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及治疗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20649537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及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及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及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及治疗(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 脑卒中抑郁患者28例,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并予抗抑郁药物干预,对比治疗前后Hamilton抑 郁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效果满意21例(评分均值40.72),占75%.好转6 例(评分均值 90.57),占21.43%.效果不明显1 例(评分值19)。总有效率为96.42%.结论:通过针对性 心理护理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生活活动能力。有 利于失语、偏瘫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心理护理;治疗 2003 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2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

2、行针对性心理护理配合抗 抑郁药物治疗,旨在缓解抑郁症状,促进卒中病情的康复,调动患者积极性,效果满意。现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8例,均根据全国第2届脑血管病会议 制定的诊断标准与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符合CCMD-3器质性抑郁综合征的症 状诊断标准为入组条件。男16例,女12例,4183岁,平均63.1岁。住院时间1338天, 平均(230.5)天。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 抑郁症状评分1,患者入院后即由主治以上神经、精神专业医师逐项评分填写量表。入院 时量表评分与出院作对照,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依据。

3、量表总分反映病情严重程度,20分以 上诊断为卒中后抑郁状态。随着病情好转总分减少,降至7 分以下为效果满意,减为 810 分为好转,18 分以上为效果不明显。根据入院时首次量表评分情况,作因子分析。归纳为: 迟滞性抑郁,激越性抑郁,焦虑反应,躯体症状四个方面;有利于针对性的心理护 理及抗抑郁剂治疗。 1.2.2心理护理的内容及方法心理护理在入院后即进行。内容包括: 重点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悲观、焦虑不安情绪,树立疾病一定能治好的信念。医 护人员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护理上从解决患者的日常生活困难着手,同时解决患者的躯 体痛苦。对激越性抑郁者应予关心安慰,积极开导,使其正视病情,稳定情绪,

4、积极配合治 疗。对迟滞性抑郁患者,进行针对性引导,消除沮丧,克服消极悲观心理,鼓励和指导功能 锻炼,向患者介绍治愈的典型病例,增强治愈信心。老年患病后要求康复的心理非常迫切, 愿意让有经验的老医生和护士给以治疗和护理。同时容易出现情绪低沉,心情忧郁。认为自 己年龄大,患病后留下残疾,不能照顾自己,反而给亲人带来麻烦,增加经济负担,对治疗 失去信心,产生轻生的心理。这部分患者存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他 们,正视现实,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信心。对失语的患 者应用动作、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人体语言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 1.2.3 药物干预 在作好心理

5、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以精神与躯体性焦虑为主 要表现者,用多虑平5075mg/d, 23次服用。对迟滞性、激越性抑郁患者予西酞普兰20 40mg/d,每日1次服用。伴有睡眠障碍者应用罗拉12mg每晚睡前服用。2.结果 28例经针对性心理护理与抗抑郁药物治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如下:效果满意21 例(评分均值40.72),占75%.好转6例(评分均值90.57),占21.43%.效果不明显1 例(评分19分)。总有效率96.42%. 3.讨论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比较多见,文献介绍 发生率约为 30%50%2,并且认为急性期即发生抑郁。本资料28 例均为急性

6、期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发生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3:卒中后内源性抑郁,对卒中后所产生的心 理反应,卒中后脑损伤的直接作用。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NE) 降低有关2。有学者认为卒中后抑郁的病残状态多为精神性而非躯体性。卒中后抑郁是影 响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如不及时有效的进行临床干预,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 而且严重影响失语和肢体瘫痪的康复,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提示; 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4,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缓解抑 郁状态,总有效率为96.42%,效果满意。我们认为;积极防治卒中后抑郁,对患者失语及肢 体瘫痪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人、家庭和社会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念,都具 有重要意义。由于例数尚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01-202。2何伋。临床心脑血管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922。3杨玲玲,左成业。器质性精神病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69-170。4何永姬,陈远,车革方。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的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 (6):58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