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检验科性能验证方案(仅供参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63895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6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仅供参考)检验科性能验证方案(仅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仅供参考)检验科性能验证方案(仅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仅供参考)检验科性能验证方案(仅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仅供参考)检验科性能验证方案(仅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仅供参考)检验科性能验证方案(仅供参考)(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性能验证性能验证(仅供参考仅供参考)1生化生化生化室项目需要验证的参数包括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可报告区间等。适用时,还要考虑分析灵敏度(仅对那些在接近 0 的低值有临床意义的项目有必要进行确定,必要时,可引用说明书中给出的低值)和干扰试验。1.1精密度1.1.1标本准备及要求质控品、已经检测过的病人标本或具有血清基质的定值材料。每个项目均需选择至少正常和病理两个浓度水平的验证材料进行验证。所用样本一定要稳定,其基体组成应尽可能相似于实际检测的病人标本,样本中的分析物含量应在该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附近。1.1.2方案1.1.2.1方案 1:对验证材料每天分析 1 批

2、次,2 个浓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 4 次,连续 5 天。记录结果并计算均值、标准差和批内精密度(%)。1.1.2.2方案 2:批内精密度:浓度分别处于正常和病理水平的混合新鲜临床标本,按照临床标本相同的检测方法,同批次内检测混合的新鲜临床标本 20 次。记录结果并计算均值(X)、标准差(SD)。和批内变异系数 CV(%)批间精密度:浓度分别处于正常和病理水平的混合新鲜临床标本,按照临床标本相同的检测方法(或将室内质控品按照常规标本的方法一样测定,测定结果在遵照厂商参数不出控的前提下),同批次内检测混合的新鲜临床标本 20 次,同一批号室内质控品某一时间段(至少 20 天)的室内质控数据逐步累积

3、最终得出均值、标准差。1.1.3结果判断从美国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估允许误差表中查阅评价项目的允许误差范围,由实验数据统计的批内不精密度和批间不精密度小于允许误差范围的1/4和1/3作为检测系统不精密度性能的的可接受标准(或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允许总误差、卫生标准等),且又小于厂商提供的精密度性能指标,说明由实验室评价的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性能可接受,符合要求。若大于判断限,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是否符合要示,应再进一步做统计学处理作出判断。1.2正确度1.2.1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含盖的项目,则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结果为准;成绩在 80%者即为验证通过。1.2.2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未涉

4、及的项目,通过仪器之间的比对来实现,以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的作为比对基准仪器,其最近 1 次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结果。采用 5 个患者的样本,样本浓度水平尽量覆盖测量范围,包括医学决定水平。计算在医学决定性水平下的系统误差(偏倚%),偏倚=测定值-靶值/靶值*100%,偏倚%应1/2CLIA88 或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最大允许误差,80%以上的数据符合以上要求即为通过。成绩在 80%以上者即为验证通过。1.3线性范围1.3.1目的:在确定某项目检测上限的同时检测其检测上下限是否呈线性关系,从而保证该浓度范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3.2标本来源:采用本实验室常规检测标本获得的高

5、值/低值标本进行。1.3.3验证频率:仅在更换试剂盒厂家时进行验证。一旦验证通过,无特殊情况,不重复验证。1.3.4方案1.3.4.1方案 1:不同浓度样本制备:取高值和低值样本各一份,按如下配比:标本 1:低浓度样本;标本 2:三份低浓度样本与一份高浓样标本混匀;标本 3:二份低浓度样本与二份高浓样标本混匀;标本 4:一份低浓度样本与三份高浓样标本混匀;标本 5:高浓度样本。检测时,按标本 1,2,3,4,5,5,4,3,2,1 排列,每个标本测量 2 次,记录浓度。以理论浓度为纵坐标(Y),实测浓度为横坐标(X)。由统计学计算出r2 和回归方程式 Y=aX+b。1.3.4.2方案 2:取高

6、值样品和低值样品各一份,将两者按一定的比例稀释成系列不同浓度的样品(如 4:0、3:1、2:2、1:3、0:4;或 80%、60%等),浓度范围遍布整个预期可报告区间,分别上机按低到高各重复测定 2 次,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y=ax+b 及相关系数 R2。1.3.5验证结果判断R20.95,a 在 0.971.03 范围内,则判断为线性范围验证通过。1.4参考区间1.4.1标本选择选择年龄、性别等均匀分布,符合建立参考区间的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20 份,对不同项目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如碱性磷酸酶(ALP)等在不同年龄人群的不同参考区间应分别进行验证,如某些年龄人群标本不易获得时,可暂不做验证,但需

7、与临床沟通,对于性激素等检测项目因生理周期变化等因素导致无法获取有效人群标本,暂不做验证,但亦需与临床沟通。1.4.2结果判断:规定小于或等于 2 份标本结果超出参考区间,即为验证通过。或 R=测定结果在参考范围内的例数/总测定例数95%即合格。1.5可报告区间1.5.1仅对于那些临床可报告区间大于分析测量范围的检测项目才需要进行验证。通常是在线性范围高值的基础上外延至最大稀释度倍数对应的值。1.5.2标本来源:含本项目浓度接近线性范围上限的临床新鲜标本。1.5.3评价方案:用厂家推荐的稀释液(或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为稀释介质)对超过分析测量范围上限的高值样本进行系列手工稀释,每份稀释样本重复测

