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田坑土楼群22大学论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65566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螺田坑土楼群22大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螺田坑土楼群22大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螺田坑土楼群22大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螺田坑土楼群22大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螺田坑土楼群22大学论文(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田螺坑土楼群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到具有东方建筑奇葩之称的南靖土楼游览。 南靖号称“土楼王国”,成千上万的土楼像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点缀在山谷间、溪岸旁、田野上,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县有大大小小的夯土版筑土楼15000多座,其中三层以上的大造型土楼有2100多座,形状有方形、圆形、椭圆形、五凤形、交椅形、弧形、扇形等,最大、最小、最高、最精美的土楼都在南靖境内。这些千姿百态、神秘奇特的土楼,不知令多少人惊叹不已。你们现在要去看的田螺坑土楼群,是“土楼王国”中最神奇壮美、最具特色、最闻名遐迩、最震憾人心的一处绝景。其实,田螺坑土楼群能名扬天下,与一个近似荒唐的国际间谍事件有关

2、。那是1985年的一天,美国总统里根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份中央情报局送来的秘密报告,中国福建省西南部6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许许多多不明性质的建筑物,呈巨型蘑菇状,与核装置极为相似,这很可能是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核基地,里根总统为之一惊。这一年12月18日,美国中央情报局谍报人员贝克和他有中国血统的夫人苏蔓珠,以摄影师的身份来到中国,要求到离漳州市90公里的南靖县客家人聚居地看看。当他们乘坐的汽车来到田螺坑,只见公路下面排列着5座大型土楼,贝克眼睛一亮,问:“这是什么?”司机说:“这是土楼民居”。望着一座座高大、坚固,如城堡巍峨屹立的土楼奇观,贝克惊讶地张开嘴巴,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拍照。回国后,贝克向

3、里根总统做了专题报告,里根看完报告,苦笑着摇头,然后将报告慢慢点燃。据说土楼就这样日渐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从此,南靖土楼那城墙般雄奇宏伟的外观,城堡般神秘奇特的结构,以及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也越来越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瞩目点。(进入田螺坑)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田螺坑。请大家随我一同到观景台,去领略田螺坑土楼那璀璨夺目的风采。田螺坑土楼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由5座土楼组成,中间一座为方楼,围绕四周的是三座圆楼和一座椭圆楼。这些土楼依山势起伏,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这里往下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

4、秀水之间激越地奏响。如果我们在坡底的公路上抬头往上看,田螺坑土楼群犹如西藏的布达拉宫横空出世,巍峨耸立,庄严肃穆。如果在清晨,田螺坑云雾缭绕,五座土楼时隐时现,呼之欲出,更充满着几分灵性。田螺坑的开基祖来自永定奥杳,据族谱记载,一个叫黄百三郎的,从永定翻山越岭来到这里,看到这里依山傍水,风水极佳,就在这里搭盖草寮蜗居,以放养母鸭为生,母鸭吃了山脚下“小田坑”的田螺,每只每天生两个蛋,由此他慢慢积攒了一些财富。有一天,黄百三郎在田间放养母鸭时,乌云密布,整个田螺坑就像要下沉似的,黄百三郎急忙赶着母鸭回草寮, 从“小田坑”的山石旁传来“救命呀!救命呀!”的呼叫声,循声望去, 一条巨大的毒蛇正向一位

5、美丽的姑娘爬去,黄百三郎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奋不顾身地用管母鸭的竹杆,与毒蛇进行了一场搏斗,毒蛇被打死了, 美丽的姑娘得救了,姑娘猛地扑到勇敢的黄百三郎怀里,深情地对他说: “我是一位田螺姑娘,早就被你勤劳朴实所感动.今后你放母鸭我就帮你操家务吧!”黄百三郎看到眼前这位田螺姑娘如此美丽,也没拒绝,从此,就结为夫妻,在草寮里生儿育女,繁衍子孙,并建起了坚如城堡、具有防卫功能的土楼。好,现在请与我一同到土楼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来到土楼群中间的步云楼)这座方楼叫步云楼,它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田螺坑最早的土楼。步云楼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393平方米,高3层11.93米,单层26间

6、共78间,设对开4部梯道。(请到楼内看一下)楼内天井自外向内分三级台阶,取平步青云、居中为正之意,寓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来到右上方的和昌楼)这座圆楼叫和昌楼,它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68平方米,高3层12.3米,单层22间共66间,设2部梯道。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来到左下方的振昌楼),这座圆楼叫振昌楼,建于1930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976平方米,高3层11.53米,单层26间共78间,与众不同的是这座楼的内堂坐正西南,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 它反映了一种“富不露白”的风水文化理念。(来到右下方的瑞云楼),这座圆楼叫瑞云楼,建于193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

7、063米,高3层11.2米,单层26间共78问,设2部梯道。这座土楼处于五座楼内隅,据说有藏风聚气之功能,体现了含蓄的朴素观念。(来到最下方的文昌楼),这座椭圆楼叫文昌楼,建于1966年,是南靖土楼王国中唯一一座椭圆形民居。它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288平方米,高3层11.8米,单层32间共96间,设2部梯道。楼外墙顶层有3个了望台,4个射击口。为什么要建椭圆形楼?据说是为了怀念到此放养母鸭的先祖。大家看,椭圆形不是像一个大鸭蛋吗? (走进文昌楼)田螺坑土楼群五座土楼都是土木结构,每座土楼只有一个大门,进入大门是宽敞的天井,一层是厨房,二层是仓库,三层是卧室,每层木构回廊连接各户,楼里生活设

8、施齐全,适合数百人聚族而居。几百年来,这五座土楼就是田螺坑黄氏家族共有的家园,他们在楼里不分辈份大小, 一律均等,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正像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园那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田螺坑土楼群无论是建筑术、地理学还是风土民情都有明显的特色。据专家考证,各座土楼之间都是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的,充分说明了土楼先民超然的智慧之光。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描绘田螺坑土楼群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然考察后称赞“这是世界上独

9、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更绝的是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这么说“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 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可见田螺坑土楼群给人的震撼是多么的强烈呀! 各位游客,我们就要结束田螺坑土楼群之旅,如果田螺坑土楼那说不尽的田园诗情画意能给您留下无限遐想,那就欢迎您下次再来., 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裕 昌 楼各位朋友:(田螺坑至下版的路上)现在请大家与我一同去看一看南靖县的下版土楼群。下版土楼群与田螺坑只相距3公里。这个土楼村落四周群山环绕,一条小溪从村中汩汩流过,沿溪两岸舒缓起伏,早在元朝中期,这里的七个小山坡上,分别有罗、张、唐、范、黄、李、刘等七个姓氏的先民占地为居,至今还遗留下各姓氏原住址

