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功能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55590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态系统的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态系统的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态系统的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功能(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轮复习生物基本测试(31)一、选择题(36分)1.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浮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目前,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A.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共同进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分析不对的的是( )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似B.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直接运用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可以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在一草原生态系统中,

2、如果要研究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不应当涉及下列选项中的( )A.羊的呼吸消耗量 B羊的粪便量C.羊的生长量 .部分死亡羊的重量4.有关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论述,对的的是(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小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所有太阳能B.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植物在种群的空间特性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分布现象C.硝化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属于分解者D.植物为鱼类提供了食物,鱼类为植物提供了无机盐,实现了系统中能量的循环运用5.如图表达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论述对的的是 ( )A.此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局限性0%B.该生态系统的所有食肉动物构成一种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

3、游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构成群落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6图一是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图;图二是能量流经牛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庭院里的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人占第二、三、四营养级C.图二中代表下一营养级(或人)摄入的能量D图二可表白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性7.如图表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b以热能形式散失c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D若d为下一种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理论上的量

4、是c的10%0%.既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和的生产者具有的总能量相似,据图分析有关说法对的的是 ( )A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不小于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B.、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不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C.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小于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不小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但中的则相反9.某生物爱好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合适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解决状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论述不对的的是 ( )1组2组3组4组土壤解决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

5、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与否经灭菌解决,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解决D.预期成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限度地分解10.某学习小组调查校园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关系,部提成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碳以CO形式沿着箭号所示渠道流动B.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最多有20流经箭号所示渠道.该系统的信息沿着图中箭号所示渠道进行传递D.若乌鸦被驱出校园后该系统抵御力稳定性减少1.科学家RL.Sit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状况,部提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论述不对的的是 ( ) 动物种类 摄取量()同化量(

6、A)呼吸量()生产量(P)收割蚁(植食)34.50.030.900小蜘蛛(肉食)12.019010001.90盐沼蝗(植食)3.370.860.51黄鼠(植食).60.8060.11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盐沼蝗摄入食物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运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因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I)不同是由于能量传递效率不同12.塔式蚯蚓污水解决系统(下图所示)采用人造湿地原理,运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解决,通过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这样反复几次后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下列有关分析对的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由植物和

7、蚯蚓构成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运用.该生态系统的群落既有垂直构造,也有水平构造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选择题答题卡班级 姓名 整卷用时 (分钟) 成绩 题号134578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4分)13.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存有卷叶螟及其天敌青蛙等生物,甲图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种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达能量值,数字表达生理过程),乙图表达卷叶螟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次级消费者指的是_ ,、表达的生理过程是_ 。()甲图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涉及在_(填图中字母)中,h表达储存在初级消费者的_ 内的

8、能量。(3)由甲图可知,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_(用图中字母表达)。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运用,运用的是_ (填图中字母)的能量。()图乙中,点时卷叶螟种群数量达到_ ;为获得水稻产量的最大收益,应将卷叶螟种群密度至少控制在_(填图中字母)点相应密度之前。4如图所示为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每种生物后括号中的数字分别为个体数和个体的平均重量。请回答:(1)苍鹰共占据_个营养级,蜥蜴与苍鹰的种间关系为_。()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 流动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因素是 _ (写出1条) 。(3)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兔子等植食性动物提供可采食的信息,兔

9、子能根据狐狸的气味规避猎捕。这阐明信息能_ 。()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重要是提高_ 稳定性。15.碳循环是指绿色植物(生产者)在光合伙用时从大气中获得碳合成糖类,然后通过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和残体腐烂分解,碳又返回大气的过程。甲图表达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达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甲 乙(1)在甲图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的有_;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重要途径是_作用。(2)乙图中a表达_的能量,b表达_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运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尚有一部分是_。(3)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甲图中最高营

10、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kJ。(4)从乙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 _。一轮复习生物基本测试(1)参照答案15:BAA 610:BDABD 111:C1题答案()青蛙 呼吸作用(2)a或g遗体、残骸 (3)00% g、 (4)K值(环境容纳量) C14题答案()2 捕食、竞争 (2)食物链和食物网呼吸作用消耗相称一部分能量;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运用;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分解者(任写1条即可)(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抵御力1题答案()d、f光合()初级消费者同化用于生长、

11、发育和繁殖未运用()m/(或00m)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合理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一轮复习生物基本测试(31)参照答案1-5:AAA 610:BDAB 1-12:3题答案(1)青蛙 呼吸作用 ()a或g 遗体、残骸 (3)/b10% 、h、i (4)K值(环境容纳量)C14题答案 ()2 捕食、竞争 (2)食物链和食物网呼吸作用消耗相称一部分能量;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运用;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分解者(任写条即可)(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抵御力15题答案 ()d、e、f光合 (2)初级消费者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未运用 (3)/125(或0.008m)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合理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