8、定 2 次取平均值。1.5.4结果判断:按试剂说明书回收率要求设定,分别以检测结果在目标范围内作为可接受限。用高值样本可接受回收率对应的最大稀释倍数确定其可靠浓度的低限;用浓度超过分析测量范围上限的高值样本对应的可接受回收率确定最大稀释倍数。或计算判断指标 R 值,R=检测均值/预期值*100%,判断标准:80%R120%。2免疫免疫-定性(定性(ELISA 法)法)操作者熟悉检验程序和评价操作程序,对操作程序校准为最佳状态,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验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验证: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检出限、Cut off 值验证、重复性和比对试验。2.1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性2.1.1根据 CLS

9、I 发布 EP12-A2 文件要求(应参考定量分析将偏倚和不精密度应用于定性试验的评价,除阴性和强阳性标本外,选取在临界值附近的浓度用于定性试验不精密度的研究。)来验证本实验室定性实验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性,计算了近一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的对比结果,将两方结果输入表格中通过公式计算各项性能指标。实验方法(新方法)金标准阳性阳性(n)a(真阳性)阴性(n)b(假阳性)合计a+b阴性合计c(假阴性)a+cd(真阴性)b+dc+da+b+c+d总符合率=(a+d)/(a+b+c+d)100%,灵敏度=(a+d)/(a+b+c+d),特异性=d/(b+d)2.1.2结果判断按照卫生部临检中心

10、对室间质评结果的要求认为 80%及以上即为满意,故选择 80%作为评价结果是否可接受的标准。灵敏度95%。特异性95%。2.2人员比对2.2.1方法选取至少 20 份标本(包括阳性、阴性和弱阳性),先由实验室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实验,以其实验结果作为参照,所有从事该项目检测的人员均对同标本进行操作,将各自结果与参照结果进行比对。检测 人 员结果阳性阴性合计阳性(n)a(真阳性)c(假阴性)a+c参考人员结果阴性(n)b(假阳性)d(真阴性)b+d合计a+bc+da+b+c+d总符合率=(a+d)/(a+b+c+d)100%2.2.2结果判断以本实验室参加人员检测结果与参考人员检测结果是否达到

11、 80%以上(80%以上即可,如能做到更高,可以以更高的标准来判断)来作为判断标准。2.3定性实验的检出限将定值样品进行倍比稀释(如稀释到原浓度的 2、4、8、16 倍)后进行检测。首次出现阴性的前一个稀释倍数为该实验的检出限。2.4Cut-off 值验证2.4.1方法 1在临界值基础上,准备出-20%浓度样本和+20%浓度样本(即定值样品本身),对以上低、高浓度样本分别测定 20 次,记录阴性及阳性结果数,即为 cut-off 重复性验证。应至少有 19 次以上(95%)阳性反应或者有 19 次以上(95%)阴性反应为通过。2.4.2方法 2连续统计上百份已检测样本结果,计算临界值结果所占的

12、比例,小于 5%为可接受限。2.5精密度2.5.1批内精密度验证2.5.1.1验证方法选弱阳性室内质控品在同一批试验内,按规定的操 作方法,一天内平行做 20 个测试相同的样本,计算其x、S 与 CV。2.5.1.2结果判断定性实验(ELISA)的批内变异 CV%应10%(请确认)。或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允许总误差、说明书、CLIA88等做判定标准。2.5.2批间精密度2.5.2.1方法选择弱阳性室内质控品,每天按照常规标本的方法一样测定,连续测定 20 天,计算其x、S 与 CV。2.5.2.2结果判断定性实验(ELISA)的批间变异 CV%应15%(请确认)。或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允许总误差、

13、说明书、CLIA88等做判定标准。2.6比对试验分别收集化学发光法检测出的 HBeAg20 例阳性及 20 例阴性样本,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比对检测,根据阴阳性结果评价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判断:用阴阳性判断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3免疫免疫-定量定量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或行业内(如 CLIA88)要求制定拟验证的性能参数。免疫的定量项目性能验证参考生化的性能验证。4临检(血常规)临检(血常规)相关性能参数包括:精密度(批内、批间精密度)、正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报告区间、参考区间的验证、不同方法和仪器间的比对、仪器分类结果与手工分类结果的比对、实验室内结果的可比性等,必要时,还要考虑干扰

14、。4.1精密度4.1.1样本检测(可参考)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15A“用户对精密度和准确度性能的核实:批准指南”中关于精密度的内容要求,用两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品,每天上机测量 4 次(连续测定,中间不间断),连续测量 5 天。4.1.2数据分析方法(可参考)按照 EP15-A 文件之规定,通过Excel 软件,计算出批内标准差Switin和批间标准差 Stotal。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其中:D:表示总共检测天数(D=5);n:单个样本每天重复检测的次数(n=4);xdi:每个样本每天四次单独检测的结果;xd:每个样本每天四次检测结果的算数均数;xt:单个样本每天检测结果

15、的算数均数的算数均数。4.1.3结果判断(可参考)4.1.3.1于批内精密度的判断,具体的计算和判断过程:1)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出批内精密度的自由度。D:表示总共检测天数(D=5);n:单个样本每天重复检测的次数(n=4);因此,按照我们的验证方案,批内精密度(Swithin)的自由度为 15。2)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出 C 值百分点。其中 为检验水准或者说可接受类误差的概率,一般设置为5%;为测试水平,本次验证的测试水平为 2。因此C 值百分点(10.05/2)100%97.5%。同时,根据EP-15A 提供的表格查出 C 值,在本次验证中,C 值为 27.49。其中 within表示该项目 1/