10、的地名,如罗石坑、张屋科、唐屋角、黄土窟、李屋等等。先民原先住的都是茅草寮,所以人们也把这里称为版寮。随着人口的增长,他们便在这青山绿水间建起了一座座土楼,有一字形排开,有参差错落,也有屋檐紧密相连、被称为“情侣楼”的。下版村现存土楼21座,其中方楼14座、圆楼7座,300年以上的土楼就有5座。最早的土楼已有600多年历史了,它就是被人们誉为“东歪西斜”的裕昌楼。看,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情侣楼”,这两座楼的楼名叫东进楼和翰兴楼。两座都是圆楼,分别建于1967和1969年;两座楼的建筑规模差不多,都是3层结构,高11米。两座土楼屋檐叠着屋檐,形如永不分离的情侣,因此被人们称为“情侣楼”;又如

11、情同手足的姐妹,也有人把它们称为“姐妹楼”。(到村部停车场,领大家沿着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去参观裕昌楼)站在裕昌楼前介绍:这就是目前南靖县现存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它看上去确实很老,老得就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据居住在这里的张氏族谱记载: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了。别看它的外墙表面斑斑驳驳,其实它的墙体依然坚坚实实,异常坚固。这座土楼最早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修建。从外观看,像一个紧密团结的大圆体。当时,刘氏五世刘永禄召集罗、张、唐、范四姓族人共同商议建一座大土楼,让五姓族人能从各自的小山坡走下来,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拧成一股绳,以对付野兽的袭击和异族的侵扰。刘永禄的提

12、议得到了其他四个姓氏族人的赞同,于是他们就用四年时间建起了这座圆形的土楼。(走进土楼)裕昌楼高18.4米,直径54米,每层有54间房,五层共有房间270间,造型别致,当时楼内设计成五大卦,每个姓氏分一卦,按所需房间多少分大卦13个开间,小卦9个开间,每卦设一部梯道,又在外墙设五个了望台,形成五行道造型。五姓人家、五层结构、五个单元、五部梯道、五行排列,体现了土楼子民希望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大家看,那三层以上的梁、楹、柱都从左向右倾斜,最大的倾斜度达到15%;那斜梁歪带来的不规则门框、不对称窗户,好像要存心破坏中国建筑常有的严谨构图方式似的。据楼内老人介绍,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原本端端

13、正正的梁柱就变得歪歪斜斜,看起来就像要散落倒塌的样子。传说当年建楼时,泥水匠与木匠师傅由五姓人家轮流供饭和照料。有一天,山里来了寒流,几个木匠师傅冷得睡不着,干脆起床加班取暖,本想主人听到木作声一定会送来热腾腾的点心,没想到到了半夜也没动静,因此,好生怨言的木匠就在柱子榫头上作了手脚。当时,因各层尚未铺松木楼板,各间也未进行抹壁装修,因此楼主并未发现楼柱有异样,等过了一年,墙体干得坚实要铺木板时,人们才发现三层以上的梁柱全都歪歪斜斜的,花巨大心血建楼的五姓族人找到木匠师傅,得到的回答是“地理生成,安居无事”。听信木匠师傅“谎言”的土楼人看到梁柱虽然都歪歪斜斜的,但墙体依然没有变形,便在各自单元

14、房间抹壁安门窗,陆续搬入居住。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而裕昌楼却是下梁正来上梁歪,并且柱斜梁歪楼身正。大家看到七歪八斜的木柱,一定觉得险象环生,但大家也不要担惊受怕,这座楼经过五六百年的风雨侵蚀,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大家抬头往上看,那五层楼空空荡荡的,几百年都未装修。这座楼里人口最盛时也不过300多人。由于人口未见添增,故第五层楼也就没装修,闲置了五六百多年。特别是罗、张、唐、范四姓族人发展更慢,他们就把房间转卖给了刘姓族人,故而裕昌楼就由刘姓族人世代居住,到现已繁衍了二十五代。其实这座土楼原来盖了七层。传说建到第七层,桷枋钉上,很快就要出水完工时,一群外乡人到楼后山间扫墓祭祖,又

15、燃放火药铳又烧纸钱。忽然刮来一阵山风,引火烧掉七楼顶的桷枋和枋木梁柱,已盖上的瓦片全塌落破碎。过后楼人嫌七楼晦气,干脆连六楼一起拆除,并在楼内盖了一圈平房祖堂,让先祖与人们同居一楼,以求得先祖的保佑。(来到楼内祖堂)这座祖堂是前两年才照原样修建的。祖堂有三个门,正门是喜门,左门是生门,右门是死门,从这三门出入有严格的规定,凡办喜事或求神拜菩萨从喜门进出;凡要祈求小孩平安长大,有所作为,从生门进出;凡办丧事则从死门进出。楼中楼的中堂前,据传曾经用五彩河卵石铺出等分五格的大圆圈,以五种图案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不知何故,这些美丽的图案已不复存在。(领大家看一厨房水井)裕昌楼的特色还在于底

16、层每间伙房都有一口深约1.5米,直径约0.6米的水井,井水清澈且略带甜味,一年四季泉涌不溢,住户可直接拿水勺取水。(示意大家舀水喝)多少到此的游客都会喝上一口这里的井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大家来到裕昌楼,亲身对裕昌楼进行了一番“探险”,想必一定有许多感触吧!或许有的人心里还有一些惊悸,那好,下面我们就去被人们誉为“闽南周庄”的塔下村,去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土楼人家 (来到塔下村口)各位朋友:欢迎您来到山川秀美的塔下村参观游览。塔下村是福建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它处在一个清流如带,绿树如烟,山环水绕的谷地里,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闽南周庄”。今天你们来到这里,一睹这一历史文

17、化名村的神奇魅力,一定不虚此行。塔下村在文化地缘上,是永定县客家文化区的东面延伸。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张姓从平和到此开基。当时闽西南一带山高林密,盗匪猛兽时有出没,民系之间和村落之间的争斗也时有发生,于是,张姓族人沿着沟谷两旁,建造了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土楼民居,有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等。现在全村还有42座土楼。这些土楼沿山溪呈长形随意摆布,背依青山,面临溪流,居民终日能聆听到哗哗水声。清末后,由于地理环境所限,塔下人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又建起了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楼前屋后铺就的卵石小径迂回曲折,犹如迷宫一般,被几百年先人们的足

