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140普通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混合双公比【5.5kw-42.5-1320-1.261.58-12级】大学论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568402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2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c6140普通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混合双公比【5.5kw-42.5-1320-1.261.58-12级】大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c6140普通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混合双公比【5.5kw-42.5-1320-1.261.58-12级】大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c6140普通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混合双公比【5.5kw-42.5-1320-1.261.58-12级】大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c6140普通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混合双公比【5.5kw-42.5-1320-1.261.58-12级】大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6140普通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混合双公比【5.5kw-42.5-1320-1.261.58-12级】大学论文(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题 目:c6140普通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系 别: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工程设计 工程技术研究 软件开发 应用研究年 月 日37摘 要随着当今工业设备对精密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工设备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加工的精密程度也要求越来越高。在搜索、查阅研究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机床自动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描述了机床控制系统的设计。整个过程主要对C6140车床主传动进行设计。C6140车床主传动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设计,即:根据设计题目所给定的机床用途、规格、主轴极限转速、转速数列公比或

2、级数,确定其他有关运动参数,选定主轴各级转速值;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传动方案;拟定结构式或结构网,拟定转速图;确定齿轮齿数及带轮直径;绘制传动系统图。其次,根据机床类型和电动机功率,确定主轴及各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初定传动轴直径、齿轮模数,确定传动带型号及根数,摩擦片尺寸及数目;装配草图完成后要验算传动件(传动轴、主轴、齿轮、滚动轴承)的刚度、强度或寿命。最后,完成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后,要将主传动方案“结构化”,设计主轴变速箱装配图及零件图,侧重进行传动轴组件、主轴组件、变速机构、箱体、润滑与密封、传动轴及滑移齿轮零件的设计。关键词:C6140车床;数控;传动系统AbstractWith the

3、industrial equipment for precision degree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the degree of precision machining processing equipment of machining equipment also to request more and more high. In the search, a lot of related data access research of machine tool automation technology, in-depth research a

4、nd analysis, and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machine tool control system. The whole process is mainly carries on the design to the main drive lathe.CNC lathe main drive design, including the design, three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machine tool use, the given specifications, spindle speed limit

5、, speed ratio determined sequence or series, other relevant motion parameters, selected at speed of the main shaft;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select the transmission scheme; develop structure or structure, develop speed diagram;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gear teeth and belt pulley diameter;

6、drawing drive system diagram. Secondly, based on the machine type and motor power, determining the spindle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computation speed, initial drive shaft diameter, the gear modulus, 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belt type and number of roots, friction plate size and number of assemb

7、ly drawing; after checking transmission parts (gear, shaft, shaft, bearing stiffness,) strength or fatigue life. Finally, to complete the exercise design and dynamic design, to the main transmission scheme structured, design of spindle gearbox assembly drawing and parts drawing, focuses on the trans

8、mission shaft assembly, spindle assembl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ox, lubrication and seal,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nd the sliding gear parts design.Key words:lathe; CNC; transmission system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1 绪 论11.1 数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1.1.1数控机床与发展趋势11.1.2数控技术21.1.3数控技术发展趋势41.1.4数控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进展61.2数控C6

9、140车床的工艺范围及加工精度71.2.1工艺范围71.2.2加工精度71.3本文的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81.3.1本文的选题81.3.2主要研究内容82 主传动系统参数计算92.1C6140车床主参数和基本参数92.2拟定参数的步骤和方法92.2.1 极限切削速度Vmax、Vmin92.2.2 主轴的极限转速102.2.3 主电机功率动力参数的确定102.2.4确定结构式112.2.5确定结构网112.2.6绘制转速图和传动系统图112.3 确定各变速组此论传动副齿数123 传动件的设计133.1 带轮的设计133.2 传动轴的直径估算153.2.1 确定各轴转速163.2.2传动轴直径的估算