16、4 CLIA88的总误差。3)如果 Swithin小于 verification value,表明本次验证得到的精密度与1/4 CLIA88总误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仪器可以继续使用;反之,则认为分析系统的批内精密度不满足临床要求,需要联系生产厂家查找可能的原因。4.1.3.2 对于批间精密度的判断,具体的计算和判断过程:1)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出室内精密度的自由度 T:其中,B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D:表示总共检测天数(D=5);n:单个样本每天重复检测的次数(n=4);xdi:每个样本每天四次单独检测的结果;xd:每个样本每天四次检测结果的算数均数;xt:单个样本每天检测结果的算数均数的算

17、数均数。2)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出 C 值百分点。其中 为检验水准或者说可接受类误差的概率,一般设置为 5%;为测试水平,本次验证的测试水平为 2。因此C 值百分点(10.05/2)100%97.5%。同时,根据EP-15A 提供的表格查出 C 值,在本次验证中,C 值为 27.49。3)计算出 verification value。其中 total表示该项目的 1/4 CLIA88总误差。4)如果 Stotal小于 verification value,表明本次验证得到的批间精密度与1/2 CLIA88总误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仪器可以继续使用;反之,则认为分析系统的批间精密度不满足临床要求

18、,需要联系生产厂家查找可能的原因。4.2正确度4.2.1实验方案:根据卫生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结果对血细胞分析项目进行正确度评估,成绩在 80%以上者即为验证通过。而没有参加室间质评的仪器,至少使用 10 份检测结果在参考区间内的新鲜血样本,每份样本检测两次,计算 20 次以上检测结果的均值,以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优良的仪器检测结果为标准,计算偏倚。4.2.2结果符合相关标准。4.3线性范围4.3.1实验方案选取一份接近预期上限的高值全血样本(H),分别按 100%、80%、60%、40%、20%、10%、0%的比例进行稀释,每个稀释度重复测定 3 次,计算均值。以理论浓度为纵坐标,实测浓度为横坐

19、标。由统计学计算出 R2 和回归方程式 Y=aX+b。4.3.2要求:a 值在 10.05 范围内,相关系数 r0.975。4.4参考区间4.4.1人群来源选择身体健康体检者 20 例,男女各半,无任何系统重大疾病史,目前无主观不适。抽取上述人群的空腹静脉血液,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4.4.2结果分析判断规定小于或等于 1 份标本结果超出生物学参考区间,即为验证通过。或 R=测定结果在参考范围内的例数/总测定例数95%即合格。4.4.3生物学参考区间评审每年一次。如更改检验程序(如在检测方法、仪器、试剂等出现变更)或检验前程序,也应对生物学参考区间进行评审。再者,如在检验程序的执

20、行过程中出现生物学参考区间不适用于实验室所服务的被检测人群的情况,也应对生物学参考区间进行评审。4.5可报告区间结合临床要求,其线性范围可以满足临床的需求,因此可报告区间即为线性范围。大于或小于上述范围时,可用手工法或涂片染色镜检验证,以镜检结果报告或以大于或小于线性值报告。4.6携带污染率4.6.1实验方案取高浓度血液样本,混合均匀后连续测定三次,测定值分别为 H1、H2、H3;再取低浓度血液样本,连续测定 3 次,测定值分别为 L1、L2、L3。按下列公式计算携带污染率。4.6.2要求结果与厂家性能要求或其它性能标准比较以判断是否可接受。4.7仪器分类与手工分类比对4.7.1实验方案:取

21、20 位仪器分类未见明显异常报警之患者样本,每位患者分别用于参考方法和仪器法检测,其中参考方法为人工染色显微镜分析,每份标本推两张血涂片(A 片和 B 片),由两位资深检验人员对每张血涂片分析 200 个细胞。其中一位使用血涂片 A,另一位使用 B 片,每份样本的人工分类结果取平均值。4.7.2判定方法:将仪器法测量结果与人工分析的结果比较,计算两种方法的偏倚,偏倚=仪器测定值-显微镜计数值/显微镜计数值*100%,其差值在生物学变异允许范围内即可。4.8不同吸样模式的结果可比性4.8.1实验方案验证方法:每次校准后,取 5 份临床样本分别使用不同模式进行检测,每份样本各检测2 次,分别计算两

22、种模式下检测结果均值间的相对差异。自动均值手动均值相对偏差=100%自动均值4.8.2要求:结果与厂家性能要求或其它性能标准比较以判断是否可接受。4.9实验室内结果的可比性4.9.1实验方案4.9.1.1新仪器使用前,配套检测系统至少使用 20 份临床标本(浓度分布符合相关标准),每份样本分别使用临床实验室内部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和被比对仪器进行检测,以内部规范操作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为标准,计算相对偏差,每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符合标准的比例应80%。4.9.1.2新仪器使用前,非配套检测系统按 EP9-A 文件与配套检测系统进行比对,至少使用 40 份临床样本(浓度选择符合相关标准),计算相对偏差

