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长征途中的一场重写历史的强渡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67246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感受长征途中的一场重写历史的强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感受长征途中的一场重写历史的强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感受长征途中的一场重写历史的强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感受长征途中的一场重写历史的强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长征途中的一场重写历史的强渡(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感受长征途中的“英雄气场”,寻访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师”一场重写历史的强渡(长征记忆寻访红军部队)本报记者 袁新文 张璁 人民日报( 10月14日 01版) 距今四川雅安石棉县城1公里处,有一狭长的谷地,大渡河与松林河穿过崇山峻岭汇聚此处,吼叫着奔泻而下。此地河道陡峻,险滩密布,水流湍急,却由于曾是大渡河上为数不多的渡口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光绪年间,这里山洪爆发,街市尽毁,于是重建之后取“山地久安,河流顺轨”之意,改名“安顺场”。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渡口,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却从不安静,一前一后来到这里的两支部队命运截然不同。 “大渡河流急且长,梯山万众亦仓皇。”当时光倒回到1年5月,太平

2、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由滇入川达到紫打地(今安顺场)时,面对湍急的水势一筹莫展,4万多人马被困于河边进退维谷长达一种多月,不久陷于清军数十万之众的重重包围,最后无力回天,全军覆没。 历史的步履有时惊人的相似,却踩出了完全不同的足印。 时隔72年之后,3年5月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也达到了安顺场,准备由此渡江。蒋介石方面认定“共军插翅也难飞”,喊出“要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 英雄末路之地,没能困住红军。红军在此完毕强渡大渡河的壮举,并继续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 (一) 在记者寻访安顺场的途中,偶遇了一位同样来此缅怀先烈的老人细问才知,她叫孙东宁,正是当年强渡大渡河中红一方面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

3、营长孙继先的儿子。190年孙继先在济南病逝后,孙东宁按其遗愿,将爸爸的骨灰撒入大渡河,永远与这片山河化为一体。 孙东宁对她爸爸的回忆,串起了眼前滚滚奔流的大渡河与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时间联系。195年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短短的几种月内四渡赤水,重占遵义,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并在坚持对的的民族政策而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后,向大渡河畔挺进。但这时红军的处境仍然异常险恶:蒋介石飞临成都亲自督战,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在背面追击,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等又调遣部队扼守各重要渡口,凭险而据。 当年红军通过彝族地区并强行军14里路后,孙继先的一营在安顺场前一种镇子接到任务:消灭安顺场守敌,

4、找到船只,抢渡天险大渡河,打出一条路来。在后来于河畔修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里,记者找到了当年安顺场渡口上一只渡船的复制品。本来,大渡河上水流太急,又多险滩暗礁,只能靠本地特有的一种长约8米、须配备十多名船工、一次只能载十几人的翘首木船摆渡。 孙继先曾在回忆文章中讲述:敌人显然没有想到红军会来得这样神速,安顺场上的战斗通过20多分钟就基本解决了。可让人揪心的是,红军在这里没发现渡船的踪影后来据俘虏交代,当时所有民船都被拢到对岸去了。 “正在此时,忽然听到东南方向响起一阵枪声,不一会儿,二连一种战士跑来报告:营长,找到一条船!”孙继先的文章中写道,本来战士们沿河搜索时,正好发现了仅有的

5、一条渡船 (二)81岁的宋元勋老人陪伴记者走访当年大渡河边的战斗遗迹。宋元勋出生那年,红军来到了安顺场,她从小就听老人们讲那段故事,岳父杨文有就是当年为红军强渡大渡河摆渡的77名船工之一。 “敌人在对岸修筑了工事,俯视整个河面,必须先拿下才干夺取渡口。但是只有一条渡船,还要搭载船工,不也许把所有人都渡过去,只能挑出十几种战士先抢渡。”宋元勋说,当时要挑选战士的话刚说出去,各连就你争我抢了起来,“明知执行这个任务有多么大的危险,可是对于谁上第一船都互不相让。” 孙继先亲自挑选了7位勇士,构成突击队,由二连连长熊尚林带领,每人背一支短枪,一支花机关枪,带一把大刀,几种手榴弹,乘着渡船冲进了敌人严密

