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060279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滕王阁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滕王阁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滕王阁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滕王阁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理念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塑造美好的心灵为己任,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达到这一目的,绝不可枯燥生硬地说教,而要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注重审美教育,通过感受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语文课堂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阅读向写作迁移。教材分析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而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佳材料。滕王阁序写景颇为精彩,其中第三自然段写登临之所见,一句一景,将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风物与秋高气

2、爽、人鸟共乐的山川描摹得神采飞扬,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最,文章极富意境之美。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篇使用对偶,平仄相对,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而且,文采华丽,讲求藻饰。文章极富文字之美。滕王阁序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以古比今,步步递进,紧扣题旨,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文章极富章法之美。滕王阁序是一篇登临之作,它不同于其他的或借古咏怀、或念远怀人的幽思之作,字里行间里渗透了王勃的喜怒哀乐,展现了王勃丰富而高尚的思想情操。他自信自尊、谦逊得体、热爱生活、面对挫折,虽有消沉,但更多地表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的人格境界,这种乐观旷

3、达的情怀尤其令人敬佩。文章极富情操之美。这四美之中,情辞并茂是本文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抓住王勃的情感变化,以此为课文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用多种方式抒发感情,便抓住了这篇文章的关键了。学生情况我上课的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在年级中成绩领先,不少学生身上“骄”、“娇”二气严重,讨厌说教,经不起挫折。王勃“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可激励学生自我完善、笑对人生。在语文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害怕文言文,觉得艰深难懂,而且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不合时宜,厌学情绪较浓。正可借此文,纠正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由于学生刚上高一,鉴赏经验比较少,鉴赏能力不强,尤其是古诗文的鉴赏

4、能力更是有待加强。这节课我希望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鉴赏,把握文章表现的情感以及抒情方式,并加以评价。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解题介绍作者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第二课时学习1、2、6、7自然段,通过诵读,体会骈体文的特征。第三课时学习3、4、5自然段,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进入作者在本文中展现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曲线,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5、。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抒情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作者情感是如何转折的?第五段对典故的理解教学过程步骤一:导语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神韵隽永,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步骤二:学法指导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教师解说:“道”,一为写作之道;一为人生之道。设计说明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步骤三:探究一、整体把握问一:快速浏览这三段,找出文中反映王勃情绪变化的一句话。明确:

6、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即,王勃的情绪是由兴而悲。设计说明直接切入王勃的情感变化,体现教学重难点。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须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不容易准确回答。也借此题检查预习。问二:想想看,王勃因为什么而兴致高昂呢?明确:所见之景,宴会盛事(放幻灯片投影)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景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兴事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同时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二、学习第三段问三:生读第三段,放清明上河图局部、自然风景等图片,猜猜看,这和课文哪句话对应?设计说明用猜谜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语言还原成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赞叹之情

7、。通过这种方式熟悉课文、理解文章意境。问四:请想象“落霞”句,用自己的话描绘你想象的图景,再放图片,和自己想象的比一比,哪一幅更美?点拨:图片已经够美了,仍然赶不上原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设计说明练习口头作文能力,感受汉语的丰富与生动。问五:看到如此美景,你的心情如何?王勃又会如何呢?作者有没有直接说出来?用的什么方式来抒情?明确:融情于景设计说明推己及人,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出发,比较亲切明了。分析抒情方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阅读向写作指导迁移。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来。设计说明本段文字优美,生动,让女生柔美的声线来读,感染力强。美文,是训练美读的好

8、机会。三、学习第四段问六:作者又为何而悲呢?明确:为自己的失意人生。设计说明紧扣感情变化,转换学习内容。问七: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明确:直抒胸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出感情。然后推荐一生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明确:重读“难越”“失路”“萍水”“尽”“他乡”“不见”“何年”等词。这些词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孤独失意的心绪。设计说明通过美读,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此刻孤独悲凉的心境。问八: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明确: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触景生情(抒情方式)啊!设计说明突破难点。这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搞清如何转折,可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文脉,写作时要

9、注意起承转合。投影:望长安目吴会天高地迥宇宙无穷南溟深北极远悲关山难越萍水相逢济世无路报国无门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何年问九: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明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设计说明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积累,丰富学生情感。请男生读,读出意境来。设计说明在品味、赏析后,让学生投入情感地朗读,可进一步唤起学生共鸣,为王勃的遭遇慨叹。老师小结行文至此,笔锋陡转,由前面的盛赞良辰美景、赏心

10、乐事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与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我们从欣赏美景引到触摸王勃的内心世界,激发我们的思索:是什么使得王勃走投无路?他该怎么办?设计说明小结王勃在文中的第一个情感转折,引出下个学习内容。四、学习第五段问十:有人说:这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依据。明确: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投影:冯唐、李广自我

11、宽解贾谊、梁鸿贪泉、涸辙北海、东隅乐观向上孟尝、阮籍设计说明突破第二个难点,熟悉课文。把握作者第二个情感转折。问十一: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么方式?明确:借用典故。设计说明突出重点,明确写法。步骤四:总结问十二: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明确:文以情胜,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交织于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写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写出情志。抒情一要写出情感变化;一要注意用多种方式。回顾板书。兴乐观旷达景事宇宙人生悲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借典咏怀设计说明突出本课重难点,指导写作。步骤五:拓展与思考一、相似的性格,易生相似的际遇;相似

12、的际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样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看看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投影行路难,学生齐读、讨论。明确: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设计说明行路难与滕王阁序中表现的情感脉络与抒情方式惊人地相似,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二、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屈原、苏

13、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作业1、背诵25自然段。2、就文中能触动你心灵的一句话扩展开去,写300500字的短文。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写作训练。写作既可写成写景散文,又可写成读后感,自由度较高。课后反思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文言文反映的生活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普遍有畏难厌学情绪。而以往的教学又多以串讲为主,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讲解(我觉得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讲求方式方法),而忽略了文言文本身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弄得课堂沉闷不堪,课后学生收获不大。这次课,我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文言文,课堂非常活跃,课后学生反馈很好。本来预计这节课容量很大,不容易完成教学内容,然而因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配合,所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作业来看,背诵和写作情况均不错。由此,我意识到要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