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出来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研究书目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666334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整理出来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研究书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整理出来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研究书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整理出来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研究书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出来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研究书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出来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研究书目(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文化研究历年书目1月份目录性别诗学:意会与设想许名扬文集隆重出版发行 奇崛冷艳与淡雅俗白之美张爱玲故事的艺术特色 吴梅村诗史论略居延新简、敦煌汉简中的日书残简 宋元讲史话本的通俗化特性初探 中国哲学中理气事理问题辨析 象与器简论 儒家的生死观孔子学说中的民本主义精髓浅议孔子的隐退思想冯友兰先生的老子意义论先秦庄学接受论彩笔纵横写史著评吴功正著唐代美学史道家虚静说及其美学意义澳门与近代中国革命从魏晋之际官僚贵族世袭特权的法律化制度化看士族门阀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科教兴国 千年大计我看21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前景“文化至上”和文化责任由野蛮到文明,由厮杀到和平,由原始公社到“地球村”缺少预见惟有企盼研

2、究二十世纪学术文化的某些意见展望21世纪的文化发展2世纪多元文化的世纪?在新千年的曙光之下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陈立夫空中访谈录否认“殉清”说着实不易与邓云乡先生再论王国维的死因澳门中西文化的接受与过滤人名性别文化对“男人名”、“女人名”文化现象的考察2月份目录杜诗复合意象的发明(上篇)性灵派诗歌的艺术特性论明中期文权的外移弘治朝文学振兴活动考略有关钱钟书的百合心古代通俗文学中侠女盗妹择夫的性别文化阐释对立与和谐论铁凝的短篇故事相反而相成的艺术试论易与中国山水画的构成试探王翬等“四王”的新貌丁绍光重彩画的民族审美意识特性明清时期东南商人的神灵崇拜日本幕府使团对太平战事的探察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应

3、被遗忘的人物陈季同其人其书先秦道家之礼观试论冯友兰的思想历程先秦时期道家政治学说略论数字文化中的美学智慧简评数里乾坤儒商精神的实质及其现代价值“儒商精神与1世纪中国及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试论国内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中国老式文化的现代转换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空间与人的文化世界周代车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体现魏晋南北朝的自然观与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然观3月份目录汉魏六朝著书、编集撰人考论杜诗复合意象的发明(下篇)诗与禅与模糊思维论文学的文化透视“百年中国文学”学术座谈会综述“在事为诗”申论对中国初期政治诗学现象的思想文化分析论宫词西厢记艺术成就的多维审视“10-95”台湾新文学运动

4、与文学发展之概观冰心“母爱形象”之探“诗”与“史”的逆向评萧红的生死场兼论女性写作迎接汉学研究的新发展论真武神在宋代的塑造与流传儒学的回忆与展望21世纪:儒学的地位及儒学研究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中国新儒学热女性、女性意识与社会性别新书架有关稿件的规范化致作者大教育论坛杂志稿约儒家柔性管理与东亚经济发展“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中的终极抱负设定进一步探讨儒商精神,增进现代经济发展也论道安“本无”说的实质盛唐经学的窘境论开、天文化特点与经学发展关系京师同文馆的发展历史及其奉献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与易经1月份目录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钱中文从学科史考察初期几种独立形态的新文学史温儒敏元白诗体理论探析钱

5、志熙钱钟书宋诗选注的文献价值及文献疏失王兆鹏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出路杨维富从易解看王安石初期的世界观和措施论以井卦九三为中心杨倩描简析洪迈的历史知识张元宋代馆阁之校勘经部书汝企和宋朝政府的图书征集述论丁建军凝晚年心血 炼宋学巨制读漆侠先生遗作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王晓薇漆侠先生去世一周年龄念大会暨国际宋史研讨会综述周国平“文无隐言”与儒家的形上级别制周裕锴简论“诗亡”与“春秋作”之关系从一种侧面看先秦儒家士人的话语建构工程李春青“国民”与“奴隶”对清末社会变迁过程中一组中坚概念的历史考察郭双林,龙国存丧服用杖制度考论张焕君丧服“报服”考述刁小龙丧服女子“出嫁不降”考辨陈倩陈独秀晚年的文化见解及去世后的