18、迹磨得圆润,细雨轻烟,闪出柔和的光泽。(站在到德远堂的桥上)塔下村这条奔流不息的溪流,建国前从村头到村尾只有三座木桥。若遇山洪暴发,木桥被冲毁,只相隔30多米宽的两岸村人便中断过往,后来在热爱家乡的侨胞资助下,建造了11座风格各异的石拱、钢筋水泥桥,有的桥上还建有小亭,古朴悠闲。小桥流水、土楼人家,把塔下村装点得分外妖娆。(走在到德远堂的卵石小道上)走进塔下,就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风尘中、文化的慰藉里。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远堂。德远堂座落在塔下村东面山坡上,它是张氏家庙,这座家庙建于明末清初,是目前中国可见到的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是石龙旗杆,这些石

19、龙旗杆总共有23支,每支都高过10米,构成了稀世罕见的文化绝景。石龙旗杆也叫石笔,古称“谤木”,后来演化为华表,它是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这种华丽而庄严的石雕物,依中举级别、品位高低和文武不同,石笔长短、底座式样和笔身雕刻均各不同。塔下村的石龙旗杆分台座、夹杆石、杆身三部分。台座有四方形、六角形两种。石龙旗杆阴镌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衔品位爵位及立石龙旗杆的年代等文字。文官的石龙旗杆顶端饰物多雕毛笔锋,武官则镌坐狮,给人以静穆、严肃、荣耀的感觉。按封建制度,古代考举人及第或做官七品以上的或诰赠封爵显贵,经朝廷礼部批准,也可在本祠堂家庙前竖石龙旗杆。塔下村的石龙旗杆有14支树于清乾隆

20、至光绪年间,分别为获得举人、进士学衔的张氏族人所树。张氏德远堂族谱记载,塔下张氏从九世开始就创书租儒租,以后各房都有儒租田产。清朝道光年间,还组织“曲江文会”,经常举行作文评讲活动,勉励人们发奋读书。并在族规中规定,凡取得秀才以上学历者,可获得数十担儒租田,中举、中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树石龙旗杆,籍以激发人们努力向上。自先祖在塔下开基以来,村里就出了几十名进士、举人、拔贡,以及六十多名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他们中有高级工程师、教授、画家;海外的还有张庆重、张建禄等一大批爱国华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塔下人对造福桑梓的海外赤子、百岁寿星等也树杆纪念,激发族人努力向上、促进家族文

21、明进步。现在我们就到德远堂里看一看。(来到牌楼前)古色古香的张氏家庙德远堂设计精致,古朴典雅,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大家看,它的正面古式牌楼上是彩色瓷片剪接镶嵌的双龙戏珠,形象栩栩如生。屋脊上的各色瓷片剪黏的浮雕,有三国志、八仙、封神榜等历史流传人物,有龙、虎、狮、麒麟、凤凰、雉鸡等珍禽名兽;有牡丹花、山茶花、兰花、菊花等花草。百兽争鸣,百花争艳,构图精巧,形神兼备。(走进殿内)大家看,德远堂殿内雕龙画凤,木石装饰富丽堂皇,别具风格。明间额枋保留清代彩绘,表现了科举进仕的欢庆场面,额枋下的挂落为透雕鱼跃龙门图花板,同样寓含了张氏族人希望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寄托。石雕、木雕艺术在德远堂发挥得淋漓

22、尽致。主堂二进前檐台明的陡板石,分别剔雕梅、兰、竹、荷等图案;大厅两边红柱上写着清太宗张翱作的取材于张姓家族历史名仕的一对长联:“得姓由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二篇扶汉三杰功高四相束力封五虎博物六史貂冠七叶犹是清河旅派,扬名显奕祀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兴十策忍书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灵亿尊依然文献宗支。”上下联共有78个字,嵌入“一至十百千万亿”数列,含14个典故,其中“忍书百字”是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居的家范。现在德远堂的神龛上,摆放着张氏到塔下开基后的列祖列宗灵位。每年农历7月14日是小一郎肇基塔下的日子,张氏族人为纪念她,都备鸡、鸭、水果等到德远堂祭拜。这一天祠堂庄严肃穆,列祖列宗的容像高高悬挂厅中,接

23、受族人的叩拜,不露声色地看着儿孙们的各种表情。正月十五日,凡是新婚的人要置果品到德远堂闹灯花,寓早生贵子,添丁进财。大家知道吗,在台湾,也有一座与德远堂一模一样的祠庙。塔下的张氏族人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有人陆续迁徙台湾定居。第十三世迁台的张石敢在台南开基创业,传衍子孙,经商得利,家殷富足,其子孙后裔曾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回乡省亲祭祖,追思祖德。清同治九年(1870年),“德远堂”第二次维修,张石敢的裔孙派人回乡捐款,并特地丈量了“德远堂”的建筑规格,临摹了壁画和牌楼、匾额、石柱上的题辞,回台后在台南也建造了一座宗祠“德远堂”。闽台两岸“德远堂”不仅同名同宗,而

24、且其建筑格式、布局、规模乃至牌楼横匾,柱上的对联等都一模一样,以此让子孙永远铭记自己的根在大陆。因此,塔下村张氏家庙“德远堂”已成为旅外张氏族人联络的桥梁与纽带,每年旅居台港澳及海外的张氏宗亲回塔下“德远堂”寻根谒祖的络绎不绝。(从德远堂出来,沿着溪岸漫步去看裕德楼)介绍土楼文化:塔下村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令人陶醉、神游。在那里,每一座土楼都在楼门上方镶嵌一个吉祥如意的楼名,如勤和、裕德、睿源、顺昌、永兴等等,以此表现楼主的向往与追求;而且每座土楼都有有一副对仗工整的楹联。如勤和楼的大门联:“勤与俭持家上策,和而忍处世良规。”裕德楼的大门联:“裕及后昆克勤克俭成伟业,德承先世

