基坑变形等要求或者采用 单排悬臂桩造价明显不合理的情况下,双排桩刚 架结构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 目前基坑支护规范中尚没有提出双排桩结构计算 方法,使得一些设计者对如何设计双排桩还处于 一种模糊状态。本规程根据以往的双排桩工程实 例总结及通过模型试验与工程测试的研究,提出 一种双排桩的设计计算的简化实用方法。 4.11.4 地下连续墙与地下结构外墙相结合时 , 主体结构各 设计状况下地下连续墙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荷载作用下 , 地下连续墙应按以主体地下楼盖结 构为支承的连续

46、板或连续梁进行计算 , 结构分析尚应考虑 与支护阶段地下连续墙内力 、 变形的叠加的工况;作用在 主体地下结构外墙上的土压力宜采用静止土压力; 2 地下连续墙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除特殊要求外 , 应 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 , 按环境类别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 值; 3 墙体作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时 , 应分别按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地下连续墙的竖向承载力 和沉降量;地下连续墙的竖向承载力宜通过现场静载荷试 验确定;无试验条件时 , 可按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计 算公式进行估算 , 墙身截面有效周长应取与周边土体接触 部分的长度

47、 , 计算侧阻力时的墙体长度应取基底以下的嵌 固深度;地下连续墙采用刚性接头时 , 应对刚性接头进行 抗剪验算; 4 地下连续墙承受竖向荷载时 , 应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正截面承载力; 5 墙顶冠梁与墙体及上部结构的连接处应验算截面受剪 承载力 。 实 腹受弯构件 , 抗弯强度计算 x= y= 1.0由 “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 ” 改 为 “ 需要计算疲劳的梁 ” f W M W M nyy y nxx x 横向加劲肋间距验算 , 直接验算 区格局部稳定性 。 仅 配横向加劲肋时: )13.3.4(0.1 , 22 crc c crcr 单项临界应力 cr, cr, c,cr各有三个计算公式 五、地下水控制 1、 截水 :选用水泥土搅拌桩帷幕、高压旋 喷或摆喷注浆帷幕、地下连续墙或咬合式 排桩。 2、降水 :采用管井、真空井点、喷射井点 等方法 。 3、集水明排 4、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计算 (新增)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