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赵毅》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0691535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PPT 页数:194 大小:11.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电图赵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心电图赵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心电图赵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资源描述:

《《心电图赵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赵毅》PPT课件.ppt(19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临床心电图 北京安贞医院 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学科 赵毅 心电图的概念 ( electrocardiogram, ECG) 1.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 -极化 (polarization) 除极 (depolarization) 复极 (repolarization) 心脏电激动的每一瞬间均有许多心肌 细胞同时除极或复极,产生许多个大小方 向各不相同的心电向量,而这些心电向量 可按一定的规则最终综合成某个瞬间的综 合心电向量。 在体表所测得的心电变化,其实是瞬 间综合心电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 2.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记录的导联系统及心电图形成 在长期应用临床心电图的过程中,

2、 已形成了一个由 Einthoven创设而为 目前大多数心电图工作者所采纳的国 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 标准导联 , 共包括 12个导联。 心电图各导联的连接方法 附加导联心电图 右胸导联心电图 : RC1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RC2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RC3 RC2 - RC4连接线中点 RC4 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RC5 右肋前线 RC4 水平处 RC6 右肋前中线 RC4水平处 18导联心电图 : RC3 RC2 - RC4连接线中点 RC4 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RC5 右肋前线 RC4 水平处 C7 左肋后线 C4水平处 C8 左肩胛下线 C4水平处 C9 左脊柱旁线 C4

3、水平处 额面六轴系统 心前区导联轴系统 基本概念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按一定顺序 和时间依次下传至心房、房室结、左右束 支及心室,激发相应部位产生激动。若激 动的产生和传导常,则可引起心脏频率和 节律的改变,此即为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氏纤维 心室肌细胞 心脏的电激动传播 心脏搏动解剖示意图 窦房结 心脏天然的起搏细胞 - 60-100 BPM (静息时) 窦房结 心脏搏动解剖示意图 房室结 房室结 接受来自窦房结的冲动 发放冲动到希氏束浦肯野 纤维网 如果窦房结未发放冲动,自 身节律 40-60 BPM 窦房结 心

4、脏搏动解剖示意图 希氏束 Sinus Node (SA Node) 开始传导到心室 房室交界区 : 40-60 BPM 窦房结 房室结 希氏束 心脏搏动解剖示意图 Sinus Node (SA Node) Bundle of His 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束支 浦肯野纤维 使冲动形成心室收缩 产生逸搏心律 : 20-40 BPM 浦肯野氏纤维网 窦房结 房室结 希氏束 心电图测量 1、心电图记录纸 2、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3、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4、心率测量 5、各波段正常值 纵 向距离:代表电压 若 1mV定准电压 1cm , 则 0.1mV/小格 横向距离:代表时间 若走纸速度 =25mm/s,

5、则 0.04s/小格 , 0.2s/大 格 心电图记录纸 各波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顶点 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测量 P波振幅:参考 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 测量 QRS波群 、 ST段 、 T波和 u波振幅:参考 QRS起始部的水平 以 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线,取 J点后 0.04s、 0.06s或 0.08s处为测量点。 报告 ST段移位时,应说明 ST段移位类型与测量点。 ST段移位的测量 心率的计算 国际上规定纸的移动速度为 25mm/s,故横向每小格 (1mm) 代表 0.04 s 。 定准电压 10个小格为 1mV 。横向

6、为时间 ,纵 坐标为电压。 心电图测量方法: 一小格:时间 0.04秒 电压 0.1mV 一大格:时间 0.2秒 电压 0.5mV 心率 =60/时间 心率目测法 (测量 RR间期 ) 6个大格 -50次 /分 5个大格 -60次 /分 4个大格 -75次 /分 3个大格 -100次 /分 2个大格 -150次 /分 1个大格 -300次 /分 测量 5个以上连续的 RR间距 , 然后用 60除以其平 均值 , 求得每分钟心室率 。 若求心房率 , 需测 PP 间距 。 数 30大格 ( 共 6s) 内的 QRS波群或 P波的个数 , 乘以 10, 即为每分钟心室率或心房率 。 心律不齐时的心

7、率测量 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与命名 1、 P波 2、 P-R段 3、 P-R间期 4、 QRS波群 5、 ST段; T波 ECG各波段的产生原理及测量方法 : P波:右左心房除极; P-R: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 QRS波:左右心室除极; ST-T:心室复极; Q-T间期:心室除极至心室复极的时间。 R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正常窦性心律 心房除极 P波 (P wave ) 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 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 , 中间部代表右 、 左房除 极 , 终末部代表左房除极 。 P波 形态:多呈圆钝形,可有切迹,峰间距 0.04s。 方向: I、 、 aVF、 V