6、扼守着的大渡河。 当时战斗的一幕,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指挥战斗的团长杨得志记录于大渡河畔英雄多一文:“船工们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渡船随着汹涌的波浪颠簸迈进,船四周满是子弹打起的浪花。几乎岸上所有的人注意力都集中在渡船上。忽然,一发炮弹猛地落在船边,掀起一种巨浪,渡船剧烈地晃荡起来。” 但勇士们还是拼命靠上了对岸,并沿着台阶向敌人的工事发起攻打。宋元勋指着一种复原的炮楼告诉记者,当时敌人一营有几百人,除了红军在河的这岸架设轻重机枪对其火力压制之外,当时尚有“神炮手”赵章成将仅有的几发炮弹所有命中敌人要害。枪林弹雨中,勇士们杀得敌人的“双枪兵”溃不成军,终于攻占了对岸,强渡大渡河的壮举从此写进历史光

7、辉的一页。纪念馆解说员在一块巨大的战场沙盘前,演示了后来的战情:红军控制渡口后,又缴获了两条渡船,并加快抢渡,前后共渡过00余人。(三)今天,在大渡河畔矗立着一座安顺场八一但愿小学,强渡大渡河的故事以学生们构成“十七勇士中队”的方式被纪念着。记者来到学校时看到墙上悬挂着一幅标语:“我们是红军的血脉,我们是革命的后裔”。近年以来,这所学校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援建和灾后恢复重建继续传递着红军的精神。 记者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路北上来到塞北张家口,这里驻扎着其中一支当年渡河的种子部队,今天的65集团军某机步旅。 步入军营,一方面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方巨石上刻着的三个大字“红一师”。在其旅史馆内,大量的展品讲

8、述着这支部队由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一步步走来的光荣历程,“强渡大渡河”“狼牙山五壮士”等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都在这里。“大渡河精神一方面是敢打头阵,奋勇争先。”该旅政委刘海成对记者说,这股精神今天仍然鼓励着全旅官兵。 在众多的红军故事里,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第一只船上还曾发生过这样一幕:当时第一船的渡河突击队立即要出发,忽然一种小战士跑出来哭嚷着“我要去,我一定要去”。她的求战情绪感染了指挥员,最后批准了她上船,她也成为后来强渡大渡河的勇士之一。 就在记者在战士们中间采访时,发现了这一脉相承的精神仍然闪耀的例证。199年出生的刘刚,底从清华大学中断大三学业参军入伍。有一年某地发

9、生山林火灾,连队奉命前去救火。准备登车之际,指引员怎么数都多了一种人,本来是刘刚悄悄加入队伍。“有了急难险重任务,连队怎么能落下我呢?”在刘刚多次规定之下,指引员最后答应了。采访中,战士们告诉记者,这样的人才有红军部队特有的兵味。 “红军将士用自己的鲜血诠释了什么是信奉、什么是忠诚。今天,我们接过前辈手中的枪,更要传好红军心中的魂。”在旅史馆的留言簿上,记者看到官兵们留下的这样一段话。 最佳的传承是行动。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打头的“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就由该旅参与组建,每一位参阅官兵都把严谨细致的作风发挥到极致:摆头方向精确到度、行进步幅精确到厘米,计算步速精确到秒 从北到南,大渡河精神生生不息。当年奋勇登上“第一船”的二连,在长征途中被誉为“大渡河连”,历经革命战争岁月血与火的洗礼,如今这个光荣的名字被带到香江之畔,在和平年代成为驻港部队中一面鲜亮的旗帜,并被中央军委命名为“香港驻军模范红二连”。冲出安顺场,突破大渡河,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道路,而当年那支红军留下的种子部队还在续写着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