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20680841 上传时间:2021-04-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8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呼吸机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呼吸机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呼吸机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呼吸机培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机培训ppt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机械通气的培训 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意春 呼吸的概念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即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机械通气( Mechinical Ventilation) 机械通气是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的一种方法 。 主要是 改善氧合和通气 , 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 同时可减 轻病人的呼吸作功和氧耗 , 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 机械通 气的装置称通气装置 ( 或 通气机 Ventilator 或呼吸机 Respirator) 。 有创正压呼吸模式发展简史( 1) 1775年: Hunter 用风箱将气体吹入患者肺中 , 有创正压 通气真正意义上诞生 。 1775-1

2、940年期间: 由于技术落后和战乱 , 呼吸机发展缓 慢 , 装置简易 , 多数采用间歇性正压通气模式 ( IPPV) 。 1950S : 脊灰在世界范围大流行 , 定压型呼吸机被广泛应 用 , 现代呼吸机技术有长足的进步 。 1960S : 随着物理学发展 , 电子技术被引进机械通气中 , 人们设计出定容型呼吸机 。 60年代末: 越战爆发 , 许多伤员出现 “ARDS” , 临床上应 用 IPPV难以纠正低氧血症 , 1967年 , Ashbaugh首次应用呼 气末正压 ( PEEP) 治疗 ARDS获得满意效果; 1971年 Gregory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CPAP) 治疗新生儿

3、呼吸 窘迫综合征获得成功 。 有创正压呼吸模式发展简史( 2) 1970S: 陆续出现了间歇性指令通气 ( IMV) , 同步间歇 性指令通气 ( SIMV) 。 分钟指令通气 ( MMV) 等模式 。 1980S: 人们开始重视定容型呼吸机易发生气压伤的缺点 , 又开发压力支持通气模式 ( PSV) 。 1992年: 由于微电脑技术的应用 ,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 PRVCV) 得以实现 , 使机械通气更符合人的生理状态 , 疗效更理想 。 1992年至今: 适应性支持通气 ( ASV) , 容量支持通气 ( VSV) , 比例辅助通气 ( PAV) 等一系列新的通气模式不断 出现 ,

4、有创正压通气前景光明 。 1913年 Janyway 第一台定型呼吸机 负压呼吸机 德国的 Drager呼吸机 瑞典伽利略呼吸机 PB840呼吸机 德国西门子呼吸机 家庭和转运呼吸机 瑞思迈家庭用呼吸机 纽邦转运呼吸机 世界知名呼吸机品牌 美国的鸟牌 , 伟康 ( 美国伟康无创呼吸机 ) , PB840( 美 国泰康医疗 ) 。 德国 Drager德尔格 , 西门子伟康 , 西门子迈柯唯 ( Maquet) 。 Hamilton(瑞士哈美顿呼吸机 ), 瑞典伽利略 。 澳大利亚瑞思迈 ( Resmed) 呼吸机 。 新西兰费雪派克 ( Fisher161:14501458) 412 ICU,

5、用机 1638例 ,所用通气模式 平时 撤机时 A-CV 47% 93% PSV 36% SIMV 6% SIMV+PSV 28% PSV 15% SIMV 5% SIMV+PSV 25% 间歇自主呼吸 17% 其他 7% 每天自主呼吸 4% 其他 (BIPAP,2种以 上方法 ) 9% 2226位医生的问卷调查 2226位医生的问卷调查 日常最喜欢应用模式 A-CV 62% 撤机方法 PSV 34% SIMV或 + PSV 35% 通气模式 常用模式 辅助 -控制通气 (A-CV) 间歇指令通气 (IMV)和 SIMV 压力 支持通气( PSV) SIMV +PSV 新通气 模式 成比例通气

6、( PAV)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APRV) 容 量保障 压力 支持( VAPSV),压力调 节容量控制通气 (PRVCV),容量支持 ( VSV) ASV Bi-level 通气模式 通气模式选择 医生的习惯 和熟悉程度 病人的病情特点 各模式的优缺点 通气开始 完全通气支持 病情改善 部分通气支持 A-CV、高频率 SIMV SIMV、 PSV、 PSV+SIMV 控制通气( Control ventilation, CV) 控制通气( Control ventilation ,CV )是因患者无自主 呼吸或自主呼吸极弱,由呼吸机控制呼吸的频率、潮气量 和吸气时间。这种通气模式在自主呼吸较

