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66028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陈式心意六合混元太极拳拳理(摘要)与基本13式及简化24式拳式陈式心意六合混元太极拳是现代陈式太极拳泰斗、北京出名武术家冯志强先生在原陈式太极拳的基本上,综合了心意六合内功后创立的融拳功一体、练养结合的一种大众化的太极拳术。该拳理精法密、层次分明,因此适合多种太极拳爱好者的练习需求。该拳不仅讲求外在的形式美,并且规定练出浑厚的内功并追求真正的养生真谛和技击精髓,对于养生健身、推手较技均有较明显的功能。冯志强先生的两位教师陈发科先生和胡耀贞先生分别被日本武术界誉为“拳神”和“拳圣”。而冯先生由于其高超的太极拳技艺则被誉为现代的“拳神”和“拳圣”。冯先生练功0余年功力淳厚、技艺高超,在国内外享有盛

2、誉,其弟子和学生遍及世界各地,现正在各地从事普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工作。张禹飞教师是陈式太极拳第9代传人、出名陈式太极拳家冯志强先生的嫡传弟子。她自幼喜欢武术,曾随家乡拳师习长拳、八极拳、形意拳、刀术、方天画戟等;在武汉读书期间,随中原武林耄宿丁鸿奎先生习劈挂散手、岳氏散手及太师鞭、八卦剑、杨家枪、岳家枪等,曾获武汉市8年武术邀请赛一等奖。1年大学毕业到京不久即师从冯先生学习该拳,数年不辍,深得其中三味,她练拳刻苦勤奋,曾多次获北京武协、河北永年、北京陈式拳研究会若干比赛奖项。她不仅努力学习拳术,还钻研拳功、拳理,在武术健身、中华武术、精武等杂志上刊登多篇有关太极拳研究的理论文章,协助冯志强

3、先生写了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函授教材及心意混元太极拳讲义等太极拳教材并亲自解说心意混元太极拳录像(曾在央视5频道播出)。张禹飞教师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专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钻研太极拳,具有较深的造诣,不仅专家了众多的大学生、研究生,并且还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的太极拳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因其习拳近年,且天资聪颖,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功理功法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和领悟,在其练习和专家学生过程中,深感冯师拳法的奥妙之处须得长期练习方能得其一二,而又见其学生学之刻苦勤奋,遂想出引路之法,以简朴宜行和易于理解为前提,遴选了该拳中的典型拳式,编成基本13式和简化4式以满足初学者的规定。其中基本13式是她在1994

4、年专家挪威学生时所编,简化24式是1997年应美国学生之求而创编,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检查,学生们普遍感到这两套拳是登堂入室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较好的基本和入门套路,后来继而再练习冯先生的精练48式及老式的一路和二路拳式就会容易得多。因此我们在征得张禹飞教师的批准后目前特将这两套拳式整顿出来供太极拳爱好者学习和品味。(如下拳理、拳法及拳式均出自张禹飞教师之手)一、拳理:心意太极拳散论摘要(一)夫心意六合太极拳者,乃心意六合拳与太极拳之综合拳法也。夫心意六合拳者,传为南宋名将岳飞所创,当年岳家军均练此拳与金兵作战。明朝末年,有山西蒲州人姬姓际可者字龙峰,访名师于终南山偶遇“异人”,得岳武穆六合拳谱

5、,朝夕演习,后乃大悟,遂将此拳传于后世。明末清初年间,有河南南阳府回族马学礼者,深知其技之奥妙,欲奔际可学艺,恐未能果,遂充哑为佣于姬家三年,偷学此技,后为姬氏所觉,嘉其志,将毕生所学悉心授之。故马学礼尽得六合神技之精髓。马氏艺成回归河南,为“河南派”心意六合拳之始祖,下传马三元、马兴、张志诚等。后张志诚传鲁山李政,李政传张聚,张聚传买壮图,买壮图传长安安大庆及丁兆祥、李海森、买朋宪、袁凤仪、尚学礼等,遂形成了河南派心意六合拳之源流。又有传曰:姬际可传拳于曹继武,马学礼与戴龙邦俱请学于曹继武,然戴晚于马。又有传曰:姬际可传拳于曹继武后,曹传于永济县李政,十年艺成,李返晋路过洛阳遇马学礼,在马书

