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专科护理操作1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0618633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96.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骨外科专科护理操作1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骨外科专科护理操作1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骨外科专科护理操作1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骨外科专科护理操作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外科专科护理操作1(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骨外科专科护理操作第一节 CPM机功能锻炼的护理操作技术持续被动运动(Continous Passive Mtion,CPM)是以持续运动理论为基础,通过模拟人体自然运动,激发人的持续被动运动机(CPM机)具有帮助手术后下肢恢复活动的功能,使术后的膝关节、髋关节活动自如,它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可按不同的腿长对支架及自然复原力,发挥组织代谢作用,进行下肢关节功能恢复锻炼。关节活动角度进行调节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调节范围大,操作简单,但只有早期、正确地使用CPM 机,才能提高使用效果。CPM机适用于下肢骨折、关节囊切除或者松解术后、关节成行术、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关节镜检查和治疗后的患者等。【目的

2、】1.进行被动的膝关节屈伸活动锻炼,减少下肢关节主动活动时肌肉收缩带来的骨折端不良应力的影响。2.保护关节软骨面,防止术后关节僵硬、关节内外粘连和术后静脉栓塞。3.加快术后关节运动幅度的恢复。4.消除疼痛和水肿。【适应症】1. 骨、关节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2. 各种原因致关节粘连挛缩僵硬松解术后3. 肢(指)体的关节囊切除,关节肌腱、韧带重建或修补术后4. 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变形矫形术后,滑膜病变,赘生物切除术后5. 关节成形术后,各种异体人工假体置换术后6. 骨关节感染治愈后关节功能障碍7.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截瘫患者的康复【禁忌症】1. 骨折未包扎固定前2. 骨恶性肿瘤3. 凝血功能障碍4.

3、 特殊感染5. 痉挛性瘫痪6. 合并血管损伤术后【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顺序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标准分1.操作前准备(10分)(1)患者准别:核对患者(至少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评估患者,向患者家属解释此操作的目的,取得配合。拉下床栏,取仰卧位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情况3(2)环节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事宜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的隐私1(3)用物准备:CPM机、中单、按摩乳必要时备屏风及棉毯4(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及修剪指甲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2.操作过程(83分)(1)核对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2(2)核对患者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俩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4、,如姓名,出生年月日,年龄,病历号,床号等)(2分);评估患者病情,伤口及引流情况(3分);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1分)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引流管是否通畅标识是否脱落字迹是否清晰6(3)洗手,戴口罩(2分),备齐用物,检查CPM机运转是否正常,装置是否完好(3分),携至患者床旁,酌情关门窗(2分),拉隔帘(屏风)(2分)操作前检查物品及机器是否处于功能状态避免患者着凉,可用棉毯进行保暖,操作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9(4)再次解释并核对,评估患者的肢体伤口及皮肤情况注意核对患肢4(5)接通电源,再次开机检查机器运行状态再次确认机器处于功能状态5(6)根据医嘱调

5、整机器参数5(7)床上垫中单(1分),机器放置床上,根据患者患肢长度,调节CPM机杆的长度(3分),拧紧旋钮,并固定(3分)合适的机杆长度可使患者感到舒适,提高治疗效果7(8)协助患者摆好体位(2分),患肢置于CPM机上外展1020,脚与胶套套实,足尖向上保持中立位(3分)保持患肢正确功能体位5(9)将患肢固定于CPM机上,固定带与皮肤间以可伸入俩指为宜固定过松会影响功能锻炼效果,过紧会影响患肢血液回流5(10)启动CPM机先从小角度做起,患者适应后加至医嘱要求角度(4分),询问患者的感受,交代注意事项(4分)增加角度要循环渐进,速度由慢到快,以患者能接受为宜,从而减少患者的不舒适感8(11)

6、巡视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3分),同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3分)早期进行下肢锻炼可能引起伤口出血,应观察切口渗血及引流量的多少,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必要时暂停使用6(12)关机核对医嘱时间及患者,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分)切断电源,松开固定带(2分)撤掉CPM机和中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3分)向患者行健康指导(4分)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3分)处理用物(3分)洗手,取口罩(2分):记录护理单(2分)确保有效的功能锻炼时间注意先切断电源后取机器指导患者主动行肌肉收缩运动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处理,用75%酒精消毒机器以备用记录患者功能锻炼的次数及时间,伤口情况及有无不

7、适21【注意事项】1. 患肢的脚和脚套要套实,与水平线呈90,保持中立位。2. CPM机起始角度一般为030,增加角度要循序渐进,每天增加510,刚增加角度时,患肢关节处可能会有紧绷感及不适感,应耐心向患者解释。3. CPM机工作之前,应将速度调到最小位置,然后按“启动”按键,启动后再将速度逐渐调快。4. CPM机终止角度必须大于起始角度,否则机器拒绝工作。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早期进行下肢锻炼可能引起伤口出血,应观察切口渗血及引流量的多少,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必要时暂时使用。6. 练习时间:遵医嘱,一般3060分钟/次,每天2次,向患者强调主动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被动活动与主动锻炼相结