10、:确定各轴最小直径163.2.3 键的选择173.3 传动轴的校核173.3.1 传动轴的校核183.3.2 键的校核183.4 各变速组齿轮模数的确定和校核193.4.1 齿轮模数的确定:193.4.2 齿宽的确定233.4.3 齿轮结构的设计243.5 带轮结构设计243.6 片式摩擦离合器的选择和计算253.7 齿轮校验283.7.1 校核I组变速组齿轮283.7.2 校核II组变速组齿轮293.7.3 校核III组变速组齿轮313.8 轴承的选用与校核323.8.1 各轴轴承的选用323.8.2 各轴轴承的校核32总结与展望35参考文献36致 谢37全套图纸加扣扣 4013398281

11、 绪 论1.1 数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1.1数控机床与发展趋势(1)数控机床: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数控(NC)阶段(19521970年)早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低,对当时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

12、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被称为硬件连接数控(HARD-WIRED NC),简称为数控(NC)。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历经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1965年的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 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成批生产。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数控(CNC)阶段(把计算机前面应有的通用两个字省略了)。到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最核心的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处理器(MICROPROC

13、ESSOR),又可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到1974年微处理器被应用于数控系统。这是因为小型计算机功能太强,控制一台机床能力有富裕(故当时曾用于控制多台机床,称之为群控),不如采用微处理器经济合理。而且当时的小型机可靠性也不理想。早期的微处理器速度和功能虽还不够高,但可以通过多处理器结构来解决。由于微处理器是通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故仍称为计算机数控。 到了1990年,PC机(个人计算机,国内习惯称微机)的性能已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可以满足作为数控系统核心部件的要求。数控系统从此进入了基于PC的阶段。总之,计算机数控阶段也经历了三代。即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计算机;1974年的第五代-微

14、处理器和1990年的第六代-基于PC(国外称为PC-BASED)。还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外早已改称为计算机数控(即CNC)了,而我国仍习惯称数控(NC)。所以我们日常讲的数控,实质上已是指计算机数控了。1.1.2数控技术随着计算机、微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精密检测及机械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床数控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如刀具及新材料的发展,主轴伺服和进给伺服、超高速切削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机械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等,加速了数控机床的发展。目前数控机床正朝着高速度、高精度、高工序集中度、高复合化和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世界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

15、速高效高精度高生产率。由于数控装置及伺服系统功能的改进,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大大提高,减少了切削时间和非切削时间。加工中心的进给速度已达到80m/min120m/min,进给加速度达9.8m/s219.6m/s2,换刀时间小于1s。高加工精度。以前汽车零件精度的数量级通常为10 m,对精密零件要求为1 m,随着精密产品的出现,对精度要求提高到0.1 m,有些零件甚至已达到0.01 m,高精密零件要求提高机床加工精度,包括采用温度补偿等。微机电加工,其加工零件尺寸大小一般在1mm 以下,表面粗糙度为纳米数量级,要求数控系统能直接控制纳米机床。柔性化柔性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柔性:一是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

16、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便于不同用户的需求;二是DNC 系统的柔性,同一DNC系统能够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DNC 系统的效能。工艺复合化和多轴化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旋转工作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已经出现了集钻、镗、铣功能于一身的数控机床,可完成钻、镗、铣、扩孔、铰孔、攻螺纹等多工序的复合数控加工中心,以及车削加工中心,钻削、磨削加工中心,电火花加工中心等。此外数控技术的进步也提供了多轴控制和多轴联动控制功能。 实时智能化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

17、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与人工智能已实现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加复杂的应用领域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在数控技术领域,实时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正沿着几个主要分支发展,如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前馈控制等。例如,在数控系统中配置编程专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参数自动设定和刀具自动管理及补偿等自适应调节系统;在高速加工时的综合运动控制中引入提前预测和预算功能、动态前馈功能;在压力、温度、位置、速度控制等方面采用模糊

