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试验方案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20647277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结构试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结构试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结构试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结构试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试验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题目一: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方案2试验目的:2试验步骤:21. 构件设计22. 构件的制作和试验装置的布置23 加载方法44. 主要量测内容55. 试验结果比较66. 设备统计6题目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案7工程概况:7试验过程:101. 模型的相似设计 102. 模型的设计与制作113. 材料性能指标114. 测点布置125. 加速度输入波126. 试验加载制度127. 试验步骤128. 测试内容13题目一: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方案试验目的:(1)研究主要参数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2)确定其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参数包括轴压比、高

2、宽比、混凝土强度、边缘约束构件纵筋、边缘约束构件箍筋等)试验步骤:1构件设计考虑各参数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及东南大学九龙湖结构实验室反力墙的孔 道尺寸,建立如下7个构件模型,其中包括1个基准构件(Q1)和6个变化构件,各试件 设计参数如表1。表1构件主要参数试件 编号试件尺寸 (厚*宽* 高)m咼宽比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墙身受力 主筋墙体约束 边缘构件 纵筋墙体约束 边缘构件 箍筋Q10.2*1*440.34C301010080 68200Q20.2*2*420.09C301210080 68200Q30.2*1*440.34C301010080 68200Q40.2*1*440.24

3、C351010080 68200Q50.2*1*440.34C301010080 68200Q60.2*1*440.34C301010080 68100Q70.2*2*420.09C301210080 68200(注:Q7构件的水平分布筋取8500,使其先发生受剪破坏,得出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与试件制作同时,每一试件分别留有150X150X150mm的立方体试块,受力主筋也分别留 有试样以测定材性。2 构件的制作和试验装置的布置浇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置侧向支撑,防止墙体在试验中发生侧向屈曲破坏。(1)试验时沿墙高均匀布置五个位移传感器,量测墙体水平位移。(2)主筋应变、混凝土应变:采用粘

4、贴应变片测量。在浇注混凝土以前,先将主筋上粘贴 应变片处用树脂修复成光滑面,此光滑面注意了胶的厚度和涂抹面积的控制,在光滑的前提 下争取了胶的厚度最薄;混凝土粘贴应变片处用砂纸打磨平用树脂粘贴,并由静态电阻应变 仪TDS-303采集数据。应变片的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设剪力墙的竖向荷载为1000kN,由200t单向油压千斤顶分五次施加到1OOOkN并保持不变; 水平反复荷载由1500kN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分级施加。对于试件2需再次加荷至1500kN。试 验装置如图2所示,通过墙体顶部刚性的L型横梁施加水平反复荷载,以模拟墙体顶部水平 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效应。佝受力简图图2试验装置1试件,2

5、 I型刚性梁,3竖向荷载加载器,4滚轴,5竖向荷载支承架,6水平荷载双作用加载器,7荷载传感器,8水平荷载支承架,9液压加载控制台,10试验台座,11输油管L位移计液压伺服加载系统位移计位移计千斤顶拉杆反力墙侧向支撑试件位移计基础梁图2-1实际加载装置3. 加载方法竖向荷载采用控制作用力的逐级加载制度。每级荷载以200kN为增量向上递增,每级荷载 停留至应变仪读数稳定之后再进行下一级加载,同时记录下各级加载后的读数,加载至 1200kN后停止加载。竖向加载制度如图3所示。采用控制作用力和控制位移的混合加载法。在试件达到屈服荷载前,以荷载控制,每级荷载 以40kN递增,每级荷载循环一次;试件屈服

6、后,以位移控制,位移值应取试件屈服的最大 位移值,并以该位移值的倍数(延性系数)为级差控制加载,每级位移循琢次,直到构件4. 主要量测内容在剪力墙顶部及中间部位布置电子位移计和应变片,用于测量墙体在水平方向低周反复荷载 作用下顶部的位移和应变。并记录墙体的初裂位置、裂缝发展过程和破坏时的裂缝分布形式,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等。图5墙体侧向位移和剪切变形的测点布置1安装在试验台座上的仪表支架,2试件,3位移计,4试验台座5 试验结果比较综合比较构件1、2的破坏特征,变形能力和滞回曲线等,得出不同轴压比对剪力墙抗震性 能的影响;比较构件1、3、4,得出不同高宽比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比较构件1、5

