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和我国古代的名医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61451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文化和我国古代的名医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医文化和我国古代的名医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医文化和我国古代的名医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中医文化和我国古代的名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文化和我国古代的名医(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文化和我国古代的名医你如何看待风口浪尖的中医?你对归真堂的事件怎么看?你信中医吗?知道中医看病的方法吗?知道中医开的药是什么做的吗?你到中医院看过病吗?你认为什么样的病你信中医比较多一点?你知道有哪些中国古代的名医?归真堂事件归真堂事件2021年2月1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公布了IPO申报企业根本信息表。在这份名单中,归真堂赫然在列,被排在第28位。2月14日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它基金联名毕淑敏、崔永元、陈丹青、丁俊晖等72位知名人士向中国证监会信访办递交吁请函,反对归真堂上市。因为归真堂不顾动物的感受获取熊胆,很不人道。人们认为这样的企业不道德,不能上市。体会中医文化西药治表,中医治本

2、?首先可以确认,看到的表现是内在的反映,其次表症很有可能是内部器脏引起的!这就让我们有一个了解和解决病症的方法,于是中医有五行学来解释这些现象,一起来了解: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到五行就有人会说是迷信,其实不然。五行学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先人通过对各种物质根本特点的分析和归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五种根本元素构成。中医根据五脏在人体中不同的作用和特性,将五行和五脏一一对应起来,就有了中医五行学!依次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中医讲究的是“整体平衡身体乃是一个整体也!五脏要完成正常运作需要相互配合和支持,并不是孤立的,如果把某个脏器单独拿出来研究治疗,往往收效甚微,

3、甚至越治越坏。中医折射文化“仁是中医人立身之本。仁者爱人,医为仁术,当以恻隐为端,慈悲为怀。苏耽橘井泉香,董奉杏林春暖,壶翁悬壶济世,华佗青囊度人。孙思邈?大医精诚?,为后世医家之行为标准: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普通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见彼苦恼,假设己有之,深心凄怆,一心赴救。博及医源、精勤不倦。此等苍生大医,为民敬仰!“和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形神合一,和是生命赖以形成、存在、运动的根底,和是健康、快乐、智慧的最高境界。人居天地之间,天地人得其和,那么风雨有节,寒暑适时,人之起居服食、视听言动、喜怒哀乐无所过,那么心和而形和,

4、形和而气和,气和而天地之和交应,此所以长生久视之道。为医者不仅要在诊断治疗上整体审查、四诊合参、辨证求本、调中致和,而且要在医患关系、同道关系上以和谐为目的,以诚信为原那么,信和、谦和、温和是为医者的内在道德修养和外在行为标准。称赞医生的词语有哪些?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橘井飘香妙手回春悬壶济世的传说传说费长房是河南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竹杖上挂了葫芦的老人即壶翁在市集中卖药,当天黑散街之后,壶翁就跳入葫芦中,当时只有费长房一人看到,他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清楚壶翁的来历,费长房便以酒款待,知壶翁道来意后,便请他隔日再来。当他再来时,壶翁邀他一起进入葫芦中,只见大厅布置得整齐华美,佳肴满

5、桌,他立刻拜壶翁为师,学习医术与修仙之道,几年后,费长房艺满后,也开始悬壶济世行医。虽然记载这个传说有些神话传奇色彩,但是揭他二人的精湛医术令人赞佩,也因为这个故事的流传,所以后人将行医爱称为悬壶,医生或诊所的贺词无一例外不是悬壶济世。而悬挂的那个葫芦更成了中医的标志。杏林的来历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

6、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后来还说有老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只能以米谷换取,而董奉那么把换来的谷米来救济贫民,故又有虎守杏林之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如

7、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橘井泉香的来历郴州古时瘴病横行,民不聊生,人们最大的希冀是摆脱病魔的折磨。传说中的苏仙,其实是个叫苏耽的放牛娃,他掌握了治疗瘴病的草药,并热心地为百姓治病。他的药方主要一味是橘叶。橘树可以说全身包括枝叶都是药,能治疗肺、胃、肝等部位的疾病。也许是这个放牛娃经常跟着山中采药的郎中,发现了橘树的疗病功能,并用屋门前的井水煎熬,救济前来求诊的病人,而且分文不取。因而,苏耽的名字才得以广为传播。附会他的离奇的出生、离奇的经历和跨鹤升天的故事,反映了老百姓解脱苦难的希冀,崇尚好人有好

8、报的愿望。在老百姓的心理中,做好事的人死后应该做神仙的,成了神仙就要有香火,于是就有了苏仙观,山也改名苏仙岭。山上到处都有仙踪,如神仙的出生地点白鹿洞、神仙升天的升天石,还有望母松、仙棋盘等。苏仙成仙升天之前,交待母亲一橘叶、一碗水疗一人治瘟疫之法。重点推介-扁鹊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卒于赧王五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

9、,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送。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重点推介-张仲景张仲景从小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曾跟从同郡名医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与临床实践,最终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代名医,并且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原那么。张仲景本人也被后世尊崇为“医宗之圣。张仲景的故事张仲景在都城洛阳一带行医时,曾见到了当时文学史上号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字仲宣。当时王粲仅有二十几岁,但张仲景凭自己多年的医疗经验,发现这位大才子体内隐藏着严重的疾病,他对

