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67716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84 大小:8.1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二、教学要求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比拟与测量”这两个局部组成。“植物”这个单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保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

2、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开展学生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

3、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比照观察的能力;屡次重复,进行简单比照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三、板块分析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

4、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 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

5、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四、具体措施.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 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 好 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1 .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2 .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

6、的“四动”能力。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气氛,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课题课时第 周课前安排11周始课导入1我们知道的植物22 周观察一棵植物33 周4 周观察叶34 周5 周-6 周这是谁的叶28 周植物是活的吗39 周T 0 周10周(语数期中知识竞赛)校园里的植物311周-12周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213周在观察中比较214周起点和终点215周用手来测量216周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217周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218周做一个测量纸带219周比较测量

7、纸带和尺子220周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221周入学教育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准备课:入学教育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科学课学习些什么。技能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管理。情感目标: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了解科学课,对科学课产生一定的兴趣。三、教学重点:课堂常规养成.四、教学难点:学习自我管理,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谈话引入1.认识老师老师进行自我介绍2.教师告诉学生自己的办公室位置(二)了解科学课1.学生说说对科学课的了解2.教师简介科学课并总结谈话,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科学就是带领我们

8、去探索科学就是带领我们去发现1科学就是带领我们去实验科学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讲解科学课的注意事项1.教师讲解科学课上,我们要注意些什么?要端正学习态度,要喜欢科学。要记住每周科学课的上课时间,铃声响起后,安静、有序地进入教室,在自己位置上坐好等待老师。上课前要准备好上课用的书本,笔,放桌面上。需要观察实验时,带好记录本、笔及需要用到的其他材料,保持安静.老师讲解时,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不准聊天,窃窃私语,随意走动等。有问题举手,获得许可后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只回答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其余不相关的课后提问并解答。课堂上没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如果老师举手示意时,无论你在干什么这时候都应

9、该停下来,面向老师坐好,并安静的等待.小声提醒你周围还没有注意到老师的同学。没有讨论和小声讲话的声音,把你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到老师这里。迟到时:进门喊“报告”,告诉老师迟到的理由,得到允许后才能回到位置坐下一下课铃响,等老师喊“下课”,学生起立,“老师请休息”,老师先走,学生再下课。2.教师组织开展课堂常规演练(四)总结谈话这堂课,老师跟大家讲了科学课的一些要求,请同学们记在心上,在以后的课堂上按要求做好。板书设计:准备课了解科学课科学课要注意些什么2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欢迎进入科学课堂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欢迎进入科学课堂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

10、科学课的要求。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学习科学的一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培养对科学课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四、教学难点:常规养成。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科学书,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六、教学过程:(-)谈话引入简单介绍评价表3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二)教师自我介绍学生倾听,教师及时表扬奖励。(三)讲小故事1.讲身边的同学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课需要善于发现问题,要勤于思考,要枳极尝试,要仔细观察,要乐于表达

11、。2.讲述科学家珍妮 古道尔的故事。(四)了解科学学科学习内容1.展示植物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五)总结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科学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中认真学习,学好科学,用好科学。板书设计:欢迎进入科学课堂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我们知道的植物第(3)课时一、教学内容:4第一单元第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第 1 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

12、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三、教学重点: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四、教学难点:能正确认识植物。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 料 花、植 物、种 子、花 盆、泥 土、小 铲 子、小 葱、大 蒜、胡 萝 卜、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六、教学课时2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1 课时)(-)谈话引入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 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

13、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5(二)新课教学1.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出示教科书第2 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

14、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2.塑料花是植物吗?(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三)总结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四)安排作业找一找,说一说身边有哪些植

15、物。板书设计:我们知道的植物周围的植物有:树、花、草、水果、蔬菜.植物:会开花、有叶子、不会动、会长高、要浇水塑料花:有这些特征吗?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6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我们知道的植物第(4)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第2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三、教学重

16、点: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四、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 萝 卜、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2 课时)(-)谈话引入前面,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和图片里的植物,也判断了塑料花是不是植物,今天我们再一起做一个活动。(二)新课教学1.提问:大蒜是不是植物呢?你的想法是什么?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种大蒜,让它在以后的日子里陪伴我们上科学课。种大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种在土里,叫土培;还有一种是种在水里,叫水培。今天我们就放在水里种植。教师用课件出示种植方法。3.你预

