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二章后半部分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668953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二章后半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二章后半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二章后半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二章后半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二章后半部分(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十四章 活性污泥法 第六节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 艺及其设计 第七节 二次沉淀池 第八节 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 运行和管理 第六节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 艺及其设计 生物脱氮工艺 ( a)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 将有机物氧化、硝化以及反硝化段独立开来,每 一部分都有其自己的沉淀池和各自独立的污泥回流系 统。 ( c) 缺氧 好氧生物脱氮工艺: 该工艺将反硝化段设臵在系统的前面,又称前 臵式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 反硝化反应以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曝气池中 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的回流混合液,在缺氧池中进行 反硝化脱氮。 缺氧 -好氧生物脱氮工艺 ( b) Bardenpho生物脱氮工艺: 设立两个

2、缺氧段,第一段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 为碳源和第一好氧池中回流的含有硝态氮的混合液 进行反硝化反应。 为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废水进入第二段反硝 化反应器,利用内源呼吸碳源进行反硝化。 最后的曝气池用于吹脱废水中的氮气,提高污 泥的沉降性能,防止在二沉池发生污泥上浮现象。 生物脱氮工艺过程设计 缺氧区容积设计 vdenN O r XKVN Vde Vtek n XK XNNQV 12.0 反硝化的影响因素很多,对于一般城市污水,前置反 硝化系统有外来碳源时, Kde可取 0.030.06gNO3 N/ (gMLVSS.d)。对于没有外来碳源的后置反硝化系统, 可取 0.010.03g 0.030.0

3、6gNO3 N/(gMLVSS.d)。 1029.003.0 d M FK de )20()20()( 08.1 TdeTde KK 有人把反硝化速率与缺氧区的有机物负荷( F/M)联系 起来,修正反硝化速率: 温度对反硝化速率有影响,可用下式修正 : 缺氧区一般设计为完全混合池型,也可以设计成多个 完全混合池串联,常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混合功率采用 28W/m3(池容)。 好氧区容积计算 可用污泥龄的概念设计去除有机物及带硝化功能的好氧 区池体体积,但硝化系统的污泥龄要比仅去除有机物的 系统污泥龄要长,溶解氧对其影响较大,可表示为: dn Oan anm n KDOK DO NK N 硝化反应

4、池中 DO浓度一般足够高, DO/(KO+DO) 1, 如果再忽略硝化细菌的内源代谢作用,硝化菌的生长速率 可简写为: an a nmn NK N 硝化细菌比增长速率同样受温度影响, 15C时硝化 细菌的最大比增长速率为 0.47/d,硝化菌比增长速率 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15(098.0 )( 47.0 T an a Tn eNK N n co F 1 则好氧硝化区的污泥泥龄为: )1( )( 0 COdV eco KX SSQYV 需氧量计算 12.0)(57.442.168.0 )( 02 VKeKVe XNNQXSSQO 总需氧量为去除 BOD5所需氧量加上氨氮氧化的需氧量 :

5、对于前置反硝化工艺,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时,还原每 单位硝酸盐相当于提供 2.86单位氧气,所以系统总需氧 量应扣除硝酸盐还原提供的氧当量: VoeKet VKeKV e XNNNQ XNNQX SSQ O 12.086.2 12.057.442.1 68.0 )( 0 2 混合液回流量 对硝酸盐建立物料平衡: N O eN O eN O eiNO QNQ R NNQRQN 0.1 R N NR N O e NO i 好氧区 产生的 硝酸盐 内回流 中的 硝酸盐 污泥回 流中的 硝酸盐 出水中 含的 硝酸盐 增加回流比,可提高处理效果 ,但一般不大于 4。一般典型 回流比为 23。 碱度平衡 氨

6、氮硝化需要消耗碱度,前置反硝化过程可补充约 50%的 碱度,如果进水中碱度不足,则无法维持反应混合液 pH呈 中性,甚至影响反硝化反应的进行。特别是对于工业废水 或工业废水比例偏高的城市污水,必须在必要时在硝化池 补充碱度,一般对于与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保持反应池 pH中性所需碱度为 80mg/L(以碳酸钙计)。 (1) A/O法是由厌氧池和好氧池组成的同时去除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及磷的处理系统。 厌氧 -好氧除磷工艺流程 二 生物除磷及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1.A/O生物除磷工艺 (2) Phostrip去除磷工艺流程: 生物除磷工艺过程设计 厌氧区容积设计 PP tQV tP一厌氧区

