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理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669811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球地理各大洲的地形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球地理各大洲的地形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球地理各大洲的地形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全球地理各大洲的地形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地理各大洲的地形特征(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世界地理概况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分布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重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大洲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界线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00北美

2、洲200 南美洲100 南极洲40 欧洲100 大洋洲90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接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体隔开(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沿海东海、南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二、七大洲地形特色洲名地形重要特性亚洲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沿欧洲平原面积

3、广大占总面积2;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冰川地形广布北美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大洋洲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南极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35);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米,冰层如下地形多样三、海底地形大陆架:接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四、各大洲的气候

4、特点洲名地形重要特性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南北所跨纬度和东西所跨经度,各大洲中最广,因此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限度,各地差别很大)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范畴的广大;另一方面,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别明显,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非洲干燥(a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海岸线平直,缺少进一步内陆的港湾,减少了海洋的影响;c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暖热(a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多;干燥地区广,空气透明度高;相称大地区处在背风位置,加强了高温的限度)气候

5、南北相应欧洲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 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a纬度位置决定36;b大陆轮廓,以南欧为底边略呈三角形,缩小了寒冷北冰洋影响的范畴)海洋性明显(西风带;b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脉东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陆轮廓,使海洋性气候分布范畴广,西北欧沿海地区成为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大陆形状北宽南窄,其中50N0N最宽,因此温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缩减)气候类型多样(北美大陆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别,几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热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南美洲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由于多雨面积广,干旱沙漠区面积相应狭小,它在南美大陆

6、所占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热带气候为主(大陆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广阔,使得热带气候占优势。同步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S已近尾闾,使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大局限,且缺少水平地带的亚寒带、寒带气候)气候类型构造的独特性(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截然相反)大洋洲干旱区面积大(山地偏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降水分布呈半环状(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普遍暖热(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长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别小)南极洲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第二节 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

7、差别(2)分布及因素:分布地区分布规律分布因素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北部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都市发达人口稀少地区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带、高原和山区纬度高,气温低,赤道附近湿热,沙漠地区干旱,山区地势高自然条件恶劣,开发限度低(3)人口问题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局限性,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局限性、老龄化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的途径和目的: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筹划地生育。目的: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

8、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人口向都市迁移带来的问题都市人口比重:衡量一种国家发展水平的原则之一发达国家%以上,发展中国家0%左右。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1)人种:黄、白、黑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2)民族:世界近个,人数最多汉族。()语言:世界上共有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语言阐明重要分布地区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东南亚等英语使用较广的语言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俄语国际上的重要语言俄罗斯等法语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法国等西班牙语取代了本地的语言西班牙、拉丁美洲等阿拉伯语国际上的语言西亚、北

9、非等(4)宗教三大宗教重要分布地区基督教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伊斯兰教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佛教亚洲世界地理分区及重要国家的地理特性考点搜索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各区的位置、范畴;重要国家及重要都市;重要区域特性。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第一节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一、东亚1、概述:(1) 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明显东亚季风典型的因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

10、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年降水量80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明显? 重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冬夏海陆温差大 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重要分布于国内西北地区、蒙古等地。(2)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重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二、东南亚1、地理

11、位置与自然环境(1) 范畴 赤道两侧,1050N之间,重要位于热带。(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长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居民和经济人口稠密 华人众多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亿人”国家,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其首都都市雅加达。宗教:信奉佛教的居民诸多,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出名佛教建筑、泰国将佛教为国教。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重要为广东、福建重要农产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公司化种植园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

12、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重要农作物(主食):水稻重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为稻米产国,其中泰国出口最多。三、南亚1、概述 悠久的历史位置范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3N之间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自然条件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河流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

13、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月次年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引起水旱气候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在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注意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四、中亚、概述 自然环境位置: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第二亚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通过这里,在阿拉山口与国内北疆线相接。地形:丘陵、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天山山脉由国内新疆中部横跨中亚东部地区。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

14、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为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居民与经济民族:多民族地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农业:耕地面积广大,牧场广阔。依托灌溉种植小麦、棉花。第二节 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西亚和北非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尚有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高原为主的地形 炎热干燥的气候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地中海沿岸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居民和经济 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

15、为主的社会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 地形高原为主,东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盆地凹陷形成。 气候炎热多雨热带大陆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居民和经济 黑种人家乡: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第三节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一、欧洲西部1、自然环境(1)位置范畴: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地形: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3)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特性:海洋性特性明显

16、气候:成因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气候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进一步内陆地形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进一步内陆洋流北大西洋暖流通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分布 东西差别: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别;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二、欧洲东部和北亚1、范畴和国家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间的欧洲部分 北亚: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第四节北美,拉丁美洲一、北美、概述 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2)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无热

17、带雨林、草原气候(大部分在北温带)。二、拉丁美洲1、政区和自然环境范畴和国家: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提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重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2)地形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均为世界之最(3) 气候特性: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2、居民和经济 人种:混血种人占多数 语言:大多数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人口 分 稀少区: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布 稠密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第五节 大洋洲,南极洲一、大洋洲1、概述 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后裔,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二、南极洲、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位置:几乎所有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面积:世界第五大洲、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3、寒极和风库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因素: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至少,导致寒冷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