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七运动和力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059857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9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七运动和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七运动和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七运动和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七运动和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七运动和力(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七运动和力一、选择题 1.(2015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图4甲为一把手工锯的锯条,图4乙所示为正对着锯齿看的效果,发现它的锯齿都“东倒西歪”的侧向两侧,而不在一个平面上。其原因是( ) 21教育网A.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容易将锯齿打磨得更锋利 B.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锯条承受撞击能力更强 C.锯条用得太久,锯齿被撞歪了 D.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被锯物体对锯条的摩擦力 【参照答案】D【名师解析】锯齿都“东倒西歪”的侧向两侧,而不在一个平面上。其原因是,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被锯物体对锯条的摩擦力,选项D

2、正确。【考点定位】考查摩擦力及其相关知识。BABABAv=2m/s丙FF乙甲v=10m/s2(2015上海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甲图中两物体静置于桌面上: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C)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D)中A在

3、水平方向不受力,、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参考答案】A【名师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甲图中物体静置于桌面上,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乙、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所以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选项A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v1L2v2L1CBA 3(2015上海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Ll、L2两条马路呈“丁”字形,B点为路口,两条路上有A、C两点,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从C、B两点同时出发,并分别以速度v1、v2(v1v2) 沿Ll、L2两条路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甲、乙两人各自所处的位置和B点所形成的三角形恰好与三角形

4、ABC相似,这样的时刻( )(A)最少一个 (B)最少两个 (C)最多三个 (D)最多四个【参考答案】BD【名师解析】可以分v1v2和v1v2时,有两个时刻;当v1R乙R丙,若三球匀速到达地面的速度分别为v1、v2和v3,则下列结论有可能正确的是( ) Av3v1v2 Bv1v2v3 Cv1v3v2 Dv1=v2=v3 【参照答案】ABC【名师解析】:三球匀速到达地面时,mg=kRv,而m=,联立解得:v=。由此式可知,v1v2,所以可能正确的是选项ABC正确。 12. (2014上海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如图所示,河两岸相互平行,相距为d,水流速度为v1,船相对水的速度为v2。船从岸边A点出

5、发,船头始终垂直对岸,最终到达对岸B点。若保持v2的大小不变,适当改变v2的方向仍然从A点出发,发现航线与刚才恰好一致,但渡河时间变为原来的两倍。则可以判断( ) Av1v2=21B改变v2方向,可以使最短渡河时间为d/v2C改变v2方向,可以使最短渡河距离为D改变v2方向,可以使船到达对岸时向下游“漂移”的最短距离为【参照答案】.BD【名师解析】对第一次“船从岸边A点出发,船头始终垂直对岸,最终到达对岸B点”的运动,画出速度合成矢量图如图所示。对第二次“保持v2的大小不变,适当改变v2的方向仍然从A点出发,发现航线与刚才恰好一致”,画出速度合成矢量图如图所示。根据题述“河时间变为原来的两倍”

6、可知,v合1v合2=21,选项A错误。当船头始终垂直对岸,渡河时间最短,可以使最短渡河时间为d/v2,选项B正确。要使船渡河的距离最短,船头应垂直于合速度方向,设船头垂直于合速度方向时v2方向与上游河岸的夹角为,cos=,向下游“漂移”的最短距离为x=d,选项C错误。改变v2方向,可以使船到达对岸时向下游“漂移”的最短距离为,选项D正确。13(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早晨,小明骑着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驶向学校,强劲的北风迎面吹来,此时地面对车前轮的摩擦力为f1,对车后轮的摩擦力为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与前进方向相反,f1 f2 Bf2与前进方向相反,f1f2Cf1与前