18、控制,使数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结构新型化20 世纪90 年代一种完全不同于原来数控机床结构的新型数控机床被开发成功。这种新型数控机床被称为“6条腿”的加工中心或称虚拟轴机床(有的还称为并联机床),它能在没有任何导轨和滑台的情况下,采用能够伸缩的“6条腿”(伺服轴)支撑并联,并与安装主轴头的上平台和安装工件的下平台相连。它可实现多坐标联动加工,其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加工精度、加工效率较普通加工中心高210 倍。这种数控机床的出现将给数控机床技术带来重大变革和创新。 编程技术自动化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设备类型的增多,零件品种的增加以及零件形状的日益复杂,迫切需

19、要速度快、精度高的编程,以便于对加工过程的直观检查。为弥补手工编程和NC 语言编程的不足,近年来开发出多种自动编程系统,如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数字化自动编程系统、会话式自动编程系统、语音数控编程系统等,其中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为基础,首先形成零件的图形文件,然后再调用数控编程模块,自动编制加工程序,同时可动态显示刀具的加工轨迹。其特点是速度快、精度高、直观性好、使用简便,已成为国内外先进的CAD/CAM 软件所采用的数控编程方法。目前常用的图形交互式软件有Master CAM、Cimatron、Pro/E、UG、CAXA、Sol

20、id Works、CATIA等。 集成化数控系统采用高度集成化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FPD)具有科技含量高、质量小、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规模显示,成为与CRT 显示器抗衡的新兴显示器,是21 世纪显示器主流。它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于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小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采用通用计算机组成的总线式、模块化、开放、嵌入式体系结构,便于裁减、扩展和升级,可组成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集成程度的数

21、控系统。闭环控制模式是针对传统数控系统仅有的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提出的。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包括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因此,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1.1.3数控技术发展趋势(1)数控技术装备

22、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

23、,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2)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

24、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高速、高精加工技术是装备的新趋势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

25、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目前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己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工公司的HyperMac

26、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C6140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l0um提高到5 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um,提高到1一1.5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己达6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

27、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数控设备更注重安全性、操作性数控设备是集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所以

28、对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有了更高的要求。1.1.4数控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进展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控机床占有率逐年上升,在大中企业已有较多的使用,在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中也普遍开始使用。2001年国内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已达1. 8万台,比上年增长28. 5%,机床行业产值数控化率从2000年的17. 4%提高到2001年的22. 7%。2001年,我国机床工业产值己进入世界第5名,机床消费额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3位,达47. 3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53. 67亿美元,消费额比上一年增长25%。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我国机床的进口额呈逐年上升态势,2001年进口机床跃升至世界第2位,达2

29、4. 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近年来我国出口额增幅较大的数控机床有数控C6140车床、数控磨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数控剪板机、数控成形折弯机、数控压铸机等,普通机床有钻床、锯床、插床、拉床、组合机床、液压压力机、木工机床等。出口的数控机床品种以中低档为主。1.2数控C6140车床的工艺范围及加工精度1.2.1工艺范围数控C6140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也是使用数量最多的数控机床,约占数控机床总数的25%。它主要用于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好、轮廓形状复杂的轴类、盘类等回转体零件的加工,能够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完成园柱面、圆锥面、圆弧面和各种螺纹的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孔、扩孔

30、、铰孔等加工。1.2.2加工精度由于数控C6140车床具有加工精度高、能作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有些数控C6140车床还具有非圆曲线插补功能以及加工过程中具有自动变速功能等特点,所以它的工艺范围要比普通C6140车床要宽得多。1.精度要求高的回转体零件由于数控C6140车床刚性好,制造和对刀精度高,以及能方便和精确地进行人工补偿和自动补偿,所以能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甚至可以以车代磨。2.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回转体零件数控C6140车床具有恒线速切削功能,能加工出表面粗糙度小的均匀的零件。使用恒线速切削功能,就可选用最佳速度来切削锥面和端面,使切削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既小又一致。数控C6140车床还

