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20689530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ppt(9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 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1987年 我们共同的未来 对未来发展的明确定义 (一)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 WCED) (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共同性原则 特点 持续性原则 资源和环境 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 资源的永续利用 和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保证。 代内公平 是指世界各国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利 用自然资源活动

2、,不应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给世 界各国以公平的发展权和资源使用权,在可持续发展的进 程中 消除贫困、消除人类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状况。 代际公平 是指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存量有限的前提 下,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当代人不能 因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 环境条件。 公平性原则 (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 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全球共同 联合行动,这是由于 地球的整体性 和 人类 社会的相互依存性 所决定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努 力,追求 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的和谐 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3、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进展 21世纪议程 国 际 组 织 层 次 上 1992年 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27条基本原则,成 为开展全球环境与发展合作的框架性文件。 旨在建立 21世纪世界各国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 影响的各个方面的行动规则,为保障人类共同的 未来提供一个全球性措施的战略框架,是世界范 围内可持续发展在各个方面的行动计划。 国 家 层 次 上 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的美国和新的共识 第五个环境行动计划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实施 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等 1994年编制 中国 21世纪议程 及其 “ 优先行动 ” ,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 发

4、展的基本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 生态学方向 经济学方向 社会学方向 系统学方向 探索 形成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的 4个方向 阅读材料: 该方向的研究以挪威原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和巴信 尔等人的研究报告和演讲为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性的 指标体系是 Constanza和 lubchenco等人提出的 生态服 务( Eco-service)指标体系 。 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 该方向以生态平衡、自然保护、环境污染防治、资 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等作为其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内 容,其焦点是力图把 “

5、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合 理的平衡 ” 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 生态学方向 经济学方向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与核心问题。 它以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优化、物资供 需平衡等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学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内 容,其焦点是力图把 “ 科技进步贡献率抵消或克服投资的 边际效益递减率 ” 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 手段,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该方向的研究以世界银行的 世界发展报告 、莱 斯特 布朗、 Macneill和 Pearce等的 “ 绿色经济 ” 有关 研究为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是

6、世界银行的 “ 国民财富 ” 评价指标体系 。 社会学方向 该方向的研究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 人类发展报 告 ,其衡量指标以 “ 人文发展指数( HDI) ” 、 Cobb 的 “ 真实进步指标( GPI) ” 、 Allen的 “ 可持续性晴雨 表 ” 等为代表。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它以人口增长与控制、消除贫困、社会发展、分配 公正、利益均衡等社会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和内容, 其焦点是力图把 “ 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取得合理的平衡 ”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和基本手段,这也是可持续 发展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和伦理规则。 系统学方向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是 “ 自然

7、 -经济 -社会 ” 这个复 杂系统, 只有应用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 ,才能更好的表达 可持续发展理论博大精深的内涵。 该方向是以综合协同的观点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本源 和演化规律,将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本质特征的 “ 发展 度 ” 、 “ 协调度 ” 、 “ 持续度 ” 三者内部的逻辑自洽和动 态均衡作为中心,有序地演绎了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与 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建立了 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人关系的统一解释基础和定量的评判规则 。 系统学方向的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的 中国可持续发 展战略研究报告 ( 1999 2007) 为代表。另外一个代 表理论是 “ 三种生产 ” 理论 。 牛文元研究

8、员及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组长 牛文元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 1999年主题: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 2000年主题:中国可持续能力的资产负债分析 2001年主题:中国现代化研究报告 2002年主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国 10年 2003年主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评价 2004年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5年主题: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06年主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主题:水:治理与创新 (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资源永续利用理论 外部性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 已经初具雏形 的理论流派 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 所谓

9、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流派 是指对在研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将具有共同基本观点的理论综合在 一起构成的学术派别。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阅读材料: 认为人类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类社会赖以生 存发展的自然资源是否可以被永远地使用下去。基于这一 认识,该流派致力于探讨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的理论 和方法。 资源永续利用理论流派的认识基础 认为环境日益恶化和人类社会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现象和 趋势的根源,是人类迄今为止一直把自然(资源和环境)视 为可以免费享用的 “ 公共物品 ” ,不承认自然资源具有经济 学意义上的价值,并在经济生活中把自然的投入排除在经济 核算体系之外。基于此,该流派致力于从经