8、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临床应用】1. CPM机中途断电该如何处理?(5分)2. 感染的患者能否行CPM机锻炼,为什么?(5分)第二节 骨牵引针眼消毒的护理操作技术骨牵引(Bone traction)是根据力学原理,牵引骨骼,使脱位的关节及骨折端得以复位固定,减轻关节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患者在进行骨牵引时,针眼处容易发生感染,导致骨牵引治疗无法正常进行,因此骨牵引针眼处每日用0.5%活力碘消毒23次,以防感染。若出现牵引部位局部剧痛或牵引针眼有出血现象,表明穿针欠妥或已损伤血管,应重新调整和处理。骨牵引适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内固定的患者等。【目的

9、】1. 通过实施针眼消毒,预防感染发生。2. 检查牵引的位置是否准确、有效。3. 观察患肢血运情况。4. 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及有无足下垂。【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顺序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标准分1.操作前准备(10分)(1)患者准备: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评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此操作目的,取得配合。拉下床栏,取合适卧位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3(2)环节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1(3)用物准备:治疗盘,0.5%活力碘,棉签,弯盘,润肤乳,剪刀,大棉垫必要时屏风及棉毯,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4(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

10、洗手及剪指甲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2.操作过程得分(83分)(1)核对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2(2)核对患者信息;评估患者病情,针眼及周围皮肤情况;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针眼处有无渗血,渗液针眼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溃6(3)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携至床旁,酌情关门窗;再次解释并核对操作前检查物品是否符合标准避免患者着凉,可用棉毯进行保暖,操作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5(4)协助患者取得合适体位3(5)观察患者骨尾部及足跟等受压部位的皮肤有皮肤受压情况需做相应护理5(6)观察牵引是否有效,患肢血运,有无足下垂观察牵引架,牵引绳牵引重量,牵引滑车及牵引方向,患

11、肢位置,患者的体位,以保证牵引有效观察患者血运包括:患肢的皮温,颜色,运动,感觉肿胀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程度观察足背是否处于功能位20(7)再次核对并解释注意保暖,防止受凉5(8)消毒克氏针针眼,棉签消毒时呈螺旋状,消毒范围为6-8cm,消毒针眼应由近侧向远侧,勿去除针眼处血痂,以防引起再次出血注意无菌操作原则,观察穿刺点有无个、红肿热痛,流脓等异常23(9)向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的方法,防止足下垂及肌肉萎缩4(10)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3(11)处理用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3(12)洗手,取口罩;记录护理单记录患者患肢牵引,血运及针眼处有无红肿热痛等情况4【

12、注意事项】1. 注意患肢保暖。2. 注意观察患肢情况及牵引是否有效,注意牵引绳是否受阻,牵引重量是否合适,牵引绳应与患肢长骨纵轴方向保持一致,牵引的沙袋应悬空,不可着地或靠于床沿上,滑轮应灵活。3. 注意无菌操作原则4. 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保持患肢正常功能位及有效牵引5. 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并讲解其重要性【临床应用】1. 骨牵引发生感染,如何处理?2. 患肢发生足下垂该如何处理?第三节 皮牵引的护理操作技术皮牵引(skin traction)是牵引带包捆与患者皮肤上,利用其与皮肤的摩擦力,通过滑轮装置,在肢体远端施加持续引力传递到骨骼上,以达到整复合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皮牵引技术适用于1

13、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稳定的粗隆间骨折、手术前后需要辅助固定以及不能耐受骨牵引的患者等。【目的】1.可使患肢制动,保持肢体的功能位。2.通过持续牵拉,课辅助骨折复位,协助做好术前准备。3.牵引制动,可缓解肢体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顺序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标准分1.操作前准备(10分)(1)患者准备: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评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此操作目的,取得配合。拉下床栏,取仰卧位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3(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的隐私1(3)用物准备:牵引架、牵引绳(光滑、摩擦小)

14、、皮牵引套(根据患者体重来选择)、牵引床、质地柔软毛巾2条、棉垫或棉花必要时备屏风及棉毯4(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及修剪指甲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2.操作过程(83分)(1)核对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2(2)核对患者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2分);评估患者患肢血运及皮肤情况(3分);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1分)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患肢有无肿胀患肢皮肤是否完好6(3)洗手,带口罩(2分)。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配合(3分)5(4)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摇高床尾1015,保持下肢高位抬高床尾可使患者自身重力对

15、抗牵引重量,利于牵引复位5(5)一名护士双手牵拉固定患肢并轻轻抬离床面10cm,另一护士将皮牵引套平铺于患肢下方床上,放置与合适位置,调节好长度牵引套上缘位于大腿中上1/3处,下缘至裸关节上3横指,暴露踝关节,并使牵引套中线与患肢对齐10(6)用毛巾包裹患肢,放下患肢与牵引套上(4分),骨突部位用棉垫或棉花包绕、垫好(3分)。系上皮牵引套的尼龙搭扣,松紧度以能够伸进12指为宜(5分)每班检查皮肤完整性,定期用清水擦洗患肢,用毛巾或棉垫保护骨突部位,预防压疮12(7)安装牵引架,系好牵引绳,挂沙袋(3分),悬离地面3035cm(4分)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否则牵引力过大,易损伤皮肤或引起水泡