31、适合加工各表面粗糙度要求不同的工件。粗糙度要求大的部位选用较大的进给量,要求小的部位选用小的进给量。3.轮廓形状特别复杂和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零件由于数控C6140车床具有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部分C6140车床数控装置还有某些非圆曲线和平面曲线插补功能,所以可以加工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于控制尺寸的的回转体零件。4.带特殊螺纹的回转体零件普通C6140车床所能车削的螺纹类型相当有限,它只能车等导程的直、锥面公、英制螺纹,而且一台C6140车床只能限定加工若干导程的螺纹。而数控C6140车床不但能车削任何等导程的直、锥面螺纹和端面螺纹,而且能车变螺距螺纹,还可以车高精度螺纹。1.3本文的选题及主要研究

32、内容1.3.1本文的选题1、根据要求设计C6140混合双公比C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2、要求设计C6140车床主轴最高输出转速nmax=1320rmin,主轴最低输出转速nmin=42.5rmin,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5.5KW,电动机的输出转速n=1440rmin,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具有混合双公比,低转速段和高转速段的公比为1=1.26,中间转速段公比为2 =1.58。1.3.2主要研究内容1、根据机床设计的一般原则对主传动系统进行设计;2、结构式和转速图设计;3、主传动系统图绘制;4、齿轮啮合动力学分析和运动仿真。2 主传动系统参数计算2.1C6140车床主参数和基本参数C6140车床的

33、主参数(规格尺寸)和基本参数如下:最高输出转速nmax=1320rmin,主轴最低输出转速nmin=42.5rmin,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5.5KW,电动机的输出转速n=1440rmin,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具有混合双公比,低转速段和高转速段的公比为1=1.26,中间转速段公比为2 =1.58。正转最低转速nmin( )正转最高转速Nmax( )电机功率N(kw)42.514405.52.2拟定参数的步骤和方法2.2.1 极限切削速度Vmax、Vmin根据典型的和可能的工艺选取极限切削速度要考虑:允许的切速极限参考值如下:表 2.1加 工 条 件 Vmax(m/min)Vmin(m/min)硬质

34、合金刀具粗加工铸铁工件 3050硬质合金刀具半精或精加工碳钢工件150300螺纹加工和铰孔38根据【1】公式(3-2)因为已知 , 公比1=1.26 公比2=1.58式Z=+1有上式当1=1.26时Z1=16,Z2=9而取Z=12. 这样使得设计的转速在采用双公比时有相应的级数空隙转速。2.2.2 主轴的极限转速在通用机床上,每级转数使用的机会不大相同,经常使用的转速一般是在转速范围的中段,转速范围的高、低段使用较少,双公比传动就是针对这一情况而设计。主轴的转速数列有两个公比,转速范围中经常使用的中段采用小公比,不经常使用的高、低段用大公比。经调整后的结构式为:12=23X2,在高低段出现4个

35、转速空档。根据主变速传动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传动副前多后少原则、传动顺序与扩大顺序相一致的原则、变速组的降速要前慢后快和中间轴的转速不宜超过电动机的转速的原则,可知,传动线要前密后疏,依次来安排各变速组的传动顺序。最终绘制的转速图见图1,按照主传动转速图以及齿轮齿数绘制的主传动系统图见图2。2.2.3 主电机功率动力参数的确定合理地确定电机功率N,使机床既能充分发挥其性能,满足生产需要,又不致使电机经常轻载而降低功率因素。根据题设条件电机功率为5.5KW可选取电机为Y132S-4:额定功率为5.5KW,满载转速为1440r/min.2.2.4确定结构式已知Z=x3ba、b为正整数,即Z应可以分