10、济学的角度探讨 把自然资源纳入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和方法。 外部性理论流派的认识基础 认为人类社会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现象和趋势的根源是当 代人过多地占有和使用了本应属于后代人的财富,特别是自 然财富。为此,该流派致力于探讨财富(包括自然财富)在 代际之间能够得到公平分配的理论和方法。 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流派的认识基础 三种生产理论流派的认识基础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 境组成的世界系统(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保持通 畅并构成良性循环。他们把人与自然组成的世界系统的物质 运动分为三大 “ 生产 ” 活动,即人的生产、物资生产和环境 生产,并致力于探讨三大生产活动之间和

11、谐运行的理论和方 法。三种生产理论将在下一节中着重阐述。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前景 第一方向是继续加深可持续发展的伦 理色彩。 第二个方向是向最初的生态环境保护回 归,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定位在解 决发展与环境矛盾的方法上。 研究 正在朝两 个方向演 变。 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究 竟要解决什么 问题? 是什么问题都 可以解决的 还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一 种 “ 理论空谈 ” 呢? “ 医治百病的良药 ” , 可持续发展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阅读材料: 叶文虎编著,可持续发展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对自工业革 命以来人类发展历程的反思。

12、 工业革命推动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使人们的物质生活飞速提高,使人 类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工业革命又使人类饱尝战乱灾患的 痛苦,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自然资源 枯竭、环境质量恶化的威胁。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真谛,也是可持续发 展思想迅速得到广泛认同的根本原因。 于是,人们从迷惘中豁然开朗,决定选择和追求与自然 和谐的,能给人类带来更大自由和幸福的生存方式。 然而,其中有相当大的行为惯性要去克服, 有相当多的理论难题要去研究解决。 三、三种生产理论 (一)三种生产理论的概念模型 环境社会系统 物资 生产 子系 统 人口 生产 子系 统 环境 生产 子系 统 物质流 能量流 信息流 生产:是指有

13、输入、输出的物质转变活动的全过程 人口 生产 物质 生产 环境 生产 自然力 生活资料 人 力 生 活 资 源 消 费 废 弃 物 最 终 加 工 废 弃 生 产 资 料 物 生 再 物 生 产 资 源 人 力 废 弃 物 叶文虎 教授的 三种生 产理论 (二)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的 内涵及其联系 人口 生产 环境 生产 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 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 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物质 生产 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 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

14、,产生人力 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 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 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 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人口 生产 物质 生产 环境 生产 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 任何一种 “ 生产 ” 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 反过来可以说,人和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畅 通程度取决于三种生产之间的和谐程度。 物质生产 基 本 参 量 社会生产力 资源利用率 社会生产力对应于生产生活资料的总能力。 资源利用率表示 “ 物资生产 ” 从环境中 索取的

15、资源和从 “ 人的生产 ” 环节取得 的消费再生物被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比例。 社会生产力无限增大,加工链节急剧增多,物质 生产的资源利用率急剧下降,这是工业文明在物 资生产方面的基本特征。 总的说来: 基 本 参 量 人口数量 人口生产 人口素质 消费方式 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环境所能支持的人类 “ 自然 ” 人口,有一个确定的总量。 人口数量和消费方式决定了社会总消费,这是三个 “ 生产 ” 环状运行的基本动力,而社会总消费的无限增长(表现在人 口数量和消费水准的增长上),则是世界系统失控的根本原 因。 涵盖人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文化道德修养, 不但应决定人参加物资生产、环境生产的 态度和能力,而

16、且还应表现为调节自我生 产和消费方式的能力。 包含消费水准、消费入口比和消费出口 比三个基本分量。 基 本 参 量 污染消纳力 总的说来: 环境生产 资源生产力 环境消解从物资生产环节返回的加工废弃 物和从人的生产环节返回的消费废弃物的 能力极限。 环境产生或再生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的速 度也有极限,称为资源生产力。 在 人口基数消费水准 一时难以降低,而 社会总消费和 社会生产力 又不断提高的现实前提下,加强 环境生产 最具紧迫性,最具长远意义。 (三)三种生产理论对人类发展过程及其 环境问题的解释 在这三个文明发展阶段中, 人类与自然环 境组成的世界系统的模式 经历了漫长的 演 变过程 ,