8、4 V6直立, aVR倒置。 时间:小于 0.12s。 振幅:肢导联 0.25mV。心前区导联 0.20mV。 房室结延搁作用 PR段 (PR segment ) PR段是从 P波终点至 QRS波起点之间的线段 。 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 、 希氏束 、 束支的 电活动 。 束支传导 P-R间期 (PR interval ) PR间期包括 P波和 PR段 。 反映从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 正常成人 PR间期为 0.12s 0.20s。 幼儿及心动过速者可缩短;老人及心动过缓者 可略延长 , 不超过 0.22s。 P-R间期 浦肯野系统的传导 心室除极 QRS波群 (QRS wa

9、ve ) 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 QRS波群可因探测电极位置不同有多种形态 。 总时间: 多为 0.06 0.10s 最宽不超过 0.11s。 QRS波群时间 1)形态: I、 II导联主波向上 aVR主波向下 2)电压: RaVR 0.5mV, R 1.5mV, RaVL1.2mV, RaVF2.0mV 任何导联正向波和负向波绝对值相加 0.5mV 肢导联 QRS波的形态与电压 1) 形态: 心前区导联 R波自 V1至 V6逐渐增高 , S波逐渐变小 。 Vl、 V2导联: R/S 1 V3、 V4导联: R/S 1 V5、 V6导联: R/S 1 心前区导联 QRS波的形

10、态与电压 2) 电压 : RV52.5mv, RV5+SV13.5(女 )或 4.0mV(男 ), RV11.0mV, RV1+SV51.2mV。 任何导联正向波和负向波绝对值相加 0.8mv。 Q波 电压:同导联 1/4 R波( aVR除外)。 时间: 0.04s。 V1 V2导联中不应有 q波,偶可呈 QS型。 除极平台期 ST段 (ST segment ) J点 ST段是指从 QRS波群终点至 T波起点间的线段 , 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ST段与 QRS波的交界点称为 J点 多为一等电位线,可有轻微偏移。 下移幅度:不超过 0.05mV( aVR除外)。 上移幅度:肢导联

11、和 V4 V6导联不超过 0.1mV, V1 V2导联不超过 0.3mV, V3导联不超过 0.5mV。 ST 段 快速复极末期 T 波 (T wave )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 形态:圆钝,升支缓慢较长,降支陡而短。 方向:与 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电压: R波为主导联中,不低于同导联 R波的 1/10。 T波 QT间期 (QT interval ) QT间期是指 QRS波群起点至 T波终点的水平距离。 反映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总时间 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越慢则越长。 心率为 60 100次 /min时, QT间期的正常范围 为 0.32s 0.44s。 QT

12、间期 U波 (U wave ) U波发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 U波 在心前区导联易见,尤其 V3导联。 方向与 T波基本一致,振幅很小。 心电图大致分类 正常心电图 心脏结构改变的心电图 心脏血管改变的心电图 心脏药物中毒及电解质的改变心电图 先天性心脏病 心肌炎 心肌病等心电图 心脏传导系统障碍导致心律失常心电图 起搏器心电图 胎儿心电图 正常窦性律: P波必须是窦房结发出的“窦性 P波”( P aVFV4V6直 立, PaVR倒置); P波频率在 60100次 /分之间; P-R间期 0.120.20S; P波规则发生,同一导联的 P-P间距互差 0.16S。 窦 P

13、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 P波; P波频率 60次 /分; P-R间期 0.120.20S; 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缓 多见于运动员、老年人,也可见于颅内压增高, 甲状腺功能低下、冠心病等。或由于应用 受体 阻滞剂、维拉帕米(异搏停)等药物引起。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静止 规则的 P-P间隔中突然没有 P波,出现逸搏心律; 在失去 P波之前或之后的 P-P间隔与正常 P-P间隔 不成倍数关系。 窦性心动速: 窦性 P波; P波频率在 100160次 /分之间;偶有 180次 /分; P-R间期 0.120.20S; 可伴有 ST-T改变。 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

14、能 亢进、贫血、急性失血、心肌炎、药物 (阿托品、 麻黄素、肾上腺素等 )等。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 P波; P-R间期 0.12S; 同一导联内, P-P间距互差 0.16S; 包括以下 3种类型: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快慢随呼吸而周期性改变,可合并窦 性心动过缓;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频率改变与呼吸无关,较少见; 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有两种内型:一型多见于二度 型、 高度或三度 AVB以及室性早搏时,表现为包含 QRS波群在内的 P-P间期比不包含 QRS波群的 P-P间期短 0.02S以上。二型表现为 不包含 QRS波群在内的 P-P间期比包含 QR