7、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取 12小时 。 好氧区容积设计 采用污泥龄计算,如果系统仅需要生 物除磷,则 SRT时间宜短,在 20C 为 23d,在 10C时为 45d。低污泥 负荷和高 SRT对除磷非常不利。 三 生物除磷及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2. A2/O工艺 A2/O工艺基本流程 进水 沉淀池 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 剩余污泥 出水 内回流 污泥回流 进 气 管 3. 改进的 Bardenpho工艺 4.UCT工艺 5. SBR工艺 SBR工艺是将除磷脱氮的各种反应,通过时间 顺序上的控制,在同一反应器中完成。 第七节 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的功能要求 1.澄清(固液分离) 2.污泥浓缩(使回流污

8、泥的含水率降低,回 流污泥的体积减少) 基本原理 二沉池设计的思路 假定混合液在沉淀筒中的静止沉淀实验,可以反映混合液 在二沉池中的真实情况,静止沉淀实验所得的数据可以作 为设计时的依据。 二沉池要求同时考虑澄清和浓缩的要求。 静止沉淀时,成层沉降速度决定于悬浮固体的浓度,此速 度决定了二沉池的澄清能力。由此,即可算出二沉池所需 的满足澄清要求的面积。 二沉池的浓缩能力决定于所要求的底流浓度。根据沉速是 固体浓度的函数及物料平衡原理,可以按所要求的底流浓 度推算出二沉池需要的表面积。 二沉池的实际工作情况 ( 1)二沉池中普遍存在着四个区: 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降区、压缩 区 。 两个界面:

9、泥水界面和压缩界面 。 ( 2)混合液进入二沉池以后,立 即被稀释,固体浓度大大降低,形成 一个絮凝区。絮凝区上部是清水区, 两者之间有一泥水界面。 ( 3)絮凝区后是一个成层沉降区,在此区内,固体浓度基本 不变,沉速也基本不变。絮凝区中絮凝情况的优劣,直接影响 成层沉降区中泥花的形态、大小和沉速。 ( 4)靠近池底处形成污泥压缩区。 二沉池的实际工作情况 二沉池的澄清能力与混合液进入池后的絮凝情 况密切相关,也与二沉池的表面面积有关。 二沉池的浓缩能力主要与污泥性质及泥斗的容积有 关。 对于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二沉池的泥斗 容积可以较小。 二次沉淀池的构造和计算 二次沉淀池在构造上要注意

10、以下特点 : ( 1)二次沉淀池的进水部分,应使布水均匀并造 成有利于絮凝的条件,使泥花结大。 ( 2)二沉池中污泥絮体较轻 ,容易被出流水挟走 , 要限制出流堰处的流速 ,使单位堰长的出水量不超过 1.7L/( ms) 。 ( 3)污泥斗的容积,要考虑污泥浓缩的要求。在二沉池内,活 性污泥中的溶解氧只有消耗,没有补充,容易耗尽。缺氧时间 过长可能影响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力 , 并可能因反硝化而使 污泥上浮 , 故浓缩时间一般不超过 2h。 二次沉淀池的容积计算方法可用下列两 个 公式 反映: 式中: A 澄清区表面积, m2; Q 废水设计流量,用最大时流量, m3/h; q 沉淀效率参数,

11、 m3/( m2h)或 m/h; Vs 污泥区容积, m3; R 最大污泥回流比; ts 污泥在二次沉淀池中的浓缩时间, h。 二次沉淀池的构造和计算 SS RQ tV q QA 第六节 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 运行与管理 一 水力负荷 二 有机负荷 三 微生物浓度 四 曝气时间 五 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 ( MCRT) 六 氧传递速率 七 回流污泥浓度 八 回流污泥率 九 曝气池的构造 十、 pH和碱度 十一、 溶解氧浓度 十二、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流向污水 厂的流量 变化 一、水 力 负 荷 一天内的流量变 化 随季节的流量变 化 雨水造成的流量 变化 泵的选择不当造 成的流量变化 水力负荷的变

