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066034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9.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Beijing Aerospace Control Center ) (BACC)成立于 1996 年3月,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指挥调度、飞行控制、分析计算、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 中心,也是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承担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飞行控制和 长期管理任务。还承担着我国卫星发射的指挥保障任务,是我国对外测控服务的一个窗口。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坐落于北京西北郊唐家岭的北京航天城内,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指 挥调度、飞行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心。1中枢神经位于北京北郊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多年来,神舟系列

2、飞船的成功发射,曾使这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今天,嫦娥一号卫星腾空而起,从升空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环月飞行,在这里将全过程实施统一调度、指挥和控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立于一九九六年三月,组建十多年来,这里圆满完成了六次“神舟”号飞船飞行控制任务和卫星指挥保障任务,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具有透 明控制能力、可视化测控与指挥能力、高精度实时定轨能力、多类型数据融合处理能力、自 动化飞行控制能力的现代化飞行控制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向记者介绍,该中心自组建以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 路,突破了航天飞行器、透明控制、高精度轨道确定、飞控自动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 研制了以载人航天

3、飞行控制软件为核心的一系列大型软硬件系统。朱民才说,该中心是这次绕月探测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主要负责飞行期间的组织指挥、 数据处理、控制计算、分析决策和信息交换,同时也是在轨长期管理和控制操作的中心。所 有的测量数据都汇聚到这里,所有的指令都从这里发出,应急决策也在这里做出最终决定。“从卫星起飞后的四百秒,到卫星的寿命结束,所有对卫星的控制工作都是在这里完成 的。”朱民才说。朱民才说,这次飞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射阶段,由运载火箭把卫星送入地球 轨道,二十五日下午六点左右进行第一次变轨控制;第二阶段是调相阶段,经过三次变轨使 卫星获得奔向月球的能量;第三阶段是地月转移阶段,卫星将瞄准月球

4、的方向飞去,这个过 程大约需要一百一十四个小时;第四阶段是近月制动阶段,当卫星接近月球时,对卫星进行 减速,这一控制过程分三次完成。“第一次近月制动安排在十一月五日中午十一时二十五分。”朱民才说,通过这次控制, 卫星将达到近月点二百公里、远月点八千六百九十七公里、周期为十二小时的绕月椭圆轨道 如果这次控制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百分之九十的任务就成功了。朱民才说,这次飞行控制过程非常复杂。卩星在飞行期间一共要经历十几种不同的飞行 模式,飞控中心对卫星的控制指令多达两千多条,数据注入有五十七种不同的功能。此外, 这次飞行控制新技术多,关键技术多,包括地月转移的控制技术、月球轨道的精密定位技术、 多体制

5、联合测量技术等。尽管难点颇多,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完成这次这次任务充满信心。“我们编写了 实施方案二十八份,技术方案累计达四千八百多页。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朱民才说。2直击飞天2011年11月1日凌晨5时许,北京航天城飞行控制大楼,彻夜未眠的灯火依然注视着一 个个往来忙碌的身影。一个多月前,这里见证了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的喜悦,此刻,历史的指针又悄然指向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神舟八号”飞船发射。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神经中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了历次 神舟航天飞行和嫦娥绕月探测任务。今天这里再担重任,承担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任务的飞控决策

6、、轨道控制、数据分析处理、应急控制,以及入轨运行后的长期管理。5时28分,飞船发射进入30分钟准备。这时的飞控大厅,显得格外庄严和安静,正前方 的巨幅大屏幕上方清晰地标示着不断变化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和准备时间,它们与百余个 显示工作站,构成了整个飞行控制工作的核心平台。屏幕的最右侧,呈现出千里之外的壮观画面:晨曦、大漠戈壁,倚天矗立的巨型运载火 箭运载火箭,强弓满弦,只待冲天长啸。坐在总调度台上的乔宗涛,两眼紧盯显示屏,对各类数据进行着最后的复核。作为北京 航天飞控大厅总调度的他,将在这里下达飞船发射、运行段和交会对接段的所有指挥调度口 令。“10、9、& 7”,随着,扬声器里传来的最后读秒