15、S波群的 P-P间期短 0.02S以上,此型少见。 窦性心律不齐 同一导联上 P-P间期差异 0.16s; 常见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 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有: 1、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 缓(心率 0.12s, 并有继发性 ST-T改变),心室律 基本匀齐,频率为 140 200次 /分, 有时可以见到保持固有节律的窦 性 P波融合于 QRS波的不同部位。 可发生心室夺获。 室性心动过速 3次室性早搏连续发生; QRS增宽 0.12s; 继发性 ST段、 T波变化; 心室律基本匀齐,频率 140200次 /min。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自身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以波浪式

16、的连续的 QRS波峰变化为特征; 其表现为振幅不等地在等电位线上上下下扭动; 室性波形宽大,不具有 QRS及 T波的特征; 其心率在 180-250次 /min之间变化。 尖端扭转性室速 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 :最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各导联无 P波, 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 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频率 200250次 /min。 心室扑动时心脏失去排血的功能,若不很快恢复 则会转为心室颤动而死亡。 心室颤动 :心跳停搏前的短暂征象。 心脏完全失去排血的功能。 QRS-T波群完全 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不同、极不匀齐的 低小波(颤动波);频率 200500次 /min。 心室扑动

17、与颤动 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任一部位的不应期延长引起的冲动传导迟延或 阻断 按发生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按严重程度分为: 度(传导延缓)、 度(部分 激动发生漏搏)、 度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断); 按变化过程分为:永久性、暂时性、交替性、 渐进性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普通心电图机尚不能直接描记出 窦房结电位,故 I度窦房阻滞不 能观察到, III度窦房阻滞难与 窦性静止相鉴别。 只有 II度窦房阻滞出现心 房、心室漏搏间歇,这一长间 歇恰等于正常窦性 P-P的倍数。 此称 MorbizII型,较易诊断。 度窦房传导阻滞 Morbiz 型:长间歇

18、之前的 P-P间隔逐渐缩 短,于出现漏搏后又突然增长(称文氏现 象); Morbiz 型:在规则的窦性心律中突然出 现一个漏搏间隙,这一长间隙恰等于正常 窦性 P-P的倍数(完全代偿间歇),其余 P- P间隔固定不变。 II度窦房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 0.21s。 I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 0.27s) 度房室传导阻滞 度 型房室传导阻滞: P波规则出现,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心 室 漏搏,之后 P-R间期又由短逐渐延长,周而复始 (文氏现象);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度 型房室传导阻滞: 在心室漏搏之前, P-R间期恒定; 部分 P波后

19、无 QRS波群。 I型, 亦称 Morbiz I型房室 传导阻滞,表现为 P波规律地出 现, P-R间期逐渐延长(通常每 次的绝对增加数多是递减的)。 直至一个 P波后脱漏一个 QRS波群,漏搏后传导阻滞得到 一定恢复, P-R间期又趋缩短, 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 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II型, 又称 Morbiz II型, 表现为 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 长),部分 P波后无 QRS波群。 连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 的 QRS波群脱漏者,称高度房室 传导阻滞,例如 31 、 41 房 室传导阻滞等。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型)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型) 度房室传导阻滞 (

20、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 QRS波各不相关,各保持自身节 律; 房率高于室率; P-P间隔与 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 P-R间期无固定关系。 心房颤动时,如果心室律 慢而绝对规则,也应该诊断为 心房颤动合并 III度房室传导 阻滞。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 RBBB): V1导联呈 rsR 型的 M 形波; V1、 V2导联 ST段轻度压低, T波倒臵。 完全性( QRS波群 0.12s); 不完全性( QRS波群 0.12s) 。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 LBBB) V5或 V6导联的 R波呈 M 型或平顶型; R波 上升支或下降支挫

21、折、顿挫;继发 ST、 T改 变。 完全性:( QRS波群 0.12s); 不完全性:( QRS波群 0.12s) 。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小结 窦性心律及心电图特点 1 P波 方向: 、 、 aVF、 V3-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 臵。 时限: 0.11s。 形态:呈锥形,顶端钝圆、光滑,可有小切迹, 但峰距 0.04s。 电压: 0.25mV。 2 P-R间期 0.12s0.20s。 3 P-P间距 匀齐,同导联 P-P间距差值 0.16s。 4频率: 60100次 /min。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100次 /min。 窦性心动过缓 60次 /min。 窦性心律不齐