7、进方向相同,f1 f2 Df2与前进方向相同,f1f2解析:自行车后轮为驱动轮,地面对车后轮的摩擦力f2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同,前轮为导向轮,地面对车前轮的摩擦力f1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反。由于受到迎面吹来的风,所以f1 f2,选项A正确。答案:A 14(2012浙江杭州)甲、乙两位同学坐在静止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静止的鸡蛋。列车向右(与甲的朝向相同)方向启动时,乙将看到鸡蛋A向甲运动 B向乙运动 C静止不动 D在原位置转动解析:列车向与甲的朝向相同方向(向右)启动时,由于惯性,乙将看到鸡蛋向甲运动,选项A正确。【答案】A15.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右图是水平公路

8、上从车后看到的一辆行驶着的汽车的右后轮,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知:( )(A)汽车正在向左转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左(B)汽车正在向左转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右(C)汽车正在向右转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左(D)汽车正在向右转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右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轮子下部向左凸出,说明地面对右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汽车正在向左转弯。地面对右后轮的作用力方向为向上偏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右,选项B正确。16以下实验中,主要是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有【 】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B利用弹簧

9、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C利用天平测量水的重力 D. 利用量筒测量水的重力解析: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都是运用二力平衡条件,选项AB正确;利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出水的重力;利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计算出水的重力,选项CD不是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答案:AB17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答案】A解析: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选项A正确;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推力太

10、小,小于摩擦力,选项B错误;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速度。选项C错误;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速度为零,但是惯性仍存在,选项D错误。18.图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CDA.磁悬浮列车被轨道上的强磁场微微托起 B.气垫船的船底与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C. 在轴承中加滚珠 D.轮胎上制有花纹答案:D解析:磁悬浮列车被轨道上的强磁场微微托起,气垫船的船底与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减小了二者之间的压力,减小了摩擦力;在轴承中加滚珠,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选项ABC错误;轮胎上制有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力,选项D正确。www.21-cn-19(2012年“志英

11、杯”物理竞赛)小军和小华都站在溜冰场上,小军用力推了小华一下,两人都向相反方向滑出了较远的距离,要解释这一现象,可以利用下列知识中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他们之间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A. B. C. D.答案:A解析:小军用力推了小华一下,两人都向相反方向滑出了较远的距离,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选项A正确。20.如右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C推力一定小于重力 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12、答案:B解析:木箱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即人对木箱的推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相等。2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体在水平面向右运动一定受到了水平向右的力B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受到的合力与重力平衡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D1的力可能比800的力产生的效果好答案:D解析:某物体在水平面向右运动可能是惯性,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受到的合力为零,选项AB错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可能发生形变,不一定运动,选项C错误;1的力可能比800的力产生的效果好,选项D正确。2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1所示的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

13、的是: A奔驰的骏马C树枝上的小鸟B漂浮的热气球D缓慢进站的动车骏马答案:D解析:根据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缓慢进站的动车质量最大,惯性最大选项D正确。23.如图所示,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前倾。由此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静止 B突然开动 C匀速行驶 D突然刹车【答案】D解析: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前倾,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这辆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突然刹车,选项D正确。24. (2012常州)运动场上,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C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D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答案】B解析: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

14、不动,没有利用惯性,选项B正确。25.(2012宜昌)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答案】C解析:静止的物体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选项A错误;不受力物体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21*cnjy*com26.如图所示,小车处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A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 B运动的将越来越慢C将立即停止运动 D受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答案】B解

15、析: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由于受到摩擦力,运动的将越来越慢,选项B正确ACD错误。27.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如图所示,弹性小球撞击地面前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撞击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地面光滑与否,总有=(B)无论地面光滑与否,总有(C)地面的粗糙程度越大,越小(D)地面的粗糙程度越大,越大.答案:D解析:地面光滑时,总有=;地面的粗糙程度越大,小球平行地面的分速度损失越多,导致越大,选项D正确。28.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落地时向前翻车的危险,则落地时应采