16、,影响继续牵引治疗7(8)全面检查牵引情况,包括牵引架的位置、角度、高度及牵引绳有无阻力等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牵引期间每班检查牵引装置及效果,如牵引位置、力线是否正确,包扎松紧度是否合适,牵引绳与滑轮是否合槽,沙袋是否离地12(9)向患者向患者行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防止足下垂及肌肉萎缩告知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可牵引2小时,松开皮牵引套,停止牵引15分钟4(10)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的需要3(11)处理用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处理3(12)洗手,取口罩(2分);记录护理单(2分)记录患肢牵引效果及皮肤情况4(13)密切巡视患者,观察牵

17、引是否有效及皮肤受压情况,询问患者感受,有不适暂停牵引,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患者血运及压疮情况10【注意事项】1. 冬天注意保暖2. 患儿股骨干骨折,如行双腿垂直吊牵引,臀部应离床12cm,保持牵引有效性。3. 患者若因牵引而致皮肤发生水泡,应消毒后抽出泡液,用无菌敷料包扎,并及时通知医生改用其他方法。4. 避免压迫腓总神经,严密观察,认真听患者主诉,发现异常积极采取措施,并报告医生;对危重、老年患者定时巡视,主动检查足背伸跖屈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1. 皮牵引的适应症有哪些?(5分)2. 行皮牵引患者,我们需要观察患肢哪些情况?(5分)第四节 石膏固定的护理操作技术石膏(Pia

18、ster)固定是骨科常用的一种固定方法。因石膏能贴紧肢体包扎,并具有硬化后的坚硬性和良好的可塑性,可用于骨折固定,畸形矫正,炎症的局部制动等,临床应用广泛。护理的质量优劣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影响很大,因此骨科护士应该确切掌握石膏的特性和石膏固定前,后和石膏外固定过程中患者的护理要点。石膏托主要适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及四肢软组织损伤的短暂固定;管型石膏适用于四肢骨折固定或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等。【目的】1. 维持固定,保持患肢的特殊体位2. 保护损伤部位,减轻或消除损伤部位的负重3. 封闭伤口,做损伤部位的牵引或伸展4. 矫正肢体畸形【适应证】1. 骨折复位后的固定2. 关节损伤或脱位复位后的

19、固定3. 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制动4. 急慢性骨、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5. 畸形矫正术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固定【禁忌证】1. 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菌感染者2. 进行性浮肿者3. 全身情况恶劣的患者,如休克患者4. 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者禁用大型石膏5. 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顺序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标准分1.操作前准备(10分)(1)患者准备: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评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此操作目的,取得配合。拉下床栏,取合适卧位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情况3(2

20、)环境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的隐私1(3)用物准备:石膏绷带、棉纸、棉垫、石膏板、水、普通绷带、剪刀及辅助工具必要时备屏风4(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及修剪指甲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2.操作过程(83分)(1)核对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2(2)核对患者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2分);病情、患肢血运、皮肤、伤口及引流情况(3分);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1分)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夜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引流管是否通畅标识是否脱落、字迹是否清晰6(3)洗手,带口罩(2分)。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

21、,再次核对,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配合(3分)5(4)将患肢摆放于功能位,清洁皮肤,有伤口应消毒,以敷料包扎固定,骨突部以棉垫加以保护患者肢体可由支架悬吊或专人扶持5(5)协助医生石膏包扎技术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8(6)石膏硬固后用手掌平托搬运患者搬运时要用手掌平托,避免用手抓捏,以避免造成石膏凹陷压迫皮肤。可适当的通风,灯烤或电吹风吹干,加快硬固10(7)患肢予软枕抬高,使患处高于心脏水平20cm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9(8)用温水将指端石膏粉迹轻轻拭去,以便观察患肢血运8(9)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出血情况、石膏压迫而致神经麻痹情况,以及有无感染征象等注意皮肤有无发绀或苍白、

22、肿胀,有无剧烈疼痛,指是否发凉、麻木、不能活动等情况,说明石膏包扎过紧,应拆除或松解14(10)向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自行活动指端关节及石膏未固定的关节4(11)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的需要3(12)处理用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3(13)洗手,取口罩(2分);记录护理单(2分)记录石膏及患肢情况4(14)巡视患者,观察石膏固定情况及患肢感觉运动情况观察患肢皮温、肤色、感觉、肿胀、疼痛情况及石膏固定的松紧情况,如被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2【注意事项】1. 肢体抬高,密切观察患肢血运2. 石膏未干透时不够坚固,易变形锻裂,也容易受压产生凹陷,因此必须干硬后才能搬动3. 询问患者