17、人类对世界系统的认识 也经历了 复杂而曲折的历程。 人类文明历程 原始文明 、 农业文明 和 工业文明 三个阶段。 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图 原始文明时代 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 境生产,此时人口数量非常少, 物资生产能力非常微弱,基本 上都包含在环境生产中。 物 人 环 物 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图 农业文明时代 人口生产与环境 生产的相互作用 成为世界系统运 行主导。 物资生产规模的扩大, 逐渐发育成为一个独 立的系统,从人口生 产子系统中脱离。 物 环 环 环 物 早期阶段 早期阶段 中期阶段 晚期阶段 物资生产的作 用还未在世界 系统的运行中 凸现出来; 物资生产虽然有 所显现,但只是

18、 作为人口生产的 一个附属部分; 人 人 人 物 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图 工业文明时代 物资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 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与人口 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 系统,它们通过环状联结构成 了世界系统。 人 物 环 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图 环境生产 处于 最根本 的地位,它是另外两种生产产生和发展的 基础。 但是,人类对于世界系统的结构和演变情况的 认识 是 严重滞后 的。 承认 环境生产子系统 的存在及其 在系统中的 基础地位 ,才是正确 解决环境问题的 基本出发点 。 一种生产到两种生产再到三种 生产,反映人类对世界系统的 认识过程。 四、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 地位和作用

19、(一)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人口 生产 物质 生产 人类社会 环境 生产 这里: “ 生产 ” 一词描写人 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层面,反映了人与 环境关系的动态性 和发展性。 环境生产环节 是人口生产环节和物资生产环节存在的 前提和基础 , “ 世界系统 ” 或 “ 环境社会系统 ” 的 稳定运行依靠三种生产环节之间 物质流和能量流 的畅 通来 保证 。 “ 人类社会 ” 中 物资生产 在 本质 上 是物质形态与结构 变化的 反应转化器 ,它依靠环境生产所产出的自然资 源作为加工的原材料,依靠环境的自净能力来消纳排 放出来的污染物。 人口生产 则是这个世界系统运行的 原动力 。

20、人口 生产 物质 生产 环境 生产 自然力 生活资料 人 力 生 活 资 源 消 费 废 弃 物 最 终 加 工 废 弃 生 产 资 料 物 生 再 物 生 产 资 源 人 力 废 弃 物 环境生产环节: 输入输出不平 衡 是造成环境问 题的 根本原因 。 (二)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 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环境问题的实质 就导致是三种生产 环状结构运行不和 谐的 人类(社会) 行为问题 。 人口 生产 物质 生产 环境 生产 自然力 生活资料 人 力 生 活 资 源 消 费 废 弃 物 最 终 加 工 废 弃 生 产 资 料 物 生 再 物 生 产 资 源 人 力 废 弃 物 加一 功

21、能单元 : 将人类在生产和生 活中排泄的 “ 废弃 物 ” ,或者以与环 境亲和的形态进入 环境,或者重新转 变成物资生产子系 统可以利用的资源。 (三)三种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 要目标和任务 环境管理目标和任务应: 推动人类社会将对自然资 源的开发强度、废弃物的 排放强度与环境生产力匹 配起来。 (四)三种生产理论明确了环境管理的 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 : 多种多样界面上的人类社会行为和行动 。 环 境 问 题 的 产 生 : 矛盾 经济价值 生态价值 1.不同 “ 生产 ” 系 统的界面上 2.自然、地理、行政等各种不 同边界上的活动不协调 环境管理的调控对象 :

22、任何一个 “ 生产 ” 子 系统中,都有自己的 状态参量。 人口 生产 物质 生产 环境 生产 要和谐三种生产之间的 物质流动,就必须把这 些 状态参量控制在一定 的范围之内 。 (五)三种生产理论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 方法论基础 环境管理的方法 : 要使物质在三种生产子系统之间的流动畅通,人类社会所 应采取的方法就必须且只能是 协调和协同 。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 把人类社会涉及到三种生产运行的 行为协同起来 ,把三 个 生产子系统自身的利益追求与世界系统物流畅通的要 求协调 起来。 第二节 管理科学理论 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的快意管理学。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 合,以三国故事为底 料。 有助