25、维忠维孝是良规。”睿源楼的大门联:“睿水遥山灵秀发祥教子诗书昌后世,源深流远澄清维美居身质朴迪前先。”这些言简意赅,隽永深远的藏头嵌字联,体现了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的传统思想,构成了张姓家族传统族训的核心,对后人起着灌输、训诫、敬策的作用,形成土楼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来到裕德楼前)裕德楼以其形似围裙而成为塔下村一道独具魅力的奇观。它已有200多年历史了,为什么会建这样呢?它有一个真实的传说。这座土楼原来建有4层,每层有32开间,四层共有128个房间,设有四部楼梯,天井有一口公用水井,井水清澈甘甜。生活在楼里的居民兴家创业,日子过得盈盈实实;不少人还到“南洋”谋生,为家乡聚财。早在清代,出洋经商

26、的人经常寄钱回来,塔下便成了有名的侨乡,裕德楼也成了有名的土楼。在旧社会,有钱也时常会招惹是非。在七八十年前,军阀张毅带领大批人马到塔下要钱要粮,塔下人不给,军阀张毅便带领人马过来抢。塔下人一面把村民疏散到山上,一面组织青壮年带上武器在村口拦阻抵抗。谁知一青年竟一枪击中一位坐在轿子上里的军阀小头目。于是,脑羞成怒的张毅便派大批人马进村报复,不但抢走财物,还放火把裕德楼给烧了。1972年,旅居新加坡的爱国华侨张庆重回到故乡,看到被烧毁的土楼土墙依旧在,不加予修复,实在可惜,就捐资修建了前半楼,并在后半楼盖上防墙瓦,这就成了一座围裙形的土楼,让人领略到历史的沧桑。(启程离开塔下村的路上)各位朋友,

27、山川秀美的塔下村不知令多少人留连忘返。199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到此考察,原来只安排30分钟的时间,但是他们都被这里的景致给吸引了,结果却停留了一个多小时,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说:OK。以后如果有机会,你们可以到塔下这个远离喧嚣的世外桃园一住,更加深入地感受这里的风土民情,土楼人的生活韵味,一定会让你们陶醉导游解说词河 坑 土 楼 群各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到南靖来,今天我很荣幸能为各位尊敬的来宾介绍土楼风光,南靖土楼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帝文斯安德烈先生也曾经千里迢迢地来到我们南靖,对土楼进行一番的考察,最后由衷地称赞:“南靖的土楼是世界上

28、独一无二的山村建筑模式。”不仅史帝文斯安德烈先生这么说,连日本的建筑杂志,台湾的汉声刊物也都把南靖的河坑土楼群作为封面,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河坑土楼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现在就请各位朋友跟我一起去领略一下吧!河坑土楼群地处书洋镇曲江村河坑自然村。相传在四百多年前,河坑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张氏先民在不断的迁徙中被这里的山水风光所吸引,就在这里安营扎寨、繁衍生息。然而这里也是野兽和山匪经常出没的地方,百姓倍受兽匪侵扰之苦,于是勤劳朴实的先民们就夯筑起一座座庄严宏大可聚族而居,又易于防守的城堡土楼。我们这就上观景台,去欣赏河坑土楼群的奇妙景观。现在所站的这座山叫狮子山,这个观景台是河坑土楼群的最佳观

29、赏处。大家看,在狮子山前,两条溪流在左边山脚下交汇,形成了河坑村的风水结晶“丁”字水,在狮子山后和“丁”字形的溪流两岸,不足一华里的狭小地带分布着各种造型不一的大土楼,由此形成了南靖县土楼建筑分布最密集的河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原有大型土楼24座,历来就有“三圆六方七斗八卦”之说。请看!在左前方有三座圆楼六座方楼,右前方有七座土楼,像北斗七星,左后方的八座土楼与八卦数暗合。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也有人认为是建设者的独具匠心;而有人则认为是土楼人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如果我们把这些数字拿出来,进行有序排列,刚好是“3、6、7、8”。按现在的解释,这四个阿拉伯数字所表达的正是;“生、顺、齐、发

30、”之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河坑土楼群不正是蕴含着先民们那种渴望家人的日子能顺风、顺水、顺景;族人的家业能同发、同荣、同兴的愿望吗?河坑土楼群的美还在于土楼群与环境完美的有机结合,人工融于自然,不仅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也给人美景天成的感觉。大家看,成群成片的圆楼、方楼犹如皇家的高宅大院,气派非凡。一条小溪从村中蜿蜒流过,形态多变的土楼依山临水;高低错落的瓦顶与起伏的山恋遥相呼应;古朴壮观,像是从地上冒出来的巨型蘑菇。潺潺流水、绿绿秧苗,映出黄黄的土楼,道不尽的田园诗情与山村画意。这些朴实自然镶嵌在瑰丽山景中的土楼,为何如此令人陶醉,还在于它们建造的材料是泥土和杉木。这些都是就地取材,来自土地,而

31、土墙倒塌,木材腐朽之后,它们又回到土地中去。因此,数百年的人世变迁,多少土楼废墟又重建并没有造成对大自然生态的破坏,这种生土建筑对环境保护的特殊意义更唤起人们对它特殊的美好情感。河坑土楼群不但密集有序、自然和谐,而且形态各异,在这些不同的造型中以方形、圆形的土楼居多。先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奇特的建筑模式呢?自古以来就有两种不同的传说。第一种是天圆地方说。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有天必须有地,有地务必有天,有方圆才有天地。基于这种思想,先民们在构筑土楼时,认为只有方圆楼才是属于自已的天地;只有方圆楼才能集天地之灵秀,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神韵。第二种是“方正团圆”说。土楼人大都勤劳、智慧、果敢。

32、他们认为做人应当堂堂正正、大度有为。身在福地,必须志在四方;身处异乡,理当祈盼团圆。因此,“正直、有志、爱乡、团结”这八个字就成为土楼人的根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村落,去亲手触摸这神奇的山村建筑,去感受一下土楼人家那淳朴的生活。河坑土楼三四层高,刀削般地峭立高耸,实在令现代的建筑师们感慨万千。那一扇牢固的大门,一口宽阔的天井,一个个错落有致的窗户,还有那背阴阳却没有一根铁钉的建筑,真不愧为东方建筑的奇葩!河坑土楼具有与其它土楼一样的特点,如造型奇特、功能齐全、结构精巧、内涵丰富等,可它又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在土楼群中,最富有文化内涵的是位于土楼群最南端的绳庆楼,它建于清代康熙三十八至四十一年,