17、测大蒜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有变化吗?4.看来它会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有变化,我们可以隔段时间记录一次,看看大蒜会有什么变化。看,这是一张科学记录表,我们每周记录一次,把它生长变化的特点画下来。(三)总结谈话这一棵植物可能要经历漫长的生长过程,你们可别忘记每天细心照顾它,及时观察记录它的生长情况。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植物,课下我们也可以观察、尝试种植其他的植物。(四)安排作业用老师教给的方法种植一棵植物。板书设计:种植一棵植物种植方法:土培法、水培法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8观察一棵植物第(5)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课 观察一棵植物(第1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

18、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三、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知道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四、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画一棵植物的简图。五、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一盆菊花;小组:一盆菊花、学生活动手册;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

19、 学 过 程(第1课时)(-)聚焦:谈话引入1.创设情境:星期天,奇奇和妙妙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9在游玩中,他们发现了一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他们拍了一些这种植物照片,准备带回学校请教其他同学和老师。师:展示一些菊花的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预设:菊花)师:我对菊花不太了解,你们能告诉我你在哪里见到过菊花呢?你知道有关菊花的哪些小知识呢?3.小结:原来你们知道这么多关于菊花的信息,真厉害!老师今天也把这课植物请来了教室,我们一-起来观察吧。(-)探索:观察一棵植物1.整体观察植物(1)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菊花,学生先观察说说看到的情

20、况。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观察的方法,整体到部分,由远及近等。(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同学们可以走近这棵植物进行观察。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一盆菊花,让学生了解观察方法以及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走近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学生观察菊花的根、茎和叶。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在交流中强调听和说的习惯。尝试给出规范的语言指引)(三)拓展总结1.通过观察菊花,你知道观察植物时我们要用什么样的顺序来观察吗?2.通过观察菊花,你知道植物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四)安排作业利用学习到的方法观察一棵植物。板书设计:101.目标达成度

21、: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观察一棵植物第(6)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课 观察一棵植物(第2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11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三、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知道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四、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

22、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画一棵植物的简图。五、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一盆菊花;小组:一盆菊花、学生活动手册;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 学过程(第2课时)(-)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棵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这些结构,今天我们就来画一棵植物吧。(二)新课教学1.画一棵植物如果把这棵植物画下来,以后见到时就可以拿出来对照观察。怎么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2)指导画一棵植物。将活动手册翻到第2页,请学生将日期书写完整。对照真实的植物,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强调科学记

23、录要真实、客观。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记录。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将茎画得更像一点、叶画得更像一点。2.研讨:交流评价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图画,结合图画,请学生说一说观察到的茎和叶是12怎样的,鼓励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更多特征和发现。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拓展延伸1.我还有一个小挑战,你们敢接受吗?(展示图片:一棵大树。).2.提问:如果你要去观察一棵大树,该怎么做呢?.3.引导:先整体再局部。树有多大、有多高(和谁去比一比)、茎有多粗(抱一抱)、叶是什么样的(和菊花的比一比)、大树上可能还有小动物。(展示图片:一棵树的远景、近景,茎、叶等的特写。)(四)总结

24、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画一棵植物,今天同学们观察这种植物的时候可以把画的图与这棵植物进行比较。在观察到其他植物的时候也可以把它画下来。(五)安排作业把今天画的植物拿回家展示给家人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13观察叶第(7)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3 课 观 察 叶(第 1 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不同的叶,认识植物的叶不同与相同之处。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

25、,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三、教学重点: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四、教学难点:感受叶也是有生命的,了解叶的生长变化过程。五、教学准备:课件、具备有老叶和嫩叶的盆栽。六、教学课时2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谈话引入复习植物的基本构成:根、茎、叶。谈话引出课题:观察叶。14(二)新课教学1.出示各种各样的叶学生观察,说一说叶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