6、文化评价胡明侯宝林的相声艺术及其文化史意义田莉香港“2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纪要李庆本月份目录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重回“哲学史”诠释的一种例子陈来模式及其变迁史学史视野中的唐宋变革问题罗祎楠诠释三题葛兆光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张海明超越与回归从桃花源记、游仙窟到仙游记戴伟华,柏秀娟有关王逸楚辞章句的校理黄灵庚“成文”以“尽意”论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的基本思路之一刘方喜李白杜甫诗歌理论主张之比较马守君明代山人群体的生成演变及其文化意义张德建中国古代思想“谓之”话语的价值论底蕴程相占佛像灵验记及其文化意蕴刘亚丁马龙:蚕的化身中国龙原型试探岳珍忽思慧饮膳正要识读札记尚衍斌近年蓬

7、勃发展的中外关系史研究耿昇独树一帜的俄罗斯汉学柳若梅廿二史札记元建国号始用文义辨正公孙述“大成”国号新解刘建臻“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解张燕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新解彭岁枫荀学研究的新拓展荀子与儒家的社会抱负述评汪高鑫有关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反思胡志宏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评介赵国华,范正娥从深层次上揭示史学的民族精神写在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宋辽金、元代、明代和清代卷出版之际陈应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外文善本书目简介顾犇“中国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学术讨论会”综述马一虹学术信息3月份目录中国文化研究创刊10周年感言韩经太古代的水火崇拜与神话中的珠玉意象兼论先民长生意识和审美

8、崇尚的关联李炳海中国山水美学发轫考述陈良运前七子乐府诗制作与明中期的民间化运动黄卓越朝鲜时代的礼讼与君统、宗法诸问题彭林钱氏吴越国与日本的交往及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王心喜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儒、道生命观詹福瑞儒家道德思想渊源考冯时孔儒之学理解新论林存光宋元时期“婺学”的流变张晶采故实于前代 观通变于当今再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张文勋学海述航写在古典文献论丛之前赵逵夫“槁木三年,不必为邦旗”试释黄君良基歇尔笔下的中国形象兼论形象学对欧洲初期汉学研究的措施论意义张西平巾舞歌辞研究的历史真相驳剧本定性研究评述姚小鸥“玉潭照清影”论渌水亭和它在清初北京浮现的文化意义胡慧翼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9、书讯论电影荆轲刺秦王对历史的哲理反思刘丽文伟哉中华书后陈祖武韩国李朝汉诗与诗学的中国文化风习徐江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新增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月份目录论历史研究的措施漆侠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黄夏年藕益因明的得失例举刚晓从婆薮盘豆法师传等看瑜伽行派三大师唯识著述的流出分期周贵华道德文化的生成与异化中国老式道德文化反思四题韩经太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人类初期文明的三种途径陈炎“爱(与)(她)人”重读孔子的“仁者爱人”伍晓明蔡襄:北宋前期的七绝高手陶文鹏从“物中之道”到“味外之旨”中国古代的直觉思维对象从哲学向艺术的演化杜道明“味外之旨”说司空图“诗味”说新论陶礼天西魏北周政

10、治斗争与中央集权之加强杨翠微从磁州窑枕看宋代民间体育徐巍回族语言8发展史简要回忆从波斯语到“回族汉语”刘迎胜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与艺术描写的空间刘俐俐文化想象与“重绘”智慧评杨义学术讲演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黄科安考镜源流与辨章学术的用心之作评黄爱平朴学与清代社会谢贵安注重文化发展中的地区特性兼评蔡靖泉专家楚文化流变史方铭历史文献学:1的盛衰升降读王子今新著2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周苏平中国现代故事的历史哲学建构评路文彬的历史想像的现实诉求:中国现代故事历史观的承传与变革雷世文学术信息1月份目录“晚明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笔谈黄卓越晚明社会变迁:研究视角的转换万明晚明社会变迁与农村人口流动林金树“晚明”