7、, 得出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比较构件1、6,得出不同边缘约束构 件纵筋配筋率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比较构件1、7、8,得出不同边缘约束构件箍筋配 箍率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6设备统计TDS303,油压千斤顶,位移传感器,荷载传感器,万用表,AB胶,502,环氧树脂,剥线钳,粉笔,记号笔,标签纸,记录本。题目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案工程概况:该框架结构位于南京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I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8层,层高3600mm,具体梁、柱截面尺寸及配筋分别见图1、2、3。KL32) 250x500 81C0/200(2) 2420:2

8、20420/125420/125(n(OJQIL1 253x450I+0200(2)I220:2i20如迫-聲 M CE関十黒喪弗显E QogLyb23co-e- 吕 9X0S一njmw却訓20|_堆二胃仝十OSLOW関 aoLrlL_/bp!KL4 250x500Lr6d?2C 4/2O2坐2U食L52圭48(9100/200 (2D220; 120+1252空20/3坐的鼻jKL3图1梁截面配筋图KZT 600x600 4封8*8100/200KZ-3 600x600 牲時*100100/200KZ-1 600x620 418 00/2009石INsrdood1 W12165 肓J 241

9、6LO0U 寸7lG30b 100I1 I111KZ-2I II1 1KZ-31I630x600I I GOOxGCOI18牲251 ,10100/2001 18200图3板配筋图-试验目的验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装置东南大学九龙湖结构试验室单向地震模拟振动台主要参数如下。振动方向:单水平;最大加速度:1.5 g;驱动方式:电液伺服;最大行程:250mm; 台面尺寸:6mX4m; 最大激振力:100t;台面结构:钢焊;使用频率范围:0.150Hz;最大模型重:25T。目前配套的数据采集系统:32通道同步采集,包括加速度、速度、位移和应变信号,可以 根据具体试验情况分配。软件采用CRAS 7.

10、0。其中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15只;ASM 位移传感器10只(25mm-1000mm)。试验过程:1.模型的相似设计表1试验模型的动力相似关系量 理 物式 系关注 备 变.0-S1土寸生力 应S=b sE模A3- 弹Es匕 松 白 、ys1P度密p s11可土寸正度 长Y / swS 积 面2 /s=s so w7/s=X sw.011=卩s1荷载P力 中 集2 /s s=p sV40q载 荷 面s=s-Z 一 41tr力方寺生m量 质3 /sp s-m sk度刚7/s s=sOt间/xhzs/-s2f率频s /= s5C 尼 阻s/ms=c sV 度 速s/7/s=V s5a度 速 加(

11、?7/ Qs2.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模型比为1/10,梁、柱、板的尺寸由实际高层框架结构的尺寸按相似关系折算。模型材料采用微粒混凝土和镀锌铁丝。微粒混凝土是一种模型混凝土,它以较大粒径的 砂砾为粗骨料,以较小粒径的砂砾为细骨料。微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振捣方式、养护条件 以及材料性能都与普通混凝土十分相似,在动力特性上与原型混凝土有良好的相似关系,而 且通过调整配合比,可满足降低弹性模量的要求。考虑计入隔墙、楼面装修的重量和50%活载,在板上配质量块配重。在标准层上布置 每层139.68 kg配重,在屋面层上布置65.7kg配重。项目层数H/B层咼总咼平面尺寸梁截面柱截面楼板厚度材料原型82.43.

