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孤岛”的风电卫士-海上风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58393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坚守“孤岛”的风电卫士-海上风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坚守“孤岛”的风电卫士-海上风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坚守“孤岛”的风电卫士-海上风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坚守“孤岛”的风电卫士-海上风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守“孤岛”的风电卫士-海上风电(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坚守“孤岛”的风电卫士 海上风电 作者: 日期:坚守“孤岛”的风电卫士浏览次数:127来源:海工装备网 编辑:庞晓宇时间:2012-09-13龙源大港马棚口风电场工作人员认真检查设备9月的天气,秋高气爽。龙源大港马棚口风电场。几十座高大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在田间,巨大的叶片缓缓转动。陪伴它们的只有附近一座三层的小楼。小楼里,发电厂的16个年轻人日夜守护着风机,他们远离繁华的街道,周围没有娱乐场所,没有买东西的地方,寂寞的生活环境、繁重的工作,保障风机的平安是这群平均年龄29岁的年轻人生活的全部。据了解,国电龙源电力已实现并网发电,累计发电1.6亿千瓦时,大港现已成为天津市最大的风力发电集聚区。80

2、米天梯风电场附近地广人稀,过路的车辆大多是油罐车,偶尔只有几个农民工背着工具从路边走过。这里是天津地区最大的风电场,自2010年6月底开始,一、二期总共建造了66台新型风机。风机附近,一座三层小楼被称为“升压站”,16个年轻人24小时工作、生活在风机旁。早上8点,场长助理桑晨亮和手下的运行员就各自前往风电场,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颠簸了20分钟左右,车辆才来到这些“庞然大物”的脚下。每次爬风电塔之前,运行员都要穿上安全防护衣、系上安全带并带上工具,一身行头装备完毕,身上的负重足有20斤。80米高的风电机,按照普通住宅每层楼3米来计算,80米就是26层楼,这66台风机每周都要进行检修和维护,没有电梯

3、,能爬上26层楼,是每个运行员必须具备的体力。记者跟随运行人员进入了风机内部塔筒。打开塔筒的小门,塔筒里空间狭小,一部垂直的梯子直通塔顶。在布满各种金属部件的塔筒内,如果不小心,很容易出现磕磕碰碰。穿戴完毕,记者已觉负重难以承受,寸步难行。攀爬风机的过程中,热浪不停地袭来,虽然是风力发电的风车,但筒状的风机内部并不透气。攀爬没一会儿,记者已然满头大汗。80多米的垂直攀爬并不是闹着玩的,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运行员的特殊鞋子内部都装有钢板,以防不慎被掉落的物品砸伤脚。经过十几分钟的努力,记者终于同运行人员一起来到了风机的顶端机舱。“塔顶上面是整个风机的最高处,里面设备比较多。”记者在桑晨亮的帮助

4、下小心翼翼地爬到了上面,这里俨然又是一个小机舱,在几平方米的空间中布满了大型设备,伴随着设备的轰隆声,工作人员杨航正在聚精会神地拿着工具检修设备。狭窄的塔顶机舱里很闷热,杨航滴着汗检查着设备的运行,锁紧盘、联轴器、油管、发电机等等。从电缆的磨损到螺丝的松动,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66台风机每月检测一次,16个工作人员,平均下来,每个人每个月要爬上4次塔顶。孕育风电场25岁的桑晨亮是山西人,2010年,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之后,胸中满怀抱负的他来到了国电龙源马棚口风电场工作。“当时刚毕业,有点意气风发的感觉,特别想找个地方好好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我就来到了风电场。”桑晨亮略微腼腆地笑了

5、笑。“说实话,你看着现在这里好像风景还不错,我来的时候风电场还没有建起来呢。这片地什么都没有,困难特别多,周围都是农田和虾池,地势坑坑洼洼。建起这么多风机,最起码的运输都成了老大难。最后还是我们自己修路,把通不过的地方都填平了,卡车才能把那么重的机械设备运进来。”2010年6月,桑晨亮等几个年轻人在马棚口的一个虾池旁租了几间平房,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直到深夜,风机的每个安装过程,几个人都要全程监督,不允许出半点差错。“半年的时间,就把一期33台风机建成了,当时我们几个高兴得不得了,长时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27岁的杨航也是风电场的元老之一,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从最早的小平房到现在的办公楼,

6、从一片庄稼地到现在的66台风机,时间过得快,我们这里发展得更快。”杨航感慨地说,“最开始我们只有5个人,每天起早贪黑地为了这个风电场忙得手忙脚乱,检修风机攀爬是很消耗体力的,尤其是这么多风机必须定期检查,一个不能落下,到了夏天,机舱里温度最高能达到五十度,冬天更是冷得不行,后来又陆续地来了几个同事,我们的工作量才稍微少了一些。”田间“孤岛”风电场的16个工作人员中,平均年龄29岁,大家住在风电场旁的“升压站”办公楼,“升压站”既是风电场的主控站,也是大家的宿舍。“升压站的主控室可以调控这些风电机的运行状态,需要24小时值班。大家轮班,一个班12个小时,不能离开控制台半步,眼睛要一直看着控制台电

7、脑屏幕,时时观察每个风机的状态,跟踪风况,随时调整风机状态,防止风机受损。”工作站只有16个人,一名场长,一名场长助理,一名统计员,剩下都是运行人员。大家轮岗负责主控台的值班和风电机的检修工作。“创业初期,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大家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很多时候,连上两周的班,中间不休息都是正常不过的。”年纪轻轻的桑晨亮已经当上了场长助理,从最初的风电场筹建一路干过来,很理解员工们的辛苦。采访当天,主控室值班的是24岁的陈霄。这个来自昆明的小伙子,在天津工业大学毕业后来到了风电场工作,“我们这里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而且大多是外地人,大家平时回家挺难的,像我平均半年回一次家。想家当然想家了,可是在外打

8、拼总是需要这样的。同事们也都像亲人一样,互相照顾互相扶持,休息的时候,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虽然大家是三班倒的工作性质,但从一年前来到风电场,陈霄从没有休息过,原因是,他把平日的休息时间攒在一起,就为了有机会回家时,能在家多呆些日子。“升压站”的三层小楼孤零零地立在田间,周边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娱乐场所,甚至没有超市,大家的工作3点一线:宿舍、主控室、风电场。“前一段时间天津突降大暴雨,公司成立防汛应急指挥组,重点防汛,保电网安全运行,他们冒雨为我们送来了食物、蔬菜和饮用水,保证了场区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桑晨亮说, “暴雨后的道路非常泥泞,看着公司的补给车冒着可能被陷的危险开来,大家非常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