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特点.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20689442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1.2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特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特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特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资源描述:

《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特点.ppt(1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节 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1英国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是与维多利亚时代 联系在一起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时间从 1837年 至 1901年,但 “ 维多利亚时代 ” 却一直延续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为止。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在 50 60年代经历了一个巨大的经济高潮,工商业处 于世界垄断地位,被称为 “ 世界工场 ” 。 70年代后, 英国丧失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但仍是世界金融 的中心,加紧殖民扩张,自称 “ 日不落帝国 ” 。在 所谓工业繁荣的黄金时代后面,是深刻的阶级矛盾, 农业危机和工业危机不断。 维多利亚时代特点和重大的社会事件, 在文学上引起了反响,出现了关心社会问

2、 题的现实主义文学。 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现实主义作家有狄更斯、 萨克雷、女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艾米莉 勃朗特、 盖斯凯尔夫人、乔治 爱略特等。马克思称狄更斯、 萨克雷、夏洛蒂 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为 “ 现代 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 ,认为他们 “ 向世界 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 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 (马克思: 英国资产阶级 ( 18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十卷 第 686页)。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直接继续了十八世纪现实 主义文学的传统,从早期现实主义过渡而来。菲 尔丁和十九世纪初的女作家奥斯丁对十九世纪作 家产生了影响。因而,学术界认为菲尔丁和奥斯

3、 丁是 “ 前现实主义 ” , 19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是 从他们那里发展来的。正因如此,英国现实主义 运动自始至终都是自发的,它没有明确的纲领, 没有和敌对的浪漫主义作过公开的斗争,它直接 是英国工业化的产物。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怀小人物命运, 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生活史,歌颂小人物的道德品质 和精神力量。 这些小人物往往具有高尚的动机,十分谦卑, 一般不起来反抗他们所遭受的不公道。他们只是洁 身自好,试图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又不触犯社会 政治制度的基础。他们提倡仁爱精神,反对使用暴 力。 作品中人道主义精神和改良主义色彩较浓,语 言风格幽默,最先接触劳资矛盾。 二、

4、奥斯丁 奥斯丁 ( Jane Austen , 1775 1817 ) 奥斯丁是 18世纪末 19世纪 初的英国女小说家 , 她在英 国小说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 启下的作用 , 是连接 18世纪 末 19世纪初的英国女小说家 的桥梁 。 完美艺术家 奥斯丁生于乡村牧师家庭 , 终身 未婚 , 一直和家人同住 。 她的生活 圈子仅限于中产阶级 , 因而她的小 说题材也很狭窄 , 仅描写中产阶级 日常生活场景 。 尽管主题狭窄 , 但 她的观察敏锐 , 技巧精致 , 故事优 雅 , 情节曲折 , 富有喜剧性 , 语言 清丽流畅 , 机智幽默 , 格调轻松诙 谐 。 现代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称赞她 是 “

5、 女人中最完美的艺术家 ” 。 妇女写小说是不被社会认可的 , 奥斯丁生前匿名发表小说 , 死后才 署真名出版作品 。 奥斯丁共写作了 6部小说,用图表表 示如下: 作品名 小说类型 诺桑觉寺( 1808) 哥特小说 理智与情感( 1811) 感伤小说 傲慢与偏见( 1813) 现实主义小说 曼斯菲尔德花园( 1814) 现实主义小说 爱玛( 1815) 现实主义小说 劝导( 1818) 现实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奥斯丁共写作了 6部小说 , 现实主义小说是: 傲慢与偏见 ( 1813) 曼斯菲尔德花园 ( 1814) 爱玛 ( 1815) 劝导 ( 身后 1818出版 ) 她的小说主要写爱

6、情与婚姻 , 反映中产阶级的生 活 。 但与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不同的是 , 她对当时社 会妇女问题的理解和感受拥有巨大的道德热情 , 对妇 女地位的关注是现实主义的 , 不带浪漫色彩 , 所提出 的解决办法是严肃的 。 小说充满理性主义精神 。 奥斯丁的创作是从反对流行的 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开始的。为 了嘲讽这类流行小说,她故意模 仿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写作了 诺桑觉寺 ( 1803完成)和 理智与情感 两部小说。 诺 桑觉寺 ( 1818出版),女主人 公凯瑟琳看哥特小说入迷,入住 诺桑觉寺,把它想象成恐怖的古 刹,进行了一系列荒唐的 “ 冒险 ” 活动,最后省悟。 诺桑觉寺 感伤小说 理智

7、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 ( 1811)描写家境拮据的埃丽 诺和玛丽安两姐妹对待爱情的两种态度和处理方式, 埃丽诺理性,玛丽安感性。在处理金钱和感情时, 必须理性和感性糅合在一起。 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 理智与情感 ( 1996)获得奥斯卡金象奖。 玛丽安被花花公子 约翰卫乐比抛弃,引 起玛丽安的伤心难过, 情绪激动的她还为卫 乐比辩护。情感蒙住 了理性。 视频: 理智与情感两姐妹 奥斯丁的最大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她 的小说主要写爱情与婚姻,反映中产阶级 的生活。但与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不同的 是,她对当时社会妇女问题的理解和感受 拥有巨大的道德热情,对妇女地位的关注 是现实主义的,不带浪漫色彩,所

8、提出的 解决办法是严肃的。小说充满理性主义精 神。 她的现实主义描写扭转了当时小说创作的庸俗风气,启清 新之风,为读者所欢迎,整个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从她 这里承接来的,她是承上启下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与她同 时代的司各特十分推崇她的小说,认为她的小说 “ 是按照 普通阶层生活的真实面貌来描摹自然的艺术,它向读者提 供的,不是灿烂辉煌的想象世界的画面,而是对于她周围 日常发生的事情所作的正确而引人注目的描绘 ” , “ 创作 出了如此充满生气和独特气质的素描 ” ( 奥斯丁研究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 19世纪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刘易斯 称她为 “ 散文的莎士比亚 ” , “ 伟大的艺

9、术家 ” ( 奥斯 丁研究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现代评论家福斯特 认为她的人物是 “ 圆形人物 ” 的典型。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 1813)讲述班纳特太太五个女 儿出嫁的故事。中心主人公是中产阶级青年达西和伊丽 莎白的爱情故事。达西傲慢,看不起班纳特家庭的庸俗, 却向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偏见,认为达西破坏姐姐 的婚姻,却爱着达西。最后两个男女各自克服自己的傲 慢与偏见,结合到一起。 爱情与婚姻 傲慢与偏见 的中心主题是爱情与婚姻。 小说写了四对男女的婚姻,为金钱,为门第,为 感情的都有。小说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 婚姻当儿戏。强调感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 小说的婚姻观是