22、 同导联 P-P间距差值 0.16s 。 窦性静止 较长时间内无窦性 P波出现, 常伴有交界区逸搏或室性逸搏。 期前收缩 房性:有 P波,代偿间歇不完全 无 P波 提前出现 QRS波群 交界性 QRS波群之前有倒臵 P波 QRS波群之后有逆行 P 波代偿间歇完全 室性:无 P波,代偿间歇完全 阵发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3个或 3个以上 匀齐,突发突止, 房性或交界性 频率 150240次 /min 交界性心动过速 期前收缩 连续 3 个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 3个或 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 心室律 140200次 /min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尖端扭转多形性室速, 心室律

23、 180250次 /min 扑动、颤动 心房扑动 : 心房率 250350次 /min 心房颤动 : P波消失,小 f波,房率 350600 次 /min 心室扑动 : 心室率 200250次 /min 心室纤颤 : 无法辨认 QRS-T,频率 200500 次 /min 心脏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度 型: P-P间隔逐渐缩短,出现漏搏后 至最长(文氏现象)。 度 型:规则窦性心律中有漏搏,长间 隙等于正常 P-P间隔整数倍。 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 QRS波群脱落 度 延长, 0.20s 无 度 型 递增 有,循环往复 型 固定 有,成比例 完全性 度 不定 P与 R各自为政,房率室率

24、不完全性 束支阻滞 左束支阻滞 V5导联(左胸导联) R波呈 M 型或平顶型或 升支、降支顿挫、挫折,继发 ST-T改变。 完全性( QRS时限 0.12s); 不完全性( QRS时限 0.12s)。 右束支阻滞 V1导联(右胸导联) R波呈 M 型或平顶型或 升支、降支顿挫、挫折,继发 ST-T改变。 完全性( QRS时限 0.12s); 不完全性( QRS时限 0.12s); 读图练习 心电图特点: 窦性心律 心电轴正常 室性期前收缩 QRS波及 T波正常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 窄 QRS波心动过速,心率约 200次 /分 未见 P波 心电轴正常 QRS波节律规则

25、 QRS波、 ST段、 T波形态正常 心电图诊断: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a图 :未见 P波 ,基线不稳 ;QRS波增宽 ,慢而规则 ;本 图为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阻滞。 b图 :当 P波能够下传时 ,PR间期固定 ,本图为窦性心 律伴 度 (2:1)房室阻滞。 R波后的小波不是 P波 , 而是 QRS波的一部分。 c图 :P波和 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 ,故为完全性( 度)房室阻滞。 心电图诊断 a图: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阻滞 b图: 度( 2:1)房室传导阻滞 c图:完全性( 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 窦性心律 房性期前收缩,可根据其 P波增宽,形态异 常来确认( V2、 V

26、3导联最清楚) 期前收缩后有代偿间歇 心电轴正常 导联为 rSR型, QRS波时限正常 ST段和 T波正常 心电图诊断 : 窦性心律 房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 窦性心律 心电轴正常 PR间期延长至 280ms( V1、 V2导联最为清楚) QRS波形态正常 ST段及 T波正常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心房扑动 4:1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轴正常 QRS波形态正常 下斜型 ST段下移,在 V5、 V6导联最清楚 心电图诊断: 心房扑动 4:1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结构改变的心电图 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 左心房扩大: PV1负向波 0.04s,深 1.0mm; PtfV1绝

27、对值 0.03mms; PaVL 0.12s; PaVL 出现双峰,峰距常 0.04s; P波宽度与 P-R段之比 1.6。 右心房扩大: P波时间不延长; PV2 0.15mV或 P 0.25mV。 心房肥大: ECG上主要影响 P波形态 、 时间 、 电压 。 左心房肥大: 左心房肥大时 , 其 终未向左后方向除极 向量增大 , 时间延长 , 而心房除极先左后右 , 故 ECG表现:双峰型 P 波 , P波时间 0.11S, 峰距 0.04S, 以 、 、 aVF、 V1 导联改 变最明显 , 最多见于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 故双峰 P波又称 二 尖瓣型 P波 。 左心房肥大心电图 右心房