23、,每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符合标准的比例应80%。4.9.1.3常规检测仪器使用过程中,至少使用 20 份临床样本(浓度选择符合相关标准)定期进行一次结果比对,每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符合标准的比例应80%。4.9.2以下情况,可按 WS/T 407 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比对:如室内质控结果有漂移趋势时、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后、更换重要部件或重大维修后、软件程序变更后、临床医生对结果的可比性有疑问时、患者投诉对结果可比性有疑问(需要确认时)、需要提高周期性比对频率时。4.9.3结果判定:结果符合相关标准。5临检(凝血)精密度(批内、批间精密度)、正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能只适用几个

24、项目,如纤维蛋白原等)、可报告区间、参考区间,必要时,还要考虑干扰和实验室内结果的比对等。5.1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区间、参考区间可参考血常规的做法。5.2线性范围(可参考)5.2.1实验方案选取一份接近预期上限的高值(FIB)全血样本(H),分别按100%、80%、60%、40%、20%的比例进行稀释,每个稀释度重复测定3 次,计算均值。将实测值与理论值作比较(偏离应小于 10%),计算 y=ax+b,验证线性范围。5.2.2要求:a 值在 10.05 范围内,相关系数 r0.975,则判断为线性范围验证通过。5.3携带污染率5.3.1实验方案(可参考)高值样本对低值样本的污染:将低值样本

25、架 1 和 3 的位置,高值样本置于 2 位置,每个样本分别测定 3 次,记录结果:N1、N2、N3、A1、A2、A3、N4、N5、N6.计算:低值样本对高值样本的污染:将高值样本置样本架 1 和 3 位置,低值样本置于 2 位置,每个样本分别测定 3 次,记录结果:A1、A2、A3、N1、N2、N3、A4、A5、A6.计算:5.3.2要求:CV 符合厂家提供的标准或相关的性能标准。5.4干扰试验(可参考)5.4.1实验方案:使用溶血样本、黄疸样本及脂血样本,按一定比例加入正常混合血浆,以原空白混合血浆作为空白对照,分别测定 PT、APTT、FIB,每个样本重复检测两次取均值,计算偏离值,应1

26、0%。5.4.2要求:结果符合厂家标准或相关性能标准。5.5实验室内结果的比对5.5.1实验方案5.5.1.1新仪器使用前,配套检测系统至少使用 20 份临床标本(包含正常和异常结果标本),每份样本分别使用临床实验室内部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和被比对仪器进行检测,以内部规范操作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为标准,计算相对偏差,每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符合标准的比例应80%。5.5.1.2新仪器使用前,非配套检测系统按 EP9-A 文件与配套检测系统进行比对,至少使用 40 份临床样本(包含正常和异常结果标本),计算相对偏差,每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符合标准的比例应80%。5.5.1.3常规检测仪器使用过程中,至少

27、使用 20 份临床样本(包含正常和异常结果标本)定期进行一次结果比对,每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符合标准的比例应80%。5.5.1.4以下情况,需要进行比对:如室内质控结果有漂移趋势时、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后、更换重要部件或重大维修后、软件程序变更后、临床医生对结果的可比性有疑问时、患者投诉对结果可比性有疑问(需要确认时)、需要提高周期性比对频率时。6体液尿液分析仪及试带主要对性能(正确度、精密度、参考区间等)进行评价,必要时,还要考虑不同方法的比较,如与镜检的比较。尿干化学的判定标准和室内质控的判定标准类似。PH 和比重的项目,可参考说明书中提到要求。6.1精密度6.1.1批内精密度

28、按常规方法连续检测 20 次尿液质控品(阴性和阳性),检测结果相差同方向不超过一个级别,但是阴性结果不能检测成阳性,阳性结果不能检测呈阴性。6.1.2批间精密度选择室内质控作为衡量批间精密度的依据。每天室内质控品按照常规标本的方法一样测定,连续收集同一批号室内质控品某一时间段(至少 20 天)的室内质控数据。检测结果相差同方向不超过一个级别,但是阴性结果不能检测成阳性,阳性结果不能检测呈阴性。6.2正确度根据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成绩,成绩在 80%以上判定为通过。6.3参考区间6.3.1入选参考区间健康人群的标准要求近 1 个月无服药史及发热,无泌尿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炎、风湿等全

29、身性疾病,无泌尿系统疾病的家族史、泌尿道外科手术史及泌尿道结石史,无浮肿的现象,女性在非月经期内。6.3.2判断标准:计算 95%分位数的结果。R=测定结果在参考区间范围内的例数/总测定例数95%即合格。7PCRHBV-DNA定量项目(可采用对数参与计算)需要验证的参数包括:精密度(批内、批间)、正确度、线性范围、可报告区间、参考范围。定性检测项目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检出限及符合率等。7.1精密度7.1.1批内精密度7.1.1.1样本来源:高浓度及低浓度的混合的新鲜临床标本。7.1.1.2实验方法:质控结果在控时,将高低值两个样本在同一批次内分别测定 20 次,同时进行质控品的测定,并计算均值、

30、标准差和批内精密度(%)。7.1.1.3结果判断本项目的批内精密度实验 CV5%(请确认),则认为验证通过。7.1.2批间精密度7.1.2.1样本来源:高浓度及低浓度的混合的新鲜临床标本。7.1.2.2实验方法:取高、低值两个样本,与病人标本一同进行测定 20 次,同时进行质控品的测定并计算均值、标准差和批内精密度(%)。7.1.2.3结果判断本项目的批间精密度实验 CV8%(请确认),则认为符合要求,可以进行常规检测。7.2正确度根据卫生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成绩(可以是最近几年的成绩)对 HBV-DNA 定量测定进行正确度验证,成绩在 80%者即为验证通过。7.3线性范围7.3.1样本来源:已知

