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已排版)教材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631177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6.7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已排版)教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已排版)教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已排版)教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资源描述: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已排版)教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已排版)教材教案(7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案设计学科:数学姓名: 教学进度表(一)年周次日期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一、29、6准备数数比比激发学习兴趣、会比长短大小二9、99、13位置、复习会认4个方向三9、169、221-5的认识会认读写5以内数顺序四9、239、27(中秋节3天)1-5加减法组成认识、=的含义五9、299、30整理知道加减含义六10、110、7十一放假七10、810、12复习认识图形培养动手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八10、1410、186、7认识加减法会读写、比较它们的大小九10、2110、25整理复习8、9认识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十10、2811、1加减法数的组成顺序十一11、411、8连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2、十二11、1111、15整理复习认识10-20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十三11、1811、22比大小、数学乐园顺序能准确计算十四11、2511、29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养成珍惜时间习惯十五12、212、620以内进位加法知道数的组成、会写10-20十六12、912、13整理复习熟练口算、20以内十七12、1612、20复习加会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十八12、2312、27总复习学案设计学习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

3、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学情分析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学习重、难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学法指导情境演示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

4、趣。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学生交流)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我们校园去。(课件出示校园。)二、 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提问:在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数数交流。 提问: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往右,从上往下等)4、抢答练习。提问:1个(学生接:1个-;2个(学生接:2个-千)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怎样表示国旗的个数?为什么这样表示?

5、怎样表示垃圾桶、小朋友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探索:什么物体的数量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10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三、寓教于乐,兴趣体验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校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校园)1、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里藏着许多数娃娃,你们愿意去找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2、说说数娃娃。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从课本第2、3页上找到的物体及其个数。3、练练用点子表示数。学生尝试用点子表示刚才所说的物体的个数。四、课堂演练练习一1、2题五、小结提升,兴趣延伸谈话:写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王国

6、的每一个成员都眨着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呢!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板书设计数一数123456789思考与感悟1、 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时间。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信心。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掌握在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学案设计学习内容准备课比多少教材分析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使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多少的最基本的一一对应的方法。学情分析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

7、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多少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习重、难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学法指导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小朋友们爱看动画片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2、学生讲故事。兔妈妈看到小兔们一天天长大了,就决定盖

8、一间大房子,小猪也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它们终于盖了新房子!你怎么知道是小兔要盖房子?(从房子上面的头像知道的)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 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二、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板书:同样多) 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谁愿意说说?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我还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还剩1根木头)你发现

9、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板书:多少)很好,还可以怎么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桌互相说一说。动画片中还有什么与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2、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3、课堂演练。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练习一第3、4题。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判断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得密的鸭子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第4

10、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思考与感悟1、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回顾旧知,引入新知。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以提高,建立较强的数感。2、 尊重学生,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案设计学习内容位置上下前后教材分析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

11、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纬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过程与方法: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重、难点能

12、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学法指导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师: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二、探究新知(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

13、清楚,(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练习。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前、后)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练习。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

14、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在另一个同学的(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游戏。(2) 做说反话游戏。四、质疑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前、后。思考与感悟1、 这堂课的设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2、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老师

15、起到了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3、 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造性使用教材。学案设计学习内容左右教材分析根据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提供丰富的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纬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2)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过程与方法:经历左、右空

16、间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重、难点认识左、右的位簧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学法指导引导探究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初步认识左和右(1)活动一:认识汉字左右。教师:老师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好多字了,对不对?出示汉字:左、右教师:谁认识这两个字?认识的同学请把手举得高高的。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你用右手做什么?(2)活动二:介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教师提问:谁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

17、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3)活动三:找朋友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一说左手,你们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你们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放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开始,教师由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说出: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右耳、左耳(4)活动四:找位置。过渡语:你们爱吃水果吗?桌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请把它们轻轻倒出来。师迅速摆好三种水果。看见什么了?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橘子、梨)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

18、什么?拿出香蕉,把香蕉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让西瓜和梨挨着,放于梨的左边。教师:你们说说,橘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5)活动五:找同学家。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三 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1)活动一:讨论。指名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右手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为什么?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2)活动二:帮一帮。出示图片:上学路口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同意了。妈

19、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小明却被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指名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让学生像小明那样站好指右边。(3)活动三:上下楼梯。出示图片:少年宫。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a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之外,还在什么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4)活动四:找球。游戏规则:先找一个同学,蒙上他的眼睛,再找一个同学,让他拿好球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游戏开始,全体学生开始把行走路线告诉给被蒙眼睛的同学。教师: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说得特别清楚,让他能顺利地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四、课堂小结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比多

20、少 同样多多少思考与感悟1、 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于生动有趣的活动中,2、 注意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教材,比较左和右的不同学案设计学习内容15的认读写及顺序教材分析“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是一个数一个数地认识,而且每认识一个数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来认识数的概念的,并且在学习了加减法的含义之后,每认识完一个数就练习相应的加减法,很扎实。学情分析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读、会

21、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过程与方法: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学习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学法指导引导探究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1、导入:出示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2、

2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3、认识(1) 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二)、出示计数器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2、3、4、52、数的顺序全班齐读:正、反读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教师说,学生操作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23、三、教学写数字151、教师教拿笔姿势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四:练一练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五、作业思考与感悟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所接触。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数字,所以学生们并不陌生。认和读都不成问题,关于写,大多数同学都会写,主要是要让他们写的规范。关于写的规范这个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多加练习,先让他们自己来说说这些数字长的像什么,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在写这些数字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在集体练习的时