23、的感受及观察患肢的情况,及时调整石膏的松紧和患者的体位,必要时通知医生4. 预防压疮,保持皮肤的清洁5. 保持石膏的清洁,不被大小便污染6. 向患者交代石膏固定的时间,指导、鼓励患者肌肉功能锻炼,以避免造成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临床应用】1. 石膏固定的适应症有哪些?、2. 石膏固定术后的患者该怎么观察和护理?第五节更换负压引流瓶的护理及操作技术高负压封闭引流是通过高负压引流装置提供的充足负压,保证分泌物的充分引流;通过皮辨紧贴的封闭,创造术后良好的愈合环境,从而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负压瓶的持续高真空,伤口内外之间产生有效压力差,从而产生了一个相当于内部绷带压迫,伤口表面被很好的固定,伤

24、口裂隙被缩小到最低限度。高负压封闭引流适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等。【目的】1. 引流切口渗出液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粘连,促进愈合2.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观察病情3. 可作为检测、治疗的途径【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顺序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标准分1.操作前准备(10分)(1)患者准备: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评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此操作目的,取得配合。拉下床栏,取合适卧位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情况3(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的隐私1(3)用物准备:治疗盘、弯盘、0.5%活力碘、

25、棉签、血管钳、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瓶、一次性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无菌物品需在有效期内4(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及修剪指甲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2.操作过程(83分)(1)核对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2(2)核对患者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2分);评估患者患肢血运及皮肤情况(3分);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1分)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夜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引流管是否通畅标识是否脱落、字迹是否清晰6(3)洗手,带口罩(2分)。备齐用物,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携至患者床旁(1分)酌情关门窗,拉隔帘(2分)操作前检查物品是否符合

26、要求避免患者着凉,操作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5(4)再次解释并核对,摆好体位,再次评估患者的肢体伤口及皮肤情况8(5)将治疗巾垫于引流管处,从上至下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近心端,下端至弯盘注意固定好引流管,防止脱落12(6)戴手套,分离高负压引流瓶,用0.5%活力碘棉签从内向外螺旋消毒引流管末端注意无菌操作原则12(7)再次检查高负压引流瓶有无破损、裂缝等情况,连接高负压引流瓶,松止血钳,从上至下挤压,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注意更换时保持引流瓶的高负压状态并妥善固定12(8)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引流液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反应12(9)向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向患者做好宣传,防止患者

27、翻身或者活动时引流管脱落或者引流不畅4(10) 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的需要3(11)处理用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3(12)洗手,去口罩;记录护理单记录伤口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4【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原则2. 保持引流管通畅,随时注意观察,不要受压、扭曲或折转,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移位、脱落,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3.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4. 要注意引流瓶的位置不能高于患者插管口的平面,搬动患者时,应先夹住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倒流入体内。5. 做好引流液颜色、性状、量的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临床应用】1. 操作中的无菌操作原则?2. 引流管脱落的处理?第六节颈围

28、使用法的护理操作技术颈围具有保护脊髓不使其过伸、过屈、过度转动的功能,从而可避免造成脊髓、血管进一步受损。颈椎病有多种类型,一般轻、中度颈椎病无需佩戴劲围,只限于较重的脊髓型,血管型等劲椎病需佩戴劲围。应选择软硬适中,具有透气性较好、夏天不太热、冬天能保暖、有一定支持力的颈围.适用于急性颈椎盘突出症、严重颈部外伤、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颈间部严重疼痛、颈椎骨折、颈椎脱落等患者。【目的】1. 固定颈椎于适当位置,改变不良体位,以保持正常体位2. 限制颈部过度活动以保持局部稳定,减少脊髓、神经根、血管及关节面之间的互相刺激、摩擦所产生的创伤性炎症反应,并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吸收、3. 缓解与改善椎间盘的劳

29、损、蜕变,有助于尽快康复避免外伤4. 纠正颈椎内外平衡失调,防止小关节齐乱、错位及脱落等5. 可减轻手术后手术局部及邻近部位的创伤反应,限制颈部活动以防止椎骨快的压缩或脱落,促进骨融合和患部软组织愈合【适应证】1. 颈椎病减压治疗者2. 颈椎术后颈部需保护者3. 需颈部制动患者【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顺序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标准分1.操作前准备(10分)(1)患者准备: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评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此操作目的,取得配合。拉下床栏,取合适卧位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情况3(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

30、的隐私1(3)用物准备:颈围、两条软毛巾必要时备屏风4(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及修剪指甲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2.操作过程(83分)(1)核对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2(2)核对患者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2分);评估患者患肢血运及皮肤情况(3分);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1分)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夜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引流管是否通畅标识是否脱落、字迹是否清晰6(3)洗手,带口罩(2分)。备齐用物,检查颈围是否完好,大小软硬是否合适,携至患者床旁(1分)酌情关门窗,拉隔帘(2分)根据患者的颈围正确选择合适尺码