31、浓度的病人标本,浓度收集接近线性范围上限。实验方法:7.3.1.1方法 1:将病人血清用灭菌蒸馏水稀释为 5 个浓度后,分别将每个稀释度检测 2次,计算线性回归系数 R2。稀释方案:样本 1:20l 血清与 180l 蒸馏水混匀。样本 2:20l 样本 1 与 180l 蒸馏水混匀。样本 3:20l 样本 2 与 180l 蒸馏水混匀;样本 4:20l 样本 3 与 180l 蒸馏水混匀。样本 5:20l 样本 4 与 180l 蒸馏水混匀。方法 2:收集接近线性范围高限病人血清混合,用已检测无扩增的阴性血清稀释 5 个浓度(如 10、100、1000),分别将每个稀释度检测 2 次,取其对数

32、值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y=ax+b及相关系数 R。7.3.2结果判断计算所得线性回归系数 R 95%之间,认为线性范围验证通过。7.4可报告区间结合临床要求,该项目线性范围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因此线性范围即为可报告区间(请确认)。227.5参考区间7.5.1实验方法:样本选入原则为健康体检者中无 HBV 感染、肝功能、B 超等正常者20 人,其中男女各 10 人,取血清进行 HBV DNA 测定,同时进行质控品的测定。7.5.2结果判断规定小于或等于 1 份标本结果超出参考区间,即为验证通过。8微生物微生物-人员比对人员比对选取 20 份标本(包括革兰阳性、革兰阴性),先由实验室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

33、进行试验,以其实验结果作为参照,再由从事该项目检测的人员对标本进行操作,将各自结果与参照结果进行比对,计算符合率。9微生物微生物-细菌鉴定细菌鉴定9.1符合率以公认的标准菌株按日常操作上机鉴定,比较鉴定的百分率及生化反应的符合率。试验结果和预期结果完全符合;要求鉴定菌种正确,生化反应不符合项数不超过一项。9.2重复性采用公认的标准菌株及卫生部质评菌株,对同一株细菌在不同工作日进行上机鉴定,比较两次鉴定结果的鉴定百分率及生化反应的符合率。要求两次鉴定完全相同;差异生化反应项数不多于一项。10 微生物微生物-药敏试验药敏试验(K-B 法法)可采用室内质控的数据。10.1符合率以公认的标准菌株按日常

34、操作方法操作,比较药敏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大小的差异性。10.2重复性采用公认的标准菌株,对同一株细菌在不同工作日进行药敏试验,比较两次鉴定结果的鉴定百分率及生化反应的符合率。11 微生物微生物-血培养血培养(仪器法仪器法)11.1假阴性率对血培养系统阴性瓶盲转血平板,任何细菌生长均视为假阴性,统计分析假阴性结果占总送检血培养数的百分比。全自动血培养分析系统性能验证分析方法:季度回顾分析全自动血培养分析系统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11.2假阳性率对血培养系统阳性瓶镜检未见细菌,转转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培养一周后无任何细菌生长均视为假阳性任何细菌生长均视为假阴性,统计分析假阳性结果占总送检血培养数的百分

35、比。全自动血培养分析系统性能验证分析方法:季度回顾分析全自动血培养分析系统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11.3报阳时间用一个或多个微生物调制菌悬液浓度为 101CFU/ml,接种于各种血培养瓶中模拟常规操作上机测定,观察血培养瓶报阳时间是否适当(72h)。将不同微生物接种在不同的培养瓶内,要求所有被测微生物在参考时间内呈阳性。同时进行验证试验:转钟相应的平板培养基,有相应的微生物生长说明质量有效;无相应微生物生长必须重复试验,检查操作是否有误、培养瓶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果重复试验仍未通过,立即停用培养瓶并寻找原因。做好记录,通知供应商或退回培养瓶。12 应用说明中的提到的性能验证(节选)应用说明中的提

36、到的性能验证(节选)12.1分子诊断领域5.5.1.2 定量检测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正确度、精密度、定量检测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正确度、精密度、可报告区可报告区间等。定性检测项目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检出限及符合率等。间等。定性检测项目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检出限及符合率等。验证结果应经过授权人审核。5.6.3.2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如已获认可的实验室、使用相同检测方法的实验室、使用配套系统的实验室)比对的方式确定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时,应满足如下要求:(a)规定比对实验室的选择原则;(b)样品数量:至少 5 份,包括正常和异常水平;(c)频率:至少每年 2 次;(d

37、)判定标准:应有80%的结果满足要求。5.3.2.3 实验室应对新批号或同一批号不同货运号的试剂和关键耗材进行验收,验收试验至少应包括:(a)外观检查:肉眼可看出的,如包装完整性、有效期等;(b)性能验证:通过实验才能判断的,如试剂的核酸提取效率和核酸扩增效率、试剂的批间差异、关键耗材的抑制物等:试剂性能验证记录应能反映该批试剂的核酸提取效率和核酸扩增效率。一般情况下,临床实验室采用新批号试剂或关键耗材检测 5 份过去用旧试剂或关键耗材检测过的患者样品进行验证,符合附录 A.6 要求即可视为满足要求。但当实验室怀疑提取试剂有质量问题时,可采用凝胶电泳试验比较核酸提取物与核酸标准物确认核酸片段提