24、候,让各小组成员互相找找毛病,这样他们才会记得牢。学案设计学习内容比大小教材分析教材中呈现了一幅“三个小猴分水果”的情景图,图中小猴和各种水果是散乱放置的,我们先进行分类,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统计出数量,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并且在这里渗透了统计的思想,给学生出示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引出第一批数学符号“”“”“”,介绍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的比较结果。学情分析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过程与

25、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学习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学法指导引导探究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2的前面是及?(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34322

26、、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4、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5、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6、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3大于2,2小于3)7、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8、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三、练一练1、第21页的第5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2、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四、全课小结你

27、学会是什么?有什么好的收获或发现玉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大家共同学习。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比大小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思考与感悟1、 创设情境顺利引出新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眼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学案设计学习内容几和第几教材分析教材此处的处理同义务教材第一次引入序数含义相同,也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排队买票”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学情分析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

28、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学习重、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数的次序学法指导引导探究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生交流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动物园的售标

29、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3、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进行遵守社会公德教育)二、探求新知(一)初步感知1、教师提问:(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个?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个的?(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2、感知基数与序数(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个是谁?(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在第4个?小朋友排第几个?解

30、放军叔叔呢?(二)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1)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从右数起呢?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四、全课小结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所学知识:任何一个数都能表达两种意思。第一种表示数量的多少;第二种表示位置。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几和第几思考与感悟1、 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丰富学生几个和第几个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看得见

31、、摸得着、用得上。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学案设计学习内容几和几教材分析我们认为数的组成作为数概念的一部分内容,是一种很直观的方式,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认识加减法,而且确实佷有作用。我们从这个角度考虑,还是将“数的组成”作为数概念的一部分内容在这里单独进行教学。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过程与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

32、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学习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学法指导引导探究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导入: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1)先拔两颗珠子,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二、学习新知:(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

33、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4441322314、读数的组成(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2)再让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3)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3、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1、教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2、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

34、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3、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4、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5555(14)(23)(32)(41)5、读一读(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5)试着背一背6、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7、评价: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8、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三、练一练:第2

35、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大家学习的很认真,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思考与感悟对于4和5组成的掌握,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通过猜数字游戏,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使学生互通有无,总结不同的分法,从而达到做法的多样化。学案设计学习内容加法教材分析加减法含义教学的基本思想与义务教材相同,都是先从情境引入,通过直观演示体会加法的含义,再通过过程图进一步说明加法的含义,最后通过操作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帮助学生列算式。但实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更有生活气息,更有故事性

36、和连续性。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学习重、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学法指导引导探究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

37、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2、全班交流算法。(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1、“做一做”第1题

38、(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2、“做一做”第2题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1、游戏一:贴苹果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2、红花配绿叶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五

39、:全课小结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收获。六、作业布置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板书设计 加法+加号 =等号 4+1=5 4加1等于5思考与感悟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学生探索与交流,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反思,提高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问题。学案设计学习内容减法教材分析在教学15各数的认识之后,教学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将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

40、方面的准备比较好。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学习重、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学法指导引导探究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1、按顺序填数()3()5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2+31+31+42+24+13+1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把两部分合起来)二、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感

41、知减法的含义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板书:2、学习减法算式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板书:3-1=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然后全班齐读算式)3、发散联想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三、巩

42、固发展,学会学习。1、电脑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2)根据图意列算式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3(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板书:32=1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

43、完成)(1)指名说图意(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三、巩固反馈1、第7页的第5题(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2、P27:6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减法,而且还学会了5以内的减法计算,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是了不起啊!五、作业布置第8页第10题。板书设计减法-减号3-1=23减1等于2思考与

44、感悟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减法所表示的基本含义,在分合式的基础上,编加减法算式,但学生在说图意的方面显得比较困难,要多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增强理解表达能力,在练习的时候,当加减法放在一起时,出现了混淆情况,今后还要多练习。学案设计学习内容0的认识和有关0的减法教材分析在实验教材中,我们继承了这一好的思想,并做了一些改进,设计了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盘子中有2个桃子,小猴吃掉了1个,还剩1个,小猴忍不住又吃掉了,全吃光了,没有了用0表示)。学情分析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要求学生能够看懂

45、图意,并说出图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渗透空集的概念。学习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学法指导引导探究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46、)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0”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47、出示直尺图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四、教学书写0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

48、?应该注意什么?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五、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2、摆一摆要求: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3)鼓励不同的排法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七、全课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学王国的一个新朋友-0,并且知道了0的含义,还学会了和他相关的加减法。八、作业布置练习写0一、复习旧知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

49、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二:探索新知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板书:330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2)点击出现第

50、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可以用数字几表示?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板书:404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404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三、巩固练习: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全班集体评价)3、第30页的第3、4题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评价

51、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四、综合练习:1、39页的第5题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2、第30页8、9题和思考题。五、作业布置第31页第6题板书设计0的减法3-3=03减3等于0思考与感悟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认识0的意义到写0,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完成,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案设计学习内容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材分析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先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出几何名称。学

52、情分析教材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立体图形,并进行表述。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法指导动手操作、观察教学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流程一、质疑激情: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

53、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

54、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思考与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