11、与“明清之际”赵园对泰州学派的研究亟待加强张学智多维视野与心态研究左东岭新名词与新生活晚明社会生活的“活力”与“多样性”陈宝良构建全方位的晚明社会图景刘勇强晚明民间力量的壮大和活跃高寿仙晚明社会:中心与周边,变化与构造郑炳喆晚明研究中的学科跨越与学科本位张德建清代考据学的分期和派别孙钦善“毛公独标兴体”析论葛晓音试论陶渊明的“四皓”情结康保成“百年歌自苦”论杜甫诗歌创作中“歌”的意识钱志熙李贺诗歌的历代接受现象及理论思考陈友冰也谈辛延年羽林郎中的“金吾子”阎步克汉代外交使团的构成黎虎曾巩的儒释人才观刘金柱明代“通鉴”类史书之普及与通俗历史教育之风行纪德君禅与基督教本体论的对话道、言与空、心麻天

12、祥萨满、羡门与沙门:佛教入华时间新释方汉文从基、儒关系看明清时期基督教的中国化趋向李晟文论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群落的先锋创作阎纯德逃禅与脱俗:也谈苏曼殊的“宗教信奉”杨联芬论林语堂对风趣的解读袁济喜六朝书法的文化解释王元军六朝书法与文化读后李秀云中国老式的文化与科技兼评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周桂钿2月份目录儒家思想与生态问题从“易,因此会天道、人道也”说起汤一介面对全球化:给五千年中华文化老式以现代的解读郑敏章学诚的传记写作理论与实践党圣元,陈志杨“苏幕遮”的乐与辞胡乐入华的个案研究与唐代曲子辞的声、词关系探讨李昌集论南朝女性题材辞赋的贵族化郭建勋论宋人词体观念的建构王昊司马光与熙丰时期的

13、洛阳诗坛马东瑶从归庄与朱用纯的关系看明清士风之转变何天杰靺鞨部族分布地区考述马一虹伍子胥和楚国的复仇模式舒大清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新论兼及对冯友兰、孙昌武、郭绍林等先生观点的质疑杜寒风明代西樵四书院与南海士大夫集团王元林,林杏容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引论张毅中国老式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张胜冰红楼梦评论的现代学术范式纪念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刊登一百周年李庆本人间词话诗学趣味浅谈刘宁儒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的非宗教化王大建周易管理思想试探韩德民剑桥汉学管窥傅勇杨涟佚简乔敏十八世纪俄国汉学之创立阎国栋读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有感张德建诗歌意象魅力的探寻评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方守金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研究方铭

14、东亚中国老式文化暨越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高利华3月份目录论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郭英德论毛、郑诗学“正变”说之合理性兼谈西周中叶文化空间的变化与诗歌功能的转变李春青论花笺记的民间风格叶岗欧洲化中国:过去和将来夏瑞春,潘琳明清徽州生存伦理下的多元文化胡中生不平鸣稿所见明末徽州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韩秀桃明代徽州的民间诗人朱万曙秦汉时期的女工商业主王子今求实与尊古晁说之学术思想及其意义张剑“兴”之原始徐文茂从春秋赋诗的多种解释看诗的实用化轨迹兼论赋诗的历史实质周泉根“诗言志”补辩王以宪桑桑中桑女诗经与上古文化研究黄维华出土文献二题高华平礼记乐记非王禹记考郝明朝英国循道公会澳门档案中的初期传教士活动汤开

15、建,张照论梁实秋对中西文化的沟通高旭东葡萄牙进驻澳门时中葡两国的形势与澳门的中西文化交流杨翠微发展辩证逻辑和建构文艺美学读周来祥的文艺美学周纪文历史视角的散文流派专论评熊礼汇明清散文流派论韩晓尊敬老式才干诠释老式典型与老式:先秦两汉诗赋考论的学术价值 彭庆生4月份目录儒学正统的重建王船山思想的特质与定位陈来“人文主义”与“宗教”对西方人文主义老式的回忆以及对儒家人文主义的反思刘昕岚汉唐皇权与道家方士阅读陈垣专家编纂道家金石略的札记韦庆远16世纪前后中国的“权力经济”形态及其重要途径中国皇权制度下都市经济形态的典型例证王毅从先秦文献和算数书看出入相补原理的初期应用邹大海典型的确认与学科的自觉中国