31、,避免太大或太小5(4)再次解释并核对,将患者安置于去枕仰卧位协助患者于仰卧位,将颈部处于正中3(5)再次检查患者颈部皮肤3(6)解开紧身衣扣、围巾、领带,动作轻柔注意避免随意移动患者隐私3(7) 正确佩戴颈围后半部分1. 一名护士双手放于患者头部俩侧,轻托患者的头颈肩部10-20注意保持头颈肩在一条直线上,保护颈椎,不要将患者抬的过高,防止再次损失脊髓2. 另一名护士拿起颈围的后半部分轻柔的穿入患者后颈,颈托有带的一侧朝下,颈托内侧中线对准患者颈正中3. 将颈围后半部分的粘贴胶带分别置于颈围俩侧为保护患者的颈椎,需俩名护士,一名护士在患者头顶前方,另一名护士在患者右手边注意佩戴时颈围的上下方

32、向,切乎将颈围带反托起患者的头颈部时,注意头颈肩同时抬起,动作要轻柔要将颈围的后半部分放置正确的位置21(8) 正确佩戴颈围前半部分1. 护士用双手将颈围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对齐,轻柔的将患者颈围前半部分压住颈围的后半部分,并确认颈围处于颈部中正处,无歪斜2. 将颈围后半部分俩侧的粘贴胶带粘于颈围前半部分的粘贴处。松紧事宜,切乎过紧或过松颈围前半部分压住后半部分可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下颚部垫小毛巾防止受压松紧以一指为宜,过紧影响呼吸及皮肤受压,过松达不到颈围固定效果12(9)佩戴完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佩戴颈围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禁止患者自行脱下颈围2(10)协助患者床旁静坐15-30分钟后离床活动

33、防止体位性低血压2(11) 摘除颈围1. 协助患者平卧于床上2. 解开粘贴胶带,去下颈围的前半部分3. 一名护士以佩戴时同样的手法托起患者的头颈肩4. 另一名护士取出颈围的后半部分5. 固定颈部俩侧,防止颈部左右摆动操作时注意事项同佩戴时颈围温水清洁以备用10(12)向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指导患者颈部无颈围固定时切忌随意活动颈椎4(13)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的需要3(14)处理用物3(15)洗手,去口罩;记录护理单记录颈围佩戴相关情况4【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的体型选择合适的颈围尺码2. 使用颈托时颈部松紧事宜,过松达不到保护固定颈部的作用,过紧则影响颈部的功能3. 分清颈围前后部分,佩戴时不要

34、前后倒置4. 佩戴时注意保护患者皮肤,必要时可以在颈围后垫软毛巾、5. 佩戴好颈围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临床应用】1. 颈围佩戴完后患者如果突发呼吸困难该如何处理?2. 佩戴颈围时该注意哪些部位的皮肤情况?第七节 腰围使用法的护理操作技术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是保护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其他下腰部疾患的患者,佩戴护腰围,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在松弛的姿势下,可减轻腰背部肌肉的劳损及腰椎周围韧带的负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善了椎间隙内的压力,使损伤的椎间盘局部充分休息,为患者机体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腰围适用与急性腰痛症、颈

35、椎滑脱、椎间盘突出、根性坐神经痛及腰部疾患术后等临床治疗,同时广泛地应用与轻度腰椎病、急慢性腰部损伤、腰肌劳损的患者以及长期从事弯腰负重劳动者等。【目的】1.通过正确佩戴腰围,使腰部制动,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使损伤的椎间盘可以局部充分休息,为患者机体的恢复创照良好的条件。2.减轻腰背部肌肉的劳损。3.正确佩戴腰围可以保持腰椎曲线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得到适当的休息。也可以保护腰部,避免再度损伤。【适应证】急慢性腰部疼痛、急性腰部扭伤、腰椎骨折脱位、腰椎间盘突出、根性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类腰部手术后需要腰部制动的患者【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顺序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标准分1.操作前准备(10分)(1)患者准

36、备:(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评估患者,向患者家属解释此操作的目的,取得配合。拉下床栏,取仰卧位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情况3(2)环节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事宜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的隐私1(3)用物准备:腰围(根据患者的腰部大小选择)4(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及修剪指甲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2.操作过程(83分)(1)核对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2(2)核对患者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俩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日,年龄,病历号,床号等)(2分);评估患者病情,伤口及引流情况(3分);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1分)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伤口敷料有

37、无渗血,渗液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引流管是否通畅标识是否脱落字迹是否清晰6(3)洗手,戴口罩(2分)。备齐用物,检查腰围是否完好,大小是否合适,携至患者床旁,酌情关门窗(3分)正确选择腰围的尺码,避免太大或太小,腰围的规格要与腰围径及长度相适应5(4)再次解释并核对,将患者安置于仰卧位2(5)再次检查患者腰部的皮肤注意避免随意移动患者,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3(6)整理患者的衣裤将患者上衣拉平整,以确保佩戴好腰围后的舒适5(7) 正确佩戴腰围 A.可自主抬起腰部的患者 1.指导患者以双轴、双足支撑于床上,使腰部抬起(5分) 2将腰围从左至右快速且轻柔地穿入患者腰部,腰围有带的一侧朝下,并使腰围