26、大小等几方面描述。2.观察比较同一棵植物的叶(1)出示同一种树叶的新鲜的叶和落叶,让同学进行对比。学生观察、回答、讨论。通过对比,让同学了解叶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叶的生命特征。同一种树叶的新鲜的叶和落叶(2)观察一条树枝上的叶出示一条新鲜树枝,让同学说出其中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到叶也是由生命的,同样也是有生长、衰老、和死亡。3.巩固练习选择一种植物的叶,观察并画一画,完成活动手册P3。(三)总结谈话选择一种植物的叶,观察并画一画。本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校园中植物的叶,知道了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还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

27、叶柄,植物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四)安排作业自己选择树叶,做一幅叶画。板书设计:观察叶叶有什么特点?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15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观察叶第(8)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3课 观 察 叶(第2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叶。科学探究目标:让学生了解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并鼓励描述其特征。科学态度目标:引导学生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懂得保护植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动手画一片叶和用叶做一副画,培养

28、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教学重点:理解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四、教学难点: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让学生调查校园内的植物。教师准备:课件、具备有老叶和嫩叶的盆栽。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2课时)16(-)谈话引入1.出示几片常见而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子,让学生观察后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树的叶。2.追 问“那你们是怎么样区分的,为什么这么快而又没有错呢?”结论:因为每种叶都差不多,但和其他树叶长相不同。3.再次追问“这些叶的长相哪里不同?”4.提问:”这些叶的长相有相同的地方吗?

29、”教师提示:学生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会认即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叫”做好准备。(二)新课教学1.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2.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叶。可先学生让按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描述,让后教师在做介绍。3.观察之后,回到教室。4.教师出示一些特别的叶。(1)枫树叶像手掌;(2)银杏叶像一把扇子;(3)松树叶像一根针5.“猜叶子”的游戏。教师学生描述叶,让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例(1)枫树叶像手掌;(2)银杏叶像一把扇子;(3)松树

30、叶像一根针6.总结,“我们之所以能猜对是什么叶子,是因为他们叶的一些特征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7.巩固练习教师先出示一盆载,让学生观察盆栽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思考同是一种植物的叶为什么他们的长相不一样呢?学生会观察到盆栽叶的颜色不同,教师可顺势对学生进行植物的叶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并教导学生要爱护一草一木,不可践踏小草和采折树枝。(三)总结谈话1.首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17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后画叶脉,最后进行涂色)。3.作品展示,可让学生猜一猜画的叶子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四)安排作业做叶画。布

31、置学生利用周末在家长的陪同下制作一幅叶画,下星期带来。板书设计:观察叶1.叶有什么特点?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2.画一片叶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这是谁的叶第(9)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4 课 这 是 谁 的 叶(第 1 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18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4.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

32、表达。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的叶相同与不同之处,学会保护植物,爱护环境。三、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四、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五、教学准备:校园中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六、教学课时2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2 课时)(-)谈话引入“猜叶”的游戏。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

33、来猜。(二)新课教学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193.巩固练习围 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

34、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学产生分小组畅所欲言。全班交流,老师总结发言。(=)总结谈话1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2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四)安排作业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手册的活动记录。板书设计: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特征:叶的形状叶的大小叶的颜色教学反思:1 .目标达成度:2 .本节课亮点:3 .不足与改进:这是谁的叶第(1 0)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4课 这是谁的叶(第2 课时)二、教学目标:20科学概念目标: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

35、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4.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的叶相同与不同之处,学会保护植物,爱护环境。三、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四、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

36、哪一种植物的叶。五、教学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小板夹。六、教学课时2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2 课时)(一)谈话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发现了叶的秘密。小朋友们对叶子充满了兴趣,甚至还捡了不少掉落的叶子。今天老师就把它们带到了科学教室,让我们一起请出这些树叶宝宝吧。教师实物投影五种不同的叶子,让学生观察并回忆。(二)新课教学1.谈话:你们知道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1设 想1:学生能够说出植物名称,也能描述叶的特征。学生回答每种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聚焦特征,教师板画。设想2:学生说不出植物名称,或者说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学生认为梧桐叶是枫树叶,教师可以解释这片叶像手掌