36、解为2和3的因子,以便用2、3联滑移齿轮实现变速。对于Z=12可按Z=12分解为:Z=253226。2.2.5确定结构网根据“前多后少” , “先降后升” , 前密后疏,结构紧凑的原则,选取传动方案Z=253226。,易满足要求,2.2.6绘制转速图和传动系统图(1)选择电动机:采用Y系列封闭自扇冷式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2)绘制转速图:(3)画主传动系统图。根据系统转速图及已知的技术参数,画主传动系统图如图2-3:1-2轴最小中心距:A1_2min1/2(Zmaxm+2m+D)轴最小齿数和:Szmin(Zmax+2+D/m)2.3 确定各变速组此论传动副齿数(1)Sz100-120,中型机

37、床Sz=70-100(2)直齿圆柱齿轮Zmin18-20,m4 图3-3 主传动系统图(7)齿轮齿数的确定。变速组内取模数相等,据设计要求Zmin1820,齿数和Sz100120,由表4.1,根据各变速组公比,可得各传动比和齿轮齿数,各齿轮齿数如表2-2。3 传动件的设计3.1 带轮的设计三角带传动中,轴间距A可以加大。由于是摩擦传递,带与轮槽间会有打滑,宜可缓和冲击及隔离振动,使传动平稳。带轮结构简单,但尺寸大,机床中常用作电机输出轴的定比传动。电动机转速n=1440r/min,传递功率P=5.5kW,传动比i=1440/850=1.69,假设两班制,一天运转16小时,工作年数10年。(1)

38、、选择三角带的型号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8-7工作情况系数查的共况系数=1.2。故根据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公式(8-21) 式中P-电动机额定功率, -工作情况系数 因此根据、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 图8-11普通V带轮型图选用A型。(2)、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带轮的直径越小带的弯曲应力就越大。为提高带的寿命,小带轮的直径不宜过小,即。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8-8、图8-11和表8-6取主动小带轮基准直径=125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公式(8-15a) 式中:-小带轮转速,-大带轮转速,-带的滑动系数,一般取0.02。,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39、( 第八版)表8-8取圆整为212mm。(3)、验算带速度V,按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式(8-13)验算带的速度,故带速合适。(4)、初定中心距带轮的中心距,通常根据机床的总体布局初步选定,一般可在下列范围内选取: 根据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经验公式(8-20)取=600mm.(5)、三角带的计算基准长度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公式(8-22)计算带轮的基准长度 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8-2,圆整到标准的计算长度 (6)、验算三角带的挠曲次数 ,符合要求。 (7)、确定实际中心距按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公式(8-23)计算实际中心距(8)、验算小带轮

40、包角根据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公式(8-25),故主动轮上包角合适。(9)、确定三角带根数根据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式(8-26)得查表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8-4d由 i=1.8和得= 0.15KW,查表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8-5,=0.98;查表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8-2,长度系数=1.01 取 根(10)、计算预紧力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8-3,q=0.1kg/m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式(8-27)其中: -带的变速功率,KW; v-带速,m/s; q-每米带的质量,kg/m;取q=0.1kg/m。 v = 1440

41、r/min = 9.42m/s。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 传动比查表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8-4a由和得= 1.92KW 3.2 传动轴的直径估算传动轴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刚度的要求,强度要求保证轴在反复载荷和扭载荷作用下不发生疲劳破坏。机床主传动系统精度要求较高,不允许有较大变形。因此疲劳强度一般不失是主要矛盾,除了载荷很大的情况外,可以不必验算轴的强度。刚度要求保证轴在载荷下不至发生过大的变形。因此,必须保证传动轴有足够的刚度。3.2.1 确定各轴转速 、确定主轴计算转速:计算转速是传动件能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各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可以从转速图上,按主轴的计算转速和相应