38、取的完整性、260nm 紫外波长测定确认核酸提取的产率、260nm/280nm 比值确认核酸提取的纯度。核酸扩增效率可通过计算标准曲线的斜率(slope)获得,实验室可参照供应商提供的斜率范围来评价该批试剂的符合性。用于定性检验的试剂,选择阴性和弱阳性的样品进行试剂批号验证。用于定量检验的试剂,应进行新旧试剂批间的差异验证,方法和要求参照附录 A.6 要求。耗材的抑制物验收:对关键耗材应检测是否存在核酸扩增的抑制物,方法和要求参照附录 A.6 要求。5.6.4 实验室使用两套及以上检测系统检测同一项目时,应有比对数据表明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对频次每年至少2 次,每次不少于20 份样品,浓度水

39、平覆盖测量范围;比对结果的系统偏倚应符合附录 A.4 的要求。使用不同参考区间的检测系统间不宜进行比对。比对记录应由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并应保留至少 2 年。分子诊断项目分析性能标准分子诊断项目分析性能标准A.1 应不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法规要求。A.2 自建检测系统不精密度要求:以能力验证/室间质评评价界限(靶值 0.4 对数值)作为允许总误差(TEa),重复性精密度3/5TEa;中间精密度4/5TEa。A.3 设备故障修复后,分析系统比对:5 份样品,覆盖测量区间,至少 4 份样品测量结果偏倚7.5%。A.4 实验室内分析系统定期比对:样品数 n20,浓度应覆盖测量区间,计算回

40、归方程,系统误差应7.5%。A.5 留样再测判断标准:按照项目稳定性要求选取最长期限样品,5 个样品,覆盖测量区间,至少 4 个样品测量结果偏倚7.5%。A.6 试剂批间差异、耗材的抑制物的验收合格判断标准:选取5 个旧批号检测过的样品,覆盖测量区间(包括阴性、临界值、低值、中值和高值),至少 4 个样品测量结果偏倚7.5%,其中阴性和临界值样品必须符合预期。A.7 没有标准和室间质评要求时,实验室间结果比对合格标准可依据制造商声明的性能标准而制定。12.2临床化学领域使用配套分析系统时,可使用制造商的溯源性文件,并制定适宜的正确度验证计划;使用非配套分析系统时,实验室应采用有证参考物质、正确

41、度控制品等进行正确度验证或与经确认的参考方法(参考实验室)进行结果比对以证明实验室检验结果的正确度。如以上方式无法实现,可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信度的证明:参加适宜的能力验证/室间质评,且在最近一个完整的周期内成绩合格;与使用相同检测方法的已获认可的实验室、或与使用配套分析系统的实验室进行比对,结果满意。设备故障修复后,应首先分析故障原因,如果设备故障影响了分析性能,应通过以下合适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测、验证:(a)可校准的项目实施校准或校准验证;(b)质控物检测结果在允许范围内;(c)与其他仪器的检测结果比较,偏差符合附录 A.3 的要求;(d)使用留样再测结果进行判断,偏差符合附录

42、 A.5 的要求。5.5.1.2 检验程序验证检验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正确度、精密度和可报告区间。5.5.1.3 检验程序的确认如果使用内部程序,如自建检测系统,应有程序评估并确认正确度、精密度、可报告区间、参考区间等分析性能符合预期用途。5.5.2 生物学参考区间或临床决定值参考区间评审内容应包括:参考区间来源、检测系统一致性、参考人群适用性等,评审应有临床医生参加。临床需要时,宜根据性别、年龄等划分参考区间。如果建立参考区间,样品数量应不少于 120 例,若分组,每组的样品数量应不少于 120 例。验证参考区间时,每组的样品数量应不少于 20 例。5.6.3.2 替代方案

43、对没有开展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应通过与其他实验室(如已获认可的实验室、使用相同检测方法的实验室、使用配套系统的实验室)比对的方式,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并应满足如下要求:(a)规定比对实验室的选择原则;(b)样品数量:至少 5 份,包括正常和异常水平;(c)频率:至少每年 2 次;(d)判定标准:应有80%的结果符合要求。5.6.4 检验结果可比性实验室用两套及以上检测系统检测同一项目时,应有比对数据表明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实验方案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07-2012医疗机构内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或比对频次每年至少 1 次,样品数量不少于 20,浓

44、度水平应覆盖测量范围;比对结果的系统偏倚应符合附录 A.1 或 A.4 的要求。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指施,及评估纠正指施的有效性。使用不同参考区间的检测系统间不宜进行结果比对。比对记录应由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并应保留至少 2 年。临床化学检验分析性能要求A.1 适用时,性能指标应不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法规的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03-2012A.2 检测系统不精密度要求:以能力验证/室间质评评价界限作为允许总误差(TEa),重复性精密度1/4TEa;中间(室内)精密度1/3TEa;或小于规定的不精密度。A.3 实验室内分析系统间

45、不定期比对(如设备故障修复后)要求:样品数 n5,浓度应覆盖测量范围,包括医学决定水平,至少 4 份样品测量结果的偏差1/2TEa;或小于规定的偏倚。A.4 实验室内分析系统间定期比对要求:样品数 n20,浓度应覆盖测量范围,包括医学决定水平,计算回归方程,计算在医学决定性水平下的系统误差(偏倚%),应1/2TEa。A.5 留样再测判断标准:依据检测项目样品稳定性要求选取长期限样品,n5,覆盖测量范围,考虑医学决定水平,至少 4 份样品测量结果的偏差1/3TEa;A.6 没有标准和室间质评要求时,实验室间结果比对合格标准可依据制造商声明的性能标准而制定。12.3免疫领域设备故障修复后,应首先分

