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案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2063253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添回民中学 学案编号:BYW2014112023 主备人:撒志飞 参与人:马风采 马鹏群 任课班级:八年级(1)任课教师:撒志飞 审核: 审批: 评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1、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

2、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2、“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1、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2、标出划线字的

3、字音岑参 散入 狐裘 锦衾薄 瀚海 阑干 掣 冷难着 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咏雪的画面?2、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好在哪里?3、总结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这胡天的大雪的?4、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5、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6、写雪、写雪带来的酷寒,写边地的风光和送别有关系吗?(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

4、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四、教学反思:提示总结: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出惊奇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颖,想象奇丽,描写别致,形象优美。用“梨花开”喻雪,传神地表现了雪的皎洁、鲜润、明丽和飞动。形象鲜明,极富动态感和立体感。着以“千树万树”四字,更使风雪奇寒呈现出无边的春意。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入

5、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门。茫茫雪原中一

6、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寒”字来。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互文修辞,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静默草原导学案学习

7、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及人生哲理。3、学习并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作者介绍:当我们想到蒙古人,给我们的第一个感觉?(豪放爽朗粗犷) 然而在这篇散文中让我们感觉到了蒙古人的另一特征:细腻柔情。在我国当今文艺界就有三个人以他们的细腻柔情征服了很多人。他们就是草原三剑客:歌手腾格尔 画家朝戈 以及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鲍吉尔原

8、野。他们三人在创作中都充满了细腻与柔情,他们对自己的故乡和民族念念不忘,他们的个性谦逊低调,本色质朴。鲍尔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作协会员。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注:鲍吉尔原野 成吉思汗后人,鲍吉尔为蒙古姓,在元朝秘史中译为孛儿只斤,原野为汉文名字,蒙古名为“茫莱巴特”)(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

9、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前瞻( ) 簇( )立 迥( )然 穹( )庐 长鬃( )摩挲( )咆哮( )处境( )3.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找出文章描写草原特点和人(包括牧人、城里人)对草原感受的句子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分析草原特点及文章所表达的对草原的感受2、 从草原特点以及人们对草原感受来看,草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但是从标题来看,作者笔下的草原侧重的是“静默”,而不是喧闹的。“静默”在文中体现在那些方面,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3、 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体会作者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情感。(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四、巩固提升(作业布置)(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小结: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草原的特点,而是通过写人的感受来写,而且是草原人特有的感受来写。写出了草原之美,不在可见的美色,不在可听的美声,美不在城市人的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放牧者在静默中对于水草自由的想象和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