10、:为了财产和地位结婚是错 误的,结婚不考虑财产也是愚蠢的。 “什么事情 都可以随便,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 小说探讨了妇女的出路。 18世纪末 19世纪初,妇女没 有工作,中小产阶级妇女的 唯一出路就是通过缔结一门 好婚姻来达到自己的理想追 求。好婚姻的标准是男方有 财产,有修养,有风度,不 使用家庭暴力,和女方有共 同语言。 视频: 傲慢与偏 见达西重新求婚 现实主义特点 奥斯丁的现实主义集中表现在如实描写 18世纪末 19 世纪初中产阶级生活的时代风尚。描写金钱、地位在爱 情婚姻中不容忽视的作用;弹琴绘画是中产阶级女子的 保留才能;参加舞会跳舞是求爱和调情的绝好机会;求 婚前男方要制造一

11、次私下面谈;女方拒绝求婚,要为男 方失败保守秘密;订婚前男女不能有亲密接触等等。都 在她的小说中真实地表现出来。让读者看到 19世纪初英 国中产阶级社会的风情。 视频: 傲慢与 偏见社交舞会 奥斯丁的小说风格具有喜剧性, 语言机智幽默,在 傲慢与偏 见 里表现特别突出。小说塑 造了两个喜剧形象:班纳特太 太和柯林斯牧师。这两个人物 小市民气息浓,言谈举止庸俗。 都是简单性格的扁形人物,一 言一行表现出喜剧效果。班纳 特太太嫁女儿和爱钱财的心思 在电影改编里表露无遗,构成 喜剧性。 视频: 傲慢与偏 见班纳特太太 奥斯丁开启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维多利亚时代的女小 说家大都坚持现实主义,写下了自

12、己的传世之作。她们在 自己的时代, 更加关注妇女地位,比奥斯丁的关注更进一步,如 简 爱 ; 更加关心社会问题,比奥斯丁的眼界更宽,如 玛丽 巴 顿 ; 更加注重内心激情的描写,不再像奥斯丁那样沉静,如 呼啸山庄 。 她们风格各异,表现了英国女小说家在 19世纪的崭新风貌, 她们的创作,把妇女小说家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说明 她们比起前代女小说家来说,有更多的心理自由和更高的 精神追求。她们是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 爱 略特。 三、萨克雷( Thackeray,1811 1863) 萨克雷( Thackeray,1811 1863)英国维多 利亚时代前期的现实主义代表,他是狄更斯的同

13、时代人。萨克雷的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税收员兼 行政官,本人剑桥大学毕业,曾去德国游学。青 年时代曾专攻美术,后放弃从文。使他放弃美术 的原因是,他提出给狄更斯的小说 匹克威克外 传 配插图,狄更斯信不过他的美术技巧,拒绝 了。这件事使萨克雷震动,他怀疑自己是否真有 画家的才能,遂放弃美术,改写小说,由此成名。 多年后,萨克雷在一次大型宴会上当面对狄更斯 说,他要感谢狄更斯,是他使他怀疑自己的绘画 才能,并走上文学道路。 萨克雷一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为了保障病妻和 两个女儿的生活,不断地撰写小说和随笔,自绘 插图,分期在杂志上连载。 1863年圣诞节前夕因 心脏病发作在伦敦逝世,终年 52岁。 萨

14、克雷受过完整的绅士教育,他的小说具有狄更 斯所缺乏的诡辩形式,但在活力方面,狄更斯精 力充沛,萨克雷总是懒洋洋的。他的小说数量很 多,但质量都不如狄更斯,唯有 名利场 的出 版使他一举成名。 由于家庭生活遭遇的不幸,萨克雷的作品中 洋溢着忧郁与感伤的气氛,也许是为了补偿妻子 精神错乱所带来的缺失和罪恶意识,他的作品中 都有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这些正面形象较之他的 讽刺对象和主人公,显得苍白无力,缺少生气与 活力,她们成为被否定、被讽刺的女主人公的陪 衬,黯然失色。这种描写成为维多利亚时代塑造 妇女的一个模式,直到哈代才打破。 名利场 ( Vanity Fair; A Novel Without

15、aHero, 1847)发表的这年被称为 英国小说的 “ 奇迹年 ” ,因同时还出版了 狄更斯的 董贝父子 ,夏洛蒂 勃朗特的 简爱 ,艾米莉 勃朗特的 呼啸山庄 , 盖斯凯尔夫人的 玛丽 巴顿 。 名利场 的副标题是 没有英雄的小说 , 它不是以传统的英雄人物为主角,连正面人 物都很少。 女主人公蓓基 夏泼( BeckyShary)是个穷画 家的女儿,父母双亡,在学校受尽歧视,感 到愤懑不平,离校后便开始投机冒险的生活。 蓓基是一个爱慕虚荣渴望荣华富贵的女冒险家典型, 她靠自己的美貌、机智和性,不择手段地猎取金钱, 力图进入上流社会。最后人财两空,丈夫死在海外, 儿子拒绝和她见面,她办起宗教

16、慈善事业来。 视频: 名利场蓓 基离开女子学校 视频: 名利场蓓 基被抛弃 小说原作中,作者擅长从人物举手投足的细节去 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注意描写蓓基在不同 环境,不同时候,不同男人面前的眼神变化。电 影改编 名利场 (导演:米勒,主演:詹姆 斯 普利芙)的情节比较碎和散,但是表现蓓基眉 飞色动的眼神却是十分出色的。电影开端,蓓基 离开她憎恶的平克顿女子学校,她的粗鲁的动作, 鄙夷的眼神,自得的坏笑,张狂的言谈,和老实 的爱密丽亚形成鲜明的对照,为她的性格发展定 下基调。 她是 19世纪的摩尔 弗兰德斯。弗兰德斯生活的时代,是 资产阶级创建家业的冒险时期,可以采用任何手段去发财 致富,社

17、会没有严格的道德规范加以限制和阻拦。因此, 一切都是赤裸裸的,行骗仿佛成了正大光明的事情。 蓓基生活在 19世纪前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这时资产阶级 已经创立了稳固的日常生活规范,一切龌龊的行为都包藏 在道德的面纱之下。这种社会特点,决定了蓓基戴着伪善 的道德面具去冒险行骗,追求财富和高贵的社会地位。然 而她总是达不到目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小说的题目借用 的是班扬的 天路历程 中 “ 名利场 ” 一词,以此说明资 产阶级贵族生活是空虚无意义的。作者以文雅的笔法讽刺 了上层社会的贪婪和欺诈,揭露了人性脆弱、利己、自欺 以及卑下的妥协性。 蓓基被看作是 “ 无行美女的鼻祖 ” ,她在上流社会的 交际