6、屋为六合心意拳谱写了前言,时年为乾隆(147)。后李政传戴龙邦,戴传李洛能及戴文勋等。戴家为祁县历代名族,传六合心意拳之老式意识和拳规亦极其严格,其后成为北派六合心意拳之主流。又有深州人李洛能,自幼聪颖好学,以卖艺访名师于祁县。遇郭维汉败之,欲拜郭为师,郭辞之,并引见于戴龙邦处,戴即收李为弟子,十易寒暑而功成归冀,成为六合心意拳北派一代名师。咸丰、同治年间,与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极拳之杨露禅鼎足而三,分别为心意、八卦、太极之武术领袖。后由其八大弟子山西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及河北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恒等继承。后来各派系传承甚广,均有高手辈出。显出六合心意拳南、北派之兴旺发达。太极

7、拳之历史,恐难考矣。盖国内武术,历史悠久,至明代拳种已诸多,虽各有长,亦各有偏。名将戚继光为训练士卒,博采民间十六家拳法,吸取了3个拳式编成拳经32式,其所取拳种远及宋太祖之32式长拳。长拳短打,刚柔并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技击措施涉及踢、打、跌、摔、拿,拳法式式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匡正了花拳绣腿之风气。据武术史料所载,戚是研究和整顿民间武术的杰出人物,她与当时两位此外两位抗倭名将俞大猷和唐顺之共同研究武术,大胆革新。堪称为近代中华武术之鼻祖。继戚继光半个世纪多之明末,有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之陈王廷者,出身于陈家沟的一种小官僚家庭,其武术在山东堪称高手,甲申年(1644)明亡前后,王廷年

8、老隐居,造拳自娱,据陈式拳械谱称,王廷所造拳套,有太极拳(又名13势)五路、长拳08势一路、炮锤一路。从戚继光拳经2式中,吸取了9式。其在研究整顿当时各家拳法中,创立了武术新学派“太极拳”,是陈式拳之创始之人。其后王廷将所造之拳传于族人,历经数代,久盛不衰。陈王廷在整顿武术套路上,受戚氏影响很大。戚氏拳经势,综合古今16家拳法,去粗取精,编成拳套。王廷从中吸取了29式编入太极拳套路。特别是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之练法,在俞大猷、戚继光、唐顺之等人的著作中,都未曾浮现,这是王廷独创之太极拳所长,解决了不用护具也可练习徒手搏击技巧和提高刺枪技术,实为武术史上之一发明性之成就。陈王廷在拳经总歌之开头曰:

9、“纵放屈伸人莫知,缠绕诸靠我皆依”,即是阐明了“推手”之特点与措施。至18世纪末,山西人王宗岳,老式太极阴阳变易之理,写出出名拳理太极拳论,王所在之时间约为陈氏十一世陈长兴之父陈秉旺时代,时秉壬、秉旺、秉奇为当时名手,人称三雄,与族人公兆、大兴齐名,同步有族人陈继夏善肘,陈敬柏善靠,盖自陈王廷后,经三、四传至十二、十三世,名手辈出,宗岳于陈氏拳鼎盛时期,得其理法,发扬光大。惟其拳架传于何人,已不可考。时有河北广平府永年人杨福魁字露禅,幼即至陈家沟从陈长兴学太极拳,陈立身中正,人称“牌位先生”。其时外姓人学太极拳者,惟杨与其同里李伯魁二人而已。故陈姓人颇歧视之。因是杨居陈家数载无所得。一夜杨醒,

10、闻哼哈之声响不绝耳,遂起越垣,见广厦数间,其乃破墙隙窥之,瞥见其师正教诸徒拿发诸技,大奇,自是每夜必往窥,并与李互相切磋、悉心研究,功夫乃大进。后杨与诸徒决,徒皆败北,陈始惊杨为天才,遂尽授其秘技焉。杨归,遂传授同里故人,从学者甚众,时称杨为化拳、绵拳,后至北平专家王公贝勒大臣习此技。其技传于其子班侯、健侯。再传至其孙少侯、澄甫发扬光大。又19世纪末,有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得宗岳之太极拳论于河南舞阳盐店,并学拳于杨露禅与温县赵堡镇陈清萍,后返故里河北广平府永年据以发挥太极拳之理论及练法。写下练拳心得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十三势说略等。其后禹襄传拳于其外甥李亦畬,亦有阐发。李又传

