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巧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2061740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言文阅读巧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文阅读巧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文阅读巧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巧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巧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采用语法分析法翻译难度较大文言句子,一般分三步:第一步:确定句子的谓语。1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如果确定出来的谓语是名词,则属于名词活用作动 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一句的谓语“目”是名词,应翻译为动词:“以眼睛示意”或“使 眼色”。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动词谓语或形容词谓语,可能属于下述三种情况中的一种:(1)如果是判断句,可能用“者”“也”,也可能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示 判断。(2)如果是无标志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则找不到谓语。(3)有的句子省略了谓语,如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句子中, 第二句“其”字之前就

2、省略了谓语“择”。【特别提醒】如果找出来的谓语处于一句话的开头,这句话可能是谓语前置句,也可能 省略了主语。如果能在谓语之后找到主语,属于谓语前置句,反之则省略了主语。如:“宜 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句子的谓语是“宜”,主语是“百姓之谓我爱”,属于谓语前置句,整 句话译为“: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了。”又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的“安在”(“安在”的意思是“在哪里”,谓语是“在”,宾语“安”前置)、愚公移山中 “甚矣,汝之不惠”的“甚”,都位于句子的开头、主语之前,属于前置的谓语。第二步:分析谓语之前的部分。1在句子开头部分找主语:(1)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如果确定出来的

3、主语是动词、形容词,则属于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第一句中形容词“小”“大”处 于主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 矣。”第二句中动词“至”处于主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到的人”。(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主语,是省略了主语。如在“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度 我至军中”一句的谓语“度”处于句子开头的位置,属于上述“特别提醒”中所说的第二种 情况省略了主语(被省略的词是“公”)。【特别提醒】找到主语后,要考虑是否存在主语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定语后置的句式一 般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4、句子的谓语是“倚” “和”,“客”作整句话的主语,“有吹洞箫者”作主语的定语并后置。2在谓语之前找状语:(1)如果状语是名词,为名词活用作状语。如“相如廷叱之”的谓语是“叱,”主语是 “相如”,“廷”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在朝廷上”。(2)如果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有可能存在介词的宾语前置的情况。如“:微斯人,吾谁 与归?”在“吾谁与归”一句中,谓语是“归”,主语是“吾”;介宾短语“谁与”作状语, 正常语序应为“与谁”,即宾语“谁”前置到了介词“与”之前。(3)如果谓语之前出现介词,而介词之后无对象,这是省略了介词的宾语。如“竖子 不足与谋”,“谋”作谓语;“与”是介词,它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5、“与(之)”构成介宾短 语作“谋”的状语。(4)看谓语动词之前是否出现数量词。如有数量词,翻译时视情译为状语、补语、定 语。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一鼓作气”一句,谓语是“鼓”,句中的“一” 作状语,译为“第一次”。同理,“再”“三”分别译为“第二次”“第三次”。(2)“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骐骥一跃”“驽马十驾”的正常语序应为“骐骥跃一” “驽马驾十”,“一”“十”作补语,分别译为“一次”“十天”;而在“不能十步”一句中, “十”作宾语“步”的定语(“不能”后面省略了谓语“跃”)。整句话译为:“骏马跳跃一次, 不能(超过)十步;劣马拉车十天(也能走很

6、远),(它能)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第三步:分析谓语及谓语之后的部分。1在谓语之后找宾语:(1)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如果确定出来的宾语是动词、形容词,则属于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1)“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第二句中形容词“强”处于宾 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翻译为“强大的势力”。(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第 二句中动词“亡”“北”处于宾语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队”。(2)谓语后出现名词、代词时,它不一定作宾语,这时要考虑谓语之后是不是省略了 介词(如“于”“以”等字)。如省略了介词,这个被省略的介词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往 往构成介宾短语

7、作补语,或成为后置的状语。如(:1)“今以钟磬置水中”,句子的谓语是“置”, 它后面省略了“于”字,“(于)水中”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整句话译为“现在把钟磬放(在) 水中”。(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战”字后面分别省略了“于”字,“(于)河 北”“(于)河南”分别作“战”的状语并后置,整句话译为:“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 (在)黄河以南作战。”(3) 考虑是否存在宾语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它的格式一般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子的宾语分别是“爪牙”“筋骨”,“利”和“强”分别 作它们的定语并后置,整句话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