23、于同学今后的求 职和工作。 是了解管理学知识、 培养管理学兴趣的休 闲读物 。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最受欢迎的管理学教 科书之一。 不断修订完善,至今 已出版了四版。 内容全面,适用多种 学习研究需要。 是科班管理学的入门 级读物。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百年来西方管理学发 展史。 有助于深入了解和学 习管理学理论。 深入研究管理学的必 读文献。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一、管理科学概述 (一)管理与管理科学 赫尔茨: “ 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唯 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 ” 。 德鲁克: “ 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 情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 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 ” 。 至今没有一

24、个确切并得到共识的 管理学 定义 H.法约尔: 管理就是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H.唐纳利: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 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L.西蒙: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 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 P.罗宾斯: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 效的过程。 国外管理学家 管理是管理者在多变的客观环境下 设法运用各种资源来达到既定目标 的 各种活动和全部过程。 国内管理学家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 期的目标, 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 调活动 ,管理的 本质 是 协调

25、 。 成思危教授 周三多教授 理解管理学 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几乎每一个细节和 领域,成为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 管理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 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 “ 一二三、扛上肩, 一二三、齐步走 ” 管理学或管理科学 大多数 专门研究管理的管理学家认为: 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 ,他们所说的 “ 管理科学 ” , 是指在管理学中特别注重使用数学模型的一个学派或一 个分支。 管理学家以外 的一些学者认为: 管理科学 是所有关于管理的科学研究的 总称 , 管理学 是管理科学的 理论核心 。 本书赞同后一种观点 而: (二)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 创

26、新 在管理循环之 中处于 轴心地位 , 是推动管理循环的 原动力 。 计划 创新 控制 领导 组织 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种管理活动中,面对 新问题新情况时采取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计划职能包括定义目 标、制定战略和子计划以及必要的协调活动等具体内容。 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 为了实现计划目标,对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等 问题进行安排的一种行动。计划的执行需要多人的合作, 通过组织的行动,具有比各个个体行动的总和更大的力 量、更高的效率。 管理者通过指导和激励整合组织中所有群体和个体的 行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的职能。 通过监控、评估等活动,并排

27、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以 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行动。 控制 领导 组织 计划 创新 计划 控制 领导 组织 创新 (三)管理科学的基础、层次和领域 对于管理科学的领域、基础和层次,目前在国内外管理科学界 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成思危教授 管理 科学 三个基础 三个层次 三个领域 数学 行为学 经济 公共政 策和机 构管理 管理 理论 管理 方法 基础 管理 职能 管理 战略 管理 “ 三个基础、三个层次、三个领域 ” 的构思 管理 科学 以交通管理问题为例: 从 A点到 B点,怎么走最近? 必须将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相互结合起来综合灵活运用 三个基础 数学 行为学 经济 数学:最短路径。 行为学

28、:即使所有的驾驶员获得完全对称的信息,各人的 经验和偏好不同,择路行为还是不可预测。 经济学:应该对所有驾驶员提供路况信息,通过广播或 GPS,让 大家都知道路况,平等自由地选择路径,最后达到一种广义成本 上的均衡状态,任何人都不能从个人路径的单方面改变中获益。 三个层次 基础 管理 职能 管理 战略 管理 三个层次 基础管理:指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 职能管理:在基础管理的基础上着重于 某一特定职能,比如财务管理、人事管 理等。 最高层次的管理是战略管理,综合基础和 职能管理,并结合社会、政治、经济、法 律等方面的变化对本组织的影响,制定自 己的对策。 三个领域 公共政 策和机 构管理 管理