38、中线处于腰部正中位置(8分) 3调整腰围,使腰围的上缘达到肋上缘,而下缘至臀裂以下(7分)b.无法自主抬起腰部的患者 1.协助患者行轴线翻身至右侧卧位(4分) 2.将腰围左侧向内卷成同状,放入患者腰部,使腰围中线的位置正对患者的颈柱正中,腰围有带的一侧向外(6分) 3.轴线翻身将患者安置于平卧位(2分) 4.调整腰围,使腰围的上缘达到肋上缘,而下缘至臀裂(3分)护士站在患者的左侧指导患者抬起腰部时,注意角度不要过高,以免对腰部或颈柱造成二次损伤切忽将腰围戴反动作要轻柔要将腰围放置到正确的位置,过高或过低都达不到效果护士站在患者的左侧翻身时使患者颈柱呈一条直线,并保证患者安全、舒适。切忽将腰围带

39、反动作要轻柔要将腰围放置到正确的位置,过高或过低都达不到效果7(8) 正确佩戴腰围 A.可自主抬起腰部的患者 1.指导患者以双轴、双足支撑于床上,使腰部抬起(5分) 2将腰围从左至右快速且轻柔地穿入患者腰部,腰围有带的一侧朝下,并使腰围中线处于腰部正中位置(8分) 3调整腰围,使腰围的上缘达到肋上缘,而下缘至臀裂以下(7分)b.无法自主抬起腰部的患者 1.协助患者行轴线翻身至右侧卧位(4分) 2.将腰围左侧向内卷成同状,放入患者腰部,使腰围中线的位置正对患者的颈柱正中,腰围有带的一侧向外(6分) 3.轴线翻身将患者安置于平卧位(2分) 4.调整腰围,使腰围的上缘达到肋上缘,而下缘至臀裂(3分)

40、护士站在患者的左侧指导患者抬起腰部时,注意角度不要过高,以免对腰部或颈柱造成二次损伤切忽将腰围戴反动作要轻柔要将腰围放置到正确的位置,过高或过低都达不到效果护士站在患者的左侧翻身时使患者颈柱呈一条直线,并保证患者安全、舒适。切忽将腰围带反动作要轻柔要将腰围放置到正确的位置,过高或过低都达不到效果7(8)将腰围两侧的粘贴胶带粘于腰围的粘贴处,松紧适宜,切忽过紧或过松松紧以一指为宜,过紧以免影响呼吸及皮肤受压:过松达不到腰围固定的效果3(9)协助患者床旁静坐1530分钟,离地站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2(10) 脱腰围 1.询问患者,取得配合(2分) 2.协助患者平卧(2分) 3.行轴线翻身,将腰围一侧

41、塞入患者要下部,再相反方向行轴线翻身,将腰围拿出(2分)6(11) 向患者行健康指导患者未戴腰围固定时切忌随意起床活动4(12) 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的需要3(13) 处理用物3(14) 洗手,取口罩(2分记录护理单(2分)4【注意事项】1.腰围的规格要与要周径及长度相适应,其上缘需达肋上缘,下缘至臀裂以下。腰围后侧不宜过分平凸,一般以平坦或稍向前凸为宜。2.腰围佩戴时间要根据病情适当掌握,一般整个使用时间以36周较为适宜,最长不超过3个月。3.在腰部症状较重时,应常佩戴,不要随意取下。病情轻的患者,可以外出时,特别是要较长时间站立或一个姿势坐时戴上腰带,在睡眠、休息及不痛或轻度疼痛时,要适当

42、摘下腰围一段时间,防止腰部肌肉废用性萎缩。4.腰围佩戴后仍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活动。一般以完成正常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的活动为度。5.在使用腰围期间,应遵医嘱逐渐进行腰背肌锻炼,防止腰肌的萎缩及神经根粘连。6.腰背部疼痛明显或腰椎骨折的患者,佩戴腰围时应在平卧状态下佩戴好,再坐起或下地活动,腰围应在平卧后再取下。【临床应用】3.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可以佩戴腰围下床活动吗?(5分)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5分)第八节 步行器使用法的护理操作技术步行器也称助行器(Walking Frame),是一种三边形(前面和左边两侧)的金属框架,一般用铝合金材料制成,自身很轻,可将患者保护在其中。步行器

43、可支撑体重,便于站立或步行,其支撑面积大,故稳定性好,使用步行辅助器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锻炼行走,在保障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康复锻炼的技术,适用于行动不便、弱视、盲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目的】5. 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的行走辅助。6. 分担体重,减轻下肢关节应力负荷。7. 扩大下肢支撑面积,维持平衡,保证步行安全。8. 锻炼上肢伸肌及有关肌肉,增强肌力和全身耐力,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康复【适应症】下肢无力或不能承力、步态不稳的患者,康复训练者【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顺序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标准分1.操作前准备(10分)(1)患者准备: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44、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评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此操作目的,取得配合。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3(2)环节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明亮,行走路面平整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保证路面干燥平整无障碍物,光线充足,防止患者行走时跌倒1(3)用物准备:助行器4(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及剪指甲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2.操作过程得分(83分)(1)核对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2(2)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2分);评估患者病情、伤口及引流情况(3分);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1分)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伤口