28、肥大 P波高尖,电压 0.25mv,以 、 、 AVF导联明显,时间多在正常 0.11S。多见 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时,故又称肺型 P波 心室肥大 ECG上主要影响 QRS波型态 , 时间 、 电压 、 改变 , 且 改变指标出现越多 , 越明显 , ECG诊断准确性越高 。 1、 左心室肥大: 多见于高血压 、 冠心病 、 风心病 、 某 些先心病 。 (1)左室高电压表现: RV5 2.5mv, Rv5+SV1 3.5mV(女 ) 4.0mV(男 ) RI S 2.5mV (2)QRS时间延长 : 0.10S VATV5 0.05S (3)额面心电轴可左偏 ,一般不超过 -30 (4)ST

29、-T改变: V5、 V6导联 S-T段压低 0.05mV T波低平 , 双相 , 倒臵 。 右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 : QRS波群电压的变化: V1的 R/S 1, RV1 1.0mV, 呈 Rs、 R、 rsR、 qR型;若 V1的 R/S 1不明显,则可 加做 V3R V4R; V5的 R/S 1, RV1 SV5 1.2mV; RaVR 0.5mV, aVR的 R/Q 1; 心电轴右偏 110o,对诊断右心室肥厚有较大意义; V1的室壁激动时间 0.03s,诊断意义较大; ST-T改变: V1-2的 ST下降, TV1倒置,有参考价值,有 时 ST-T改变在 、 、 aVF中亦常可见到。

30、全心扩大 ST-T改变 心肌缺血 ECG特征 主要表现为 T波与 ST段的一系列改变 (一) T波改变 1、 T波高大直立: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肌 复极减慢。 2、 T波倒置: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肌复极 迟缓,以致复极从心内膜下心肌开始与正 常复极正好相反,故 T波倒置,甚至对称倒 置。 心肌缺血 ECG特征 3、 T波低平 /双向 心脏双侧对称部位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或 心内膜、外膜下心肌同时缺血,两种心电 向量部分互相抵消。 ECG上可表现: T波低平、双向等。 心肌缺血 ECG特征 (二) ST段改变 当持续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除极速度会减 慢。表现除极尚未结束,复极已开始, ECG上出 现

31、 ST段移位。 1、 ST段移位 当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 ST段下移 0.05mv; 当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 ST段抬高 0.1- O.3mv 2、 ST段形态改变: ST下移或抬高有多种形态。 基本图形 1、 缺血型改变: T波改变:特征与心肌缺血 同 , 典型衍变过程: T波直立 对称倒臵 、 加深 变浅 直立 ( 是 急性心梗最早期表现 ) 。 2、 损伤型改变: S T段改变: ST逐渐抬高与 T波融合成一弓背向上型的单向 曲线 , 且越抬越高 , 再逐步回至基线 , 其后会逐 渐下移后再复至基线 。 3、 坏死型改变:坏死 Q波出现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按照异常 Q波所在的导联分 前

32、间壁 V1-V3 前壁 V3-V5 广泛前壁 V1-V5 或 V6 侧壁 、 aVL或 V5-V6 下壁 、 、 aVF 后壁 V7-V9 非 Q波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心电图学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 前壁 心电图学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 下壁 心电图学 (二)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 侧壁 心电图学 (二)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 后壁 心电图学 (二)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 右室梗死 心电图学 (二)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 无 Q梗死 心电图学 (二)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电图学 分期 图形 特点 时间 早期 无异常 Q波 , S

33、T上抬 , T波高 耸 数分钟 -数小时 急性期 有异常 Q波 , ST回落 , T波倒 置渐加深 数小时 -数周 近期 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 , T波倒 置逐渐变浅 数周 -数月 陈旧期 坏死型 Q波 , ST和 T接近正常 或恒定不变 6个月后 (三)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ST-T改变 窦性心动过缓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 陈旧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 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的编码: NBG编码( 1987) 起搏心腔 感知心腔 反应方式 程控、遥测、频率应答 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 O (无) A (心房) V (心室) D (心房 +心室) S* (特定的心房或心室 ) O (无) A (心房) V (心室) D (心房 +心室) S* (特定的心房或心室) O (无) T (触发) I (抑制) D (触发 +抑制) O (无) P (简单程控) M (多功能程控) R (频率应答) S (选择心房或心室) O (无) P (抗心动过速起搏) S (电转复) D (抗心动过速起搏 +电转复) S (选择心房或心室) * 仅为产品命名 - 位为抗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功能专用 起搏器心律 ( AOO工作方式) 起搏器心律( VOO、 VVI工作方式) 起搏器心律 起搏器起搏功能正常(双腔起搏) 起搏器心律 窦性心律 起搏器起搏功能正常 感知良好(双腔起搏) DDD 心房感知不良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