42、的传动关系确定。根据【1】表3-10,主轴的计算转速为、各变速轴的计算转速: 轴的计算转速为212r/min;轴的计算转速为335r/min;轴的计算转速为850r/min。、核算主轴转速误差 所以合适。3.2.2传动轴直径的估算:确定各轴最小直径根据【5】公式(7-1),并查【5】表7-13得到取1.轴的直径:取轴的直径:取轴的直径:取 其中:P-电动机额定功率(kW);-从电机到该传动轴之间传动件的传动效率的乘积;-该传动轴的计算转速(); -传动轴允许的扭转角()。当轴上有键槽时,d值应相应增大45%;当轴为花键轴时,可将估算的d值减小7%为花键轴的小径;空心轴时,d需乘以计算系数b,b

43、值见【5】表7-12。和为由键槽并且轴为空心轴,和为花键轴。根据以上原则各轴的直径取值:,和在后文给定,轴采用光轴,轴和轴因为要安装滑移齿轮所以都采用花键轴。因为矩形花键定心精度高,定心稳定性好,能用磨削的方法消除热处理变形,定心直径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都能获得较高的精度,故我采用矩形花键连接。按规定,矩形花键的定心方式为小径定心。查【15】表5-3-30的矩形花键的基本尺寸系列,轴花键轴的规格;轴花键轴的规格。各轴间的中心距的确定:;3.2.3 键的选择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6-1选择轴上的键,根据轴的直径,键的尺寸选择,键的长度L取22。主轴处键的选择同上,键的尺寸为,键的长度L

44、取100。3.3 传动轴的校核需要验算传动轴薄弱环节处的倾角荷挠度。验算倾角时,若支撑类型相同则只需验算支反力最大支撑处倾角;当此倾角小于安装齿轮处规定的许用值时,则齿轮处倾角不必验算。验算挠度时,要求验算受力最大的齿轮处,但通常可验算传动轴中点处挠度(误差%3).当轴的各段直径相差不大,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看做等直径,采用平均直径进行计算,计算花键轴传动轴一般只验算弯曲刚度,花键轴还应进行键侧挤压验算。弯曲刚度验算;的刚度时可采用平均直径或当量直径。一般将轴化为集中载荷下的简支梁,其挠度和倾角计算公式见【5】表7-15.分别求出各载荷作用下所产生的挠度和倾角,然后叠加,注意方向符号,在同一

45、平面上进行代数叠加,不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向量叠加。3.3.1 传动轴的校核轴的校核:通过受力分析,在一轴的三对啮合齿轮副中,中间的两对齿轮对轴中点处的挠度影响最大,所以,选择中间齿轮啮合来进行校核最大挠度:查【1】表3-12许用挠度; 。轴、轴的校核同上。3.3.2 键的校核键和轴的材料都是钢,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6-2查的许用挤压应力,取其中间值,。键的工作长度,键与轮榖键槽的接触高度。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式(6-1)可得可见连接的挤压强度足够了,键的标记为:3.4 各变速组齿轮模数的确定和校核3.4.1 齿轮模数的确定:齿轮模数的估算。通常同一变速组内的齿轮取相同的

46、模数,如齿轮材料相同时,选择负荷最重的小齿轮,根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条件按【5】表7-17进行估算模数和,并按其中较大者选取相近的标准模数,为简化工艺变速传动系统内各变速组的齿轮模数最好一样,通常不超过23种模数。先计算最小齿数齿轮的模数,齿轮选用直齿圆柱齿轮及斜齿轮传动,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10-8齿轮精度选用7级精度,再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调质),硬度为280HBS:根据【5】表7-17;有公式:齿面接触疲劳强度:齿轮弯曲疲劳强度:、a变速组:分别计算各齿轮模数,先计算最小齿数28的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其中:

47、-公比 ; = 2; P-齿轮传递的名义功率;P = 0.967.5=7.2KW; -齿宽系数=; -齿轮许允接触应力,由【5】图7-6按MQ线查取; -计算齿轮计算转速;K-载荷系数取1.2。=650MPa, 根据【6】表10-4将齿轮模数圆整为4mm 。 齿轮弯曲疲劳强度:其中: P-齿轮传递的名义功率;P = 0.967.5=7.2KW; -齿宽系数=; -齿轮许允齿根应力,由【5】图7-11按MQ线查取;-计算齿轮计算转速; K-载荷系数取1.2。,根据【6】表10-4将齿轮模数圆整为2.5mm 。所以于是变速组a的齿轮模数取m = 4mm,b = 32mm。轴上主动轮齿轮的直径: 。