18、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男人愿意和良家女子结婚,但 又向往风流美女。比如小说中的乔治和心地厚道的爱密丽 亚结婚,却又和蓓基勾搭。女人维护道德,私下又想做一 些不道德的事情。比如蓓基表面规矩,背着丈夫和斯丹恩 勋爵私会。人性中的这种分裂状态,通过蓓基显露出来。 与蓓基对照的妇女形象是爱米丽亚,她单纯、善良、纯洁, 近乎愚蠢的傻气,她是维多利亚时代理想妇女的标准形象。 然而这个形象比起蓓基来抽象而无生气,缺乏真实感,成 为蓓基的陪衬者。 四、 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 .勃朗特 ( 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 简 爱 ( 1847) 艾米莉 .勃朗特 ( Emily Bron

19、te, 1818-1848) 呼啸山庄 ( 1847) 安妮 .勃朗特 (Anne Bronte, 1820-1849 ) 艾格丽丝 格雷 ( 1847) 三姐妹都用中性的笔名发 表小说 。 1.奇异的经历 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 文学史上三位杰出的女 小说家 , 她们出生在约 克郡沼泽边缘哈沃斯的 一个穷牧师家庭 。 她们 的家园成了人们朝拜的 文学圣地 , 前去拜访的 参观者仅次于朝拜莎士 比亚的故乡 。 人们前去 参观 , 不仅因为三姐妹 所写的小说 , 也因为她 们奇异的生活遭遇 。 生活创伤 勃朗特家有六个孩子 , 夏洛蒂五岁那年 , 母亲死于癌 症 , 八岁那年 , 她的两个姐姐在寄宿

20、学校染上斑疹伤寒 死去 。 她们分别为 11岁和 10岁 , 从此 , 夏洛蒂和她的两 个妹妹艾米莉 .、 安妮 , 一个弟弟布兰韦尔生活在父亲身 边 。 家人的惨死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悲痛 , 留下很深的 创伤 。 三姐妹都上过教规严厉 、 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 校 , 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 。 寄宿学校生活加剧了她们的 痛苦 , 使她们四姐弟更愿意生活在偏僻和与世隔绝的家 园 , 虚构自己幻想的世界 。 她们的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环 境中写就的 。 她们的一位朋友评论她们 “ 像长在一个地 窖里的马铃薯 ” 。 1847年 , 三姐妹同时发表了各自的小 说 , 即夏洛蒂的 简 爱 、 艾米莉的 呼

21、啸山庄 、 安 妮的 艾格丽丝 格雷 。 夏洛蒂 勃朗特 艾米莉 勃朗特 死亡年 她们的兄弟布兰韦尔于 1848年 9月 24日 , 因失恋 酗酒而死 , 终年 31岁 。 艾米莉在他的葬礼上受寒 , 同 时发了急性肺结核 , 她拒绝治疗 , 于 12月 9日去世 , 终年 30岁;紧接着 , 安妮也因染上肺结核 , 于 1849年 5月 28日去世 , 终年 29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 , 四 姐弟中死去三人 , 只剩下夏洛蒂和老父亲相依为命 。 1854年 6月 29日,夏洛蒂和她父亲的副 牧师尼科尔斯结婚,度过了一段很短暂的 幸福生活。她在怀孕期间得了体力衰竭病, 于 1855年 3月

22、31日去世,终年 39岁。她的丈 夫留在哈沃斯,直到 1861年老勃朗特逝世, 才回到爱尔兰老家。他于 1906年去世,终 年 89岁。 勃朗特三姐妹创作简 表 夏洛蒂 勃朗特 艾米莉 勃朗特 安妮 勃朗特 简爱( 1847) 谢利( 1849) 维莱特( 1853) 教师( 1857) 呼啸山庄( 1847) 艾格丽丝 .格雷 1847) 简爱 -一部自传 主要人物: 简爱,罗切斯特,伯莎 梅森,圣约翰 简爱的主要经历: 盖茨海德堡 劳沃德慈善学校 桑菲尔德庄园 出走 简爱 ( JaneEyre, 1847)夏洛蒂的代表作,也是 夏洛蒂自传性的作品。小说描写孤女简幼时受到舅母的虐 待,把她送

23、到寄宿学校,她在这里受到学校严厉残暴的管 教,但她不屈服恶劣的环境。从学校毕业后,她到桑菲尔 德府邸当家庭教师。主人罗切斯特是个沉默寡言的人。简 与罗切斯特相爱,但在举行婚礼那天,她得知他有一个疯 妻子。她不愿做罗切斯特的情妇,悄悄地离开了桑菲尔德 府。在她面临被冻死饿死的时候,青年牧师圣约翰 里弗 斯收留了她。她谋得一个小学教师的职位,拒绝了里弗斯 的求婚。最后她回到桑菲尔德府,这里已是一片废墟。罗 切斯特的疯妻子放火烧了庄园,自己也被烧死,罗切斯特 则断臂瞎眼。简和残疾的罗切斯特缔结了幸福的婚姻。 不漂亮的女主人公 简 爱和传统的女主人公不同 , 作者有意把她 写成一个形貌矮小难看的女子

24、。 她曾对妹妹说: “ 我要塑造一个女主人公给你们看 , 她象我一样矮 小难看 , 可是她会象你们的任何一个女主人公那样 令人感兴趣 。 ” ( 勃朗特姐妹研究 ) 。 简 爱的魅力在于个性的力量 , 善于思考 , 始 终捍卫人格的独立 , 敢于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憎 。 小 说以火代表激情 , 以水代表节制 。 开端壁炉的火隐 喻黑暗中的激情与光明 。 视频: 简爱壁炉前的谈话 从妇女解放的角度看, 简 爱 标志着妇女 解放的新发展。 18世纪末的妇女作家通过写小说 来表现妇女的权利,因而她们的小说没有更多的 思想内容和较高的精神追求。奥斯丁的小说前进 了一步,她通过恋爱、婚姻来谋求妇女的自由和

25、 追求,因而她的小说表现的男女平等就是要缔结 一门相互尊重的幸福婚姻。夏洛蒂比起前辈女小 说家更进了一步,她十分关心妇女问题,但认为 妇女的出路不在于结婚。 她曾谈道: “ 当我看到 不仅在贫穷的家 庭,而且在富裕的家庭 许多姑娘坐等出嫁时, 我为她们感到由衷的遗憾。如果命里注定她们有 一个幸福的婚姻,毫无疑问,那当然很好,然而,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最好使她们的生存有一个目 的,以消磨她们的时间,否则,失意的恼怒,无 所事事的无聊一定会使她们的天性堕落。 ”“ 我 希望你们所有的女儿 我希望每一个英国妇女 也有一种希望和目的。唉,有那么多的老姑娘, 她们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目的。 ” ( 勃朗特

