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大雪眠觉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055871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夜大雪眠觉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夜大雪眠觉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夜大雪眠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大雪眠觉(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夜大雪眠觉【篇一: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整理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

2、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7a 8d 9c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

3、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19、遂:于是,就 寝:睡觉 但: 只3分,每题1分)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

4、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三)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

5、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2.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闲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仙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9、消散(或“消歇”“散去”) 门 院子(或“庭院”) 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b(2分) 1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

6、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以上共8分 (四)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

7、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月色入户。户: 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8、门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

8、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 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五)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庭下如积水空明() 18.翻译句子。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17. 高兴地想形容水的澄澈 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

9、的清闲的人罢了。 1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月色入户 怀民亦未寝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答案:门 睡觉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

10、可。 11.答案: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 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

11、于中庭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3 1 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 4 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5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

12、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 (八)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八)19、遂:于是,就寝:睡觉但: 只3分,每题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

13、)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九)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住在山的

14、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

15、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 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九)19、(2分)(1)愉快地,高兴地(2)想,思考(3)共同,一起(4)只是 20、(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1、(2分)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 22、(3分)两段文字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运用了侧面描写;(a)段描写的详

16、尽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段描写的粗略些。( 23、(3分)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 到。 (十)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17、 盖 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作者的心境: 10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四) 9、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10、文

18、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篇二:岩栖幽事】 岩栖幽事 明陈继儒 【作者资料】 陈继儒(1556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年轻时即有才名。自命隐士,先居住小昆山,后筑室东畲山,而又周旋官绅间,时人颇有讥评。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兼能书画。著述宏富,有陈眉公全集传世。所辑宝颜堂秘籍六集,保存小说杂记甚多。【凤麟按:明史卷二九八:“陈继儒,字仲醇,松江华亭人。幼颖异,能文章,同郡徐阶特器重

19、之。长为诸生,与董其昌齐名。太仓王锡爵招与子衡读书支硎山。王世贞亦雅重继儒,三吴名下士争欲得为师友。继儒通明高迈,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构庙祀二陆,草堂数椽,焚香晏坐,意豁如也。时锡山顾宪成讲学东林,招之,谢弗往。亲亡,葬神山麓,遂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有终焉之志。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兼能绘事。又博文强识,经史诸子、术伎稗官与二氏家言,靡不较核。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征请诗文者无虚日。性喜奖掖士类,屦常满户外,片言酬应,莫不当意去。暇则与黄冠老衲穷峰泖之胜,吟啸忘返,足迹罕入城市。其昌为筑来仲楼招之至。黄道周疏称志尚高雅,博学多通,不如继儒,其推

20、重如此。侍郎沈演及御史、给事中诸朝贵,先后论荐,谓继儒道高齿茂,宜如聘吴与弼故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卒年八十二,自为遗令,纤悉毕具。”】 自序法,其馀一味安稳本色而已。暇时集其语为岩栖幽事,藏之土室。嘻,此非伊吕契稷之业也,世有所谓大人先生者,其勿哂诸!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杖令人轻,水令人空,雪令人旷,剑令人悲,蒲团令人枯,美人令人怜,僧人令人淡,花令人韵,金石令人古。【凤麟按:亦见小窗幽记卷七。卷七云:“怪石为实友,名琴为和友,好书为益友,奇画为观友,法帖为范友,良砚为砺友,宝镜为明友,净几为方友,古磁为虚友,旧炉为熏友,纸帐

21、为素友,拂麈为静友。”】 凡山具,设经籍机杼,以善族训家;备药饵方书,以辟邪卫疾;储佳笔名茧,以点绘赋诗;留清醪杂蔬,以供宾独酌;补破纳旧笠,以犯雪当风;畜绮石厅墨,古玉异书,以排闲永日;制柳絮枕,芦花被,以连床夜话;狎黄面老僧,白头渔父,以遣老忘机。 客过草堂,叩余岩栖之事,余倦于酬答,但拈古人诗句以应之。问:是何感慨而甘栖遁?曰:得闲多事外,知足少年中。问:是何功课而能遣日?曰:种花春扫雪,看箓夜焚香。问:是何利养而获终老?曰:砚田无恶岁,酒国有长春。问:是何往还而破寂寥?曰:有客来相访,通名是伏羲。【凤麟按:小窗幽记卷五:“客过草堂问:何感慨而甘栖遯?余倦于对,但拈古句答曰:得闲多事外,

22、知足少年中。问:是何功课?曰:种花春扫雪,看箓夜焚香。问:是何利养?曰:砚田无恶岁,酒国有长春。问:是何还往?曰:有客来相访,通名是伏羲。”又曰:“眉公居山中,有客问山中何景最奇,曰:雨后露前,花朝雪夜。又问何事最奇,曰:钓因鹤守,果遣猿收。”又曰:“茅屋三间,木榻一枕,烧高香,啜苦茗,读数行书,懒倦便高卧松梧之下,或科头行吟。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此亦乐事。”】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凤麟按:亦见小窗幽记卷四。】 多少箴,不知何人所作,其词云:“少饮酒,多啜粥;多茹菜,少食肉;少开口,多闭