46、析故障原因,如果设备故障影响了方法学性能,可通过以下合适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测、验证:(a)可校准的项目实施校准或校准验证;(b)质控物检测结果在允许范围内;(c)与其他仪器的检测结果比较;(d)使用留样再测结果进行判断。检验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验证内容应参考试剂盒说明书上明确标示的性能参数进行检验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验证内容应参考试剂盒说明书上明确标示的性能参数进行验证,至少应包括:检出限,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验证,至少应包括:检出限,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符合率(采用国家标准、符合率(采用国家标准血清盘或临床诊断明确的阴阳性样品各血清盘或临床诊断明确的阴阳性样品各 2

47、0 份或与其他分析方法比对)份或与其他分析方法比对);并应明确检验项目的;并应明确检验项目的预期用途,如筛查、诊断、确认。预期用途,如筛查、诊断、确认。注:cut-off 值可以选择以下方法之一验证:选择 60 份健康人新鲜血清和60 份目标标志物阴性而有其他免疫标志物阳性的患者新鲜血阴性来源:清,共 120 份,分 3-5 批 3-5 天进行检测,计算 X、s,CUT OFF 验证值为:X+3s;阳性来源:选择弱阳性(CUT OFF 值20%,应均匀分布)新鲜血清或质控血清共120 份,分 3-5 批3-5 天进行检测,计算 X、s,CUT OFF 值验证值为:X-3s。5.6.3.2 替代

48、方案对没有开展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实验室应通过与其他至少2个以上实验室(如已获认可的实验室或其它使用相同检测方法的配套系统的同级别或高级别医院的实验室)比对的方式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并应满足如下要求:(e)规定比对实验室的选择原则;(f)样品数量:至少 5 份,包括阴性和阳性;(g)频率:至少每年 2 次;(h)判定标准:应有80%的结果符合要求。(i)结果不一致时,应分析不一致的原因,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并定期评价实验室间比对对其质量的改进作用,保留相应的记录。5.6.4 检验结果可比性如果采用手工操作或同一项目使用两套及以上检测系统时.,应至少每年1 次进行实验室内部

49、比对,包括人员和不同方法/检测系统间的比对,至少选择 10 份阴性标本(需有其它标志物阳性的 4 份以上)、10 份阳性标本(至少含弱阳性 5 份、强阳性 1 份)进行比对,评价比对结果的可接受性。比对记录应由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并应保留至少 2 年。12.4输血领域5.3.1.5 设备故障修复后,应首先分析故障原因,如果设备故障影响了方法学性能,可通过以下合适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测、验证:(a)可校准的项目实施校准或校准验证;(b)质控物检测结果在允许范围内;(c)与其他仪器的检测结果比较;(d)使用留样再测结果进行判断。5.5.1.2 输血相容性检测应对符合性进行验证。实验室应对检验程序

50、的更改(包括试剂更换、操作程序更改)进行规定并验证。实验室使用非配套或自制试剂时,应进行性能验证并记录。5.6.3.2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如已获认可的实验室、使用相同检测方法的实验室、使用配套系统的实验室)比对的方式确定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时,应满足如下要求:(j)样品数量:至少 5 份,包括正常和异常水平;(k)频率:至少每年 2 次;(l)判定标准:应有80%的结果符合要求。当实验室间比对不可行或不适用时,实验室应制定评价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性的方法,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每年评价不少于 2 次,并记录。5.6.4 应至少每年 1 次进行实验室内部比对,包括人员和不同方法/检测系统间的比

51、对,至少选择 2 份阴性、2 份弱阳性、1 份阳性样品进行比对,评价比对结果的可接受性。比对记录应由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并应保留至少 2 年。12.5体液领域5.3.1.5 设备故障修复后,应首先分析故障原因,如果设备故障影响了方法学性能,可通过以下合适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测、验证:(a)可校准的项目实施校准或校准验证;(b)质控物检测结果在允许范围内;(c)与其他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d)使用留样再测结果进行判断。5.5.1.2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性能验证的内容至少应包括阴性和阳性符合率;尿液有形成份分析仪性能验证的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可报告区间。5.5.1.3 如可行,尿

52、液样品应全部进行显微镜有形成份检查;如使用自动化仪器做有形成份筛检,实验室应制定尿液有形成份分析的显微镜复检程序,并进行确认:(a)明确显微镜复检程序制定的依据、方法;(b)规定验证方法及标准,对复检程序进行验证,假阴性率应5%。5.5.2 应至少使用 20 份健康人尿样品验证尿液有形成份分析仪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5.6.2.2 尿液有形成份分析仪红细胞、白细胞计数检验项目,可参照 GB/T 20468-2006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进行室内质控。应至少使用2 个浓度水平(正常和异常水平)的质控物,每检测日至少检测 1 次,应至少使用 13s、22s失控规则。定性体液学检验项目应