29、理论 管理 方法 三个领域 公共政策与宏观管理 工商管理和非盈利性机构管理 管理理论与方法 二、管理科学的主要理论 (一)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简介 管理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 展至今有 100余年的历史, 大致可分为 3个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 行为科学阶段 管理丛林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 在 19世纪末管理科学理论形成的初期。 被称为管理科学之父的 泰勒 强调科学管理,他主张采 用科学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并着重从工业工程和经 济学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各种物质因素,使资本家降 低成本、增加利润。 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他们创立的 “ 科学管 理理论 ” 、 “ 管理过程理论 ” 、 “ 行政组织理论 ”

30、 , 形成了管理科学的第一个学派,即科学管理学派。 行为科学阶段 开始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梅奥等人着重 研究影响生产力的人的因素 ,尤其是 生产中的人际关系,其代表人物有梅奥、马斯洛、 赫茨伯格、麦格雷戈等。他们研究生产组织中人的 行为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涉及人的 需要、动机、 内驱力、个性、情绪、思想 ,特别是人群之间的相 互关系等。 由此,把管理科学从 “ 科学管理 ” 推进到 “ 行为管 理 ” ,并形成了行为科学学派, 管理丛林阶段 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这一阶段,西方各种管理学派纷纷涌现,出现了 百 家争鸣 的局面。 另外,在这一阶段,管理科学重点发展了运用数量分 析方

31、法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和管理的效率,管理科学几 乎成了系统工程、运筹学的同义语。 (二)现代管理科学的主要理论 二战以来,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日新月异,生产 和组织规模急剧扩大,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 不断提高,管理科学得到迅速发展,形成 “ 管理科学的理 论丛林 ” ,它们构成了现代管理科学的主要理论内容。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阅读材料: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在其著作 管理理论的丛林 ( 1961) 和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 1980)中,提出和论证管 理理论处于 “ 丛林 ” 状态, 认为这一 “ 丛林 ” 至少可划 分为 11个学派。 孙耀君主编,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

32、版社, 2004 1 2人际关系学派 3 4经验(或案例)学派 5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7系统学派 8决策理论学派 9数学学派或 “ 管理科学 ” 学派 10权变理论学派 11经理角色学派 该学派把 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 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通过分析这一过程,在理论上 概括出一些基础性原理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其 创始人是法约尔。 1.管理过程学派 该学派从人类行为学派演化而来, 主张以人际关系 为核心来进行管理学研究。 该学派把有关社会科学 原有的或新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 人之间以及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个性特 点一直到文化关系,范围广泛,

33、无所不包。 该学派内部有多种不同观点,但 注重“人”的因素, 注重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是该学派的特点。 2人际关系学派 该学派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 但它关心的主要 是一定群体中人的行为, 而不是人际关系和个人行 为。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 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该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 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 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也常被称为“组织 行为学”。 3群体行为学派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通常是一些案例)来研 究管理。 该学派认为,管理学者和实际管理工作者 通过研究各色各样的成功和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 理解管理问题,自然地学会有效进

34、行管理。 4经验(或案例)学派 该学派带有浓厚的社会学气味,社会学所进行的各 种研究它都进行。该学派创始人切斯特 巴纳德提 出一种协作理论,认为个人需要协作来克服自身及 其环境在生物、物理、社会等方面的局限性,因而 形成一种社会协作系统, 并提出“正式组织”的概 念,指人们在其中能够互通信息并为一个共同目的 而自觉作出贡献的一类社会协作系统。 5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该学派认为, 要解决管理问题,只分析社会合作系 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研究技术系统及其与社会 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及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受到技 术系统的影响。 该学派认为,必须把企业中的社会 系统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而管理者的主要任

35、务之一就是确保社会合作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相互协 调。该学派的大部分著作集中于生产和办公室工作 等研究上,分析技术系统与人以及与人的工作紧密 联系,也特别注意工业工程, 人机系统问题 的研 究。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该学派强调管理学研究与分析中的系统方法,认为 系统方法是形成、表述和理解管理思想最有效的手 段。 对系统的自觉研究和强调,的确提高了管理人 员和学者们对影响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各种相关因素 的洞察力。 7系统学派 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由于决策是管理的主要任务, 因而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而管理又是以决策为 特征的, 所以管理理论应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建立。 8决策理论学派 尽管各种管理理论学

