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562188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 山西联盛中学 王秀清摘要: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句中之意旨在表白诗人往往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即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写景抒情方面却不乏独特的一面,即通过雄浑壮阔的景物描写来抒写诗人凄凉的身世、悲苦的心境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了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为国内悠久灿烂的古典诗歌增添了恢宏壮丽的一笔。文中重要通过对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四首诗来分析她的这种艺术风格。核心词:风格 情景交融 雄浑壮阔 沉郁雄浑 正文: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

2、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诗歌中的景与情交融在一体的,景与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使诗歌达到出神入化的笔力.即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古典诗歌中诗人往往运用这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国内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她的作品中也不乏采用这种手法,但与其她作家不同的是,她往往用雄浑壮阔的景象来体现阴郁愁苦的心情,即乐景写哀情下面我们就从景与情相交融的角度去品味她诗歌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指思想内容。“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正如陈廷焯所言:“若隐若见,欲露不

3、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沉则不浮,郁则不薄。”(白雨斋词话卷一)。 “顿挫”则指艺术形式,从字面上看指遣词用句的停止转折。从构造上看起承转合处,它体现为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这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杜甫极运用这种手法,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个人的不幸遭遇与忧国忧民思想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有许多因素。一方面杜甫是一位系念

4、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她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民生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她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她的仁者之心、她的儒家修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克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哀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沉郁顿挫,是杜诗的重要风格。沉郁,是杜甫悲天悯人之情的壮大深厚;顿挫,是杜甫深沉思想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我们就以她在京受排挤后入蜀到漂泊洞庭湖的十年间写的作品为例,来具体分析她的这种艺术风格.公元七六五年,

5、杜甫在成都赖以生存的好友严武死去,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处在孤苦无依的境地,于是她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通过渝州、忠州一带写下了旅夜抒怀一首诗。诗中有这样的景物描写,“细草威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们称道,在诗人的眼中:万里平畴的旷野一望无际,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滚滚东流,低垂的星星、皎洁的月光闪耀着灿烂的星辉,播散着万道银光。这种壮阔的景物描写似乎与后文作者“人似沙鸥,转徙江湖”的境界不符,但正是这样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了她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滇连无告的凄怆心情。整首诗,“细、微、危、独”连用,进一步细微地传达

6、出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垂、阔、涌、流”力透纸背,体现诗人处在逆境之中的博大胸怀和兀傲不平的感情,“舟、流、休、鸥”用韵完美,诗句平仄错落有致,抑扬顿挫,。首联、颔联,将“细草”、“孤舟”、“沙鸥”这些景象,放置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使景物之间的这种对比,自然烘托出一种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这首诗诗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之情浓郁深沉,凄孤无依的伤感情绪融于诗中,而这种深沉诚挚的情感就是通过雄伟壮阔的景象来体现的,让人深深感悟到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王夫之曾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说的就是寓情于景和寄景于情

7、,情景交融的体现手法而杜甫借助长江水浩瀚壮阔的景物描写,却交错着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政治上的失意,漂泊无依的感伤和凄苦,都通过这看似赏心悦目的阔大之景倾泻出来.在短短的八句当中,沉挚悲壮,一字一泪,动人致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高超的艺术风格.另一首诗阁夜在写景抒情上也运用了这种手法。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不断侵袭蜀地,好友相继去世,感时忆旧,杜甫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她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

8、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哀的现实。“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写得很美,同步又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乱、战争频仍的氛围。而天上的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总的看来,诗人从三峡夜深美景写起,用清丽、壮阔的辞采把时局联系在一起,“伟丽”中蕴藏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杜诗言志评此联“似此星河动摇之影,皆从鼓角悲壮之声涌出,便将战斗乱离之景象,描绘殆尽.”雄浑壮丽的

9、景致里蕴涵着“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悲慨,不难看出,作者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一股脑都倾注在这一片大好河山之中,此情此景,悲哉!壮哉!杜甫的这种风格在登高也有体现,作者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来倾吐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读杜甫的登高要理解其人生经历的如下节点: 杜甫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情怀;杜甫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的抱负和抱负;杜甫曾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忍辱和辛酸;杜甫曾有全家以吃草根度日、幼子因饿而夭折“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大悲哀;杜甫曾有由于“安史之乱”十年漂泊的经历;杜甫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而受尽侮辱的时光;杜甫曾有

10、从叛军营中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杜甫的晚年在成都凭很难挡风遮雨的一草堂安居,生活只能靠朋友接济;杜甫岁后患上肝病,写此诗时55岁,那年的9月日重阳节,已重病在身。 一种曾怀济世之志而又“老无所成”的走入贫病交加之老境的伟大诗人,月日“登高”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倾诉了如何的人生感受呢?其中前四句的景物描写是“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峡中“高猿长啸“哀转久绝,水清沙白,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茫茫无边、萧萧而下的木叶,顺着奔腾不息、滚滚而来的长江水流去.此时我们仿佛听到了木叶的飘落之声,仿佛看到了长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这就好比画家的工笔,