7、强的患者有可能 引起呼吸机对抗,在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应用不当可能引 起过度换气或通气不足。 间歇正压通气( intermi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PPV) 容积控制通气 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VCV 概念:潮气量 ( VT) 、 呼吸频率 ( RR) 、 吸呼比 ( I E) 和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来控制 。 特点:能保证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的供给 , 完全替代自主 呼吸 , 有利于呼吸肌休息 , 但不利于呼吸肌锻练 。 容易发 生人机对抗 应用:中枢或外周驱动能力很差者;对心肺功能贮备较差 者 , 可提供最

8、大的呼吸支持 , 以减少氧耗量 , 如躁动不安 的 ARDS患者 、 休克 、 急性肺水肿患者; 压力控制通气 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PCV 概念:预置压力控制水平和吸气时间。吸气开始后,呼 吸机提供的气流很快使气道压达到预置水平,之后送气 速度减慢以维持预置压力到吸气结束,之后转向呼气。 特点:有可能降低气压伤的发生,能改善气体分布和 V Q,有利于气体交换。 VT与预置压力水平和胸肺顺应 性及气道阻力有关,需不断调节压力控制水平,以保证 适当水平的 VT。 应用:气道压较高的患者;较重的 ARDS;新生儿和婴幼 儿;用于补偿漏气。 辅助通气( A

9、ssist Ventilation, AV) 辅助通气( assist ventilation,AMV )即患者有较弱但 较稳定的自主呼吸,在吸气时产生的气道负压能触发呼 吸机产生同步送气。潮气量可预先设定,但由于患者自 己能控制呼吸频率,一般不会引起通气不足、过度换气 及内环境紊乱。 辅助控制通气 概念: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送气后,呼吸机按预置参数 ( VT, RR, I/E)送气;患者无力触发或自主呼吸频率低 于预置频率,呼吸机则以预置参数通气。与 CMV相比,唯 一不同的是需要设置触发灵敏度,其实际 RR大于或等于预 置 RR。 调节参数:触发灵敏度, VT, RR, I E。 特点:具有

10、 CMV的优点,并提高了人机协调性;可出现通 气过度; 应用:基本同 CMV。 间歇强制性通气( IMV) 间歇强制性通气(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IMV)是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按一定 的时间间隔给予间断的控制性机械通气支持,适用于有较 强而稳定的自主呼吸,但尚不能达到正常通气量的患者; 同步间歇强制性通气( SIMV) 同步间歇强制性通气(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IMV)是为解决 IMV 时呼吸机与 患者呼吸动作不同步而设计的,若在等待触发时期(称同 步触发窗)内

11、无自主呼吸,在触发窗结束时呼吸机自行给 予 IPPV,这样无人机对抗产生。触发窗一般为 IPPV呼吸周 期的 25,位于 IPPV前。 IMV与 SIMV 同步间歇 指令通气 SIMV 间歇指令 通气 IMV SIMV 特点:能保证一定的通气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自 主呼吸参与,防止呼吸肌萎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 发生过度通气的可能性较 CMV小。 自主呼吸时不提供通气辅助,需克服呼吸机回路的阻力。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在自主呼吸时给予一定水平的压 力支持,即 SIMV+PSV。 应用:具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者,逐渐下调 IMV辅助频率, 向撤机过渡。若自主呼吸频率过快,采用此种方式可降

12、低自主呼吸频率和呼吸功耗 。 压力支持通气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 概念:吸气努力达到触发标准后,呼吸机提供一高速气流, 使气道压很快达到预置的辅助压力水平以克服吸气阻力和 扩张肺脏,并维持此压力到吸气流速降低至吸气峰流速的 一定百分比时,吸气转为呼气。该模式由自主呼吸触发, 并决定 RR和 I E, 特点:属自主呼吸模式,患者感觉舒服,有利于呼吸肌休 息和煅练;自主呼吸能力较差或呼吸节律不稳定者,易发 生触发失败和通气不足;压力支持水平设置不当,可发生 通气不足或过度。 应用: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呼吸中枢驱动稳定者;与 IMV等方式合用,可在保证一

13、定通气需求时不致呼吸肌疲 劳和萎缩,可用于撤机 。 压力支持通气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 持续气道正压( CPAP) 持续气道正压 (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 , 是指病人在自主呼吸状态下 , 由呼吸机向气道内输送恒定的正压气流 , 使患者 气道内呼 /吸气相均保持正压 。 一般可以把 CPAP理 解为自主呼吸状态下的 PEEP。 持续气道正 压( CPAP) 使用 CPAP注意事项 1 只能用于呼吸中枢功能正常 、 有自主呼吸的病人 。 2 插管病人可从 2 5cmH2O开始 , 根据需要