33、三层共七十二间,在祖堂上还悬挂着清乾隆癸末年制的“德式乡闾”的牌匾,堂内有木雕“狮子夯梁”,墙上有梅兰等花草彩画。最有特色的是呈“五角形”状的南薰楼,该楼初建时楼门坐东向南,因对面的山峰与大门直冲,煞气重、不吉利,约在100年前,张氏万公祖把楼门改为坐北朝南,成为南靖县唯一一座厅堂在楼右侧的土楼。而最早建成的是位于土楼中部的方形土楼朝水楼。朝水楼占地面积840平方米,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初建时高4层,1923年被火烧毁,重修时改为3层,高11.3米,该楼底墙厚1.66米,无石砌基。关于朝水楼的故事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只要一发问,楼里无论老少都会向您叙说着一个个迷人的传说。走进河坑土楼群,

34、你不仅可以领略到土楼古建筑的价值,还能感受到丰富的土楼文化。聆听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历了几代、几十代的土楼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他们勤劳朴实,像黄牛一样孜孜不倦;他们热爱生活,像蜜蜂一样建造家园。土楼人热情好客、爽郎无私。正如人们所说的,喧闹是土楼的特色,欢乐是土楼的基调,团结是土楼的精神。在土楼里,时时处处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大家庭的温馨和愉悦。各位宾客,今天刚好是河坑土楼人家“做大福”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做糍粑果,如果你能住下来的话,可以亲手去感受一下土楼人用米碓舂糍粑的滋味,那糍粑拌上白糖、芝麻,香甜可口,让你吃了一个还想再吃第二个,甚至还会捎几个回去,与你家人共享。想不想住下来呢

35、?住下来吧,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你悠然地在那石阶小道上漫步,沐浴着徐徐山风,一定会让你忘却纷挠,心旷神怡。河坑土楼群以它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迷人的土楼风情令中外游人沉醉、倾倒,它像璀璨的群星发出永恒的光芒,永远值得子孙后代自豪和骄傲。各位朋友,河坑土楼属于南靖人民的,也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我相信河坑土楼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成功之后一定会更加灿烂夺目,欢迎大家有机会再来观赏。朋友们,再见!。导游解说词和 贵 楼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参观南靖土楼。或许您在电视上、画册上、或其它传媒上已看过一百次、一千次土楼了,或许您已经实实在在到过许多土楼区游览过,对

36、土楼已不陌生了。但是,像耸立在您面前的这座酷似城堡的方形土楼这么高大神奇,您一定没看到吧?所以,您今天来一睹它的风采,感受它的神奇,将让您永生难忘。这座土楼叫和贵楼,它座落在南靖县梅林镇长教的青山绿水间,背靠虎背岭,面向笔架山,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它建于1732年,也就是清朝雍正十年,楼高21.5米,建筑面积6450平方米,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楼, 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座五层的方楼,也是闽西南众多方土楼的典型代表。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来到大门前)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只有少数的官邸豪宅才起宅名,然而在土楼民居中

37、,几乎每一座土楼都要取一个吉利祥和的名字。像这座楼的楼名叫和贵楼就是这样。和贵楼,顾名思义就是劝人以和为贵,因为一座土楼就像一个扩大的家, 一个缩小的国。和贵楼最盛时曾住过300多人,这么多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和睦相处,以和为贵至关重要。大家看楼的大门联:和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贵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两扇大门的门联:和亲既康禄,贵子共贤孙。这些隽永深远的藏头嵌字联,构成了简氏传统族训的核心,高度概括他们家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对后人起着灌输、训戒、警策的作用,形成土楼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也说明了先民渴望子孙读圣贤书的良好愿望和重教兴学的精神风尚。 (进入门厅)各位游客:和贵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

38、当您跨进和贵楼古老而沉重的大门时,您一定会为它突出的防卫功能而惊诧不已。大门的两扇门板都是用可耐火的咬冬木制成,厚达10多公分,在门的上方,也就是在二层之处,设有三个灌水道,若遇盗匪用火攻门,可从灌水道往下灌水,把火淋灭。加上底层对外不开窗,二层只开一条不足20厘米的通风缝,三至五层窗洞也内大外小,所以,只要把大门关起来并上了闩就固若金汤,楼内居民就可以安枕无忧了。(来到楼内天井)这是一块进士牌。这块进士牌是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吏闽浙总督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魏无熄赐给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的。简逢泰就是建这座楼的简次屏的孙子。他自幼聪明好学,12岁考中秀才。当时小逢泰骑在父亲的肩上

39、来到考堂,山东籍的主考官看他身穿长衫,头发又结了个辫子,便嘲讽地说:福建来了只红鬓马,小逢泰看到主考官脚上 穿着黑色的官靴,便脱口回道:山东出了个黑脚驴,主监官暗想:好厉害! 接着问:你读多少年书?小逢泰说:不多不少读了十二年。主考官看他还是个毛小孩,就问:你今年几岁?小逢泰说是十二岁,主考官说你一生下来就读书了?小逢泰说七岁才读书,主考官说这样哪来读十二年书?小逢泰说我日读六年,夜读六年,如此不刚好十二年!主考官一听感到其言在理,又对小逢泰说你进三步,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走了三步,主考官又说你后退三 步,小逢泰这时却屹立不动,主考官问为何不退,小逢泰说有道是大大夫有 进无退!主考官拍案说道:好口

40、才因此被当场授以秀才。几年后,小逢泰进京赴考得第二十三名进士,道光戊戌年科会试中式得第七十三名,殿试得了第二名,后官至两广分巡道。(走进楼内院)这是一座三间一堂式学堂,过去,楼里的孩子读书 就在这里。像简逢泰孩子的时候也是在这里读书的。大家看,左边墙上悬挂着一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牌匾;右边悬挂着的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由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陈树林委员长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牌匾。简羡强是什么人呢?他是长教简氏的第19代孙,早年生活很艰苦,20岁时跟人一起到缅甸谋生,由于他在生意场上辛勤耕耘,逐渐发迹,曾担任缅甸救济总会负责人,海外侨务委员会副主席。简羡强发迹不忘国