37、一样,那是不是这种形状的都是枫树叶呢?我们还得再去观察观察其他方面的特征。这片叶子还有什么特征吗?2.追问: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能用什么感觉器官观察植物呢?3.小 结:不同植物的叶特征也不同。活动一:画叶。1.活动要求:这些植物都长在校园中,我们就去找一找这是谁的叶。还按上节课画图的方法清晰地画出叶的样子,然后拿着图去寻找叶。提问:你觉得要想很准确地找到叶子,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表现出每片叶的特征等。2.活动:比比谁能表现更多叶的信息。每组先商量好准备找哪两片叶。小组活动将叶子画在记录表上,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学生在记录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叶的特征的理解,感受每片叶的不同点。活动二:

38、讨论外出注意事项。1.提问:我们要到校园中寻找叶对应的植物,怎样才能找到呢?学生回答:根据每片叶的特征,按照叶的样子寻找。追问:如果只有某一个特征一致,能不能判断找对了?小结:要反复比较,先找到主要特征,再看其他特征。如果附近有掉落的叶,你也可以带回教室。2.提问:外出活动时,你觉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注意安全、要做好记录等。教师总结:安全很重要!第一,远离危险的地方和植物,遇到动物不擅自触碰;第二,老师会划定范围,到操场以后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在一起观察,遇到问题随时举手告诉老师;第三,爱惜植物,每片叶都是有生命的,不摘叶子;最后,找到了要及时记录。回来之后交流、汇报,你是根据叶的什么

39、特征找到植物的?你在哪里找到的?设计意图:明确外出观察和寻找叶的要求,养成良好的科学活动习惯。22活动三:在校园里寻找植物。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巩固练习1.提问:你们找到对应的植物了吗?你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设计意图:聚焦叶的特征和叶对应的植物的名称。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一处植物,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最终引出这种植物很适合这样的环境的知识点。(三)总结谈话最后,让我们来听一首 树叶歌,看看你能不能发现树叶的其他秘密。设计意图: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到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感受身边植物的多样性,了

40、解周围常见的植物,并对观察植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四)安排作业回家分享给伙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每种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不同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植物是“活”的吗第(11)课时一、教学内容:23第一单元第5 课 植 物 是“活”的 吗(第 1 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生长是需要阳光和水分的。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乐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教学重点:找一些证据证明植物是

41、活的。四、教学难点:找出证明植物是活的的证据。五、教学准备:课件、植物。六、教学课时3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情境引入游戏:我来做1.和你的小伙伴握握手,再和小机器人握握手,想一想他们有什么不同?握小朋友时小朋友会互动,而机器人不会互动。2.再出示小猫和小狗的图片,思考:它们是活的吗?小猫和小狗也会动,所以是活的。(二)活动开展1.出示一盆植物,提 问“这盆植物会动吗?它是活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探究 植物是“活”的吗。2.我是小小侦查员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将其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或拍照记录下来(在家提前几周准24备)3.每个小组拿出自己种植的植物,合作观察植物,并展示植物生

42、长记录图片。找一找哪些证据能证明植物是活的?要求: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寻找证据完成坐好4.师小结:小组合作找出证明植物是“活”的的证据3.我汇报第 1周第2周第3周它有哪些变化?越长越高,叶子越来越大第 3 天第 7 天25第8天 第10天它们又有哪些变化呢?发出绿芽了,芽越长越高4.我回忆26在种植它们时,你们都做了哪些事情呢?(三)总结谈话总结观察方法。(四)安排作业用我们学习的方法去观察周围的植物。板书设计:植物是“活”的吗会动长 高 长 大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植物是“活”的吗第(12)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5 课 植 物 是“活”的 吗(第 2

43、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生长是需要阳光和水分的。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27培养乐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教学重点:找一些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四、教学难点:找出证明植物是活的的证据。五、教学准备:课件、植物。六、教学课时3课时七、教 学过程(第2课时)(-)复习引入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观察植物的方法。(-)活动开展还有哪些证据?1.出示一年四季同一棵樱花树变化的图片,学生观察变化浇水、施肥、晒太阳我发现:春天花很美,夏天叶子很茂盛,秋天叶子变得稀疏