16、取的措施是:( ) (A)仅前轮制动 (B)仅后轮制动(C)前、后两轮均制动 (D)前、后轮均不制动.答案:B 解析: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落地时前轮着地,为了减少落地时向前翻车的危险,不能前轮制动,则落地时应采取的措施是仅后轮制动,选项B正确。29(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小明在广场上游玩时,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系于一辆玩具小汽车上,并将玩具小汽车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无风时细绳处于竖直方向,当一阵风沿水平方向吹向气球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汽车可能被拉离地面(B)氢气球仍处于静止状态(C)小汽车一定沿地面滑动(D)小汽车仍处于静止状态答案:C 解析:当一阵风

17、沿水平方向吹向气球时,细绳方向倾斜,在细绳倾斜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小汽车一定沿地面滑动,选项C正确。30. (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现有3块相同的砖,每块砖重为10N,一人用竖直的两板将三块砖如图所示夹起,则“2号”砖左侧和右侧各自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5N 5NB.5N 10NC.10N 5ND.10N 10N答案:A解析:隔离“2号”砖进行受力分析,“2号”砖受向下的重力和两侧向上的摩擦力,根据对称性,由平衡条件可得“2号”砖左侧和右侧各自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5N,选项正确。31(2007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为了保证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安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下列

18、操作中正确的是() A.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轮先接触地面 B.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后轮先接触地面 C.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 D.起飞时前、后轮同时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答案:B解析: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有利于顺利起飞;降落时后轮先接触地面,增大空气阻力,有利于安全降落。32.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有些地区,人们常在小河边洗衣服。如图所示,人们先把脏衣服浸泡在河水里,然后提出来放在石板上,用木棒捶打,水花四溅,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衣服被洗净为止。这里,用木棒捶打的主要目的是( ) A.把衣服上的灰尘打碎,以便于洗涤 B

19、.增大木棒与灰尘之间的摩擦,将灰尘带走 C.迫使湿衣服里面的水从衣服纤维之间的缝隙中高速喷出,利用高速水流将灰尘冲洗掉D.木棒捶打,使衣服突然运动起来,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具有惯性仍然静止,从而使灰尘脱离衣服 答案:C解析:用木棒捶打的主要目的是,迫使湿衣服里面的水从衣服纤维之间的缝隙中高速喷出,利用高速水流将灰尘冲洗掉,选项C正确。二填空题1、(2012年“志英杯”物理竞赛)如图,ABCD是4块质量相同的砖,每块重50N,A、D两侧是两块竖直的木板,木板外侧分别用1000 N的力压紧,砖处于静止状态。A砖与木板内侧之间的摩擦力为 N;A砖与B砖之间的摩擦力为 N; B砖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为 N

20、。答案: 100 50 0解析:把4块砖看作整体,由平衡条件可得2f=4G,解得A砖与木板内侧之间的摩擦力为f=100N;设A砖与B砖之间的摩擦力为f1,隔离A,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f=f1+G,解得f1=50N。把AB看作整体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B砖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为0.【出处:21教育名师】三实验探究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及推理。(l)为了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 由静止开始滑下。(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

21、小得 (选填“快”或“慢”)。(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答案】(1)同一高度 (2)远,慢 (3)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2.(2012年湖北武汉)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提出下列猜想:、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状况)有关、与压力的大小有关(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采用了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2-1-c-n-j-y(2)实验时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乙所示,他用双面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

22、钩和电动机。在木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实验次数表面状况压力/N摩擦力/N木块的速度/m/s1木块-木板2.00.60.12木块-木板4.01.20.13木块-木板4.01.20.24木块-砂纸2.01.00.1分析3、4两次的实验记录, (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分析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分析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答案】(1)匀速直线(2)不能 1、4 1、23.(2012孝感)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

23、A做 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www-2-1-cnjy-com(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4)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F3=;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fB=N答案:(1)匀速直线(2