23、目;多梳头,少洗浴;少群居,多独宿;多收书,少积玉;少取名,多忍辱;多行善,少干禄;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无。” 山居胜于城市,盖有八德:不责苛礼,不见生客,不混酒肉,不竞田宅,不闻炎凉,不闹曲直,不征文逋,不谈仕籍。如反此者,是饭侩牛店,贩马驿也。【凤麟按:小窗幽记卷五:“山居胜于城市,盖有八德:不责苛礼,不见生客,不混酒肉,不竞田产,不闻炎凉,不闹曲直,不征文逋,不谈士籍。”又曰:“山中有三乐:薜荔可衣,不羡绣裳;蕨薇可食,不贪粱肉;箕踞散发,可以逍遥。”又曰:“闲居之趣,快活有五: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

24、也。”】陶弘景借人书,随误改定。米襄阳借书画,亲为临摹题跋,印记装潢,往往乱真,后并以真赝本同送归之。虽游戏翰墨,而雅有隐德。 山鸟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谓之“报更”。盖山中真率漏声也。余忆曩居小昆山下,时梅雨初霁,座客飞觞,适闻庭蛙,请以节饮。因题联云:“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籁喧林鸟报更。”可谓山史实录。 东坡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此一卷楞严经也。东坡可谓以琴说法。【凤麟按:小窗幽记卷四:“对棋不若观棋,观棋不若弹瑟,弹瑟不若听琴。古云: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斯言信然。”】 裒访古帖,置之几上,其益有五:消永日,汰俗情,一益也。分别六书宗派

25、,二益也。多识古文奇字,三益也。先贤风流韵态,如在笔端,且可以搜其遗行逸籍,交游宅墓,四益也。不必钩搨,日与聚首,如熏修法,自然得解,五益也。 山谷赋苦笋去:“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能得贤。”可谓得笋三昧。“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浩浩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可谓得煎茶三昧。【凤麟按:黄庭坚苦笋赋:“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词曰: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玫之与梦汞,又安得与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可食

26、,食之动痼疾,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当与之下。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裯。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又其煎茶赋云:“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皓皓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宾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浑。苦口利病,解醪涤昏,未尝一日不放箸。而策茗椀之勋者也。”】真人面前莫弄假,痴人面前莫说梦。 寤言空谷,跫然客至,方相与计松桂,湎云烟,而负才之士,辄欲拈题阄韵,豪咏苦吟。幽人当此,真如清流之着落叶,深林之沸鸣蝉也。所谓“诗人不在,大家省得三五十首唱酬,亦非细事”。【凤麟按:苏轼与周开祖:“某忝命皆出奖借,寻自杭至吴兴见公择,而元素、子野、孝叔、令举皆在湖,

27、燕集甚盛,深以开祖不在坐为恨。别后,每到佳山水处,未尝不怀想谈笑。出京北去,风俗既椎鲁,而游従诗酒如开祖者,岂可复得。乃知向者之乐,不可得而继也。令举特来钱塘相别,遂见送至湖,久在吴中,别去,真作数日恶。然诗人不在,大家省得三五十首唱酬,亦非细事。”】 苏子由云:多疾病,则学道宜;多忧患,则学佛宜。以肉食无公卿福,以血食无圣贤德,然则何居而后可?曰:随常而已。【凤麟按:平常即道。平常心最难得。】 余每欲藏万卷异书,袭以异锦,熏以异香,茅屋芦帘,纸窗土壁,而终身布衣,啸咏其中。客笑曰:“此亦天壤一异人。” 洪崖跨白驴,驴名积雪。其诗云:“下调无人采,高心又被嗔,不知时俗意,教我若为人。”黄山谷自

28、题象云:“前身寒山子,后身黄鲁直。颇遭时人恼,思欲入石壁。”余谓:“有古语云: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我操中下法,庶几免乎?”【凤麟按: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龚氏注中说,引古语云: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 瓶花置案头,亦各有相宜者。梅芬傲雪,偏绕吟魂;杏蕊娇春,最怜妆镜;梨花带雨,青闺断肠;荷气临风,红颜露齿;海棠桃李,争艳绮席;牡丹芍药,乍迎歌扇;芳桂一枝,足开笑语;幽兰盈把,堪仳离。以此引类连情,境趣多合。【篇三:文言文对比阅读】 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语段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29、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

30、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梅花为寒所勒 勒: 山岚设色之妙 设: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猿则百叫无绝 月景尤为清绝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皆在朝日始出 d梅花为寒所勒歌吹为风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 此乐

31、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二、(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32、 1.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子墨子解带为城 2.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负势竞上()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于时冰皮始解(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急洏甚箭,猛浪若奔。译文: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4.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三、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

33、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

34、3)窥谷忘反(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答:。 描写角度: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6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

35、以后“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四、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落,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36、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猛浪若奔 奔:负势竟上 上: 猿则百叫无绝 绝: 沉鳞竞跃 鳞: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 3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 和水的。(4分) 五、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

37、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译文: (2)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

38、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4分) 六、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39、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晓雾将歇:()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40、。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闲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仙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七、(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月色入户

41、。户: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八、(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

42、,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