7、声,所有目光都在大屏幕上凝 固。“点火!起飞!”5时58分,轰鸣声中,长征2F遥八火箭托着“神舟八号”腾空而起,飞越神州的山山 水水,向着“天宫一号”进发。此时,从四面八方的地面测控站、各远洋测量船和密布的天基测控网发来的数据迅速向 北京中心汇集。身着蓝色的工作服的参试人员利用这些传来的数据,紧张地进行飞船遥测数 据和轨道数据处理,密切监视箭船的飞行状态,适时对飞船注入控制指令。大屏幕上,不断跳跃着各测站传来的飞行参数,铿锵的报告声在大厅接连响起:“发现目标!”“跟踪正常!”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随着一连串完美动作,583秒到来了,操控人员的手指 几乎都下意识地放到键盘上,眼睛注视着前方。“

8、船箭分离!”随着这被打破的宁静,一条关键的指令向飞船发出,“太阳能帆板展开”,“长江五号 跟踪正常”的报告声响起。位于飞控大厅右侧的计算机终端机房内,技术人员此时则正全身贯注地收集数据,紧张 地进行轨道数据处理,确定初始轨道根数,密切监视着“神舟八号”的飞行状态。6时12分,又一个重要时刻到临,北京中心轨道室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准确地算出近地点 高度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30公里的飞船的精确入轨参数。随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此时飞控大厅内的大屏幕上,在蔚蓝色的太平洋的映衬下,代表“天宫一号”、“神舟 八号”的两个醒目亮点,正静静等待着那不久之后

9、的“太空之吻”。飞控大楼外,东方渐白,在喜悦中神州大地迎来了新的一天。昨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一一神舟九号出征太空,踏上牵手“天 宫”的相约之旅。沉寂了八个多月的北京航天城,昨天再次沸腾,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大屏幕上,各种数据和色彩斑斓的曲线不断闪烁,跳跃着的 北京时间、任务时间、飞行时间,牵动着在场每个人的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作为天地 间联系的唯一纽带,所有的指令都从这里发出,所有的数据都在这里汇聚,所有的控制都在 这里实施。这里有一群遥控“神舟”太空遨游的人。记者李钢、赵琳琳通讯员谢波、姜宁乔宗涛沉着调度“天地间”飞控大厅第二排调度席上

10、一个年轻的面容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是首次载人交会对接飞 控总调度乔宗涛,第二次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他坦言,与去年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时相比,他更 有感觉。从“神九”升空到准确入轨,从在轨测试到变轨调相,从自主控制到航天员穿舱试验, 从手控对接到飞船返回,整个飞控过程中成千上万条调度口令都要由总调度来下达。在飞船 发射上升段短短5分40秒里,乔宗涛要有条不紊地与十几个方向测控站、40多个测控点进行 沟通。“每次发射前的几分钟,远比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的心情复杂得多。”乔宗涛笑着告 诉记者。在备战任务的数次演练中,为了更好地与航天员沟通,他没日没夜地练习口令,熟悉飞 控过程,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李勰三分钟确

11、定入轨参数18时46分许,随着乔宗涛的调度声响彻飞控大厅。与此同时,在与飞控大厅毗邻的轨 道机房里,轨道确定岗位年轻的工程师李勰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入轨根数的计 算。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也是任务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判断飞船是否进入预定 轨道的重要依据。如此重要的参数,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180秒。李勰从来自不同方向不同测站的铺天盖 地的数据中,判断、选出误差率最小的数据源进行运算,进行轨道根数选优,164秒就拿出 了准确的轨道初值。7分钟后,李勰根据轨道初值又算出了精确的飞行器入轨参数。两个至 关重要的轨道参数,他们仅用了不到10分钟,精度达到了毫秒量级。他们大都有“强迫症” 倾

12、向,不允许有任务差错,精益求精。费江涛发送入轨第一条指令18时46分许,在遥控发令岗位的年轻工程师费江涛沉着监视判断下,一串重要指令向 神舟九号发出。几秒钟后,飞控大厅大屏幕上,神舟九号展开两只巨大的“翅膀”,在轨道 匀速飞行。费江涛的岗位被称作“遥控发令”。飞行器每一次姿态调整、每一次变轨,甚至飞行器 上科学仪器的每一次开机与状态设置都是通过他们这个岗位发送的控制指令来完成的。“发 往太空的指令,只需几秒钟就能到达,一旦发送就没有机会更改,必须百发百中。一旦 失误,将功亏一篑。”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费江涛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保证指令发送的准 确性,他要熟练掌握飞行器的整个技术状态,每一个操作过