44、了,冬天树枝上挂满了雪植物会随着温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合欢树夜间枝叶合拢28白天的合欢树晚上的合欢树用手触摸含羞草的叶子,观察变化含紫草仃着羽匕状的叶子用手轻轻,碰含羞草叶子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三)巩固练习通过以上的分析,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也是“活”的?证据:植物会长大,会长叶,会开花结果,它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水分、温度(四)作业设计1 .剪纸的玫瑰是植物。()2 .草地上的野花是活的。()3 .有根、茎的花就是活的。()(五)拓展总结思考:塑料花是“活”的吗?为什么?塑料花不是活的,因为它不会长大,不会凋谢,也不需要阳光、土壤板书设计:植物是“活”的吗生长是需要阳光和水分植物会

45、随着温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9有的叶子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植物是“活”的吗第(1 3)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5课 植 物 是“活”的 吗(第3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生长是需要阳光和水分的。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乐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教学重点:找一些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四、教学难点:找出证明植物是活的的证据。五、教学准备:种养植物所需用品。六、教学课时303 课时七、教学

46、过程(第 3 课时)(-)谈话引入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己经掌握了观察植物的方法,也知道了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也是活的。(-)新课教学自己种养植物,并完成相应的记录表。(学生动手实践)。(三)巩固练习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种植植物时所需要注意事项。(四)作业设计对自己种养的植物进行养护。(五)拓展总结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的,生长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养分和关心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不要随意采摘和践踏。板书设计:植物是“活”的吗是活的证据:会生长需要阳光、土壤、水分.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校园里的植物第(14)课时31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6课 校

47、 园 里 的 植 物(第 1 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2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3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1 .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2 .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人类和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 .

48、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三、教学重点: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四、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五、教学准备:学生:画板、记录单、编号贴纸教师:植物名称的卡片、板书。六、教学课时3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情境引入1 .出示桂花树图片,谈话:在我们的校园里,种植着许许多多的植物,这是其中一棵,大家见过吗?2 .提问:你在哪里见过它?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323.过渡:这棵高大的桂花树刚种到太伏小学的时候,它们的摸样并不是这样的。4.出示对比图片,谈话:2013年 的 12月,这棵桂花树是长这样的,2022年的今天,它的模样是这样的。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49、?5.小结:是的,桂花树有生命,会长高、长大。(板 书“有生命的”)6.过渡:除了这棵桂花树,同学们想不想去校园里认识更多的植物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到校园里去观察和认识植物。揭示课题。(二)活动开展1.提问:在观察植物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预设:不伤害植物(是的,因为植物是有生命的)。注意安全。2.提问:你打算用哪些方法观察植物呢?。(三)巩固练习强调观察植物时应注意事项(四)作业设计观察校园的植物(五)拓展总结除了进行实地观察植物,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对植物的了解。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珍爱生命,爱护植物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校园里的

50、植物第(1 5)课时33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6课 校 园里的植物(第 2 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2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3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L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人类和植物共同生

51、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 .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三、教学重点: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四、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五、教学准备:学生:画板、记录单、编号贴纸教师:植物名称的卡片、板书。六、教学课时3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2 课时)(-)谈话引入谈一谈,你们上一节课观察方法,分别都用来什么方法来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用眼睛看一一形状、颜 色(师:用眼睛可以观察什么?)用手摸一一茎、叶是否光滑,软硬34用鼻子闻 气味。(二)新课教学同学们的观察方法可真多。这节课我们带着看,摸、闻的方法继续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但是我们在观察中还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进行观察,另外

52、老师还有3个小要求。(1)找一找(2)画一画(3)勾一勾具体要求:(1)找一找:许多植物上挂有这样的小卡片,(图片出示)先找到与自己组号相同的植物,比如第一组寻找标有1的植物。(2)画一画:我们可以先远远地观察,把植物的大致形状先画下来,再走近这棵植物,用看、闻、摸这些方法观察茎和叶。并把发现简单的画下来。至少画一棵。(3)勾一勾:观察时,你用了哪种方法,就在对应的位置打个勾。4.领取材料,排队观察植物。5 .学生活动6 .教师及时指导:(1)这棵植物叫什么?(2)你用了哪些观察方法?(3)茎有什么特点?叶有什么特点?7.二次观察:你还能找到哪些有趣的发现?8.活动结束。整队。师引导:每个小朋