36、派都在一定程度上应用数学方 法,但只有该学派将管理看成是一个数学模型和程 序的系统。 该学派的主要方法就是模型,该学派几 乎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为某些类型的问题建立数学模 型,精致地进行模拟和求解上。 9.数学学派或 “ 管理科学 ” 学派 该学派是在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但 不局限于研究个别案例,提出个别解决方法,而是试图 提出适应特定情况的管理组织方案和管理系统方案。该 学派认为, 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 管理实践要求管理者考虑现实情况。管理科学没有,也 不可能提供在每一种情况下如何行事的“最好办法”。 所以对任何情景来说,其解决办法总是独一无二的。 10.权变学

37、派 该学派同时受到学者和实际管理人员的重视,主要 通过观察管理者的实际活动来明确管理者的工作内 容。明茨伯格根据自己和别人对管理者实际活动的 研究,认为 管理者执行着 10种职务或扮演了包括人 际关系、信息、决策 3个方面的 10种不同角色。 11.经理人角色学派 (三)管理科学理论的新进展 二是管理方法研究, 从科学管理向行为科 学方法、管理科学方 法、流程管理方法、 信息和知识管理方法 的演进。 一是组织理论研究, 从经济人组织向社 会人组织、自我实 现人组织、文化型 组织、学习型组织 的演进; 20世纪管理科 学理论的发展 向信息时代 的管理转变 和改型。 三、管理科学理论在环境管 理中

38、的地位和作用 (一)环境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管理活动 调整环境行为 转变环境观念 控制 “ 环境社会系统 ” 中的物质流 环境管理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管理活动。 在本书第一版的序言中就指出,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一直以自己的 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以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社会就 在在人与自然环境这种相互作用、协同变化的过程中演进的。 而在人类 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己行为的管理,特别是没 有停止过对自己作用于自然环境行为的 “ 管理 ” ,即环境管理。 到 20世纪中叶以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开始,人们对此不以为然,以 为凭藉自己的、已被历史证实为

39、“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的科学技术, 一定可以制止环境的恶化,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然而不多久, 人类不 得不从单纯迷恋治理技术的局限中跳出来,转而向 “ 管理 ” 寻求出路。 向 “ 管理 ” 寻求出路,就是要进行环境管理, 其本质就是改变人类社会 的生存方式。由于人类社会生存方式具有的传承性、国际性、历史性等 特点,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的管理活动和任务, 也是使人类社会得 以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管理活动 。 (二)环境管理的特点及其复杂性 人作用于 环境的行为 环境管理 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 作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环境管理 要记着

40、面对的难题 环境管理涉及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在人类社会行为方面,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政府行为、 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类;人类的社会行为从行为内容上来分,可 分为政治行为、经济行为和文化行为等等。总之,形形色色的人类 社会行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行为场。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行 为场中,环境管理处于一种特殊的位臵,它肩负着把各种各样的社 会行为有序、有效地组织起来的任务。 鉴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知识的永远不完备性,在许多与环境管理有关 的自然环境问题上,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这是环境管理一直要面 对的课题。 (三)管理科学理论为环境管理学提供了理 论和方法指导 环境管理 学发

41、展的 主要依据 从环境科学体系中获 得自己的理论来源 从各国环境管理实 践中获得经验总结 借鉴、应用和发展管理学的成熟理论和方法, 构建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环境管 理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当务之急。 目前,环境管理学更多地体现了环境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及实践,比较少的采纳或应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结果,没有成 为一门真正的管理学。 在理论方面,环境管理的理论主要来自于环境科学, 而管理科 学的许多成熟理论和方法,还没有在环境管理学理论和方法中 得到应用,如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博弈、和谐等概念和方 法,在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中还很少见。 还没有被纳入到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当中。武断地说, 环境管 理学还是一门靠知识和经验简单堆积在一起而形成的学科,还 缺乏理论的总结提炼以至于升华 。 在研究方法方面,环境管理学也是较多采用环境科学的方法, 如环境监测、调查、预测、评价、规划等, 而较少采用规范的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如假设、模型、验证、实证、实验等,这 与国内外主流的管理科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还有比较大的 差距 。 因此,借鉴、应用和发展管理学的成熟理论和方法,构建环境 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环境管理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 是当务之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