26、姐 妹研究 第 544页)。 妇女出路:经济独立 夏洛蒂认为妇女的出路在于寻求工作以维持自 己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 。 她在小说和书信里都一再 坚持这种观念 , 即有自尊心的贫穷而无姿色的妇女 , 应当面向劳动市场 , 而不该在拥挤的婚姻市场里降低 自己的人格 。 她在书信中谈道: “ 没有财产的姑娘 , 应当养成这样做的习惯 ” 。 “ 如果她们嫁给穷人 , 那 就应该有能够帮助她们的伴侣的可能 ”“ 如果所有的 父母亲都这样想 , 他们就不会以图谋金钱的婚姻打算 来教养女儿了 , 因而妇女们将不会象现代行时的那样 可怜地降低自己的身价了 ” ( 勃朗特姐妹研究 ) 从这些言论 , 我们都可

27、以看出夏洛蒂对妇女问题的关 注 , 积极谋求妇女解放的进步观点 。 当时妇女求职,谋求解放的道路是很狭窄的, 夏洛蒂在她的几部小说中所描写到的妇女职业是 做家庭女教师。有学者说, 简 .爱 就是一部 “ 家庭女教师的大宪章 ” ( 勃朗特姐妹研 究 ),它是以一种叛逆精神写成的。简走上社 会的第一步就是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位。她 一次又一次地坚持爱情和激情不应该淹没个人的 独立性。当罗切斯特向她求婚时,她对他说,她 希望继续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经济独立。 感情独立 简坚持为了双方的利益,他们在感情上必须保持 一定的距离和独立。这是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进一 步为妇女要求感情上的独立,也即性独立。

28、这在当时 是一种革命的要求。 简谋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是强烈的 , 她说: “ 世界上有谁关心你呢 ? 你做的事又会伤害谁呢 ? ” “ 我关心我自己 。 我越是孤独 , 越是没有朋友 , 越 是没有支持 , 我就越尊重我自己 。 ” Jane:Do you think I can stay to become nothing to you?Do you think I am an automaton?-a machine without feelings?and can bear to have my morsel of bread snatched from my lips,and my dr

29、op of living water dashed from my cup?Do you think,because I am poor,obscure,plain,and littele,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You think wrong!-I have as much soul as you-and full as much heart!And if God had gifted me with some beauty and much wealth,I should have made it as hard for you to leave me,as

30、 it is now for me to leave you. I am not talking to you now through the medium of custom,conventionalities,nor even of mortal flesh:it is my spirit that addresses your spirit;just as if both had passed through the grave,and we stood at Gods feet,equal-as we are! 简 爱的平等宣言 简 爱的平等宣言 “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 ,做一个对你来

31、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个机 器人?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受得 了别人把我仅有的一小口面包从我嘴里 抢走,把仅有的一滴活命水从我的杯子 里泼掉吗?你认为,就因为我贫穷、低 微、不美、矮小,就没有灵魂,也没有 心吗? 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 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 赋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 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 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 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 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 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 在上帝的眼前,彼此平等, 就像我 们本来的那样! ” 捍卫自己人格 独立尊严的武器是 圣经 。小说

32、引 用 圣经 的词语 有 60多处。表现了 圣经 的积极作 用,指导人的精神 追求。 视频: 简爱以圣经为武器 第一人称叙事受限于 “ 我 ” 的经历, “ 我 ” 的所 知, “ 我 ” 的在场与不在场,是一种有限制的叙 事。 简 爱 是第一人称叙事,简 爱讲述她和 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故事。她不在场发生的事件, 通过其他人告诉简 爱,读者才知道罗切斯特的 故事。电影改编也采取了简 爱的视角来叙述故 事。比如简离开桑菲尔德之后,庄园被烧毁,罗 切斯特残疾的事情就是简回到庄园废墟上别人告 诉她的。由于电影用镜头叙事,当简重新见到罗 切斯特时,他们两人的对话就是采取反打镜头, 不断变换凝视的视角讲

33、述故事。 视频: 简爱重 返桑菲尔德 艾米莉 勃朗特 艾米莉 勃朗特 呼啸山庄 主人公: 希刺克厉夫 凯瑟林 呼啸山庄 ( Wuthering Heights, 1847)。艾米莉的代表作,也是她唯一的 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被称 为罕见的 “ 奇书 ” ,人们为它出现在 19世 纪出自一个在荒原上土生土长的乡村姑娘 之手而惊异,并感到神秘莫测。 20世纪, 艾米莉的声望高过夏洛蒂,西方世界一度 出现了 “ 艾米莉热 ” 和 “ 呼啸山庄 学 ” 。 小说介绍 呼啸山庄 描写弃儿希刺克历夫 ( Heathcliff ) 和主人的独女凯瑟琳 (Catharine)相爱 , 受到凯瑟琳的

34、哥哥辛德雷 的敌视和阻挠 。 凯瑟琳和画眉山庄的林顿结婚 , 希刺克历夫含恨出走 。 三年后 , 他发财回到呼 啸山庄 , 凯瑟琳仍爱着他 , 因不能和希刺克历 夫结合 , 生孩子时死去 。 从此希刺克历夫采取 报复手段 , 占有了两个山庄的财产 , 虐待辛德 雷 、 凯瑟琳以及自己的儿女 。 希刺克历夫达到 了报复的目的 , 但仍然不能忘怀凯瑟琳 , 他感 到越来越难适应这人间的世界 。 最后他放弃了 复仇 , 郁郁而死 , 临终留下遗言 , 死后把他和 凯瑟琳葬在一起 。 人们按他的愿望把他埋葬了 , 乡里人都相信 , 凯瑟琳和希刺克历夫的鬼魂仍 在沼泽地上游荡 。 要理解 呼啸山庄 ,势

35、必了解艾米莉的个性、经历。比 起夏洛蒂,艾米莉腼腆内向,含而不露,从不泄露埋藏在 心底的感情秘密,以致夏洛蒂也难猜透她的内心活动。有 一次,夏洛蒂偶尔看到艾米莉写的一卷诗稿,这些诗歌丝 毫没有一般的闺阁味,而是精练、简洁、刚劲、真挚,具 有一种粗犷、忧郁、崇高的音韵之美。夏洛蒂为她的诗才 和深埋在心中的遒劲魄力与烈火般的激情感到震惊。诗稿 被姐姐发现一事,使艾米莉感到受了触犯,她耿耿于怀, 认为那些诗歌仅是涂鸦之作。夏洛蒂作了很久的解释,才 使她释然,并且相信这些诗稿确有发表价值。 勃朗特三姐妹从小就抱着当作家的梦想,艾米莉从 13岁起 就开始创作贡达尔诗歌( “ 贡达尔 ” 是她想象的一个世