11、拳于郝为真。郝为真传拳于其子郝月如。时郝为真病于京城,有形意、八卦名家孙禄堂者悉心照顾,郝甚为感动,遂将太极拳传于禄堂,禄堂综合太极、八卦、形意三家精髓,于太极拳独树一帜。陈家沟之十六世孙陈鑫,自幼体弱多病,自知练拳无大成就,遂以阐发历代练拳经验为己任,用的时间,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一卷成为近代练拳之典型。又有满人全佑者,先从学于露禅,后从学于班侯,学小架,遂传拳于其子吴鉴泉,以柔化、紧凑、细腻、均匀为宗旨,亦自成一家。陈氏老架由陈长兴之曾孙陈发科于128年在北京传习,时下在京城之传人有:冯志强、田秀臣、雷暮尼等。(二)练习拳架,首要之处要明拳理,何谓拳理?即技击、养生、健身之阴阳变易之理,不明此

12、理即不懂拳。然此理之深厚底蕴还在于其老式文化之基本,有易经、内经、拳经,无数十年纯功而不能也。且需朝夕揣摩、日日演习、用心体悟,师、性、德、勤集于一体,方可得其上乘。太极之高层功夫即为道功,然修道之师德性勤四德不可不察也。何谓师德性勤?师者,明白之师也;明师可明道、明法、明术,不致坠入旁门左道、歪理邪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德者,性之根也;得性未必有德,然无德必失性。其故何哉?昔燕子李三,功夫可谓绝矣,然终不免为武林同道所鄙弃而共诛之,遂成千古遗恨,后人不可不鉴。吾谓之有德必气顺、心静、神安、清净,无求于我,无求于人,心中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故方能有一点灵光,飘飘荡荡,杳杳萦萦,活泼泼于了然胸

13、中。夫德与权钱,背道而弛,集权、贪财、敛钱、好色俱离德,集贪敛好愈盛则德行愈远,历代与权贾相通者,无不视钱财利禄如命,子戮父弑,相煎于市,蝇营狗苟,口蜜腹剑。是云: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觉得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君子则否则,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同心而共济,是为德也。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愿吾门人不可不勉也。性者,天赋之悟性也;天性顽钝,也只得达于中乘境界,但亦属与道有缘者,孺子可教也。最后曰勤。何谓勤?曰体勤、口勤、心勤、脑勤,即勿使惰怠,功于思忖;而油嘴

14、花舌、不求甚解、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必不得其功矣!且有祸起萧墙之虞耳。易曰:一阴一阳之为道。拳之阴阳乃刚柔、松紧、开合、虚实、顺逆、屈伸、动静、束展。然拳之不懂缠丝,即不明拳理。故陈鑫云:太极拳,缠法也。太极拳之缠丝劲又名缠丝精。精者,乃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之“精”,即先天元精与后天醍醐之谓,是为拳之本元。是故,非练精化气之途不能得缠丝劲也。故筑基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炼药、烹炼护法均不可少。(三)练拳之法,盖由站桩始。是为无极生太极。然拳架之练法,则由鸡腿起。盖因有鸡腿时知虚实,知虚实者能进退。再则取鸡有转侧之精、独立之能、争斗之勇,经效仿鸡之争斗而揣摩出身法、步法、争斗之法

15、而达周身一家及灵活性和整体协调性。因心意六合拳是以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之意而命名的,故规定身成六势: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鹰捉、雷声。强调内外三合:内三合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者,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以鸡、龙、虎、蛇、燕、鹞、马、猴、鹰、熊十大形为基本拳法,以鹰熊两艺为本,明三节,走五行,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行钻翻艺与罩艺之别,拳把一开,身成六势,把把如鹰捉物,势式如虎扑食。其溶入太极拳之缠丝劲中则如虎添翼,威力无比。练太极拳者,亦须六合,鸡龙熊虎鹰雷合一方显拳之威力。然非练功长期而不能,非四德齐具而不达也。六艺者,可单练亦可合练,初以单练为上,继而逐渐加之,

16、则十年其艺可成。所谓“十年太极不出门”之谓也。若无心者,辄数十年亦不得登堂入室焉。又练拳架必有不顺遂处,故须逐日修炼、逐年改拳,愈改艺愈精,其理愈明,无明师岂非枉费心机,劳而无功哉?拳之技击乃其魂魄,故技击之理亦不可不明。然技击之法,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英雄好汉,空耗毕生,无半寸之功,是不明拳理也。前辈早已昭然,心意曰:明三节,粘展翻;太极曰:四两拨千斤。问曰:练拳者无不在此上下功夫,岂有不明之理?曰:的确不明。古人勤学苦练、朝夕揣摩尚且不能得之万全,况今人在市场经济下浮躁异常,有权钱利禄、美色功利之诱惑,偶凭一时之小聪颖,异想天开,哗众取宠,岂有明白之理?夫三节者,梢中根是也。梢节接劲可引而化