14、可增到 10 15cmH2O, 最高不超过 25cmH2O。 未插管的病人可用面罩或 鼻塞间断使用 CPAP, 一般用 2 lOcmH2O, 最高不超过 l5cmH2O, 若超过 2天呼吸功能仍没恢复者应行气管插管 。 3 未插管的病人使用 CPAP, 应防止胃扩张 、 呕吐 、 恶 心 、 腮腺炎 、 鼻腔炎 、 泪囊炎等 。 4 CPAP可和 SIMV、 MMV、 PSV等方式合用 。 呼吸机常规参数的设置 Vt (潮气量 ): 400 500ml f ( 频率 ) : 12 20次 /min Vi ( 吸气流速 ) : 40 100L/min Ti ( 吸气时间 ) :0.8 1.2s

15、FiO2( 吸氧浓度 ) : 21%-100% PEEP( 呼吸末正压 ) : 3 5cmH2O I: E ( 吸呼比 ) : 1: 2 潮气量 VT 吸气时间 Ti 呼吸频率 f 呼气末正压 PEEP 吸氧浓度 FiO2 吸气触发 吸气压力 Paw 压力支持 ASB/PSV 斜率 Ramp 呼气时间 Te 吸呼比 I:E 吸气流速 V 呼吸机常用参数 报警范围 湿化器温度 1、吸入氧浓度 FiO2 FiO2大于 50时需警惕氧中毒。原则是在保证氧合的情况下, 尽可能使用较低的 FiO2。 2、潮气量 VT 一般为 6 15ml kg。 首先应避免气道压过高 , 即使平台压不超过 30- 35

16、cmH2O。 目前广泛推荐的 VT是 8 10ml kg, 与 RR相配合 , 以保证一定的分钟通气量 ( MV) 。 3、呼吸频率 RR 应与 VT相配合,以保证一定的 MV; 应根据原发病而定:慢频率通气有利于呼气,一般为 12 20次分;而在 ARDS等限制性通气障碍的疾病以较快的频 率辅以较小的潮气量通气,有利于减少克服弹性阻力所做 的功和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应根据自主呼吸能力而定:如采用 SIMV时,可随着自主呼 吸能力的不断加强而逐渐下调 SIMV的辅助频率。 4、吸呼比 I E: 一般为 1 2 采用较小 I E, 可延长呼气时间 , 有利于呼气 , 在 COPD和哮 喘常

17、用 , 一般可小于 1 2。 在 ARDS可适当增大 I E, 甚至采 用反比通气 ( 1 E1) , 使吸气时间延长 。 5流速波形 一般有方波 、 正弦波 、 加速波和减速波 4种 。 其中减速波 与其他 3种波形相比 , 使气道峰压更低 、 气体分布更佳 、 氧合改善更明显 , 在临床更为推崇 。 6吸气峰流速: 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理想的吸气峰流速应与自主呼吸 相匹配,吸气需求越高,则流速也应相应提高,以减少呼 吸功耗。正常值为 40-80L min。 7、吸气末暂停时间 指吸气结束至呼气开始这段时间 , 一般不超过呼吸周期的 20 。 较长的吸气末正压时间有利于气体在肺内的分布 ,

18、 改善氧合 , 但使平均气道压增高 , 对血流动力学不利 。 8、 PEEP 不同病种常规所需的 PEEP水平差别很大 。 COPD可予 3- 6cmH2O, ARDS则可高达 10 15 cmH2O, 甚至更高 。 而对于 支气管哮喘以前趋向于较高水平的 PEEP, 而目前则趋向于 较低水平的 PEEP, 甚至 0cmH2O的 PEEP。 在实际操作时 , 可根据病情和监测条件进行 , 一般从低水 平开始 , 逐渐上调 , 待病情好转 , 再逐渐下调 9、同步触发灵敏度( trigger) 可分为压力和流速触发两种 。 一般认为 , 吸气开始到呼吸 机开始送气的时间越短越好 。 压力触发很难低于 110 120ms, 而流速触发可低于 100ms, 一般认为后者的呼吸功 耗小于前者 。 触发灵敏度的设置原则为:在避免假触发的情况下尽可能 小 。 一般置于 PEEP之下 1-3cmH2O或 1 3L/min。 BiPAP呼吸机的参数设定 2.EPAP( PEEP) 一般设置为 PEEPi 的 50 85 PEEP的经验值: COPD病人 3 5cmH2O最好不超过 7cmH2O 哮喘病人 3 5cmH2O ARDS病人 8 12cmH2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