24、)压力(3)接触面越粗糙(4)21 04、(2012年“志英杯”物理竞赛)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请你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结论。解析:(1)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地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1(2)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地拉动铁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2(3)若F1F2,则木块下表面粗糙;若F1F2,铁块下表面粗糙;若F1=F2,则两物块下表面粗糙程度相同。21世纪*教育网4。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

25、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某班物理课外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课题研究时,同学们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来源:21cnj*y.co*m】(1)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_要素。图2(2)他们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已测得木块A的质量为100g,测定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得到一组F与相应的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的数据(如下表)。请在表格中的空格内填上合理的数据,并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8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作出滑动摩擦力Ff与压力FN的关系图像。 ( g取10N/kg)砝码

26、G/N00.501.001.502.00压力FN/N弹簧测力计读数F/N0.300.450.600.760.90滑动摩擦力Ff/N(3)根据你作出的图像所得出的结论判断:当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为3.00N,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应为_N。【版权所有:21教育】【解析】同学们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 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猜想与假设要素。物块A对木板B的压力等于物块A的重力0.100kg10N/kg=1.00N加上砝码重力G。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由于木块A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等于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根据滑动

27、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滑动摩擦力Ff与压力FN的关系图像斜率等于比例系数,为0.30.。当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为3.00N,压力FN =3.00N+1.00N=4.00N,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应为Ff =0.3 FN.=0.34.00N=1.20N。 【答案】(1)猜想与假设 (2)如下表砝码G/N00.501.001.502.00压力FN/N1.001.502.002.503.00弹簧测力计读数F/N0.300.450.600.760.90滑动摩擦力Ff/N0.300.450.600.760.90(3)图像如右图 1.2 5. (2013全国初中应

28、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l6)。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o= 。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21*cnjy*com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

29、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5.答案:(1)刻度尺 (2)4.5 1.8 1和2小明 拉力F增大为原来的几倍,L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四综合运用1(18分)(2015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空气的阻力f与其相对于空气的速度v有关。我们把研究对象简化为半径为r的球体,并认为空气相对于地面静止。当物体的速度v比较小时,空气阻力f=6rv,式中空气的黏度1.810-5Pas,不考虑它随温度的变化;当物体的速度v比较大时,空气阻力f=r2v2,式中为空气的密度。依据以上规律,请分析以下问题:(已知球体的体积公式为V=r3,=1.29kg/m3,水=1.

30、0103kg/m3,g=10N/kg)(1)试用第二个空气阻力的表达式计算半径分别为r1=10-6m与r2=10-3m的水滴在空中竖直下落过程中可分别达到的最大速度?(2)通过计算说明这两种水滴各适合哪一个阻力表达式。解析:(1)半径为r1=10-6m的水滴:f1=r12v12达到最大速度时,f1=mg=r13水g联立解得: v1=0.224m/s。半径为r2=10-3m的水滴:f2=r22v22达到最大速度时,f2=m2g=r23水g联立解得: v1=7.2m/s。(2)半径为r1=10-6m的水滴,由于速度很小,适合阻力表达式f=6rv;半径为r2=10-3m的水滴,由于速度较大,适合阻力

31、表达式f=r2v2。2、(2014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12分)如图17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8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19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

32、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小新看电影时,估计银幕到电影放映机的距离约为15m;银幕上的电影画面宽度约为3m。已知电影放映机所使用的16mm电影胶片中画面的宽度约为10mm。则根据以上数据可知电影放映机镜头的焦距可能为( ) A.52mm B.24mm C.49mm D.26mm 4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20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1)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2)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参照答案】1A 2C 3C【名师解析】4 (1)这盘电影胶片绕在片夹上的横截面积 S=()2-()2=()电影胶片的长度L=646m.(2)正常放映时,连续24幅画面在电影胶片上的总长度L0=24(6+1.5)10-3m=0.18m。电影胶片运行的平均速度 v=0.18m/s。连续正常放映时间:t=L/v=s=3589s=1h。【考点定位】考查机械运动及其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