17、也,中节接劲可用而变也,根节接劲则动而背也;反之,梢节接劲亦会脱而背也,中节接劲亦会锁而滞也,根节接劲亦可顺而靠也;凡此皆如武穆王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必得明师指教方可得入门窥也。又察四两拨千斤,拨何处、如何拨、往哪儿拨,如何得机、如何得势、如何粘展翻,均须口授。行钻翻艺者,须明中节及身法之起钻落翻、贴转拧插;行罩艺者,则须明梢节及身法中正协调、拍按拿发着准。(四)凡习太极拳者,不可不明劲也。然何谓劲?其别于力者何?夫劲与力在未学拳之前无从分别。即已学拳则不可不分也。常用学艺数十年者,未能明劲,殊属憾事。须知力由于骨、陷于肩背而不能发也。劲则不同,盖劲由于筋、且可达于四肢而能发。力有形

18、而劲无形,力方而劲圆,力涩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散而劲聚,力浮而劲沉,力钝而劲锐。力有横直,劲有方圆。直力显而横力隐,虚力刚而实力柔,未学拳者力直而虚,是真力也。已学拳者力横而实,乃劲也。太极劲者,寓缠丝于沾、粘、连、随中也。又有擎、引、松、放、敷、吞、对、盖之说。究其宗,总不外乎击打、引化、擒拿、发放四种劲力,余皆从此四劲变化而出。然四种劲力又不外乎攻防二字。是故兵法云:虚实变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劲者,又可分为明劲、暗劲、化劲。此亦为内功修炼的三步功夫,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至若虚至虚灵、可达炼虚合道之境界。又明劲、暗劲、化劲与三节劲有关联,一般而言,明劲与梢节劲有关,暗劲与中

19、节劲有关,化劲与根节劲有关。然劲之得道,亦与实战有关,故太极拳讲究推手之法,盖因推手乃训练技击之有效措施,且不适宜伤人。故我门中人必须习练此法,以继承武术之精髓,而不致使我民族瑰宝失传。然明了三节还不行,明三节只是法,不明三节窍亦枉然。何谓三节窍?乃主宰三节之枢纽也。吾于练拳之余常自揣摩试力,终感三节窍之重要。三节劲讲“梢领、中随、根节催”,然主宰之处,莫过于肩井、环跳、命门三个根节窍,凡放松者,能松此三窍者,是为真松。然松此三窍,何其难也!余在练拳揣摩之余,常体味个中三味,无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此乃吾练拳近40年之体悟也。二、拳法拳法者,练拳之法也。是故有云:先站桩耶?先练拳耶?吾谓

20、:均可亦。又云:面北耶?面南耶?吾亦谓:均可。何哉?是故练拳须讲科学,但同步又要摈除玄学之弊。吾深爱冯志强师之实事求是精神,故其功夫谓之真功夫。在与人较技时是来不得半点矫饰造作的,故谓:只要一出手,便知有无。但究其拳法无非二理:一曰技击之理,二曰养生之理。技击之理是灵魂,养生之理是主线。故吾常谓虎扑羊、鹰博兔,美耶?丑耶?两者均属美矣。实非视之而美,乃为生命之美矣!此为美之主线,舍此便有矫揉造作之嫌。冯师毕生务实,可谓吾之楷模。另一方面为养生之法,即凡练拳必合身体康健之理,身体有经络、血脉、骨骼、肌肉、神经、脏腑等生理构造,练拳须合此构造,乃可身体康健,少生疾病。凡不合生理卫生者,即不得练拳要法。学者不可不察。三、拳式:基本13式:1、起式;、金刚捣碓;3、懒扎衣;4、单鞭;5、白鹤亮翅;、斜行;7、云手;、连珠炮;9、左右冲;10、左蹬脚;11、伏虎;12、穿心肘;3、收势;简化4式、起式;2、金刚捣碓;3、懒扎衣;4、单鞭;5、亮翅斜行;6、左右连珠炮;7、左蹬脚;8、左擒打;、十字手;10、披身锤; 1、青龙出水;12、运手;1、野马分鬃;14、左右冲;、前后招;16、双震脚;7、玉女穿梭;18、右前镗步;19、右蹬脚;0、右擒打;21、左右煞腰肘;22、穿心肘;23、翻身当头炮;4、收势;应龙5月写于北京十翼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