36、 界),她十分崇拜拜伦。她的诗中的那些叛逆者、匪徒、 流亡者和囚徒,就是由于读了拜伦的作品而塑造出来的, 她在精神气质上有许多与拜伦相似的东西,傲慢不羁,孤 独忧郁。她的诗歌受拜伦的影响很大,哀婉动人,充满反 抗和渴望自由的强音。著名的篇章有 囚犯 、 老禁欲 者 、 最后的诗行 ,在三姐妹中,她的诗歌成就最大, 堪称 “ 诗魁 ” 。英国著名诗人阿诺德称赞她是 “ 拜伦之后, 无人能与之媲美的 ” 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艾米莉比夏洛蒂更加留恋家乡,她只读了一 年寄宿学校就再不愿去了,在家自学。她仅有的 一次外出谋职是 1838年在洛希尔学校当了 6个月的 教师。 这个学校有一段历史传闻:一个做

37、羊毛生意的暴 发户控制了养育他主人的所有财产和传家之物, 自己在洛希尔山庄过着豪华舒服的生活。他在破 坏恩人家庭生活的同时,纵容、教唆其堂弟酗酒、 赌博,使他堕落成为一个无用的草包。这个传奇 般的历史后来成了 呼啸山庄 这部奇书的故事 来源。 在洛希尔做教师艾米莉累得精疲力竭, 她辞职回家,从此再未离开过家乡的沼地、 荒原。离群索居的艾米莉生活在想象的天 地里,她独自在荒原上漫步,领悟着苍茫 凄迷的大自然所给予的启示,在家里,她 一面在厨房干活,一面把自己冥想中的思 绪记录下来, 呼啸山庄 就是在这样的 条件下写作的。 尽管艾米莉自己从未涉足爱情,但她却目睹了自 己的兄弟姐妹的爱情悲剧。姐姐夏

38、洛蒂在布鲁塞 尔学习时暗中爱上了老师埃热先生,回家后她一 连给埃热先生写了好几封信,对他倾注一片纯洁 而热烈的真情。当埃热先生向她暗示他们可能被 人误解时,夏洛蒂默默抑制了自己的情感,停止 给他写信。艾米莉的妹妹安妮曾经爱过家乡的副 牧师威特曼先生,可他不久就病死了,这使得安 妮内心十分痛苦,不时写诗、信怀念他。 最令艾米莉体会到绝望的爱情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是哥哥勃 兰威尔的爱情悲剧。勃兰威尔爱上了自己雇主家的女主人 罗宾逊太太。当他们的私情被主人发现后,勃兰威尔被解 雇了。他痛心疾首,成天呼号,叫嚷着要复仇。在痛苦的 生活中,他心里始终存在一线希望,认为罗宾逊太太是真 心爱他的,因此当罗宾逊死

39、后,他以为和罗宾逊太太重新 结合的一天到来了。谁知罗宾逊太太对他只是逢场作戏, 另外嫁给了一个有钱的贵族,这给了勃兰威尔致命的打击, 在酗酒和吸毒中死去。艾米莉和哥哥都喜欢绘画,受过挫 折和失败,因此他们常常同病相怜。勃兰威尔的遭遇帮助 艾米莉设计了希刺克历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 艾米莉把洛希尔学校的历史传奇,兄弟姐 妹的不幸和贡达尔诗歌中的三角恋爱故事 描写糅合在一起,完成了 呼啸山庄 男 女主人公的塑造。 呼啸山庄 的叙事采用第三 人称,但是与狄更斯的全知叙 事不同,它是有限制的叙事。 叙事者是小说中的一系列人物, 有目击者房客、女管家等,自 述者希刺克历夫等。超过目击 范围和自述范围,人

40、物就不能 讲述。比如开端房客和女管家 共同讲述希刺克历夫的故事。 视频: 呼啸山 庄叙事视角 狂放的激情 呼啸山庄 充满狂放激越之情,暴烈强劲之气。 艾米莉认为整个宇宙万物,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精 神的和物质的,都是某种有生命的精神元素的表现。 一方面是风暴的元素 严峻、无情、狂暴和充满活 力的元素,另一方面是宁静的元素 温柔、仁慈、 消极和顺从的元素。这些元素互相对立,组成一个完 整的世界。艾米莉把这种信念纳入小说创作中,描绘 了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建立了两个对立的山庄 代 表风暴的呼啸山庄和代表宁静的画眉山庄。 小说主人公希刺克历夫 和凯瑟琳都是风暴的孩子, 有着同样的生命本质,以 致凯瑟琳

41、喊出: “ 我就是 希刺克历夫!他永远永远 在我的心里;不是作为一 种乐趣 就像我对我自 己并不总是一个乐趣,而 是如同我本人的存在一 样。 ” 视频: 呼啸山 庄风暴的孩子 他们又代表了灵与肉的对立,凯瑟琳贪恋物质享受嫁给了 画眉山庄的林顿,背叛了自己和希刺克历夫的灵魂。希刺 克历夫为凯瑟琳的背叛而陷入残忍的报复中,两颗被扭曲 的灵魂为了渴求那铭心刻骨、灵肉统一的爱情,而形成了 狂放不羁的性格和狂飚般的激情。希刺克历夫显示出与常 人不同的粗野、固执、残忍、暴烈、冲动的品质,凯瑟琳 则表现出野蛮、任性、说谎、愤慨、疯狂的特殊个性。最 后的死亡,使两人狂放的激情得到平静,灵魂在自然的天 堂里得到

42、永生。这是艾米莉富有生气的想象世界,是她对 自然人性的最终的追求。 凯瑟琳是个具有双重人格的 人物,她的性格分裂成两个 对立的 “ 我 ” 物欲的 “ 我 ” 和精神的 “ 我 ” 。她 贪图物质享受,爱林顿的漂 亮、有钱,精神上却与希刺 克历夫一致。因而她嫁给林 顿,以获得舒适、富裕的物 质生活,同时希望和希刺克 历夫保持友情。这种折中的 办法注定是要失败的。 视频: 呼啸山 庄人格分裂 她在自己编织的罗网中挣扎而死。临死前, 希刺克历夫悲愤的责备她: “ 你过去为什 么瞧不起我呢?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 呢 你害死了你自己 ,你爱过 我, 那么你有什么权利离开我呢?有 什么权利 回答我 对