53、友都有了自己的收获,现在,让我们轻轻地,有秩序的回教室,分享大家的收获。(三)巩固练习分享大家的收获。(四)作业设计对今天观察的植物进行整理,并利用其他的方法进一步进行了解这些植物。(五)拓展总结不同的植物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性,这也同时影响着它们的生长生活。板书设计:35校园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性教学反思:1 .目标达成度:2 .本节课亮点:3 .不足与改进:校园里的植物第(1 6)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6课 校 园 里 的 植 物(第 3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2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

54、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3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L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人类和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 .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三、教学重点:36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四、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五、教学准备:学生:画板、记录单、编号贴纸教

55、师:植物名称的卡片、板书。六、教学课时3课时七、教 学过程(第3课时)(-)谈话引入经过了两节课的观察,相信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你在观察的过程中的发现。(-)活动开展交流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和遇到的新问题。1 .过渡:刚才大家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和记录了一些植物的特征,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发现?2.规范汇报方式:我们这样说,我观察了几种植物,他们分别叫什么?3.生表述,师贴对应的植物照片。4.提问:你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吗?5.小结:每一棵植物都有许多有趣的小秘密。6.提问:大家数一数,我们一共观察了多少种植物?7.谈话:我们校园的一个角落里至少有7种植物,那么,整个校园会

56、有多少种植物呢?整个太和有多少种植物呢?整个中国,整个地球呢?说说你的想法。8.小结:植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很多很多的。正是有了多种多样的植物,我们的校园才会那么美丽。板书:多种多样9.提问:对于校园里多种多样的植物,你还想知道些什么?1 0.小组讨论1 1 .小结。(三)巩固练习37植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很多很多的。正是有了多种多样的植物,我们的校园才会那么美丽(四)作业设计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五)拓展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研究还没有结束,回家后,大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继续观察我们身边的植物,继续研究我们提出的新的问题。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多种多样人类和植物相互作用,相互

57、影响珍爱生命,爱护植物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我们离不开植物第(17)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我们离不开植物(第 1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了解植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用品。科学探究目标:38能识别生活中以植物为主要原材料的物品。科学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植物对人类贡献的热情。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与人类有密切的联系。三、教学重点:重点:了解植物在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四、教学难点:难点:能够识别生活中以植物为主要原材料的物品。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学生活动手册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

58、程(第1课时)(一)聚焦问题通 过“狗不理包子”了解食物与植物的关系1.创境导入,了解食物来源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大,食物的种类繁多。我们天津的三绝就闻名于世。你知道这三绝是哪三种美食吗?学生回答。现在我们就了解一下天津的三绝之首,有上百年历史的一一天津狗不理包子。(1)播放美食视频一一天津狗不理包子(2)(出示高清包子图片)问:包子皮的主要食材是什么?你知道这种食材和以下哪种植物有直接关系吗?2.过渡:老师带来几种食物,请你猜测一下它们分别来自于哪种植物?(二)活动开展活动一:了解植物为人类提供的常见食物。1.出示常见的食物图片(米饭、窝头、面包),请学生找食物的来源。你知道这三种食物来自

59、哪种植物吗?39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与食物对应的植物。2 .请你看图想一想、把相关联的两幅图连起来。(出示图片)学生连线。讲述:青菜和黄瓜是蔬菜,橙子、苹果是水果,它们也都来自于植物。3 .小结:上面出现的这些食物直接来自植物。还有间接来自植物的呢?比如我们吃的肉类,它们虽然来自动物,但是牛、羊吃的是草和饲料,鸡吃的是粮食和饲料,它们的这些食物也来自植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足以证明,植物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二:了解生活中植物为人类提供的其他物品。1 .除了我们吃的食物外,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植物提供的?学生回答,教师梳理。2 .老师也带来了几种物品,想请你们用连线的方式帮助这

