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转载]潭柘寺(上)-去潭柘寺

上传人:hh****8 文档编号:2067501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转载]潭柘寺(上)-去潭柘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转载]潭柘寺(上)-去潭柘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转载]潭柘寺(上)-去潭柘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2023年[转载]潭柘寺(上)-去潭柘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转载]潭柘寺(上)-去潭柘寺(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转载潭柘寺(上)|去潭柘寺 1700年前,潭柘寺始建,开创了西山区域作为皇家寺院首选之地的悠久历史。800年前,元大都城在受到潭柘寺的巨大影响下建成,确立了北京城作为中华政治中心城市的地位,奠定了北京作为800年帝都的雏形。因此就有了“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 上月底,发小从福州和武汉来京,想到这座最古老的寺院去许个愿,俺当然义不容辞陪伴前往,正好俺也有近20年没去,顺便看看那里有400年树龄正值花季的二乔玉兰和丁香花,还有在这个季节和白天能看到的闻名的潭柘十景:千峰拱翠、殿阁南熏、御亭流杯等景观。 潭柘寺后有九峰环绕,寺前山峰则如巨大屏风,俗语有云:“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抱

2、”描述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寺庙依山取势,气度恢弘。殿堂逐级向上,参差错落层层排列,四周有高墙环绕。寺院内外古木参天,寺前流水淙淙,僧塔如林,修竹成荫。清康熙皇帝赞扬这里是:“名山胜境不次于五台山。”。 从停车场向上攀登几百米的坡道,到达一个平台,远远望见了古树环绕的山门和座北朝南依山而建的寺院。平台东西各有一株光秃秃的矮树,虽然其貌不扬却用汉白玉围栏爱护着,这是不是就是那潭柘寺前有柘树后有龙潭而得名的柘树?如今龙潭已缺失水脉而干枯,柘树也因一句讹传“树皮能治妇女不孕症”而被剥光树皮惨遭灭顶之灾。 东边这株不知是不是那幸存的柘树 或许西边这株也是柘树?树前是2023年所立潭柘寺1700年大典的“

3、盛世祥和”碑。 与东边柘树相邻的是一株高大的白皮松,白色光滑的枝干犹如涂了一层白腊,耸立于众多房屋间向上延长,松叶茂密有序,在阳光衬托下犹如一位得道高僧。 潭柘寺牌坊前一对石狮雄壮威猛,一左一右两棵古松,树干盘曲横逸如龙如虬,细枝松针密密匝匝如伞如盖,名曰“盘龙松”、“卧龙松”。两棵古松枝叶搭拢,如同绿色天棚遮挡着牌坊。 盘龙松:树干长满虬结,树不上长,敦实横发,好像一条立起身来盘曲向上的苍龙,故称其为盘龙松 卧龙松:枝干盘曲横生,纵达数丈人惧其委地,而柱拄其肘。树冠犹如伞盖,遮阴面积很大,因其形态“盖偃盘龙”,故而称其“卧龙松”,又因酷似一把巨大的遮阳伞,也有人称之为“伞松”。 山门外有一座

4、三间四柱木牌坊正面匾额为“翠嶂丹泉” 背面匾额为“香林净土” 在山门前是一道两丈深的深沟,这是潭柘寺的一道自然屏障,沟内原有泉水奔腾而过,现今已干枯。在深沟的上面正对山门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名为怀远桥,宽7米,长9米多,桥上两侧有四柱石栏。怀远桥古朴雄浑,造型美丽非常坚实,虽然已经数百年,至今仍在运用。以桥为界桥外是凡界人间,过了桥便进入了西天佛国,为此此桥又称“界凡桥”。 潭柘寺的整座山门完全是砖石结构,未用一根梁柱,是一座“无梁殿”。正中的一块汉白玉蓝字金雕龙框横匾,上书“敕建岫云禅 寺”六个楷体字,为清代康熙御笔亲题。黑底金字的“潭柘寺”牌匾为赵朴初先生题写。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

5、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始终称为“潭柘寺”。 走进山门,院内盛开的雪白玉兰、墨绿的古松、庄重的红墙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明丽的画卷。 京城的白玉兰早已过季却在这里兴盛 山门内左右是钟鼓楼,东西两侧是伽蓝殿和祖师殿。伽蓝殿正中供奉波斯匿王,左边是祗陀太子,右边是给孤独长者。这三位是佛教最早的护持者。在殿内的两侧还供有十八位伽蓝神,为佛护法。祖师殿中供奉禅宗初祖达摩、六祖慧能和制订了百丈清规的怀海。伽蓝殿在修理,祖师殿也不开放。 山门内东跨院北房西次间,原为寺内伙房。伙房内有三口大铜锅,分别用来炒菜

6、、做饭和煮粥。最大的铜锅用来煮粥,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当年潭柘寺最兴盛时有1000多和尚,平常也有三五百人。虽然出家人都是粗茶淡饭,对吃饭问题不是很讲究,不过这么多张嘴,再简洁的饭菜也不那么好做。用这口超级大锅每煮一锅粥须要360斤小米、800担干柴、花上16个小时,解决上千号人的吃饭不成问题。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真是名副其实的“熬粥”,熬出来的粥又稠又香,很有味道。在大锅的底部,有一个小水桶大小的“容砂器”。原来,10石米不光煮起来费功夫,就连淘洗也是一件超级麻烦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僧人们在定制大锅时,特意安装了一个“容砂器”,每次熬粥时,随着米粥的不断搅动,由

7、于重力缘由,砂粒会自动沉入“容砂器”内,这样就等于自动“淘米”了。所以潭柘寺的大锅有“漏砂不漏米”之说。更为好玩的是,每次刷锅时,和尚们都要登着梯子到锅里刷洗,万一不当心,可就要在锅里洗上一个“米汤澡”了。如今两口大铜锅已荡然无存,寺内仅存一口小炒菜锅。 最小的炒菜锅,直径1.85米,深1.1米。 大铜锅的灶坑有一丈多深,烧火的和尚要通过台阶上下灶坑。在灶眼的上方,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石匾额,上刻“潭柘寺”三个大字。当年寺内的老方丈怕寺院遭遇火灾,因而刻了这块石匾,镶嵌在灶口的上方,每日里被火焚烧,据说这样就可以使寺院免于火灾,同时也是时时刻刻提示烧火的僧人,当心用火,防止火灾。 从东跨院回到香烟缭绕的天王殿院内 天王殿内不让拍照,不过就是通常正座大肚弥勒、旁站四大天王,背立护法韦陀。 从殿外看进去隐隐望见那笑咪咪的大肚弥勒佛 从福州来的发小在静默许愿 虔诚地敬上一盏祈福莲花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