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赤壁赋》诵读教学设计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061863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鲁人版高中语文《赤壁赋》诵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赤壁赋》诵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赤壁赋》诵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鲁人版高中语文《赤壁赋》诵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高中语文《赤壁赋》诵读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诵故我在,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古诗文诵读”导学案赤壁赋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诵读,理解古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获得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出作品应有的情感课时设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我们的先人非常重视诵读的作用,宋代学者朱熹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曾经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诵读对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传递文章的思想情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以赤壁赋为例,一起探讨如何诵读才能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这一问题。来,让我们其诵文章前两段。(学生齐诵)二、 教师引导,学生层进式解决目

2、标1、学生齐诵完毕,教师肯定同学们齐诵的声音洪亮整齐,同时出示“诵读三境界”用口读,读准字句;用脑读,读懂内容;用心读,读出感情,让同学们齐读。学生齐读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用诵读三境界来衡量同学们刚才的诵读水平,在哪一方面还存在问题?学生回答,刚才的齐诵,在“用心去读,读出感情”这一境界中还存在问题,还没有达到这一境界。老师继续引发思考:那么,我们如何读,才能读出感情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诵读体验,从对诵读声音的把握上谈谈自己的看法。2、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诵读提示,逐一回答,教师并提请其他同学补充,得出结论如下:(1)、诵读的声音舒展轻快,表达出的是舒畅、愉悦、轻松、快乐等情感。

3、(2)、诵读的声音低沉缓慢,表达出的是悲伤、失落、落寞、忧郁等情感。(3)、诵读的声音高亢激越,表达出的是豪放、激动、悲壮、愤怒等情感。当然,用“心”去读,才能读出真正的感情。3、教师引导:那么,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的诵读感悟,来尝试诵读赤壁赋第一段。第一段诵读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学生自诵后,教师提请学生明确如何诵读本段,问题如下:本段写的什么景?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你

4、觉得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感情?学生应有类似如下的回答:本段是作者夜游赤壁所看到的景色,景色极为优美,表达出作者游赏的快乐心情,应该读得舒畅轻快。教师有请这位同学范读。该生范读后,教师再有请其他学生评点该生的诵读情况,重点评点该生的诵读“理论”和其真正的诵读表现是否相符,是否读出应有的情感等方面。学生评点后,教师有请其他学生或首次诵读的学生再次诵读。2、教师继续做更为细致的引导,设置诵读思考如下:本段所写之景既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又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些景物特点相同吗?在诵读方面你又如何操作呢?学生思考回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句子描写的是赤壁月夜静景,诵读应该舒缓;“白露横江

5、,水光接天”等句子描写的是壮观之景色,声音应该有高亢之气。3、再次有请学生诵读,读出不同的景物感受。第二段诵读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学生根据诵读感悟,自诵第二段2、教师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情感,读出感情:本段作者的心情有无变化?如何变化的?怎么才能读出这些情感变化?学生思考回答:本段作者情感是在变化的,先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作者心情极为欢乐,应该用欢快的语调表现作者这一情感;但当作者唱到“望美人兮天一方”

6、时,作者的心情应该较为失落,因为那美人在遥远的天边,可望不可即,这句话也喻指作者谪居江湖之远,远离朝廷,不受重用,心情应该是低落的,所以应该读得低缓一些;当洞箫之声响起时,“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悲凉的箫声应该让作者内心极为感伤,所以应该读得低徊、沉重些。教师有请分析到位的学生诵读,并有请其他学生予以评点,若学生对本段诵读有不同理解,可让学生阐明自己观点,并予以诵读,让其他同学再做评判。自主学习第三段诵读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

7、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从前面的诵读中,学生掌握了一些诵读感悟,有了一些诵读体会,让学生自行解决如何诵读第三段。2、学生自诵品味后,教师提请学生阐述如何诵读第三段。学生回答:本段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回忆历史伟人,书写赤壁景色,应诵读得较有气势,声音高亢;从“方其破荆州”到“而今安在哉?”写曹操的丰功伟业,应该读得豪放些;而“今安在哉

8、?”一句,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感叹功业易逝,应该读出转折的意味,声音应该低沉但有力;第三层是作者感叹人生苦短,希望幻灭,悲哀之情跃然纸面,应该低沉缓慢。有请该生朗诵。3、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诵读观点,比如也有认为分两层的学生,分别为“叹功业不再”和“哀人生苦短”,诵读的声音均应低沉;也有同学认为“哀人生短暂”一层内部情感仍有变化,既有凡人“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游赏之乐,又有“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浪漫幻想,也有“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种幻想不可得的怅然悲叹,所以就一层来讲,里面仍有作者的情感变化,要通过不同的声音语调来表达,才算是真正悟透了作者的情感,也才能更精确地通

9、过诵读,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可让学生逐一阐述自己的诵读观点,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诵读观点现场诵读,读出各自的情感理解和风格。拓展训练:1、 脱稿朗诵。有请学生登上讲台,面向同学,不看文本,有感情地诵读前三段。(为突出学生们对各段各层乃至各句某些不同理解,可让两三名学生诵读,让同学们感悟不同的审美体验)2、全体背诵。小结:(有请学生回答)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哪些有关诵读的技能和知识:(1)、 (2)、 (3)、 2、在诵读方面,学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 解决方法是: 作业:1、基础训练:运用今天掌握的诵读知识技能,诵读赤壁赋最后一段。2、基础拔高:学有余力的同学,背诵