41、家、不忘家乡,三十年代,他捐资在村里建了一所小学一一崇文学校,还给国民政府捐了很多资金用于发展国家的文教事业,同时积极发动侨胞,捐资、捐物支持抗日活动,因而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表彰和人们的敬重。林森不仅赐给他一块牌匾,而且奖给他一枚国民政府勋章,以表彰他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这些牌匾虽然有些陈旧,但却给和贵楼增添了许多风光。1939年,南靖有名的土匪头张河山,曾带领土匪兵到和贵楼,扬言要把楼烧掉,当他们一伙人来到楼里看到林森颁发的牌匾,知道惹不得,只好放弃烧楼的念头,是匾保住了和贵楼。这是学堂天井。人如果在天井里用力一跳,整个地面都会晃动,(谁有兴趣可以跳一下)。若用一根长长的铁线,可随意

42、从天井的卵石缝向地里穿插34米深(示范),可见地质之柔软了。这是块方圆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到处都是稀稀烂烂的泥土。既然是烂泥地,又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如此高大的土楼呢?据说,长教简氏第13世简次屏是个读书人,看到这个地形像肚腰兜,就去请教地理先生,地理先生察看后说:此乃风水宝地也。简次屏问此话怎讲,风水先生说:这个肚腰兜后面的山脉从平和县到长教打石洋有数百里来龙,龙山脉没有穿过坑、河道, 没有断凹,而前面则是河水环抱成玉带,故为风水宝地。若在此建楼,以后子孙会人丁兴旺、读书中举、福禄寿全。简次屏一听,连考举人都不去了,决心在此建立基业。于1732年破土兴建这座土楼。但是要在沼泽地上建土楼谈何容

43、易!楼刚建一层就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烂地里。当时许多人都以为简次屏疯了,什么地方不建偏偏要在烂泥地上建楼,但他既已下决心就痴心不改。他请来上百个帮工上山砍松木打桩。俗话说:风吹千年杉,水浸万年松,松木在水里浸泡万年不烂。简次屏用100多立方米的松木,在下沉的 楼墙上打排桩,从头开始夯墙。外墙用卵石砌就一米多高的墙脚,底层夯土墙厚1.34米,往上逐层收缩10厘米。楼夯筑到4层后停工一年,简次屏看楼基稳固,才再建第5层。这座土楼宽36.6米,深28.6米,每层24间房,历时三年才建成,耗资15000两银子,竖柱架梁全用人工,可谓不凡与艰辛。各位游客:在沼泽地上建如此高大的土楼一定是世界之最吧!但

44、和贵楼还有一奇,那就是楼中的两口水井。(走出学堂来到左边水井)天井两边的两口水井相距只有18米,但水质却截然不同,我们看到的这口水井,井水清亮如镜,水质甘甜可饮用;而在右边的那口井水却是混浊不清,只能供洗涮,被人称为阴阳井,这两口井的水位均超过地平线30公分左右。我们到右边的水井看看。.这口水井不管人们怎样把井水抽干,它重溢出来的水依然是浑浊的。在同一屋檐下的两口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清朝嘉庆年间,和贵楼里住着一户婆媳两口的人家,媳妇叫阿秀,丈夫到南洋谋生去了,早有身孕的阿秀后来生了个儿子。由于婆婆体弱多病,常常卧床不起,坐月子的时候,就叫阿秀的母亲来帮忙,儿

45、子出生第28天,快要做满月了。这天,阿秀的母亲回家去,准备捉几只鸡来为外孙做满月办酒席。当天半夜里。婆婆病发拉了一床屎尿,阿秀要到灶间去烧水给婆婆洗身,没想到水缸里却没有水了,阿秀只好提了个小水桶到门前那口水井打水,她刚打满一桶水,转身要提回灶间时,突然听见一声啪啦响,回头一看,井里冒出一股黑烟,接着又有一道白光闪过。阿秀吃了一惊,赶快把水桶提回灶间,烧水为婆婆洗身子。谁知天亮后,人们来打水,就发现井水已变为混浊不清。因此,有人说,是阿秀还在坐月子,身子不干净,坏了龙泉所致。其实那只是传说轶闻,并没根据.但井水为什么会浑浊,至今人们也还不能从科学上做出什么解释。 (走出大门)各位游客:和贵楼历

46、经沧桑,依然坚固沉稳,巍然屹立。大家看,那斑斑驳驳、凹陷不平的夯土墙,为什么会有修补和重夯的痕迹?据楼里老人介绍,1864年大平天国陷落后,那些残兵败将(我们这里人叫“毛番”)在闽西南一带山区烧了很多土楼,和贵楼也难逃厄运。当时楼内房子被烧了一大半,楼外墙也严重烧裂倒塌,直到第三年才重新修建,恢复原貌。(在前院护厝前)这是和贵楼的前院,也叫护厝,深11米,在我们这个地方,有句谚语叫厝包楼,儿孙贤;楼包厝,儿孙富。这个护厝就叫厝包楼,而刚才我们在楼里看到的学堂叫楼包厝。这种厝包楼、楼包厝的奇特建构,反映了土楼子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孙后代的祈望。和贵楼大门正面有一座山叫笔架山,你们看,是不是有

47、点像笔锋。山上尖峰是简氏族人用畚箕担土一担一担堆积而成的,历尽三年时间,他们认为这样可使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过去,楼里就出了简逢泰、简羡强,民国时还出了个国军总司令简国瑞,不过土改时被镇压了。几百年来,和贵楼像一位时间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先民超然的智慧之光和一个家族的兴盛历史。而今,随着土楼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风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贵楼也将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欢迎大家有机会再来领略和贵楼迷人的风采,祝大家旅途愉快!导游解说词怀 远 楼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不辞辛苦到南靖土楼游览。南靖是个土楼王国,早在公元11世纪中叶,勤劳聪慧的南靖先民就继承中原汉民族的夯土建筑技术,在

48、各聚居点创建了独树一帜的土楼,这些土楼以圆形最具特色。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圆土楼叫怀远楼,它座落在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的梅林镇长教,建于1909年,也就是清宣统元年,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楼基用大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3米多高,夯土配方独特,夯筑技艺高超,至今外墙表面光滑无剥落。因此,它是闽西南圆土楼中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的双环圆土楼。去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 它与我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一并做为“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来到大门前)大家看,大门上是“怀远楼”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怀远”有二层意思,一是胸怀远大理想,二是怀