43、林顿存那种可 怜的幻想?因为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 上帝或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 能把我们分开,而你,却出于你自己的心 愿,这样做了。我没有弄碎你的心 是 你弄碎了的;而在弄碎它的时候,你把我 的心也弄碎了。 ”“ 我爱害了我的人 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够饶恕 他? ” 凯瑟琳的灵与肉分别属于两个完全 不同的人,灵与肉的对立与冲突,使她走 向了疯狂。 视频: 呼啸山 庄凯瑟琳之死 可以设想,如果当初凯瑟琳选择的是希 刺克历夫,而不是林顿,她会幸福吗?同 样不会。她会因物质上的贫穷匮乏而感到 沮丧,从而放弃精神的追求,陷入对希刺 克历夫无休无止的抱怨中。这是人性的悖 论。这种分裂的

44、人格使她的悲剧意义特别 深刻从而具有现代性。 爱情悲剧 从妇女问题角度看 , 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是她一 手造成的 , 并且导致了希刺克历夫的悲剧 。 在当时 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和经济权利的情况下 , 凯瑟琳选 择的不是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的精神自 由 , 她选择的道路正是夏洛蒂在 简 .爱 中所反对 的道路 , 即把自己的出路放在结婚嫁人上 。 企图通 过婚姻来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 , 并帮助提高希刺克 历夫的地位 。 因此 , 她从决定与林顿结婚起 , 悲剧 的可能性就出现了 。 挖掘人性 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在结构都具有哥特小说的 特点 , 然而她们对妇女问题的严肃思考 , 对人类 激情的强

45、烈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挖掘 , 使她们的 小说完全有别于哥特小说 , 屹立于世界文学名著 之列 。 5、盖斯凯尔夫人 盖斯凯尔夫人( MrsGaskell, 1810 1865) 以性情温柔著称。 22岁时与曼彻斯特的牧师 盖斯凯尔结婚。她的小说都是在丈夫鼓励下 写成的。曼彻斯特是英国大工业中心,盖斯 凯尔夫人多年住在这里。作为下级牧师之妻, 她经常配合丈夫做些慈善工作,或护理穷苦 的病人,因而有机会接触产业工人,了解他 们生活与思想。她把他们的生活写进了小说。 盖斯凯尔夫人共创作了 6部长篇小说, 玛丽 巴顿 ( Mary Barton, 1848)是她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她的代 表作。她在小说

46、中描写了 19世纪 40年代曼彻斯特无产阶级 的生活。她不仅描写了产业工人苦难的生活情况,也描写 了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宪章运动在小说中得到反映。 玛丽 巴顿的父亲约翰 巴顿是个奉公守法的老工人,由于 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处于被剥削的地位,社会贫富悬殊, 因而对资本家产生了仇恨,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宪章运动 失败后,资本家拒绝罢工工人的要求,决定开工。约 翰 巴顿等人杀死了老板的儿子。这部小说反映了宪章运 动时期的劳资斗争,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小说结尾描写 约翰 巴顿向老板自首,得到宽恕。表明作者想用博爱与 宽恕来调和阶级矛盾。 盖斯凯尔的小说属于社会政治小说。她 已经跳出妇女题材的圈子,关注社

47、会政治 问题,把眼光转向工人。她描写的社会种 种罪恶使得 30至 40年代的英国成了永远的 耻辱。她对于 “ 英国社会政治问题 ” 讨论 的突出贡献是,她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个 真正把工人形象再现在艺术创作中的作家。 6、乔治 艾略特 乔治 艾略特( GeorgeEliot, 1819 1880)出 身在一个乡村中产阶级家庭,她受过良好的教 育,会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多种外语。她 从 1844年开始翻译学术著作, 1850年担任 威 斯明斯特评论 副编辑。同时与当时学术界的 知名学者来往密切。通过哲学家斯宾塞,艾略 特认识了多才多艺的思想家、评论家、作家刘 易斯。刘易斯有三个儿子和一个神经失常

48、的妻 子,她被送进精神病院,刘易斯不可能和她离 婚。艾略特与刘易斯志趣相投,她不顾社会礼 俗,与他公开同居,帮助抚养他的三个儿子和 病妻。他们共同生活了 24年,直到刘易斯 1878 年去世。 1880年 5月,她和比她小十多岁的旧 友克罗斯正式结婚,同年底去世。终年 61年。 艾略特的创作是在刘易斯的鼓励下进行的。她共创作了 7 部长篇小说,作品具有哲理性,又富有幽默感。主要小说 有 亚当 比德 ( Adam Bede, 1859)、 弗洛斯河上的 磨坊 ( The mill on the floss, 1860)、 织工马南 传 ( Silas Marner, 1861)、 米德尔马奇 (

49、 Middlemarch, 1872)等。 艾略特在小说中探讨伦理道德问题,对人有深厚的同情, 但在道德上的评判却是严厉的,内省和说教随处可见。她 的强烈的道德观并不使人生厌,道德的真诚洋溢全书。这 是现代小说罕见的真诚,是强有力的富于思想的人类精神 的表现。艾略特的创作以男性笔名发表。受到刘易斯的大 力推荐。 艾略特对现代小说的最大影响是她的心理分析。 她以崭新的手法描绘人类的内在生活,特别是道 德层面的紧张与苦恼。劳伦斯曾说: “ 事实上, 近代小说之祖是乔治 艾略特,她首先把行为内在 化 ” ( 一生的读书计划 第 112页)。她的细腻 的心理分析影响了许多作家,如哈代、亨利 詹姆 斯、

50、康拉德、劳伦斯、普鲁斯特等。 7、英国女小说家创作的传统 19世纪英国文学涌现出了一批女作家,这是一个值得注意 的现象。女作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1、都表现了当时出现的女性主义思想,通过小说表达妇 女的权利。奥斯丁的小说写中产阶级日常生活,描写精致, 语言幽默,通过缔结一门好婚姻寻求妇女的出路。代表作 傲慢与偏见 。勃朗特三姐妹的创作具有传奇色彩。夏 洛蒂 勃朗特的 简 爱 是一部家庭女教师的独立宣言, 艾米丽 勃朗特的 呼啸山庄 充满狂放的激情,爱恨情 仇交织在一起。盖斯凯尔夫人描写了工人生活。乔治 艾 略特在小说中探讨伦理道德问题,对人有深厚的同情。 2、 19世纪英国女作家的创作题材主要

51、是日 常家居生活、个人情感、乡村生活,较少 社会大题材。这与妇女的生活天地有关。 妇女被限制在家庭,她们的创作在当时不 被社会普遍承认。她们处于边缘文化的地 位,常常受到男性评论家的嘲笑。 3、女作家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进小说,这 本身是一种争取妇女的话语权利行为,她 们的个人体验成为被遮蔽的妇女的集体记 忆,以及一个时代的日常生活记忆。 女小说家产生原因 18世纪最后 25年出现大量的女小说家和女读者,与 中 产阶级妇女的闲逸生活有关 。她们发挥才能的机会很少, 除了结婚,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挣钱和补充收入。当时小说 刚刚兴起,地位不高,小说家们写小说却瞧不起小说,认 为小说只适合妇女和小商人阅读