10、并默写赤壁赋全文。3、拓展训练:鉴赏内容情感。概述赤壁赋前三段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拓展提高:对诵读有爱好的同学,诵读背诵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后赤壁赋,并体味思想内容和情感。赤壁赋教学反思这堂诵读课,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上一堂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诵读课,尝试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古板模式,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一、我觉得我这堂诵读课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注重诵读形式多样化。本堂课有齐诵、自诵、范诵、脱稿朗诵、全体背诵等多种诵读方式。2、教师的诵读指导必不可少。要想调动学生的诵读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具备相关的诵读体会和感悟,这些都需要老师

11、渐进式指导,在这方面,我下了一些功夫,设置了“诵读三境界”、“诵读提示”等教学环节,并且针对每一段、每一层甚至每一句的诵读,都设置了渐进式的诵读指导,层层深入,指导学生,让学生逐步达到诵读的目标要求。当然,考虑到学生学情和课堂容量,在诵读指导方面,只是强调了声音方面的三种诵读感悟,没有涉及到诵读的重音、停连、节奏等其他方面。3、确定一个教学目标,敢于舍弃。一开始的教学过程和导学案,都设置了初高中衔接环节,计划先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前三段诵读,让学生感悟出不同的景物特点、不同的思想情感,要运用不同的声音语调来表现,这样得出的诵读感悟就会更自然,但一节课四十分钟,课堂容量太大,就影响了赤壁赋的诵读只

12、能忍痛割爱。基于课堂时间和课堂容量问题,为了更深入地完成目标,我考虑我的诵读课不以诵读段落的多少作为评判标准,所以就是赤壁赋也没有实行全篇诵读教学,而是选取了前三段,将第四段放在课下落实,我觉得这样也符合高效课堂不必要面面俱到的要求。4、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诵读课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不容易,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成功,否则就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这是语文教学新模式的大忌,所以,为了使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设置了层进式教学指导,问题设置也极为明确,让学生对诵读的理解在一堂课中逐步加深,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参与,又符合教学规律。(2)、制作了具有人文关怀的导

13、学案。导学案的用语尽量做到温暖激励;在导学案中,用第一人称让学生明白诵读是自己的事情;设置三条“语丝”栏,激励学生参与。(3)、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运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对学生的诵读予以指导和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指点下真正有提高;允许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肯定学生看法或诵读的合理之处诵读是有个性化的,绝对不允许千篇一律,统一要求运用某种腔调来诵读,那样做就违反了教学规律。二、学生表现方面1、优点这堂课学生总体表现良好,具体表现在:(1) 、齐诵声音响亮,回答问题声音清晰,所有的问题都是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共有有十多位学生。(2) 、敢于质疑,敢于谈出自己的诵读看法。(3) 、有两三位学生诵读

14、水平较好。(4)、据教研组长和我的观察,整堂课全体学生聚精会神,讨论、思考等环节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真正做到全班一盘棋,这也使教师在提问、引导等教学环节上游刃有余,课堂语言干脆利索。分析原因: 自从09年承担本课题一来,我平时的课堂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发言,每节课总是多留给学生点时间,尽可能减少老师单纯传授知识的时间,争取师生互动时间。有些课我提出相关要求,让学生登上讲台讲课,我多次灌输“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堂是学生表演的舞台”这样的思想,使他们感觉到学生走上讲台讲课是一种正常的教学模式。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长期的做法保证了学生在本堂课上的良好表现。正如我们的教研组长所说,功夫在诗外,这一批语文

15、素质整体不高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如此展现确实不易,从中能看出舒老师平时教课过程中所下的功夫。2、 问题(1)回答问题的学生仍然偏少,据老师们统计,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十多位,其中有的学生主动站起来两次,但一些学生仍然有畏惧心理,只能做到认真地听讲、思考,对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心存顾虑。(2)最后的脱稿朗诵,应该是整堂课的另一个小高潮,朗诵的同学勇气可嘉,朗诵出的感情总体良好,可惜赤壁赋前三段尤其是第三段篇幅较长,再加上该生有点紧张,朗诵过程中有几句需要大家提示,虽然是一堂真真实实的原生态课堂,仍让人觉得美中不足,略显遗憾。解决方法:(1)继续推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勤思,多表现。(2)多创

16、设课堂的发言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3)解决学生畏惧心理,让他们从内心“放下”顾虑,培养心理素质,展现自我。(4)教师以身作则,善于表现,教出自己的个性风格,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假以时日3、学生的收获与感受(1)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诵读感悟和诵读心得,通过诵读理解、赏析了古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2)本堂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诵读,有利于语文的语文学习。(3)在诵读方面仍需要继续训练,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总之,这堂诵读课受到领导、教研组长和同行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对我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思路和学生表现予以大力肯定。同时同事们也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比如要有老师范读,对语句诵读的分析再细致一些等,让我课后受到一些启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