60、些物品找到对应的植物?出示实验记录单,学生尝试将物品与对应的植物进行匹配。(连线形式)3 .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引导学生这样说:我猜测()来自()这种植物。4 .你们的猜测结果是否正确呢?(播放棉花做成衣服、造纸的视频、橡胶做成轮胎和陈皮的制作过程的图片、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和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期待你们找出正确的答案。5 .根据刚才视频和文字中给出的信息,对自己的猜测结果进行修正。6 .交流汇报。(学生这样说)通过验证,我知道:(衣服)来 自(棉花)这种植物;(书 桌)来 自(大树)这种植物;(木屋)来 自(大树)这种植物;(轮胎)来 自(橡胶树)这种植物;(陈皮)来 自(橘

61、子树)这种植物(三)巩固练习观察多组图片,找出不同植物的特点。(四)作业设计40利用观看视频和阅读文字图片,寻找更多的知识。(五)拓展总结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文字图片,我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我们知道了这些物品都来自植物.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板书设计:我们离不开植物食物中有植物其他物品中有植物:衣服、书桌、木屋等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我们离不开植物第(18)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我们离不开植物(第 2 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植物是人类宝贵的财富。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比较与

62、分析,了解植物的用途。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41初步树立保护、珍惜植物资源的意识,感悟保护植物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重点:了解植物在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四、教学难点:难点:能够识别生活中以植物为主要原材料的物品。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学生活动手册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聚焦问题在上节课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文字图片,我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同时我们知道了植物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物品,那植物对我们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我们离不开植物。(二)活动开展了解植物对人类的

63、重要性1 .(看着填好后的实验记录单)这是我们穿的衣服(板书:衣)这是我们住的房 子(板书:住)这是我们出行用的交通工具(板书:行)。植物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其实,植物为人类提供的好处还有很多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1)出示草帽、板凳、筷子、化妆品等日用品图片。讨论它们来自源于哪些植物?(出示制作草帽的视频、制作筷子的视频)引导学生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2)出示公园美景、森林、山区绿景图片,引导学生感悟:植物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让我们的生活舒适;植物能制造氧气,供我们呼吸;植物能防止风沙,保持水土。(3)出示常见的中草药材等图片,介绍它们

64、的药用功效,使学生感受植物的药用价值。你们还知道其它的中草药材吗?教师介绍、学生回答。423.植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密切,你们说植物对我们重要吗?我们能离开它吗?为什么?学生回答4.经过研讨,我们发现植物对我们人类的确很重要,我们确实离不开它。(板书:我们离不开植物)5.出示浪费粮食、乱砍乱伐图片。他们这样做,对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回答。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课程思政教育。6.小结:植物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爱护植物,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板书: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三)巩固练习了解科学家研究植物在医

65、学上的成果。(四)作业设计选出一位医药学家,用: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说说心里话。板书设计: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1.衣2.食3.住4.行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度:2.本节课亮点:3.不足与改进:43在观察中比较第(19)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第1课 在观察中比较(第 1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就是在进行比较;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多种角度(长短、高矮、宽窄等)观察和比较物体。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同伴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常常用到的认识活动。三、教学重点

66、:重点:描述自己的比较方法四、教学难点:难点:找出让比较更公平的方法五、教学准备:教师:恐龙模型、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2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1课时)(-)情境导入播放PPT视 频(侏罗纪公园片段)教师提问:你在录像中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恐龙的特点)。这一环节让学生可以即时表达所见所闻。(二)活动开展44在侏罗纪公园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它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大家想不想对它们进行更深入地了解谀?今天老师将其中的部分恐龙也请进了我们课本中,请大家观察课本图片,让我们来观察这些恐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书本上的恐龙。教师提问:“这么多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学生回答后,有意识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哪只大,哪只小的?”学生在这里可能会说出许多自己的比较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比较方法。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证据意识,让学生知道说出结论的同时要附上证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提炼:我们比较方法很多,比如比较高矮,比较长短,与大树比较,互相比较等,不管哪一种比较方法,我们都需要在观察中进行比较,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三)巩固练习不同的恐龙大小不同,你可以从哪些角度描述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