53、至少使用阴性和阳性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每工作日至少检测 1次,偏差不超过 1 个等级,且阴性不可为阳性,阳性不可为阴性。5.6.3.1 应按照 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的要求参加相应的能力验证/室间质评。应保留参加能力验证/室间质评活动的结果和证书。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负责人应监控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结果,并在结果报告上签字。5.6.3.2 实验室通过与其他实验室(如已获认可的实验室或其它使用相同检测方法的同级别或高级别实验室)比对的方式确定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时,应满足如下要求:(m)规定比对实验室的选择原则;(n)样品数量:至少5 份,包括正常和异常水平;(o)频率:至少每年2 次;(

54、p)判定标准:应有80%的结果符合要求。5.6.4 实验室内部结果比对应符合如下要求:(a)检验同一项目的不同方法、不同检测系统应至少 6 个月进行结果的比对:相同型号的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宜进行比对,如型号不同,则不宜比对。尿液分析仪的比对应在确认分析系统的有效性及其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后,至少使用 20 份临床样品(含正常和异常水平)进行比对。定性检测偏差应不超过 1 个等级,且阴性不可为阳性,阳性不可为阴性;(b)对于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查,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之间不宜进行比对;(c)应定期(至少每 6 月 1 次,每次至少 5 份临床样品)进

55、行形态学检验人员的结果比对、考核并记录;(d)比对记录应由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并应保留至少 2 年。12.6微生物领域如果设备故障影响了方法学性能,在设备修复、校准后,实验室可通过检测质控菌株或已知结果的样品的方式进行性能验证。5.3.2.3 试剂和耗材验收试验应符合如下要求:(a)新批号及每一货次试剂和耗材使用前,应通过直接分析参考物质、新旧批号平行实验或常规质控等方法进行验证,并记录;(b)新批号及每一货次试剂和耗材,如吲哚试剂,杆菌肽,奥普托辛,X、V、XV 因子纸片等应使用阴性和阳性质控物进行验证;(c)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药敏试验纸片使用前应以标准菌株进行验证;(d)新批号及每一货

56、次的染色剂(革兰染色、特殊染色和荧光染色),应用已知阳性和阴性(适用时)的质控菌株进行验证;(e)直接抗原检测试剂(无论是否含内质控),新批号及每一货次应用阴性和阳性外质控进行验证。(f)培养基外观良好(平滑、水分适宜、无污染、适当的颜色和厚度,试管培养基湿度适宜),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商品或自配培养基应检测相应的性能,包括无菌试验、生长试验或与旧批号平行试验、生长抑制试验(适用时)、生化反应(适用时)等,应以质控菌株进行验证。(g)一次性定量接种环每批次应抽样验证。5.5.1.2 检验程序验证适用时,检验程序验证内容宜包括精密度、线性、准确度、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度、参考区间。通常,培养方法的

57、性能特征不包括精密度和线性。新的鉴定系统使用前,应查阅已发表的完整的、科学的系统评估文献作为性能验证的初级证据,再按优先顺序依次选择标准菌株、质控菌株或其它已知菌株对商业鉴定系统(包括自动、半自动、手工)每种板(条/卡/管)的鉴定/药敏结果符合性进行验证。5.5.3 j)应包括适宜的培养环境和足够的培养时间;初次分离用非选择性培养基的平板直径应不小于 9cm,应只接种一份样品。5.6.4 应制定人员比对的程序,规定由多个人员进行的手工检验项目比对的方法和判断标准。应定期(至少每 6 月 1 次,每次至少 5 份临床样品)进行检验人员的结果比对、考核并记录,至少包括显微镜检查、培养结果判读、抑菌

58、圈测量、结果报告。12.7血液领域5.3.1.5 设备故障修复后,应首先分析故障原因,如果设备故障影响了方法学性能,可通过以下合适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测、验证:(a)可校准的项目实施校准;(b)质控物检验;(c)与其他仪器或方法比对;(d)以前检验过的样品再检验。5.5.1.2 血液分析仪的性能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区间等,参考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5.5.1.3 检验程序的确认实验室应制定血细胞分析的显微镜复检程序,在检测结果出现异常计数、警示标志、异常图形等情况时对结果进行确认,复检程序的确认应包括:建立或验证显微镜复检程序的方法和数

59、据;验证结果假阴性率应5%。5.5.2 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宜参考 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出凝血检验项目,更换新批号的试剂时,应重新验证参考区间。验证方法举例:确认实验室使用的分析系统与制造商提供参考区间的分析系统相同;确认检验项目针对的人群相同;确认检验前程序和分析检测程序一致;每组用 20 份健康人样品检测后进行验证。5.6.3.2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如已获认可的实验室、使用相同检测方法的实验室、使用配套系统的实验室)比对的方式确定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时,应满足如下要求:(a)规定比对实验室的选择原则;(b)样品数量:至少5 份,包括正常和异常水平;(c)频率:至少每年

60、 2 次;(d)判定标准:应有80%的结果符合要求。5.6.4 实验室内部结果比对应符合如下要求:(a)检验同一项目的不同方法、不同分析系统应定期(至少6 个月)进行结果的比对:血液分析仪、出凝血分析仪等血液学检测设备,确认分析系统的有效性并确认其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后,每年至少使用 20 份临床样品(含正常和异常水平)进行比对(可分批进行),以内部规范操作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为标准,计算相对偏差,判断标准可参照 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使用不同参考区间的出凝血分析仪间不宜进行比对;13 参考标准WST 402:2012 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WST 405:2012 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WST 406:2012 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WST 407:2012 医疗机构内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WST 408:2012 临床化学设备线性评价指南WST 409:2013 临床检测方法总分析误差的确定WST 416:2013 干扰实验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