10、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假设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如果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可是王粲听了很不快乐,虽然接受了药物却并没服用。三天后,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说:“从你的神色看,你并没有吃药,你为什么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20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仅过了187天就死了。古代医圣华佗一代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孙思邈(58l682)陕西华原人。陕西华原人。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开始读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开始读书,有日诵千余言,过目成诵书,有日诵千余言,

11、过目成诵的天才。因为少时患疾,改学的天才。因为少时患疾,改学医道。医道。孙思邈的家乡,盛产药材。他孙思邈的家乡,盛产药材。他一面学习医书,一面不畏艰险,一面学习医书,一面不畏艰险,手执小镐,身背药篓,穿山越手执小镐,身背药篓,穿山越岭,攀登陡崖,进山采药。岭,攀登陡崖,进山采药。孙思邈对医术精益求精,而且孙思邈对医术精益求精,而且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创新,发现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创新,发现了一些新的疾病,创造出一些了一些新的疾病,创造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新的治疗方法。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

12、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朱丹溪的故事朱丹溪的故事朱丹溪诞生于义乌县赤岸村。朱丹溪自幼聪敏朱丹溪诞生于义乌县赤岸村。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好学,日记千言。朱丹溪的童年既经历了艰辛的磨难,又得到了朱丹溪的童年既经历了艰辛的磨难,又得到了母亲的良好的教育与熏陶。母亲的良好的教育与熏陶。他刚正不阿,敢于抗拒官府的苛捐杂税,因而他刚正不阿,敢于抗拒官府的苛捐杂税,因而深得民众的拥护,连官府都忌他三分。深

13、得民众的拥护,连官府都忌他三分。丹溪丹溪3030岁时,母亲患病,而岁时,母亲患病,而“诸医束手诸医束手,因此他就立志学医。因此他就立志学医。朱丹溪朱丹溪4545岁,渡钱塘江,千里迢迢来到吴中。岁,渡钱塘江,千里迢迢来到吴中。后到宛陵,上南徐,辗转建业,始终没有找到后到宛陵,上南徐,辗转建业,始终没有找到一位适合当老师的人一位适合当老师的人 。后师从杭州罗知悌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后师从杭州罗知悌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曾以医侍宋理宗曾以医侍宋理宗 丹溪著书的态度十分严谨,至丹溪著书的态度十分严谨,至6767岁时,著岁时,著?格格致余论致余论?一书。不久又著一书。不久又著?局方发挥局方发挥?、

14、?本草衍本草衍义补遗义补遗?、?伤寒论辨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外科精要发挥?等,今等,今仅存前三部书仅存前三部书 中医儿科专家钱乙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卒于政和三为东平郓州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卒于政和三年。年。身世坎坷,自小被父亲遗弃由姑父姑母收养,随身世坎坷,自小被父亲遗弃由姑父姑母收养,随姑父学医姑父学医后为姑父姑母尽孝,还找回父亲尽孝,有好名声。后为姑父姑母尽孝,还找回父亲尽孝,有好名声。自幼好学,研读医书,对小儿的病情非常关切自幼好学,研读医书,对小儿的病情非常关切钱乙对小儿科作了四十年

15、的深入钻研,终于摸清钱乙对小儿科作了四十年的深入钻研,终于摸清了小儿病诊治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了小儿病诊治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著有著有?伤寒论指微伤寒论指微?五卷,五卷,?婴孺论婴孺论?百篇等书,但百篇等书,但皆散失不传。现存皆散失不传。现存?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是钱乙逝世,是钱乙逝世后六年,由他的学生阎季忠将他的医学理论,医后六年,由他的学生阎季忠将他的医学理论,医案和经验方,加以搜集,整理,编成的。案和经验方,加以搜集,整理,编成的。钱乙一生有许多医案,都显得非常神奇。钱乙一生有许多医案,都显得非常神奇。钱乙的故事钱乙治长公主女儿的病,开始被皇室认可钱乙治长公主

16、女儿的病,开始被皇室认可钱乙治好太子的病用了中医五行相克方法钱乙治好太子的病用了中医五行相克方法钱乙治几个太尉医案表达望闻问切四诊法钱乙治几个太尉医案表达望闻问切四诊法钱乙创六味地黄丸的方子钱乙创六味地黄丸的方子六味药:六味药:熟地、茯苓、山萸肉、丹皮、山药、泽泻。熟地、茯苓、山萸肉、丹皮、山药、泽泻。中医用药的科学与思想肝经肝经肾经肾经脾经脾经副将副将山茱萸山茱萸中军中军主将主将熟地熟地副将副将山药山药丹皮丹皮泽泻泽泻茯苓茯苓张从正三笑解病张从正三笑解病张从正张从正(1156-1228(1156-1228字子字子和,号戴人,金朝睢州考和,号戴人,金朝睢州考城县部城人。金代四大名城县部城人。金代四大名医之首。医之首。张从正幼年从父学医,博张从正幼年从父学医,博览医书,深究医理,勤奋览医书,深究医理,勤奋自坜,弱冠成器;中年时自坜,弱冠成器;中年时代,即成一方名医。他用代,即成一方名医。他用药也以寒、凉为多。药也以寒、凉为多。张从正所著有张从正所著有?儒门事亲儒门事亲?,乃其代表作也。此外,乃其代表作也。此外,尚有尚有?三复指迷三复指迷?、?子和心子和心法法?、?汗吐下法汗吐下法?、?秘传秘传奇方奇方?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