49、念远方亲人。我们来看大门两边的对联:“怀以德敦以人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从这副藏头嵌字联中可以看出土楼人家重视以德育人,要求土楼人家子孙要有远大理想,读好书、讲文明。由此,我们不能不佩服土楼人自古就有远大志向。(走进大门),这座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门厅两边这是舂米用的石碓子。过去土楼人家要把谷子变成米,都是用这种石碓,逢年过节要做糕粑,也用这种石碓。在我们这里,几乎每一座土楼都要安放一对这样的石碓。如今碾米已用机器,但土楼人仍把它保存着,因此它已成为粮食加工史的见证。(拿起门厅中央排水沟石盖,介绍排水沟),怀远楼的排水系统也是众多土楼中设计最讲究的。从楼中楼到大门共设计

50、了三个水道,每个水道安放三口水缸,楼内污水中的泥沙可以沉在水缸里,以便清理。这座楼近百年来没发生过污水淤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聪明的祖先在下水道中放养了几只乌龟,乌龟在排水道中爬行可以清除水沟的淤积和阻塞,以保持排水道的畅通。在土楼人看来,龟有长寿之寓意,在土楼里养龟真是一举两得呀! (介绍楼底层通廊两侧门),右边通廊门上是“宝田”两字,“宝田”意思是田地是最宝贵的,告诫人们要爱惜和保护田地;左边通廊门上是“玉树”,“玉树”是说自然环境的美好,要人们保护树木,保持生态平衡。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有珍惜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了。 好,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精美的楼中楼也叫“斯是室”,是“四架三间

51、”上下堂五凤楼模式建筑。楼中有楼,似有太阳和月亮之意,表达土楼人与日月同辉的思想。这是“诗礼庭”,对联写着“诗书教子诏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教育子孙要有远大理想,信守传家之道。 (走进“诗礼庭”)悬挂在上面这个“助我义师”的牌匾,是原国民革命军总指挥何应钦赠送的。当时本楼民因为支援北伐军攻打漳州立下了汗马功劳,何应钦就赠送这个牌匾,以志纪念。“诗礼庭”以前是办私塾讲学的地方,土楼人家的孩子就在这里读书识字。同时这里也是土楼人家办红白事的地方,每逢喜庆日子,上厅就摆一个戏台,请本地最好的木偶戏班在此演出,而观众则在下厅扇形的宽敞走廊里看戏,大家其乐融融。请大家跟我到上厅。这

52、个“斯是室”屋檐下花龙走兽,惟妙惟肖, 各种彩绘栩栩如生。你们看,这“斯是室”两边的木窗,就雕刻着九只形态各异的龙(向游客指点那九只龙),那九只龙似有飞上九重天外的气势,表现了土楼人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慨。那屋架斗拱上还别出心裁装饰着木刻书卷式饰物,镌篆书镏金对联:“月过花移影,风来竹弄声”,“琴书千古意,花木四晓春”,用风月抒情,琴书感怀,闲情逸致,可见一斑。我们来看“斯是室”的对联,右边是“斯堂讵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意思是“斯是室”不只为大家游观,主要是用诗书教育子孙后代,让其耳聪目明;左边是“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意思是大家不要嫌这个“斯是室”简陋、隘小,只要用高尚的品德教育子孙后

53、代。你们知道“斯是室”出自谁的诗句吗?它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得馨”,借用于此,恰到好处。“斯是室”两边的厢房,以前是教书先生的住房和书房,这两边的门窗上分别写了一副对联。看这“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意思是读书是天下英雄成就事业的途径,为善是人间富贵的根源。“天下良谋读与耕,世间善事忠和孝。”这对联的意思是天底下最好的谋略莫过于读书与耕作,世间上所有的善事都来自于忠诚和孝顺。这些对联寓意深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土楼人发奋读书、辛勤耕作、为善做人,信守忠孝,从而成就伟业。大家看完“斯是室”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土楼是山区农民的住宅, 在这种山区民宅中还有这么精巧秀气的私

54、塾学堂,令人难以想象,这说明怀远楼的简氏家族,是笃重文教的文明世家大族。日本、美国和联合国官员及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工程院院士,看过后无不拍案叫绝。有一年,从日本应邀来厦门大学讲学的王松兴教授考察怀远楼后,感慨地说:“怀远楼内还保存这么一间古香古色的私塾,这在别的地方是少见的,它反映了土楼先民崇尚的文化礼教。”中央、省、市电视台都到这里拍摄过片子,土楼一家人、村官等纪录片都到这座楼拍摄。去年底,中央电视台、东南电视台还到此拍摄长教木偶戏班东南一台戏,向全国推介,土楼戏班亮相中央电视台,不简单吧!好,请各位到二楼看一看。(边走边介绍)这座土楼高四层13.5米,直径42米,单层34开间,四层共1

55、36间,四部楼梯均匀分布,可通向各层楼,各层均为敞回廊。一楼都是厨房;二楼作为贮藏室,也叫粮仓; 三至四楼为卧室。因为厚厚的土墙能调节气温,所以土楼有冬暖夏凉之功能,人们称它为“天然的空调设备”。(来到二楼前厅灌水道前)这三个洞是做什么用的呢?它叫灌水道,如果土楼人家遇到外来侵犯,要用火烧门时,就可以从这里向下灌水,把门板淋湿,把火淋灭,这样盗匪就进不来,楼内居民也就相安无事了。怀远楼还有一个不被人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斯是室”的屋顶上,那一株株开着小红花的报时草(大家请往“斯是室”屋顶上看),据说那是简氏先民从缅甸带回来的,报时草每天中午11点左右开花,并吐出芳香,到了傍晚5时左右,报时草绽

56、开的花朵又闭了起来。有人说,过去土楼人家没有时钟,村妇们看到报时草花开花闭,便知道掏米煮饭的时间到了;也有人说,那是给在怀远楼读书的简氏子孙规定的两个闭学时间。请大家到四楼参观。(来到了望台前)我们这座楼的四层外墙设有四个了望台,了望台上设有多个射击口,人们可以在各个了望台观看楼外动静,若遇盗匪“入侵”,可以从射击口“攻敌”。谁有兴趣可以站到了望台看一看,站在那儿向远处眺望,视野开阔,楼外的山水田野尽收眼底,美不胜收。文化内涵深厚的怀远楼,就像一本鸿篇巨著,有待大家慢慢解读,如果您有兴趣,就请住下来,土楼人会告诉您更多无穷的奥秘. .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导游解说词田螺坑土楼群各