52、。自尊心强的男作家对写 作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不屑一顾。于是,这个领域留给了 那些充满奇思异想,不安本分,富有天才的妇女去竞争。 和她们处于同一阶层的广大妇女衣食不愁,无所事事,文 化有限,却普遍识字,阅读这些女作家写的小说便成了她 们主要的精神生活。 通过小说表达妇女权利。 现代学者马文 .马德里克在题 为 作为辩护和暴露手段的讽刺 的论文里,解释这种现 象说: 18世纪后期的中产阶级妇女完全有理由接受并赞美 (感情和炽热爱情)这些价值。她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占有 和控制的社会里,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政治和经济见解, 没有权势,但是通过灵活运用求婚和结婚,通过阅读和写 作小说对这种灵活性加以利用,她

53、们可能得到这些东西, 而且几乎可以万无一失地对以求婚和结婚为中心的、使她 们感到自己也有了占有权和控制权的唯一价值进行仔细观 察、要求承认和表示崇拜 (鲁宾斯坦 从莎士比亚到 奥斯丁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哥特小说的影响。 英国文学史上的这种现象, 为以后英国女小说家的出现打通了道路。 19世纪 初的女小说家奥斯丁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勃朗特姐 妹,都受有哥特小说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她们 小说所具有的哥特式气氛的布局上。例如 简 爱 里的罗彻斯特庄园,内有疯女人,夜半闹鬼,庄 园焚毁,婚礼受阻等,都具有哥特式情节。 呼 啸山庄 里的呼啸山庄俨如中世纪的城堡,阴森 恐怖,充满鬼哭、迫害、复仇、

54、半夜闹鬼、活动 窗板等,具有哥特式的神秘恐怖。 法国现实主义从早期就受到孔德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 的影响,有明确的纲领,自觉程度较高。法国现实主义文 学是由浪漫主义转变来的。法国很多浪漫主义作家在后期 都逐步走向现实主义,例如雨果。他的 悲惨世界 就有 很强的现实主义因素。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很多都没有和浪 漫主义划清界线,他们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例如司 汤达的 拉辛与莎士比亚 这部论文是攻击古典主义以维 护浪漫主义的,但某些文学史家却称它是 “ 现实主义作家 的宣言 ” (伊瓦肖娃 十九世纪外国文学 )在法国人自 己写的文学史里,如朗生的 法国文学史 ,司汤达和巴 尔扎克都归在 “ 浪漫主义的

55、小说 ” 章里,丹麦文学史家勃 兰兑斯在 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主潮 里,也把他们归到 法国浪漫派 一卷里。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法国现实主义由浪漫主义转变而来,又向前 发展为自然主义。因此,在法国,现实主义和自 然主义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到了福楼拜时代,现 实主义正式打出了自己的旗号,成为一种自觉的 运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描写城市生活 现象与心理,善于展示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的 历史进程,描写资产者的发家史和城市平民的个 人奋斗史,肯定金钱。 19世纪法国中期文学的主要作家有司汤达、巴 尔扎克、梅里美、小仲马、福楼拜、波德莱尔。 梅里美 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艺 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 家,主要以中

56、短篇小 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 位。 代表作 高龙巴 、 嘉尔曼 ( 卡 门 ) 梅里美在大学学习法律期间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1822 年同司汤达认识。司汤达比他年长 20岁,梅里美受司汤达 艺术观念影响,两人结成了忘年交。大学毕业后,梅里美 获得律师职位。 1825年匿名发表 克拉拉 .加苏尔戏剧 集 ,获得成功。内容多半是抨击教会和贵族。 1828年发 表历史剧 雅克团 ,以现实主义笔触描绘了 14世纪法国 一次农民起义,影射复辟王朝。 1829年发表历史小说 查 理九世时代轶事 ,描写 16世纪宗教战争期间发生的屠杀 新教徒的圣巴托罗缪事件,鞭挞反动贵族的残暴和封建社 会的黑暗。这部长篇小说

57、的文笔简洁明快,是梅里美在复 辟时期的代表作。 1830年以后,梅里美的很多朋友在七月 王朝政府任要职,他本人在行政机关中也 得到晋升,被任命为历史文物总督察官, 成为杰出的考古学者、历史学家。在发掘、 整理和保护法国文物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 献,发表了很多学术著作。 1844年被选为 法兰西学院院士。 1853年 6月成为参议员。 梅里美是以中篇小说登上世界文坛的, 从 1829年开始,他写作中短篇小说,取得 了杰出的成就,著名的中篇小说有 塔曼 果 ( 1829), 马第奥 法尔哥纳 ( 1829),代表作是 高龙巴 ( 1840) 和 嘉尔曼 ( 1845)。 梅里美一生的最后 20年,致

58、力于俄国文化的研究, 是俄国文学的翻译家和热心的传播者。他最先将 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和屠格涅夫介绍给法 国读者。普希金称他是一位 “ 敏锐的、富有独创 性的作家 ” 。 1862年,俄国文学爱好者协会推选 梅里美为名誉会员,梅里美对此感到自豪。 1870 年 9月 23日去世。 梅里美是一个学者型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少而精, 文字流畅自然,清朗明丽,情节生动曲折,富于 地方特点和异国情调,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具有 传奇色彩。 梅里美与司汤达相同的地方是,热爱朴实无 华的事实,厌恶法国古典辞藻,厌恶韵文。为此, 他们都不写诗,这是和浪漫主义作家不同的地方。 他们都追求准确性和精密性。作为考古学

59、家和历 史学家,梅里美对细节的描写具有罕见的真实性。 不同的地方是,司汤达的风格更抒情一些,充满 热忱,梅里美的创作不带有个人情感,充满阴沉 黯淡的情调,缺乏温柔和同情。在艺术技巧和艺 术的圆熟上,他超过了司汤达。 和巴尔扎克相比,巴尔扎克描写的都是法国现实的社 会生活,梅里美选取的题材与现代文明社会没有多少联系。 他描写异国题材,追求与资本主义文明相对立的强有力的 个性和资产阶级道德体系之外的人物形象,在金钱统治一 切的时代别开一面。 他赋予人物一种凶猛热情的性格,着意渲染残忍和冷 酷,每篇小说的结局都是冷酷无情的死亡。例如 高龙巴 描写了族间的仇杀; 伊尔的美神 和 罗基斯 描写了 新婚之