16、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现代展开韩经太先秦“故事俗赋”钩沉伏俊琏论宋玉大小言赋在赋体发展史上的意义王长华,郗文倩论王夫之有关诗经中的性爱描写的思想张思齐日本古代的风土记与唐代的图经荆木美行敦煌文学文献与万叶集汉文考证王晓平宋朝和丽日两国的民间交往与汉文化传播高丽和日本接受宋朝文化的初步比较陈尚胜论董逌的绘画美学思想张晶中国古典美学的至上追求姚文放中国文学典型的重构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陈太胜题渊明小像的作者及其有关问题王人恩从“文学观点”与“文体选目”看文心雕龙对文选的影响李金坤清代学术文化研究的新拓展清代诸子学研究前言黄爱平进一步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 推动中国文化建设北京语言大学“孔子与世界文

17、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孙海燕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简介月份目录中国大学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王路江在历史与解释之间对谷梁传定公十年“夹谷之会”记载的诠释史葛兆光楚简逸诗交交鸣鸟补释廖名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墨子传记为残篇说郑杰文礼运成篇与学派属性等问题杨朝明作为生命诗学基本的感悟邵宁宁“感悟”在中国文化中的存在论基本袁盛勇中国智慧与文体发明谈感悟思维与随笔创作之关系黄科安感悟:呼唤垦殖的古老田园彭金山前七子文复秦汉说的几种意义向度黄卓越隐逸与济世陈眉公与晚明的士风吴承学,李斌论王国维的超功利美学观李铎论古代社会的袒露礼俗兼论对纣王荒淫的结识问题杨琳郑和与满剌加一种世界文明互动中心的和平崛起万明洋泾

18、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周毅全明词的缺失订补王兆鹏,吴丽娜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伪校伪注初揭张觉“悠然见南山”的确是在用“商山四皓”的典故吗?刘刚木简发现、研究之百年大庭脩,徐世虹司马迁与尚书之关系考论张强文体宜兼,以成其美论谢灵运的诗赋互动张佳音对话与重建评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廖四平,张玉亮从史记研究到史记学研究史记学概论与史记学研究的新起点方铭“中国文论的跨时空对话”学术讨论会会议综述孙海燕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李燕2月份目录有关“士风”赵园王夫之春秋学中的华夷之辨张学智甲骨文中有关猎首风俗的记载黄天树云梦秦简中的官职名魏德胜从“甚么”、“什么”的使用看金瓶梅词

19、话的著录者增野仁,孟子敏“往圣”的一段“绝学”论孟子“浩然之气”的宗教属性李山,唐巧美公元43年:河陇地区学术发展的转捩点李智君李清照词论的再评价张海明论宋代绘画发达的因素邓乔彬梁书与南史刘勰传异同考辩孙蓉蓉西方人视野中的澳门与广州耿昇利玛窦的天主教教义初探张西平“自我”的“超越性”以萨特解读老庄张文勋孔子“仁”学说的功利特色张燕婴清初学者四书中的经义及典籍考辨举证朱修春李贽哲学思想的生存论解读刘桂荣性别意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李玲一心为学,静观自得评傅璇琮唐宋文史论丛及其她李德辉治礼学贵在贯穿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读后杨华慎终追远 继往开来黄帝祭祀与中华老式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宋晓梦3月份目录论道

20、教的文昌帝君张泽洪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演变廖大珂先秦献捷礼考论景红艳,辛田舞马和马舞刘永连熹平石经与汉末的政治、文化规范黄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进士籍贯刊误述论毛晓阳说“圆照”蒲震元中国山水艺术的生命意识陈良运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体系张法十七字诗和说诨话于天池,郑秀琴宋代翰林学士撰教坊乐语考论谷曙光试论晁补之的五古兼论苏门文人的诗体选择张剑词学筌蹄考论张仲谋从明清故事看老式家庭生活的阶层性特性段江丽试论.M.阿列克谢耶夫的汉学研究思想吴泽霖韩愈探究文学样式的尝试画记分析川合康三,蒋寅隋书经籍志之“梁有”考释丁延峰“道之”、“齐之”与“矜而不争”新解张诒三北魏献文帝死因考为文明太后辨诬周思源太极图、易与伏羲图腾国光红杜甫、严武“睚眦”诗证及有关问题辨析吴在庆中日文化交融的艺术之花名人的发生学考察周阅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序傅璇琮怀旧与文学史写作评董之林新著旧梦新知:“十七年”故事论稿路文彬汉学研究的发展、影响与交流“汉学研究:海外与中国”学术座谈会综述崔秀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