45、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引流管是否通畅标识是否脱落、字迹是否清晰评估环境光线是否明亮6(3)洗手,戴口罩(2分)。检查步行器功能状态,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向患者解释此操作目的,取得配合(3分)检查步行器橡皮头及螺丝有无松动、变形及损坏,防止行走中发生意外5(4)扶患者保持坐位,双足着地,患者穿好衣裤鞋袜全身关节置换应从患侧下床,防止脱位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只穿袜子或穿拖鞋高跟鞋甚至不穿鞋,防止跌倒长期卧床这站立前线保持坐位1530分钟,防止体位性低血压10(5)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的身体平衡注意患者平衡及行走耐受能力5(6) 协助患者站立并行走 1.将步行

46、器放于患者正前方(3分)2. 扶患者站起,患者迈步向前,双足落助行器后腿连线水平位置(3分)3. 迈另一条腿,使患者站稳(3分)4. 协助患者双上肢落于步行器扶手上(3分)5. 嘱患者慢慢将重心平稳落至步行器上(5分)6. 协助患者调整步行器位置及高度(8分)7. 指导患者慢慢行走(8分)8. 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5分)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映,保持患者的身体平衡,使患肢行走不负重全体置换者保证患肢于肩平行调整高度:伸手握住步行器把手时,肘部屈曲30行走方法:患者身体站直,双眼平视前方,双手紧握把手,线将步行器前移一小步距离,然后患肢跟上,这时患者双手紧握把手,支撑身体重量,使重心前移,健肢

47、跟上,重复小步距离行走锻炼观察患者的活动耐力及伤口情况38(7)停止行走,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3(8)向患者行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行走以不疲劳为宜,注意保护伤口及防止跌倒4(9)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3(10)处理用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处理,步行器清洁备用3(11)洗手,取口罩(2分);记录护理单(2分)记录患者功能锻炼的次数及时间,伤口情况及患者有无不适应4【注意事项】1. 使用前告知患者步行器的意义和重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2. 患者在使用步行器进行功能锻炼时,护士必须评估病情,是否具有行走能力,保证安全环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锻炼。3. 告知患者在使用步行器时避免重心过于前

48、倾或后仰,迈步时不要过于靠近步行器,否则易造成跌倒。4. 步行时不要把步行器放置离患者太远,否则会扰乱平衡,使步行器的底部不能牢固的放在地面负重。5. 告知患者在使用步行器后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起始行走时间不宜过久,速度不宜过快。6. 使用轮式步行器要求路面要平整,上下坡时能灵活运用车闸以保证安全。7. 上下肢衰弱、不协调或均受累而不能通过手、腕负重的患者不宜使用步行器。【临床应用】1.步行器的适应症?(5分)2.肌力分哪几级?(5分)第九节 拐杖使用法的护理技术拐杖是靠前臂或者肘关节扶持帮助行走的工具,有普通木拐杖、折叠式拐杖、前臂杖、腋杖和平台杖等。前臂杖也称之为洛氏杖,可单用也可双

49、用,适用于握力差,前臂力量较弱但又不必使用腋杖者。腋杖比较稳定,适用于截瘫或者外伤严重的患者,包括固定式和可调节式两种。平台杖又称为类风湿拐,主要将前臂固定在平台式前托上,用于手关节严重损害的类风湿患者或者手有严重损伤不能负重者,由前臂负重。拐杖的有效合理使用,对骨科患者康复锻炼、增加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拐杖适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下肢残疾、肌肉萎缩、下肢创伤不适合负重的患者。【目的】1. 辅助下肢疾患患者恢复行走功能,改善生活质量。2. 预防不正确使用拐杖的安全隐患。【适应症】任何需要辅助力量才能站立或行走的患者【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标准分1.操作前准备10

50、分(1)患者准备: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评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此操作的目的,取得配合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3(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明亮,行走路面平整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的隐私,保证路面干燥平整、无障碍物,光线充足,防止患者行走时跌倒1(3)用物准备:可调节式腋杖(根据患者身高选择)一副,软垫,皮尺4(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及修剪指甲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2.操作过程83分(1)核对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2(2)核对患者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2分);评

51、估患者病情、伤口及引流情况(3分);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1分)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引流管是否通畅标识是否脱落、字迹是否清晰评估环境光线是否明亮6(3)洗手,戴口罩(2分)。准备用物,检查拐杖质量,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做好解释说明,取得配合(3分)检查拐杖各部质量,防止行走时发生意外高度:站立时腋窝到足底距离加3横指高度。平卧时腋窝到足底距离加2横指或者身高减16cm5(4)扶患者保持坐位,协助患者下床,双足着地,穿好衣裤鞋袜,调节好拐杖长度全髋关节置换应从患侧下床,防止脱位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只穿袜子、穿拖鞋、穿高跟鞋或者不穿鞋