12、化影响活性污泥法系统的曝气池和 二次沉淀池。 当流量增大时,污水在曝气池内的停留时间缩短, 影响出水质量,同时影响曝气池的水位。若为机 械表面曝气机,由于水面的变化,它的运行就变 得不稳定。 对二次沉淀池为水力影响。 一、水 力 负 荷 二、有机负荷率 N 污泥负荷率 N和 MLSS的 设计值采用得大一些,曝气池所需 的体积可以小一些。 但出水水质要降低,而且使剩余污泥量增多,增加了污泥 处臵的费用和困难,同时,整个处理系统较不耐冲击,造 成运行中的困难。 为避免剩余污泥处臵上的困难和保持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 可靠,可以采用低的污泥负荷率( 0.1),把曝气池建得 很大,这就是延时曝气法。 曝气

13、区容积的计算, 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是如何确定污泥负荷率 Ls和 MLSS的设计值。 三、 微生物浓度 在设计中采用高的 MLSS并不能提高效益,原因如下: 其一,污泥量并不就是微生物的活细胞量。曝气池污 泥量的增加意味着泥龄的增加,泥龄的增加就使污泥中 活细胞的比例减小 。 其二,过高的微生物浓度使污泥在后续的沉淀池中难 以 沉淀,影响出水水质 。 其三,曝气池污泥的增加,就要求曝气池中有更高的 氧传递速率,否则,微生物就受到抑制,处理效率降低。 采用一定的曝气设备系统,实际上只能够采用相应的污 泥浓度, MLSS的提高是有限度的。 四、 曝 气 时 间 在通常情况下,城市污水的最短曝气

14、时间为 3h或更长 些,这和满足曝气池需氧速率有关。 当曝气池做得较小时,曝气设备是按系统的负荷峰值 控制设计的。这样,在非高峰时间,供氧量过大,造成浪 费,设备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若曝气池做得大些,可降低需氧速率,同时由于负荷 率的降低,曝气设备可以减小,曝气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 高。 五 、污泥龄 (SRT)(又称泥龄 ) 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污泥龄 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至少等于水力停留时间,此时,曝 气池内的微生物浓度很低,大部分微生物是充分分散的。 微生物的停留时间应足够长,促使微生物 能 很好地絮凝, 以便重力分离,但不能过长,过长反而 会 使絮凝条件变差。

15、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还有助于说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 组成。世代时间长于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的那些微生物几乎 不可能在该活性污泥中繁殖。 六、 氧 传 递 速 率 氧传递速率要考虑二个过程 要提高氧的传递速率 氧传递到水中 氧真正传递到微生物的膜表面 必须有充足的氧量 必须使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保持悬浮状态和紊动条件 七、 回流污泥浓度 回流污泥浓度是活性污泥沉降 特性和回流污泥回流速率的函数。 按右图进行物料衡 算 ,可推得 下列关系式: 式中: Xa 曝气池中的 MLSS,mg/L; XR 回流污泥的悬浮固体浓度 ,mg/L; R 污泥回流比。 根据 上式 可知,曝气池中的 MLSS不可能高于回流

16、污泥浓度, 两者愈接近,回流比愈大。限制 MLSS值的主要因素是回流污泥 的浓度。 R aR X R R X XRQQR Q X 1 )( a v 衡量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特性的指标,它是指曝气 池混合液沉淀 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泥 的体积,常用单位是 mL/g。 ( 1)在曝气池出口处取混合液试样; ( 2)测定 MLSS( g/L); ( 3)把试样放在一个 1000mL的量筒中沉淀 30min,读出 活性污泥的体积( mL); ( 4)按下式计算: 活性污泥体积指数 SVI )g / L(M L S S )m L / L(S V I 活性污泥体积 SVI的测定 七、 回流污

17、泥浓度 八 、 污泥回流率 高的污泥回流率增大了进入沉淀池的污泥流 量,增加了二沉池的负荷,缩短了沉淀池的沉淀时 间,降低了沉淀效率,使未被沉淀的固体随出流带 走。 活性污泥回流率的设计应有弹性,并应操作 在可能的最低流量。这为沉淀池提供了最大稳定 性。 九 、 曝气池的构造 推流 式 曝气池 完全混合 式 曝气池 示踪剂的研究表明 : 推流 式 曝气 池的纵向混合很严重 氧消耗率的数据表明:氧的传递 受到限制 处理量小时,只配有一个机械曝 气机,很容易围绕曝气机形成混 合区 处理量大时,曝气池也相应增大, 曝气池不是充分完全混合的 十 、 pH和碱度 活性污泥 pH通常为 6.5 8.5。