60、夜令人毛骨悚然的谋杀; 嘉尔曼 描写了夺命之 爱; 马第奥 法尔哥纳 描写了处死儿子; 塔曼戈 描写了贩奴船上的黑奴起义和覆灭。 梅里美的人物个性强悍,他笔下的女性人物 都无温柔的品质,显示出男子气概,坚强刚毅。 高龙巴具有 “ 凶残的优雅 ” ,她是科西嘉岛上一 个奇特的高尔斯人姑娘,她竭力怂恿哥哥奥索报 父仇,充满野蛮的英雄气,总是按照自然的本性 和强烈的情感行事,不受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 她有魄力,有毅力,有个性,有才智,在生活中 挑起事端,解决矛盾。在她的强悍个性的映照下, 资产阶级文明显得软弱无力。 嘉尔曼 是梅里美最著名的中篇小说,塑造 了法国文学人物画廊中最鲜明突出的女性形象嘉

61、 尔曼。故事发生在西班牙,嘉尔曼是一个吉普赛 姑娘,她容貌妖艳,性格泼辣,从属一个走私集 团。专事刺探消息,充当耳目,公开职业是烟厂 女工。一个贵族出身的军人何塞爱上了她,卷入 她的非法活动,成为杀人犯。他忌妒嘉尔曼喜欢 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爱不成便把她杀死,表现出 强烈的男权意识。 嘉尔曼具有自由粗犷的强悍个性,以 “ 恶 ” 的方式来蔑视和反抗文明社会。她思想独立,性 格豪放,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热爱自由和忠于自 己,不受任何道德原则、习俗偏见的限制。当她 不再爱何塞时,任何劝说和威逼都改变不了她的 决定,即使在死亡的威胁下,也始终不让步。她 说: “ 我明明看出你要杀我,这是我命该如此, 可

62、是你不能叫我让步。 ”“ 嘉尔曼永远是自由 的 ” 。嘉尔曼以生命为代价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 自己的原则,使她在精神上优于很多爱情作品中 的女主人公,成为文学史上最吸引人的一个女性 形象。 嘉尔曼 作为一篇爱情小说,摆脱了传统爱情故事 的俗套,描写了粗犷强烈的激情,提供了另一类型的典范。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冲突表现了一定的社会矛盾。何塞出身 贵族,一心想过文明社会循规蹈矩的生活,他虽然卷入了 嘉尔曼的走私活动,成为杀人犯,但念念不忘自己成了 “ 坏蛋 ” ,想 “ 重新做人 ” ,看不惯嘉尔曼的独立不羁。 由此形成男女主人公两种观念、两种生活态度的激烈冲突, 导致悲剧的发生。这是小说的社会价值。

63、嘉尔曼 为多 国读者所喜爱,不止一个音乐家把它改编为歌剧和乐曲, 使它广为流传。其中最著名的改编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 剧 卡门 。因此, 嘉尔曼 又名 卡门 。 比才歌剧 卡门 ( Carmen, 1875), 法国作曲家比才( Bizet, 1838 1875)根 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创作了歌剧 卡门 , 音乐多用舞蹈歌曲及分节歌,具有强烈的 戏剧性和西班牙色彩。音乐率直甜美,充 满阳刚气质和朝气。它是西方歌剧中的奇 葩,经典中的经典,是所有歌剧中上演率 最高的歌剧。 卡门 最著名的舞曲是斗牛士进行曲。 BBC出品的歌剧 卡门 画面色彩浓烈,与激荡人心的演唱和雄壮的音乐 十分相配。斗牛士进行曲

64、无论是乐队的演奏还是剧中的表 演都是歌剧的一个亮点。歌剧开始的卡门序曲是一首明朗 而辉煌的管弦乐曲,用回旋曲式( ABACA)写成,序曲中 的第一个主题来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进场时的合唱旋律, 曲调欢腾而热烈,指挥的手势、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刚健 有力,激情昂扬。音乐把人们带到了西班牙斗牛场的喧闹 狂热的气氛之中,场面宏大,色彩艳丽。卡门也在欢迎的 人群中,这时她已经和何塞分手,答应追求自己的斗牛士 埃斯卡米洛获胜后和他结婚。她不知道在卡米洛斗牛取胜 的欢呼声中她被何塞杀死。为了了解序曲与主题的关系, 这里把卡门序曲与第四幕斗牛士进场的合唱曲剪辑在一起。 视频: 歌剧卡门序曲与 斗牛士进场合唱曲

65、嘉尔曼独立不羁的个性在歌剧中通过音乐的 歌唱表演得到最好的发挥,她火热泼辣,风骚诱 人,登场唱出的第一句歌词是: “ 何时爱上你们? 我也说不清。也许永远说不,也许就在明天。但 很明显,今天没希望。 ” 卡门所唱的著名的哈巴 涅拉 “ 爱情像一只自由鸟 ” 是歌剧中少有的带有 西班牙色彩的曲调,表现了歌剧的爱情主题和卡 门的自由心声。 视频: 歌剧 卡门爱情像 一只自由鸟 在比才 卡门 的各种演出版本中,最 具有创造性的表演是 冰上卡门 ( Carmen on Ice,指挥:哈奈尔,维也纳 交响乐团演出, 1989)以流畅炫目的花样 滑冰技巧颠覆传统的歌剧表演形式。比才 的音乐在花样滑冰中得到

66、酣畅淋漓的表达, 此节目获得 1990年艾美奖表演艺术中的杰 出古典节目奖项。 表演者:卡门: Katarina Witt,何塞: BrianBoitano,埃斯卡米洛: BrianOrser。第一 幕卡门因打人在工厂门口被抓,何塞看管。富有 感染力的赛格迪亚舞曲推动剧情迅速而自然的发 展,卡门与何塞的双人舞别具一格。在歌剧中, 卡门用挑逗的唱词引诱何塞,冰上滑冰中卡门用 灿烂的笑容和身体的妩媚动作诱惑何塞,要何塞 为她松绑。在松绑的一霎那,卡门推倒何塞逃跑。 何塞为此降职关禁闭。 视频: 冰上卡门赛格迪亚舞曲 卡门 的斗牛士之歌永 远是激动人心的音乐,在 冰上卡门 中,斗牛士埃 斯卡米洛花样滑冰的旋转、 跳跃,矫捷的动作,英武的 造型,配合斗牛士进行曲的 旋律达到绝美境界。这是现 代文化强调身体的表演,歌 颂自然生命的力,引起观众 强烈的共鸣。 视频: 冰上卡门斗牛士舞曲 现代艺术打破各门艺术壁垒分 明的界限,文学与音乐,文学与美 术,音乐与动漫的结合,用视听形 象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卡门 的 斗牛士舞曲 也被改编成音乐动 漫,纯听觉的音乐在梦幻般的色彩 变化中展现。无论是冰上卡门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