12、6m28.8m12mx12m250mm x 500mm250mm x 450mm300mm x 600mm600mm x 600mm100 mmC30砼1/10模型82.40.36m2.88m1.2 m x 1.2 m25 mm x 50 mm25 mm x 45 mm30 mm x 60 mm60 mm x 60 mm10 mm微粒砼3材料性能指标在浇筑模型的同时预留了试验,混凝土材性需要进行试验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尺 寸为 70.7 mm x 70.7 mm x 70.7 mm,弹性模量试件尺寸为 100mm x 100mm x 100mm。模 型钢筋用镀锌铁丝模拟,直径按长度相似比缩

13、小对钢丝进行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的测试。 2.5模型刚性底座设计高层结构振动台整体模型通常自结构的0.000或地下室底板开始制作,认为基础在试验 过程中可以为整个结构提供固端约束,因此,模型底部要制作一个刚性底座。因为模型整体较重而底层平面形式较规则时,选用由钢筋混凝土底梁和板构成的刚性底座, 其总质量约为5t。设置钢筋混凝土底梁主要为了满足模型吊装阶段的需要,因此其平面布置要保证模型底层的 主要承重构件均落在底梁上,底梁布置成双向主次梁结构以保证传力和受力的合理性;其截 面高跨比取为1/10,截面高度定为400mm;截面宽度取100mm;底梁所受荷载应将1.2中 估算的模型结构重量以及底梁及底

14、板的重量全部计算在内,并乘以35的放大系数,作为 底梁配筋的计算荷载,同时,确定模型的起吊点,按平衡原理来对底梁进行配筋,配筋计算 要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钢筋混凝土底板取80mm,6100 双层双向配置。底梁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30。4. 测点布置由于所测试试验结构是对称的,所以只需要在一面布置传感器即可。加速度传感器在边柱上每层各布置一个,中柱上布置在1, 3, 5, 7, 8层,并在振动台 台面上另设一个加速度计,共14个。位移传感器在各层各布置一个,并在振动台台面上设置一个基准位移计,共9个。5. 加速度输入波根据建设场地条件和结构动力特性,由

15、于南京与上海的条件相似所以试验选用地震波 形有El Centro波、Kobe波、上海人工波及上海基岩波。6. 试验加载制度根据时间相似常数,将原始地震波演时间轴压缩为原波的15,同一地震水准的地震波 按El Centro波、Kobe波、上海人工波及上海基岩波顺序依次输入振动台,各水准地震波输 入前、后均输入白噪声进行扫频,获得结构各阶频率和阻尼比。工况烈度波形加速度峰值1白噪声(峰值尽量小)0.0527度多遇El Centro 波0.08753Kobe 波0.08754上海人工波0.08755上海基岩波0.08756白噪声(峰值尽量小)0.0577度基本El Centro 波0.258Kobe

16、 波0.259上海人工波0.2510上海基岩波0.2511白噪声(峰值尽量小)0.0512罕震El Centro 波0.5513Kobe 波0.5514上海人工波0.5515上海基岩波0.557 试验步骤 动力特性试验在正式试验之前,对结构进行动力特性试验,以得到结构在初始阶段的自振周期、阻尼比和 振型等基本参数。 振动台台面输入运动将振动台的台面运动控制在使结构仅产生细微裂缝,如结构底层柱微裂。 加大台面输入运动将振动台的台面运动控制在使结构产生中等程度的开裂,且停止加载后裂缝不能完全闭合, 如梁柱节点处产生明显裂缝。 加大台面输入加速度的幅值加大振动台台面运动的幅值,使结构的主要部位产生破

17、坏,但结构还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如 梁柱节点的破坏,受拉钢筋屈服,受压钢筋压曲,裂缝贯穿整个截面。 继续加大振动台台面运动进一步加大振动台台面运动的幅值,是结构变成机动体系,如果再稍加荷载就会发生破坏倒 塌。在不同水准地震动输入前后,均需对模型进行白噪声扫频,以测量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 阻尼比等动力特征参数。具体试验过程见表2。加载级数试验工况输入地震波台面加速度峰值cm/s2第0级1白噪声35第1级2El-centro303Taft304兰州波305白噪声35第2级6El-centro607Taft608兰州波609白噪声35第3级10El-centro9011Taft9012兰州波9013白噪声35第4级14El-centro12015Taft12016兰州波12017白噪声35第5级18El-centro15019Taft15020兰州波15021白噪声35重复18至21步,每步增加30cm/s2,直到模型严重破坏或局部倒塌。&测试内容在各个加载阶段,记录结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应变等输出信号,并观察记录结构的裂 缝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得到结构在每个试验阶段的周期、阻尼、振动变形、刚度退化、能 量吸收和滞回特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