18、pH之所以能保持在这个范围,是由于污水中的蛋白质代谢 后产生碳酸铵碱度和从天然水中带来的碱度所致。 工业污水中经常缺少蛋白质,因而产生 pH过 低的问题。工业废水中的有机酸通常在进入曝气 池前进行中和。 生活污水中有足够的碱度使 pH保持在较好的水 平。 十一 、 溶解氧浓度 通常溶解氧浓度不是一个关键因素,除非溶解氧 浓度跌落到接近于零。只要细菌能获得所需要的溶 解氧来进行代谢,其代谢速率就不受溶解氧的影响。 一般认为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应保持在 0.5 2mg/L,以保证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 过分的曝气使氧浓度得到提高,但由于紊动过 于 剧烈,导致絮状体破裂,使出水浊度升高。 特别是对于

19、好氧速度不 快 而泥龄偏长的系统,强 烈混合使破碎的絮状体不能很好地再凝聚。 十二 、 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其污泥体积指数 SVI在 50 150之间;当活性污泥不正常时,污泥不易沉淀,反映在 SVI值 升高。 混合液在 1000mL量筒中沉淀 30min后,污泥体积膨胀,上层 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活性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膨胀可分为 污泥中丝状菌大量繁 殖导致的丝状菌性膨 胀 并无大量丝状菌存 在的非丝状菌性膨 胀 丝 状 菌 性 膨 胀 絮花状物质,其骨干是菌胶团 正常的活性污泥 丝状菌大量出现,主要是有鞘细菌和硫细菌 不正常的情况下 当污泥中有大量丝状菌时,大

20、量有一定强度的丝状 体相互支撑、交错,大大恶化了污泥的沉降、压缩性能, 形成了污泥膨胀。 丝 状 菌 性 膨 胀 的 主 要 因 素 污水水质 运行条件 工艺方法 污水水质是造成污泥膨胀的最 主要因素 。 含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多的污水 往往发生由浮游球衣细菌引起 的丝状膨胀 。 含硫化物多的污水往往发生由 硫细菌引起的丝状膨胀 。 水温低于 15 时,一般不会 发 生 膨胀 。 pH低时,容易产生膨胀。 丝 状 菌 性 膨 胀 的 主 要 因 素 污水水质 运行条件 工艺方法 污泥负荷对污泥膨胀在一 定条件下有一定的影响 , 但 两者 无必然的联系 。 溶解氧浓度并不一定影响 污泥的膨胀。 丝

21、状 菌 性 膨 胀 的 主 要 因 素 污水水质 运行条件 工艺方法 完全混合的工艺方法比传统 的推流方式较易发生污泥膨 胀 。 间歇运行的曝气池最不容易 发生污泥膨胀 。 不设初次沉淀池的活性污泥 法,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 。 叶轮式机械曝气与鼓风曝气 相比,易于发生丝状菌性膨 胀 。 射流曝气的供氧方式可以有 效地克制浮游球衣细菌引起 的污泥膨胀。 非 丝 状 菌 性 膨 胀 非丝状菌性膨胀主要发生在污水水温较 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 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收了大量的营 养物,但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就积 贮起大量高黏性的多糖类物质。这些多糖类 物质的积贮,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 增加

22、,使污泥形成污泥膨胀。 发生污泥非丝状菌性膨胀时,处理 效率仍很高,上清液也清澈。 在运行中,如发生污泥膨胀,针对膨胀的类型和丝 状菌的特性,可采取的抑制措施: (1)控制曝气量,使曝气池中保持适量的溶解氧 ; (2)调整 pH; (3)如磷、氮的比例失调,可适量投加氮化合物 和磷化合物; (4)投加一些化学药剂 ; (5)城市污水厂的污水在经过沉砂池后,跳跃初沉 池,直接进入曝气池。 在设计时,对于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的污水,可 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减少城市污水厂的初沉池或取消初沉池,增加进入曝 气池的污水中的悬浮物,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明显提 高,污泥沉降性能改善; (2)两级生物处理法,即采用沉砂池 一级曝气池 中间 沉淀池 二级曝气池 二次沉淀池的工艺等工艺; (3)对于现有的容易发生污泥严重膨胀的污水厂,可以在 曝气池的前面部分补充设臵足够的填料(降低了曝气池的 污泥负荷,也改变了进入后面部分曝气池的水质); (4)用气浮法代替二次沉淀池,可以有效地使这个处理系 统维持正常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