57、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到具有东方建筑奇葩之称的南靖土楼游览。 南靖号称“土楼王国”,成千上万的土楼像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点缀在山谷间、溪岸旁、田野上,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县有大大小小的夯土版筑土楼15000多座,其中三层以上的大造型土楼有2100多座,形状有方形、圆形、椭圆形、五凤形、交椅形、弧形、扇形等,最大、最小、最高、最精美的土楼都在南靖境内。这些千姿百态、神秘奇特的土楼,不知令多少人惊叹不已。你们现在要去看的田螺坑土楼群,是“土楼王国”中最神奇壮美、最具特色、最闻名遐迩、最震憾人心的一处绝景。其实,田螺坑土楼群能名扬天下,与一个近似荒唐的国际间谍事件有关。那是1985

58、年的一天,美国总统里根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份中央情报局送来的秘密报告,中国福建省西南部6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许许多多不明性质的建筑物,呈巨型蘑菇状,与核装置极为相似,这很可能是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核基地,里根总统为之一惊。这一年12月18日,美国中央情报局谍报人员贝克和他有中国血统的夫人苏蔓珠,以摄影师的身份来到中国,要求到离漳州市90公里的南靖县客家人聚居地看看。当他们乘坐的汽车来到田螺坑,只见公路下面排列着5座大型土楼,贝克眼睛一亮,问:“这是什么?”司机说:“这是土楼民居”。望着一座座高大、坚固,如城堡巍峨屹立的土楼奇观,贝克惊讶地张开嘴巴,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拍照。回国后,贝克向里根总统做了专

59、题报告,里根看完报告,苦笑着摇头,然后将报告慢慢点燃。据说土楼就这样日渐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从此,南靖土楼那城墙般雄奇宏伟的外观,城堡般神秘奇特的结构,以及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也越来越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瞩目点。(进入田螺坑)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田螺坑。请大家随我一同到观景台,去领略田螺坑土楼那璀璨夺目的风采。田螺坑土楼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由5座土楼组成,中间一座为方楼,围绕四周的是三座圆楼和一座椭圆楼。这些土楼依山势起伏,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这里往下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之间激越地

60、奏响。如果我们在坡底的公路上抬头往上看,田螺坑土楼群犹如西藏的布达拉宫横空出世,巍峨耸立,庄严肃穆。如果在清晨,田螺坑云雾缭绕,五座土楼时隐时现,呼之欲出,更充满着几分灵性。田螺坑的开基祖来自永定奥杳,据族谱记载,一个叫黄百三郎的,从永定翻山越岭来到这里,看到这里依山傍水,风水极佳,就在这里搭盖草寮蜗居,以放养母鸭为生,母鸭吃了山脚下“小田坑”的田螺,每只每天生两个蛋,由此他慢慢积攒了一些财富。有一天,黄百三郎在田间放养母鸭时,乌云密布,整个田螺坑就像要下沉似的,黄百三郎急忙赶着母鸭回草寮, 从“小田坑”的山石旁传来“救命呀!救命呀!”的呼叫声,循声望去, 一条巨大的毒蛇正向一位美丽的姑娘爬去

61、,黄百三郎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奋不顾身地用管母鸭的竹杆,与毒蛇进行了一场搏斗,毒蛇被打死了, 美丽的姑娘得救了,姑娘猛地扑到勇敢的黄百三郎怀里,深情地对他说: “我是一位田螺姑娘,早就被你勤劳朴实所感动.今后你放母鸭我就帮你操家务吧!”黄百三郎看到眼前这位田螺姑娘如此美丽,也没拒绝,从此,就结为夫妻,在草寮里生儿育女,繁衍子孙,并建起了坚如城堡、具有防卫功能的土楼。好,现在请与我一同到土楼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来到土楼群中间的步云楼)这座方楼叫步云楼,它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田螺坑最早的土楼。步云楼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393平方米,高3层11.93米,单层26间共78间,设对

62、开4部梯道。(请到楼内看一下)楼内天井自外向内分三级台阶,取平步青云、居中为正之意,寓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来到右上方的和昌楼)这座圆楼叫和昌楼,它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68平方米,高3层12.3米,单层22间共66间,设2部梯道。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来到左下方的振昌楼),这座圆楼叫振昌楼,建于1930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976平方米,高3层11.53米,单层26间共78间,与众不同的是这座楼的内堂坐正西南,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 它反映了一种“富不露白”的风水文化理念。(来到右下方的瑞云楼),这座圆楼叫瑞云楼,建于193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063米,高3

63、层11.2米,单层26间共78问,设2部梯道。这座土楼处于五座楼内隅,据说有藏风聚气之功能,体现了含蓄的朴素观念。(来到最下方的文昌楼),这座椭圆楼叫文昌楼,建于1966年,是南靖土楼王国中唯一一座椭圆形民居。它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288平方米,高3层11.8米,单层32间共96间,设2部梯道。楼外墙顶层有3个了望台,4个射击口。为什么要建椭圆形楼?据说是为了怀念到此放养母鸭的先祖。大家看,椭圆形不是像一个大鸭蛋吗? (走进文昌楼)田螺坑土楼群五座土楼都是土木结构,每座土楼只有一个大门,进入大门是宽敞的天井,一层是厨房,二层是仓库,三层是卧室,每层木构回廊连接各户,楼里生活设施齐全,适合数

64、百人聚族而居。几百年来,这五座土楼就是田螺坑黄氏家族共有的家园,他们在楼里不分辈份大小, 一律均等,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正像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园那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田螺坑土楼群无论是建筑术、地理学还是风土民情都有明显的特色。据专家考证,各座土楼之间都是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的,充分说明了土楼先民超然的智慧之光。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描绘田螺坑土楼群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然考察后称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

65、的山村建筑模式”。更绝的是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这么说“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 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可见田螺坑土楼群给人的震撼是多么的强烈呀! 各位游客,我们就要结束田螺坑土楼群之旅,如果田螺坑土楼那说不尽的田园诗情画意能给您留下无限遐想,那就欢迎您下次再来., 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导游解说词裕 昌 楼各位朋友:(田螺坑至下版的路上)现在请大家与我一同去看一看南靖县的下版土楼群。下版土楼群与田螺坑只相距3公里。这个土楼村落四周群山环绕,一条小溪从村中汩汩流过,沿溪两岸舒缓起伏,早在元朝中期,这里的七个小山坡上,分别有罗、张、唐、范、黄、李、刘等七个姓氏的先民占地为居,至今还遗留下各姓氏原住址的地名,如罗石坑、张屋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