11、把“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都展目前读者面前,而诗人的情感也随着这一片江水和落叶排遣不尽,驱之不绝:老年流落她乡,韶光已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和感慨油然而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也跃然纸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壮阔的景物描写之中,让人感受到了她那沉重的跳动着的情感脉搏.其文慷慨激越,其情动人心弦.我们再来看看她的登岳阳楼,此诗是作者漂泊在西南从公安(今属湖北)达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城西门楼而作.登上楼顶,展目前作者眼前的是一派湖光山色的美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浩瀚无边的洞庭湖水把吴楚大地提成东南两部分,放眼望去,日月星辰和大地日日夜夜漂浮在洞庭湖上

12、.那么这样雄伟瑰丽的景象能折射作者如何的心境呢?如果简朴的觉得这是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那么我们就把诗中本来的意境领略得太浅了. 其中的“凭轩涕泗流”五字,又涉及着作者多少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啊。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无家可归,也从一种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乱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更写出一种诗人在自己陷入困境中时仍然情系祖国的伟大情操。作者的悲情凝聚于这四字之中,郁结深厚而寄慨深广。作者怀才不遇,漂泊天涯,虽然沧海桑田,但始终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而想不到昔日的抱负都成了泡影.本来是沉郁之感,似乎不能写登临的喜悦,然而自然界雄奇伟丽的景

13、象,却极好地映衬了诗人凄凉的身世和孤苦的心境.唐庚在子西文录中记载:“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但是四十字耳,其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这段文字对杜甫诗歌的艺术手法予以了极高的评价.象她这样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苍凉阔大气势雄浑的景物描写之中,可以大开大合,运用自如,后人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在杜甫的诗中,这样的例子有诸多.总的说来,杜甫的诗歌风格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同样是写景抒情,杜甫以她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不妨来看吧,在作者的笔下,广至日月星辰,山川大河;

14、小至微风细草,桅樯孤舟;上至黄帝天子,下到黎民百姓。句句写景,句句关情。纵横驰骋,开合自如,形成了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光从诗歌的表面意象去理解诗人的情感还不够,在杜甫雄浑壮阔的意象描写中,还隐藏着她身世悲苦的暗流,寄寓着她忧国忧民的深厚思想.那么,一面是能融祖国大好河山于心中的杜甫,一面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国诗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那么,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她的这种风格有着坚实的思想、情感和现实基本。一方面,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思想基本。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都是源自儒家仁

15、政思想,杜甫的抱负政治模式仍是儒家的政治模式,即德政。在她的诗中“病树、桔楠、桔棕、古塞、秋云、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寒月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都成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一象”。体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混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哀,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另一方面,国家的战乱,人民的疾苦是她“沉郁顿挫”诗风的现实基本。诗人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国家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她的毕生都怀着爱国的热诚:“济时敢

16、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诗人对祖国是何等的热爱;“独使至尊受社稷,诸君如何答升平”(诸将),诗人对祖国前程是何等地忧虑;“必若救疮痍,应先去蝥贼”(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这是诗人为力挽国运,拯救人民而开出的药方;“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殷切厚望也是诗人的一片爱国至诚。除了热诚的爱国之情,忧民之情同样在杜诗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她的兵车行以血泪的控诉,揭示了战争给后方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对深受战争之苦的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价值的深深疑虑。可以说:“万方多难”的时代,“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又一重要因素。尚有,思家念亲悲己是杜

17、诗“沉郁顿挫”风格重要的情感基本。前面杜甫登高诗中杜老夫子的登高望秋兴叹的形象,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那个形容枯槁、衣衫蓝缕、贫病交加的诗人,就象强劲的秋风里高挂在枝头摇曳着的一片枯黄的树叶,真紧张她随时均有被吹落下来的危险。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因痛失亲人而肝肠寸断、因自己颠沛的遭遇而唏嘘不已,在诸多诗作中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因素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影响。杜甫视诗歌为生命,她的诗歌也与其个人丰富的人生体验休戚与共,为了排遣她对于不合理社会的愤怒与不平,宣泄在生活、思想上长期蕴蓄的内在矛盾以及抱负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沉郁顿挫的诗风是她最佳的选择,历史成就了杜甫,杜甫成就了杜甫。感谢杜甫,感谢她为我们留下这些不朽之作!让我们在饱览祖国山川美景感受诗人伟大情怀的同步,一起去涵咏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吧.参照文献:、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 9611.1 、清 佚名 杜诗言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7.1 、唐 唐 庚 子西文录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版 、唐诗鉴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