8、筋骨。”(4) 看是否省略了宾语。在句子中找不到宾语,可能属于以下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谓语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本身不能带宾语,导致句子无宾语。如“赵尝五战于秦”一句, 主语是“赵”,谓语是不及物动词“战”无宾语。省略了宾语。如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中,“告”字之后就省略了宾语“之”。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如果 一句话的最后一个词是动词,很有可能省略了宾语。如“江万里隐草野间,为游骑所执,大 诟。,“大诟,一句中的“诟,是及物动词,它后面省略了宾语“游骑,。【特别提醒】有的句子会将宾语提到谓语之前,这就需要考虑所翻译的句子是否存在宾语前置的情况。 宾语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9、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 “余,前置。(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如“沛公安在?,宾语“安,前置。(3) 用“之,或“是,作为标志词(“之,“是,均无义,不用翻译)将宾语前置。如“句读之不 知,惑之不解,中宾语“句读,“惑,前置,“唯兄嫂是依,中宾语“兄嫂,前置。2分析谓语:(1) 联系已找到的主语,判断谓语是否要译为被动意义,即判断句子是不是被动句。 如果主语承受动作,为被动句,谓语要译为被动意义。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谓语是“笑,主语“吾,承受“笑,这一动作,“笑,应译为“被讥笑,。(2) 联系已找到的宾语,判断谓语是否属于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

10、用法三种特殊 用法中的一种。如:(1)“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谓语是“绿,、宾语是“江南岸,“绿,属于 使动用法,译为“使绿” (2) “孔子登泰山而小鲁”的谓语分别是“登”“小”,宾语分 别是“泰山” “鲁”其中“小”属于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小” (3) “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的谓语分别是“哀”“鉴”,“哀”属于为动用法,译为“为哀伤”“鉴”属于意动 用法,译为“把作为借鉴”3看句末:(1) 如果句末出现“介词+名词(代词)”的情况,有两种可能:状语后置。如“或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泰山”“于鸿毛”属于后置的状语,翻译时要将他们放回 到谓语“重”“轻”之前。作补语。如“王坐于堂上,有牵

11、牛而过堂下者”中的“于堂上”, 作谓语“坐”的补语。(2) 看句末是否有“也”字。如果句末出现“也”字,且是判断句,在翻译时就要加 上“是”“不是”一类表示判断的词。如前面所举的“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翻译时就要加 上肯定判断词“是”。上述语法分析法三步中所列的各条,涉及到文言文中的各种词类活用现象,涉及到判断 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高考要求掌握的四种文言特殊句式,基本涵盖了文言句子可 能出现的各种句式情况,乍看有些难理解,但结合具体句子使用的次数多了,也就能做到熟 能生巧,帮助大家提高得分率。为帮助大家加深理解,现举一个高考题中的疑难句子用语法分析法进行分析。原题选文片段如下:及汉兵败

12、,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 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 炜。(【注】偾军:溃败的军队。)在要求翻译的画线句中,“遇偾军夺舟弃江中”一句翻译难度较大,需采用语法分析法 翻译:第一步,确定句子的谓语:“遇”“夺”“弃”。第二步,分析谓语之前的部分:第一个谓语“遇”是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根据上述“确 定句子的谓语”一步“如果谓语处于一句话的开头,这句话可能是谓语前置句,也可能省略 了主语”的提示,可知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孙”。第三步,分析谓语及之后的部分:(1)找宾语。根据上述“找宾语”一步中“宾语一般 由名

13、词、代词充当”“谓语后出现名词、代词时,它不一定作宾语,这时要考虑谓语之后是 不是省略了介词”的提示,分析后可知第二个谓语“夺”之后的词“舟”是名词,作宾语; 第三个谓语“弃”之后的词“江中”虽然是名词,但这里省略了介词“于”,“于”字和“江 中”构成介宾短语作“弃”的补语。补出省略成分后,句子应为“(孙)遇偾军夺舟弃(于) 江中”。(2)分析谓语。第三个谓语是“弃”,根据上述“分析谓语”一步中“联系已找到的 主语,判断谓语是否要译为被动意义”“联系已找到的宾语,判断谓语是否属于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的提示,分析之后可知主语“孙”承受“弃”这一动作,“弃”要译 为被动意义即“被抛弃”。根据以上分析,这句话应译为:“(孙氏)遇上溃败的军队抢走了小船(并)被抛弃(在) 江中。”整个画线句翻译为:(孙氏)遇上溃败的军队抢走了小船(并)被抛弃(在)江中 (她)(凭借)断木漂浮进入芦苇丛中的小洲,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