13、程中都要想好下一步。除了发送 指令,他还要监控指令发送和执行后飞行器的状态。1-23发射中心从“神舟” 一号到“神舟”六号,中国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以百分之百的测控成功 率,给世界一个精彩的亮相。中国已经成功掌握载人航天飞行控制技术,并成为继俄罗斯 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载人航天飞控中心。2005年,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为他们记 集体一等功。测控通信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之一,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是这个系统的“神 经中枢”。“神舟”飞船上天后能否进入轨道、正常运转、安全返回,航天员能否准确无误 地完成各项飞行操作等等,完全依赖于指挥控制中心统一指挥和调度地面庞大复杂的测控系统,实施精

14、 确的测量和控制。为确保载人航天成功,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研制出具有7000多 个模块和100余万行源程序的飞行控制软件系统,制定出测控通信系统初步实施方案、飞 船试验组织关系等上百套不同岗位的操作方案以及上百套应急处置方案。在“神舟”五号 载人航天飞行时,该中心先后进行轨道确定28次,按计划启动软件进程1400余个,发送遥控指 令链87条,遥控指令437条,程控指令445条;指令发送、数据注入全部准确无误,在中国载人航 天史册上创下零失败纪录。载人航天器的精确返回控制技术,是载人航天飞行安全成功的核心技术之一。指挥控制 中心科技人员独创返回控制参数计算与返回落点预报方法,开发出飞船返

15、回的心控制软件, 在目标落点等计算结果的精度、准确性和可靠性上,超过任务总体技术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 使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飞船轨道精度是世界性难题。指挥控制中心科技人员运用高精度时间与坐标系统、大气 密度计算模式等先进技术,使飞船定轨精度优于百米量级,取得我国近地航天器定轨30年来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历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成功作出重要贡 献。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挥控制中心相继攻克测控过程可视化技术、飞行控制 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应急救生控制技术等重大科技课题,8项技术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建设成为世界第三个具有透明控制能力、可视化测控与指挥能力、

16、高精度实时定轨 能力、高速数据处理能力、自动化计划生成能力的现代化飞行控制中心。俄罗斯宇航局局长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参观时,连连赞叹:“中国人了不起,你们在 短时间内创造了奇迹!”4人才阵容该中心274个重点岗位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85 %以上,他们大都是1995年以后 毕业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有100多名青年科技干部已经成长为各个专业的技术带头人, 关键技术课题负责人平均年龄不足30岁,形成了朝气蓬勃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方阵。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担负着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控制任务,是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指挥 调度、飞行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的中心。为了激励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献身祖国航天

17、测控事业,中心党委坚持用载人航天工程这一伟大事业凝聚人,积极为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 出铺路搭桥。在工程实践中,他们大胆起用年轻人,每年选派部分青年科技骨干到国内外一 些科研院所学习交流,或送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造。同时,中心还制定了一系 列激励机制,破格选拔优秀青年科技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设立“科技干部突出贡献奖”、“特 别贡献奖”、“金星奖”,激励一大批技术全面、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青年航天测控人才脱颖 而出。目前,这个中心已拥有博士、硕士119名,高级工程师95名,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学 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40多篇,153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5人享受政府特殊 津贴,5人获

18、航天基金奖。1996年组建以来,这个中心圆满完成了6次神舟飞船飞行控制任 务,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现代化飞行控制中心。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测控任 务中,他们自主研发的精确返回控制技术,使返回舱实际运行轨迹比神舟五号精确了 2.8公 里。他们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实时定轨技术,是我国近地航天器定轨技术30年来的重大突破。5主席来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一一胡锦涛来访2005年10月16日时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航 天飞行控制中心,与正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进行实时通话。2005年10月16 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于下午16时12分至40分之间,同神 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乘组进行通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 电台、新华网、人民网将进行现场直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于10月16日下午16时20分至40分之 间,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乘组进行通话。2005年10月15日下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网、 人民网将现场直播胡锦涛同神舟六号航天员乘组通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