48、轴上三联从动轮齿轮的直径分别为: 、b变速组:确定轴上另两联齿轮的模数,先计算最小齿数18的齿轮。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其中: -公比 ; =4; P-齿轮传递的名义功率;P = 0.9227.5=3.915KW; -齿宽系数=; -齿轮许允接触应力,由【5】图7-6按MQ线查取; -计算齿轮计算转速;K-载荷系数取1.2。=650MPa, 根据【6】表10-4将齿轮模数圆整为5mm 。 齿轮弯曲疲劳强度:其中: P-齿轮传递的名义功率;P =0.9227.5=3.915KW; -齿宽系数=; -齿轮许允齿根应力,由【5】图7-11按MQ线查取;-计算齿轮计算转速; K-载荷系数取1.2。,根据

49、【6】表10-4将齿轮模数圆整为3mm 。所以于是变速组b的齿轮模数取m = 5mm,b = 40mm。 轴上主动轮齿轮的直径: 轴上三联从动轮齿轮的直径分别为:、c变速组: 为了使传动平稳,所以使用斜齿轮,取,螺旋角。计算中心距a,圆整为280mm。修正螺旋角,因值改变不多,所以参数,等值不必修正。所以轴上两联动主动轮齿轮的直径分别为: 轴上两从动轮齿轮的直径分别为: 、标准齿轮参数:从【7】表5-1查得以下公式齿顶圆直径 ; 齿根圆直径;分度圆直径 ;齿顶高 ;齿根高 ; 齿轮的具体值见表表3.1齿轮尺寸表 (单位:mm)齿轮齿数z模数分度圆直径d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齿顶高齿根高24496

50、10486456042402482304454741881961784537414815613845344136144126455442162242064544417618416645444176184166452541001089045634252260242455342122202024542416817615845234921008245724288296278453.4.2 齿宽的确定 由公式得:轴主动轮齿轮;轴主动轮齿轮;轴主动轮齿轮;一般一对啮合齿轮,为了防止大小齿轮因装配误差产生轴向错位时导致啮合齿宽减小而增大轮齿的载荷,设计上,应主动轮比从动轮齿宽大(510mm)。所以:, ,

51、。3.4.3 齿轮结构的设计通过齿轮传动强度的计算,只能确定出齿轮的主要尺寸,如齿数、模数、齿宽、螺旋角、分度圆直径等,而齿圈、轮辐、轮毂等的结构形式及尺寸大小,通常都由结构设计而定。当齿顶圆直径时,可以做成实心式结构的齿轮。当时,可做成腹板式结构,再考虑到加工问题,现决定把齿轮8、12和14做成腹板式结构。其余做成实心结构。根据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10-39(a)3.5 带轮结构设计、带轮的材料常用的V带轮材料为HT150或HT200,转速较高时可以采用铸钢或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小功略时采用铸铝或塑料。、带轮结构形式V带轮由轮缘、轮辐和轮毂组成,根据轮辐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实心式(濮

52、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8-14a)、腹板式(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8-14b)、孔板式(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8-14c)、椭圆轮辐式(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8-14d)。V带轮的结构形式与基准直径有关,当带轮基准直径(d为安装带轮的轴的直径,mm)时。可以采用实心式,当可以采用腹板式,时可以采用孔板式,当时,可以采用轮辐式。 带轮宽度:。 分度圆直径: 。D=90mm是深沟球轴承6210轴承外径,其他尺寸见带轮零件图。V带轮的轮槽与所选的V带型号向对应,见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8-10mm槽型与相对应得A11.02.758.79V带绕在带轮上以