52、,防止跌倒长期卧床者站立前先保持1530分钟,防止体位性低血压10(5)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的身体平衡注意患者平衡及行走耐受能力5(6)使用a.双拐放置于双足外上方45处,使双足与双拐头呈等腰三角形b.平地行走法两点步态:先迈右拐杖和左足,再迈左拐杖和右足三点步态:先迈患肢与两拐杖,再迈健肢四点步态:先迈右拐杖,再迈左脚,接下来左拐杖向前一步,最后迈右脚摇摆步态:健侧腿承担身体重量,然后拐杖举出,接着身体摇摆至拐杖处c.上楼梯法患者站稳,健肢先上,将拐杖向上一步,然后患肢跟进,重复进行d.下楼梯法患者站稳,先将拐杖向下一步,患肢跟下,最后健侧再下,重复进行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应,保持患

53、者的身体平衡,使患肢行走不负重拐杖的把手不能以腋窝出力,必须用双手出力,否则会伤及臂丛神经迈患肢,足尖不超越双拐连线,同时提拐前移,再迈健肢观察患者的活动耐力及伤口情况注意腋窝下有无压疮发生38(7)停止行走,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疲劳时可稍作休息3(8)向患者行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行走以不疲劳为宜,注意伤口及防止跌倒4(9)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3(10)处理用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处理,拐杖清洁备用3(11)洗手,取口罩,记录护理单记录患者功能锻炼的次数及时间,伤口及患者有无不适感4【注意事项】6. 使用前告知患者拐杖的意义和重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7. 告知患者在使用拐杖时避免重心

54、过于前倾或后仰,迈步时不要过大,否则易造成跌倒。8. 步行时不要离拐杖太远,否则会引起拐杖侧滑。9. 患者在使用拐杖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人员,起始行走时间不宜过久,速度不宜过快。10. 患者在使用拐杖进行功能锻炼时,护理人员必须评估病情、是否具有行走能力,保证安全环境,确保患者安全和有效锻炼。【临床应用】1 拐杖断裂,如何处理?2 使用拐杖上楼时突然跌倒,应如何处理?第十节丁字鞋使用法的护理操作技术丁字鞋(T shoes),又称防旋鞋,为“丁”字形。髋关节置换术后应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肢外旋内收易导致脱位。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患肢易外旋30到40,且易形成足下垂。为保持足部中立位,防止下

55、肢并发症的发生,可穿丁字鞋予以预防。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股骨颈骨折或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及人工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等需要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的患者。【目的】保持患肢中立功能位,防止足下垂、髋关节置换后人工关节脱位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顺序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标准分1.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评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此操作目的,取得配合。拉下床栏,取仰卧位。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3(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的隐私,保证路面干燥平整、无障碍物,光线充足

56、,防止患者行走时跌倒 1(3)用物准备:棉袜或小毛巾、按摩乳、丁字鞋(根据患肢足部大小选择)必要时备屏风4(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及修剪指甲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2.操作过程83分(1)核对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2(2)核对患者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2分);评估患者病情、伤口及引流情况(3分);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1分)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引流管是否通畅标识是否脱落、字迹是否清晰6(3)洗手戴口罩(2分)。备齐用物,选择大小合适的丁字鞋,携至患者床旁,酌情关门窗,拉隔帘(3分)避免患

57、者着凉,操作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5(4)再次核对并解释,取得配合,评估患者的肢体伤口及皮肤情况(3分),协助患者摆好体位(2分)注意核对患肢 5(5)观察患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温,足跟等皮肤受压状况,必要时给予按摩乳按摩注意观察病情及皮肤情况,做相应处理10(6)指导患者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告知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的方法及目的15(7)协助患者穿好棉袜或裹好毛巾,穿好丁字鞋注意足部保暖及防止受压18(8)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8(9)向患者行健康指导讲解佩戴丁字鞋的重要性,并且注意观察皮肤情况4(10)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的需要3(11)处理用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处理3(12)

58、洗手,取口罩(2分);记录护理单(2分)记录丁字鞋佩戴情况4【注意事项】1. 丁字鞋要与患者的足部大小适合。2. 要注意保护受压皮肤3. 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使其配合。【临床应用】1. 丁字鞋可用于哪些疾病?(5分)2. 丁字鞋要注意哪些部位皮肤受压?(5分)第十一节轴线翻身的护理操作技术轴线翻身是指将头与脊柱成一直线,以这条直线为轴线所进行的体位变换。轴线翻身可以协助因患有特殊疾病而不能自行移动的患者跟换体位,减轻局部组织压力,预防压疮,并能有效的较少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保持患者的舒适。主要适用于颅骨牵引、脊柱损伤、脊柱术后、髋关节术后等患者翻身,起到预防压疮、保持患者舒适、预防脊柱的再损伤及髋关节脱位的作用。【目的】1.协助颅骨牵引、颌枕带牵引、脊柱手术、髋关节术后等患者在床上翻身,变化姿势,增进舒适。2.预防脊柱再损伤及关节脱位。3.预防压疮,增进患者舒适度。4.减少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5.适应治疗护理的需要,如背部皮肤护理。【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标准分1.操作前准备10分(1)患者准备: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评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此操作目的,取得配合。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3(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的隐私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