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控制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20555204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张力控制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张力控制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张力控制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张力控制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力控制培训》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张力控制基础知识 张力基础知识(一) 1、什么叫张力 对线材、带材的表面拉伸力就是张力。 2、应用环境 其常应用在长材料的加工过程中,比如:纸、 胶片、线、电缆、各种薄膜和绳等 张力基础知识(二) 张力基础知识(三) 为什么要进行张力控制(一) 1、稳定的传送材料 防止横向滑动 防止材料和辊子之间的滑动 防止波动 防止缠绕 如果材料张力比较小,则材料和辊子之间摩擦力减 小,就会产生打滑。如果张力继续减小,材料就 会发生粘附和松弛,甚至材料会缠绕在辊子上, 导致材料断裂甚至机器损坏, 为什么要进行张力控制(二) 2、防止变形 发生皱纹,收缩 为什么要进行张力控制(三) 3、确保尺寸精度 尺寸、粗

2、度、宽度、厚度、孔距、折痕等 主要是考虑张力不同会影响到材料的整个拉伸度不同,从而 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尺寸精度。 4、配色,主要是多色印刷中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张力控制(四) 5、材料卷起 发生褶皱、横向偏移、产生间隙、确保牢固 性、确保卷径 主要用在江一定长度的材料卷成预定卷径的 卷筒。 张力和转矩的关系(一) 张力和转矩的关系(二) 张力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张力控制最基本的结构如下图,包括收卷、放卷和进给驱 动三个部分。整个系统的收放卷速度由进给驱动电机的转 速来决定。下图中的系统为传统形态的张力控制系统结构, 采用了磁粉制动器和磁粉离合器的形式。 张力控制的类型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最常用的

3、张力控制模 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磁粉制动器(离合器) +张力控制器模式 2、张力控制专用变频器模式 磁粉制动器(离合器) 原理:磁粉制动器(离合器)是采用磁性铁粉作为 扭矩传递媒体,其扭矩特性与滑差无关,其实际 传递扭矩与励磁电流成正比。 优缺点: 张力控制比较稳定,控制方式简单。 在旋转过程中,磁粉和旋转轴一直处于摩擦状态, 由于散热的原因,无法实现高速的卷绕。随着制 动器温度的升高,会出现传递转矩下降的现象。 张力控制专用变频器 张力控制器和卷筒驱动装置结合为一体,节 省安装体积和成本。 基本上大的变频器厂家全部都有自己的张力 控制专用变频器,其中,我司张力控制专 用变频器与爱默生 T

4、D3300、汇川 MD330的 控制方式基本类似。 张力控制方式(一) 1、手动张力控制方式 张力控制方式(二) 手动张力控制就是在收卷和放卷过程中,通 过人工分阶段调整张力的幅值,以满足不 同阶段的张力控制。 由于采用人工调节,而且分不同的步长,其 无法保证整个过程中张力的恒定。 由于张力采用人工调节,一般为电位器模式, 其张力的调节精度比较差。 一般应用在张力控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自 动化程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张力控制方式(三) 2、卷径检测式张力控制方式 张力控制方式(四) 所谓卷径检测方式就是在变频器收卷和放卷 过程中,自动检测卷径的变化,并实时调 整收卷和放卷的力矩的方法。其又称为半

5、 自动式张力控制或者是张力开环控制。 问题:由于受到执行机扭矩变化、线性和机 械损耗等影响,张力绝对控制精度不高。 应用场合:多用在用户无法安装张力反馈装 置的场合。 张力控制方式(五) 3、全自动张力控制方式 张力控制方式(六) 全自动张力控制方式实际上就是张力闭环控制,其 对应张力控制系统内部有张力传感器。其实际控 制模式为张力的 PID控制器。 优缺点: 对于该种控制方式,当 PID参数调节不当时,其跟 踪效果会比较差,特别是系统内部出现一个比较 大的扰动时,会出现一个很长的调节过程,影响 整个系统的稳定。 由于其进行了张力的闭环控制,其可以实现高精度 的张力控制。 卷径计算方法(一)

6、张力控制的核心实际上就是转矩控制,而转 矩与张力的换算系数就是卷径,卷径的计 算是张力控制的一个关键内容。 卷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线速度法 2、厚度积分法 3、编码器法 卷径计算方法(二) 线速度法 D =( i N V) /( f) 60 其中 : i 机械传动比 N 电机极对数 V 线速度 f 当前匹配频率 注:线速度需要通过外部的采集装置来输入,其对 应的输入通道为:模拟量和高速脉冲。 卷径计算方法(三) 厚度积分法 对于实际卷材具体可以分为带材和线材,我们的变频器中对 于带材和线材专门做了不同的处理,实际上带材就是每层 一圈的线材。 计算公式: 收卷: D = D0+2 n

7、 d。 放卷: D = D0-2 n d。 其中 : D0 初始卷曲直径 n 收、放卷圈数 d 带材平均厚度 关键点:收放卷圈数的确定,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编码器脉冲 信号、接近开关信号两种方式来进行。 卷径计算方法(四) 编码器法 D=V/T 其中: V为实际卷材线速度(通过编码器测得,由于编码器安装在 进给辊上,其对应的卷径固定,因而其线速度固定) T为实际收(放)卷筒的旋转周期,其可以通过加装在卷筒 上的接近开关来测得。 关键点:编码器安装在进给辊上,该现象适用于无法在卷筒 上安装编码器的场合。 注:其实对于我司变频器完全可以通过调节减速比来实现以 上方式,其具体实现方式与厚度积分法类似。 同步匹配频率 f = (V N i) / (60 D) 其中: f变频器当前匹配频率 V材料线速度 N电机极对数 i机械传动比 D转筒卷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