53、后发生弯曲变形,使V带工作面夹角发生变化。为了使V带的工作面与大论的轮槽工作面紧密贴合,将V带轮轮槽的工作面得夹角做成小于。V带安装到轮槽中以后,一般不应该超出带轮外圆,也不应该与轮槽底部接触。为此规定了轮槽基准直径到带轮外圆和底部的最小高度。轮槽工作表面的粗糙度为。、V带轮的技术要求铸造、焊接或烧结的带轮在轮缘、腹板、轮辐及轮毂上不允许有傻眼、裂缝、缩孔及气泡;铸造带轮在不提高内部应力的前提下,允许对轮缘、凸台、腹板及轮毂的表面缺陷进行修补;转速高于极限转速的带轮要做静平衡,反之做动平衡。其他条件参见中的规定。3.6 片式摩擦离合器的选择和计算片式摩擦离合器目前在机床中应用广泛,因为它可以在

54、运转中接通或脱开,具有结合平稳、没有冲击、结构紧凑的特点,部分零件已经标准化,多用于机床主传动。按扭矩选择,即: 根据【15】和【14】表6-3-20,计算转矩,查【15】表6-3-21得摩擦盘工作面的平均直径式中d为轴的直径。摩擦盘工作面的外直径摩擦盘工作面的内直径摩擦盘宽度b摩擦面对数m,查【15】表6-3-17,摩擦副材料为淬火钢,对偶材料为淬火钢,摩擦因数取0.08,许用压强取,许用温度120.m圆整为7.摩擦面片数z=7+1=8.摩擦片脱开时所需的间隙,因为采用湿式所以许用传递转矩因为压紧力Q摩擦面压强p根据【14】表22.7-7选用带滚动轴承的多片双联摩擦离合器,因为安装在箱内,所

55、以采取湿式。结构形式见【14】表22.7-7图(a)。表5.2特征参数图号许用转距重量/kg转动惯量/接合力/N脱开力/N内部外部图a1204.70.00350.0050170100表5.3主要尺寸图号许用转矩DABcEFG闭式开式图a1201832-1081001832604570表5.4主要尺寸图号HJLRSa图a85475181152656435-1020113.7 齿轮校验 在验算算速箱中的齿轮应力时,选相同模数中承受载荷最大,齿数最小的齿轮进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验算。这里要验算的是齿轮1,齿轮5,齿轮11这三个齿轮。齿轮强度校核:计算公式:弯曲疲劳强度;接触疲劳强度3.7.1 校核I

56、组变速组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校核齿数为28的齿轮,确定各项参数、 ,n=800r/min,、确定动载系数齿轮精度为7级,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10-8查得动载系数。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使用系数。、。、确定齿向载荷分配系数:取齿宽系数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10-4,得非对称齿向载荷分配系数; ,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10-13得、确定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10-2查的使用,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10-3查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确定载荷系数: 、 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 10-5 齿形系数及应力校正

57、系数;、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10-20(c)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10-18查得 寿命系数,取疲劳强度安全系数S = 1.3 , 接触疲劳强度、载荷系数K的确定:、弹性影响系数的确定;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10-6得、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10-21(d)得, 故齿轮1合适。3.7.2 校核II组变速组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校核齿数为18的齿轮,确定各项参数、,n=400r/min,、确定动载系数:齿轮精度为7级,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10-8查得动载系数、确定齿向载荷分配系数:取齿宽系

58、数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10-4,插值法得非对称齿向载荷分配系数 ,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10-13得、确定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10-2查的使用 ;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10-3查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确定动载系数: 、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 10-5齿形系数及应力校正系数、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由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10-20(c)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10-18查得 寿命系数,疲劳强度安全系数S = 1.3 , 接触疲劳强度、载荷系数K的确定:、弹性影响系数的确定;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表10-6得、查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 第八版)图10-21(d)得, 故齿轮8合适。3.7.3 校核III组变速组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校核齿数为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